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科学分类题型训练: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选择题(10)【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科学分类题型训练: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选择题(10)【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29 07:2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下列关于铁的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  )
 A.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B. 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C.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D.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
2.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A. Mn+H2SO4=MnSO4+H2↑    B. Mg+MnSO4=MgSO4+Mn 
C. Fe+MnSO4=FeSO4+Mn    D. Mn+CuSO4=MnSO4+Cu
3.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以铜、锌合金 (金黄色,俗称黄铜)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为了鉴别黄铜和黄金,以下方法可行的是(  )
A.观察颜色    B.称其质量     C.加稀硫酸   D.磁铁吸引
4.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但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数量巨大,防止金属腐蚀已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以下有关金属腐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B.钢铁锈蚀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变化
 C.铝比钢铁中的铁活泼,因而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钢铁差
D. 在钢铁表面刷油漆或镀耐腐蚀金属可以防止钢铁锈蚀
5.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甲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乙没有明显现象;将甲、丙分别与相同的稀硫酸反应,甲比丙反应慢。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
A.丙>甲>乙 B.甲>乙>丙 C.乙>甲>丙 D. 丙>乙>甲
6.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①干燥氢气         B.②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C.③检验X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D.④验证Zn、Fe、Cu的活动性强
7.常见金属R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3AgNO3=3Ag+R(NO3)3,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增加   B. 该金属可能是铁 
C. R的活泼性比Ag弱     D.R表面有固体析出
8.将混有少量氧化铜的铁粉,加入到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有部分铁剩余,过滤后,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A.有H2SO4   B.有FeSO4和CuSO4      C.有H2SO4和FeSO4   D.只有FeSO4 
9.为探究Zn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提供的试剂有:Zn、Cu、H2S04溶液、ZnS04溶液、CuS0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选用两种试剂可实现实验目的 B. ZnS04溶液中加入Cu不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
C.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D.根据Zn和Cu的硬度能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10.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0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0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人到FeS04、CuS04溶液中;④将Fe分别加入到ZnS04、Cu S04溶液中。其中可行的是 (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1.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关于甲、乙两金属判断合理的是( )
A.铁、镁 B.锌、镁 C.锌、铁 D.铁、锌
12.某学生将锌粒放入CuSO4溶液中,发现锌粒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同时还有少量无色无味气泡产生.对于产生气泡的“异常现象”,下列猜想无科学道理的是(  )
A.产生的气体可能是H2          B.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2
C.CuSO4溶液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某种酸   D.CuSO4溶液的pH可能小于7
13.如右图所示,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天平调平后,同时 向其中分别加人等质量的锌片和铁片,则从反应开始到金属完全反应的过程中,天平指针指向的变化是 ( )
A.向左偏
B.向右偏
C.先向左偏后向右偏
D.先向右偏后向左偏
14.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盐的是( )
A.硫酸亚铁和硝酸铵 B.纯碱和熟石灰 C.苛性钠和硫酸铜晶体 D.盐酸和食盐
15.若某液体为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入少量MnO2后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MnO2的化学性质不变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O2
C.产生的气体加热时能与磷、硫等发生氧化反应
D.若用右图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应从b端进入
16.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④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金属:Mg、Cl、Cu B.单质:金刚石、氦气、水银
C.氧化物:水、氧化铁、氧气 D.混合物:空气、高锰酸钾、澄清石灰水
18.将一些锌粉加入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完全反应后过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滤纸上一定不含锌,一定不含铜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滤纸上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C.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锌,滤纸上可能含有铜,也可能含有锌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滤纸上一定含有铜,一定含有锌
19.下列四个实验中只需要完成三个就可以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必进行的是 ( )
A.将铁片放入稀盐酸中 B.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
C.将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D.将铜片放人硝酸银溶液
20.某实验室的药品按物质分类放置,部分药品摆放如下表
药品柜 甲 乙 丙 丁
药品 CuO、MnO2等 HCl、H2SO4等 KOH、Ca(OH2等 NaCl CuSO4等
若科学老师需要NaOH,则他能取到药品的药品柜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1.下列各组溶液只用括号内试剂不能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
A.硫酸铜、氯化镁、硝酸钾(石灰水)
B.氯化钠、硝酸银、碳酸钠(稀盐酸)
C.醋酸、纯碱、食盐(酚酞试液)
D.硫酸、硝酸钡、氯化钾(碳酸钠溶液)
22.氧化银纽扣电池常用于手表和计算器,电池内的总反应为Zn+Ag2O=ZnO+2A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氧化银发生了还原反应
C.锌发生了氧化反应 D.锌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23.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②化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③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④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
⑤复分解反应与中和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④
24.化学上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4.6g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CO2和5.4gH2O,则( )
A.该有机物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实验中用去氧气的质量为9.6g
C.该有机物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D.该有机物可能为甲烷(CH4)
25.将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分类,图中甲、乙、丙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质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A. 当X为稀盐酸时,甲、乙、丙可以为氧化铁、氢氧化铜、硝酸银
B. 当X为稀硫酸时,甲、乙、丙可以为盐酸、氧气、硫酸铜
C. 当X为稀硫酸时,甲、乙、丙可以为氯化铵、盐酸、二氧化碳
D. 根据题意X不能为碳酸钠
26.小芳收集了一些衣料的纤维,各取一部分做燃烧实验。下列衣料纤维中,燃烧后能够闻到烧焦羽毛气味的是( )
A.涤纶 B.锦纶 C.棉纤维 D.羊毛纤维
27.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C.用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D.用玉米、高粱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28.麻黄碱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鼻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等。它的化学式为C10H15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麻黄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5 B.麻黄碱中含有10个碳原子
C.麻黄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麻黄碱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29.本世纪初国家关停了很多设备落后的小煤矿,这是由于这些小煤矿容易发生瓦斯爆炸,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已知瓦斯爆炸能产生水和二氧化碳,那么它的成分可能是( )
A. 氮气 B. 一氧化碳 C. 氢气 D. 甲烷
30.某化合物R,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下列化学式符合R的是( )
A. C2H6 B C2H6O C. C2H4 D.C2H4O
31.某同学为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用细尼龙线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下图所示的三个液面高度相同的装置中,放置一星期后观察现象,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装置I的铁钉这一侧的液面上升 B.装置Ⅰ、Ⅱ中的铁钉都被腐蚀
C.装置Ⅲ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D.比较铁钉这一侧的液面,装置Ⅱ比装置I的高
32.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塑料是最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
B棉花和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C.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有机玻璃、腈纶、蚕丝等都属于合成纤维
D.钛合金、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都属于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33.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塑料水杯 B.纯棉毛巾 C羊毛围巾 D.蚕丝被芯
34.类推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碳酸盐遇酸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
35.某同学为研究相同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哪个还原氧化铁的量更多,将一氧化碳和氢气等体积混合后先通过图甲装置,再通过图乙中的仪器组合。为达到实验目的,图乙中仪器选择和连接最好的是( )
A. cba B. cda C. cbd D. bca
36.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丝,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丝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即报警,这是利用了金属的( )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37.对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2)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比丙快。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甲>丙>乙 B.丙>乙>甲 C甲>乙>丙 D.丙>甲>乙
38.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科学的本质。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钠在氯气中燃烧,可看到产生大量的白烟 B.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淡蓝色的火焰
C.同时贴在蚕豆叶片上下表面的氯化钴试纸,可看到上表面的试纸先变色
D.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后,可得到黄色固体
39.分别鉴别下列各组物质,选取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编号 需要鉴别的物质 试剂(或方法)
A NaCl溶液和Na2CO3溶液 NaOH溶液
B NaCl固体和CaCO3固体 加水溶解
C FeSO4溶液和CuSO4溶液 观察溶液的颜色
D O2和CO2 用带火星的木条
40.某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有关该气体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气体一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②该气体一定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③该气体可能含有氧元素
④该气体一定是含碳化合物⑤该气体可能是混合物⑥该气体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A.②④⑥ B.①④⑥ C.③④⑥ D.③⑤⑥
41.下列实验方案中,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B 鉴别氯化钡、硫酸钡、碳酸钾、稀盐酸四种溶液 将组内物质相互混合,观察现象
C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D 验证某可燃性混合气体中是否有一氧化碳 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42.区别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将气体分别通过红热的铜丝
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里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三种气体的集气瓶里
43.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物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Mg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Zn2+、Mg2+
C.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Zn2+、Mg2+
D.滤纸上有Ag、Cu、Zn、Mg,滤液中有Zn2+
44.以下关于物质的分类、鉴别、除杂以及制取方法,正确的是( )
A.分类:塑料、羊毛、合金均属于合成材料
B.鉴别:精盐(NaCl)和面碱(Na2CO3),可用食醋鉴别
C.除杂:氧化铁中混有少量氧化铜,可用一氧化碳除去
D.制取:实验室常用电解水来制取氧气
45.由C、H、O、Fe四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物质有如右图所示的关系,其中甲、乙、丙是单质,X、Y是化合物。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可制得另一物质。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甲、乙是非金属单质 B.物质X一定是水
C.物质Y一定是氧化物 D.甲与丙反应能生成X
46.用三块相同的铝片(均已去除氧化膜)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取第一块铝片,放入稀硫酸中,有明显的现象;
实验2:取第二块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实验3:取第三块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没有明显的现象;
实验4:将实验3中的铝片取出,洗净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实验1中可以观察到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B.由实验2可以得出金属铝比铜活泼
C.铝片与浓硫酸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D.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有差别
47.类推是学习科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四种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
A.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D.醇类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甲醇是醇类的一种,所以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48.金属Ti(钛)是一种具有许多优良性能的较为昂贵的金属,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Ti、Mg、Cu的活动性顺序。他们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如下:
金属 Ti Mg Cu
金属表面现象 放出气泡速度缓慢 放出气泡速度快 无变化
下列有关三种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Ti、Mg、Cu
B.若Ti粉中混有Mg,提纯Ti时可用稀盐酸除去Mg
C.用Ti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是工业制取Cu的很好途径
D.温度、金属表面积、盐酸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反应速率
49.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经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
A.CuCl2→KCl B.KNO3→K2SO4 C.Fe(OH)3→Fe2(SO4)3 D.BaCl2→BaCO3
50.何老师在读高中的时候学习过这样一个化学方程式Al(OH)3+NaOH=NaAlO2+2H2O,现在往一定量的氯化铝溶液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
1.C 2.C 3.C 4.C 5.A 6.D 7.D 8.D 9.A 10.A
11.D 12.B 13.D 14.A 15.B 16.D 17.B 18.B 19.C 20.C
21.C 22.D 23.D 24.B 25.A 26.D 27.A 28.A 29.D 30.B
31.D 32.A 33.A 34.C 35.A 36.B 37.B 38.A 39.A 40.D
41.B 42.D 43.D 44.B 45.A 46.C 47.D 48.D 49.B 50.D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选择训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