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3.2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近年来,中俄关系日益密切,俄罗斯领土面积广大,而且在俄罗斯的北极地区还有着一座素有不冻港之称的港口——摩尔曼斯克港,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其成为不冻港原因的是( )
①北部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②三面环山,寒风与气流被阻挡
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④受西风带影响,气候温和多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沿60°N附近从东向西,俄罗斯气候变化的是( )
A.大陆性→海洋性 B.季风性→大陆性→海洋性
C.海洋性→大陆性→季风性 D.大陆性→季风性→海洋性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静寂的可怖,不仅仅是声音的静寂,而且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据此完成下列题。
3.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
A.欧洲西部 B.非洲南部 C.中国西北 D.马来群岛
4.推测“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极地,气候终年寒冷 B.地处热带,全年气候炎热
C.地处雨林,土壤比较贫瘠 D.地处低纬,全年降水均匀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是南亚最大的岛国——斯里兰卡,读图回答小题。
5.斯里兰卡岛上有一条山脉,根据河流流向判断该山脉走向大致是( )
A.东西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南北走向 D.半圆形走向
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B.7月,甲地降水少,乙地降水多
C.1月,甲地降水多,乙地降水少 D.城市分布不均,沿海地区多,内陆少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问题。
7.图中M、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可能是( )
A.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B.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C.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3月份.
D.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1月份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M气压带影响,地中海沿岸多雨
B.受P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C.受Q风带影响,欧洲西部全年温和湿润
D.热带季风气候区受N气压带和P风带交替控制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全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题。
9.图示分布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北半球(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0.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是( )
A.甲:热力原因辐合 B.乙:动力原因下沉
C.甲:动力原因上升 D.乙:热力原因辐散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你妈喊你穿秋裤啦!”中央气象台友情发布“秋裤”预警:11月18日~19日,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被“秋裤”占领,特别是东北部分地区,甚至需要“棉裤”登场救急。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常与图例“闻君将至惊坐起,急问秋裤在哪里”中的“君”相伴而至的是( )
A.连续阴雨 B.天高云淡 C.浓雾蔽天 D.云雨大风
12.“秋裤分割线”在M处向北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表形态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蒸发皿蒸发量是指在蒸发皿中一直有水状态下测得的蒸发量,它反映陆地蒸发的能力,代表地面最大理论蒸发量。陆面蒸发量是指地面实际蒸发量。下图示意淮河流域年均蒸发皿蒸发量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影响淮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地形 C.风速 D.空气湿度
14.一年中M地蒸发最大值一般出现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2月
15.推测M地年均陆面蒸发量最可能是( )
A.1280mm B.1180mm C.800mm D.670mm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美国本土地理事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2月13日起,美国本土遭遇强烈寒潮袭击,强大的冷空气从加拿大中部出发,横扫美国中部,2月14日美国中部密苏里州的气温降至-32℃,创2月份气温最低记录。
(1)分析乙地区冬季多寒潮、大风雪天气的原因。
(2)说明甲地降水量季节分配的特点,并分析判断理由。
(3)说明乙所在区域种植的蔬菜、花卉能快速供应到该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有利条件。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核辐射污染随风扩散,并向海洋中排放了遭受核污染的废水。
材料二:东北亚经济圈部分区域图
材料三:日本工业及核电站分布示意图
材料四:2010年中国、日本部分数据比较表
石油自给率/% 能源消费总量/亿吨石油当量 人口数/亿 核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重/%
日本 0.2 5.8 1.28 34
中国(大陆) 50 20.3 13.3 1.12
(1)该次地震震中位于____板块与____板块交界处,地震发生后诱发的主要自然灾害是____。
(2)材料一中,甲、乙、丙三地____气候显著,其成因主要是____。其中丙地气候具有明显的____性特征。
(3)日本福岛核泄漏对我国影响较小,是因为日本位于我国东部,此季节日本的盛行风为____。
(4)依据材料四分析日本大力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是____。
(5)日本工业区分布的特点是分布在____地区,形成这种分布特征的原因是____。
(6)甲、丙两国首都气候特征的不同点是。
(7)简述丙所在国冬季和夏季降水地域的差别并分析原因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__(填“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图。
(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形成原因是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地盛行____风,B地盛行____风。
(4)北半球夏季,B地盛行____风,形成原因是____。
19.(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示意某年某次台风登陆我国华南地区后的移动轨迹及某时刻湖南山区的降水范围。台风登陆后,残余低压在陆地上维持了较长的时间,并给湖南山区带来强降水。
(1)根据环流形势,分析该时段副热带高压带在我国的位置。
(2)甲台风登陆后,残余低压在陆地上维持时间较长,试简述原因。
(3)指出图示时期湖南山区需注意防范的自然灾害。
20.(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大陆东部边缘,境内拥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气候凉爽湿润。下图为坦桑尼亚等高线地形图和图中①、②两地的降水量统计图。
(1)分析该国气候凉爽湿润的原因。
(2)与②地相比,简述①地月均降水量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3.2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近年来,中俄关系日益密切,俄罗斯领土面积广大,而且在俄罗斯的北极地区还有着一座素有不冻港之称的港口——摩尔曼斯克港,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其成为不冻港原因的是( )
①北部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②三面环山,寒风与气流被阻挡
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④受西风带影响,气候温和多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沿60°N附近从东向西,俄罗斯气候变化的是( )
A.大陆性→海洋性 B.季风性→大陆性→海洋性
C.海洋性→大陆性→季风性 D.大陆性→季风性→海洋性
【答案】1.A 2.B
【解析】1.摩尔曼斯克港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水温较高,终年不冻;三面环山,寒冷气流被阻挡;①②正确。纬度高,夏季白昼时间长,但是冬季时白昼时间短,③错误;地处北极地区,不受西风带的影响,④错误。故选A。
2.沿60°N附近从东向西,俄罗斯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其气候变化为季风性→大陆性→海洋性,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的原因,最主要就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北大西洋暖流是大西洋北部势力最强的暖流,它的力量非常强大,对西欧和北欧地区的气候,有着强烈的影响。另外还有地势的影响,摩尔曼斯克及克罗斯旮尔湾三面环山,寒风和气流全都被隔绝,根本无法到达摩尔曼斯克港。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静寂的可怖,不仅仅是声音的静寂,而且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据此完成下列题。
3.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
A.欧洲西部 B.非洲南部 C.中国西北 D.马来群岛
4.推测“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极地,气候终年寒冷 B.地处热带,全年气候炎热
C.地处雨林,土壤比较贫瘠 D.地处低纬,全年降水均匀
【答案】3.D 4.B
【解析】3.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没有季节变化,可能是热带或寒带,欧洲西部、中国西北有明显季节变化,A、C错;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说明降雨时间长,没有风,不可能是寒带,非洲南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B错;最可能出现在马来群岛,是热带雨林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无风,D正确。故选D。
4.由上题可知,该地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没有季节变化,B正确,A错误;地处雨林,土壤肥力对季节变化没有影响,C错误;低纬度范围为0-30°之间,包括热带和部分亚热带,而亚热带存在较明显的季节更替,D错误。故选B。
【点睛】赤道附近终年受热,蒸发旺盛,导致空气膨胀上升,大量的水气逸散到大气中,到高空向高纬度地区流动,导致近地气压降低而形成。因温度水平分布较均匀,水平气压梯度很小,因此赤道附近风力微弱。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是南亚最大的岛国——斯里兰卡,读图回答小题。
5.斯里兰卡岛上有一条山脉,根据河流流向判断该山脉走向大致是( )
A.东西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南北走向 D.半圆形走向
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B.7月,甲地降水少,乙地降水多
C.1月,甲地降水多,乙地降水少 D.城市分布不均,沿海地区多,内陆少
【答案】5.C 6.D
【解析】5.图中斯里兰卡岛的河流主要从中部流向东西两侧,由此可判断,该山脉走向大致为南北走向。故选C。
6.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地势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特点,A错。7月区域盛行西南季风,甲地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乙地处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B错。1月区域盛行东北季风,甲地,处于东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乙地处于东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C错。根据图中城市分布可知,区域城市分布不均,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D正确。故选D。
【点睛】南亚、东南亚地区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西南风影响,主要形成原因在于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为西南风,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问题。
7.图中M、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可能是( )
A.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B.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C.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3月份.
D.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1月份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M气压带影响,地中海沿岸多雨
B.受P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C.受Q风带影响,欧洲西部全年温和湿润
D.热带季风气候区受N气压带和P风带交替控制
【答案】7.B 8.C
【解析】7.图中M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由其位置可知,该气压带偏南(30°N以南),所以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可能是1月,故A、C项错误。N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压带,图中N气压带位于赤道以北,说明气压带偏北,所以N气压带反映的时间可能是7月,B正确,D错误。故选B。
8.M气压带为副热带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受其影响时,地中海沿岸降雨少,A项错误;南亚地区夏季多雨是由于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为西南季风的影响,图中P风带为东北信风带,B项错误;Q风带为北半球盛行西风带,欧洲西部常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C项正确;受赤道低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一般形成热带草原气候,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气压带和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全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题。
9.图示分布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北半球(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0.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是( )
A.甲:热力原因辐合 B.乙:动力原因下沉
C.甲:动力原因上升 D.乙:热力原因辐散
【答案】9.B 10.B
【解析】9.图中甲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气压带,乙气压带位于副热带地区,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图中显示,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别位于赤道以北和30°N以北,气压带和风带大致随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因此此时直射点应位于北半球。春分和秋分日,直射点在赤道,冬至直射点在南半球,与题意不符,排除A、C、D。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与题意相符,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0.根据上一题的判断可知,甲为赤道低气压带、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甲)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形成,成因为热力原因,水平气流为辐合,垂直气流为上升;副热带高气压带(乙)是由于气流在30°纬度上空堆积重力下沉而形成,成因为动力原因,水平气流为辐散,垂直气流为下沉。由此判断,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地球由于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1.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2.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①低纬环流(0°~30°),(2)②中纬环流(30°~60°),(3)③高纬环流(60°~90°)。3.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你妈喊你穿秋裤啦!”中央气象台友情发布“秋裤”预警:11月18日~19日,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被“秋裤”占领,特别是东北部分地区,甚至需要“棉裤”登场救急。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常与图例“闻君将至惊坐起,急问秋裤在哪里”中的“君”相伴而至的是( )
A.连续阴雨 B.天高云淡 C.浓雾蔽天 D.云雨大风
12.“秋裤分割线”在M处向北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表形态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答案】11.D 12.B
【解析】11.“闻君将至惊坐起,急问秋裤在哪里”说明气温急速下降,常常是冷锋带来的寒潮天气,与冷锋相伴的天气,还有云雨大风,D正确。连续阴雨是暖锋天气,天高云淡是高压系统的天气,浓雾蔽天说明大气稳定,风力微弱,ABC错误。故选D。
12.“秋裤分割线”在M处为四川盆地北方,向北弯曲意味着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是因为四川盆地北方秦岭大巴山对北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因此是地表形态作用的结果。与海陆位置 、大气环流、 人类活动无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体现在气候方面有: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7、南北方地区分界线。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蒸发皿蒸发量是指在蒸发皿中一直有水状态下测得的蒸发量,它反映陆地蒸发的能力,代表地面最大理论蒸发量。陆面蒸发量是指地面实际蒸发量。下图示意淮河流域年均蒸发皿蒸发量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影响淮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地形 C.风速 D.空气湿度
14.一年中M地蒸发最大值一般出现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2月
15.推测M地年均陆面蒸发量最可能是( )
A.1280mm B.1180mm C.800mm D.670mm
【答案】13.D 14.C 15.D
【解析】13.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南部地区蒸发量较小,西北部蒸发皿蒸发量较大。东南部地区纬度较低,气温高,且风速较大,理论蒸发量较大才对,故A项、C项错误。由于东南部地区降水较多,空气湿度较大,导致当地的年均蒸发皿蒸发量较小,故D项正确。地形并非影响淮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主要因素,故B项错误。故选D。
14.M地蒸发量主要取决于气温高低和地表水源的供应情况,M地位于淮河流域北侧,蒸发量最大的时候应为气温高,地表水较丰富的时候。在1月、4月、7月、12月四个月中,7月气温最高,地表水最为丰富,因此此月蒸发量最大,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5.陆面蒸发量是指地面实际蒸发量,受蒸发能力和降水量制约。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M地位于淮河流域北端,降水量小于800mm,同时该区域为外流区,通常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M地陆面蒸发量的值最可能是670mm,D正确,ABC错。故选D。
【点睛】影响蒸发(强度或量)的因素一一①温度:温度高蒸发强:②风:大风蒸发强:③水域面积:面积大蒸发强:④降水量:降水量是蒸发的基础(干旱地区蒸发强度大,但蒸发量少)。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美国本土地理事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2月13日起,美国本土遭遇强烈寒潮袭击,强大的冷空气从加拿大中部出发,横扫美国中部,2月14日美国中部密苏里州的气温降至-32℃,创2月份气温最低记录。
(1)分析乙地区冬季多寒潮、大风雪天气的原因。
(2)说明甲地降水量季节分配的特点,并分析判断理由。
(3)说明乙所在区域种植的蔬菜、花卉能快速供应到该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有利条件。
【答案】(1)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开阔;冬季,从北冰洋南下的极地冷空气直达墨西哥湾沿岸,造成大风雪、寒潮天气。
(2)特点:冬季多、夏季少。
原因:甲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的影响,且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3)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分析】本题以美国本土地理事物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冬季多寒潮、大风雪天气、降水的季节分配即原因、农业区位因素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美国东部和西部为山地,而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冬季,由于没有地形阻挡,从北冰洋南下的极地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直达墨西哥湾沿岸,给乙地区造成大风雪、寒潮天气。
(2)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30°N-40°N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的影响,且受山地的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少。因此甲地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
(3)
乙所在区域种植的蔬菜、花卉能快速供应到该国东北部工业区,主要得益于现代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使得蔬菜、花卉能在保持新鲜的前提下快速到达目的地。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核辐射污染随风扩散,并向海洋中排放了遭受核污染的废水。
材料二:东北亚经济圈部分区域图
材料三:日本工业及核电站分布示意图
材料四:2010年中国、日本部分数据比较表
石油自给率/% 能源消费总量/亿吨石油当量 人口数/亿 核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重/%
日本 0.2 5.8 1.28 34
中国(大陆) 50 20.3 13.3 1.12
(1)该次地震震中位于____板块与____板块交界处,地震发生后诱发的主要自然灾害是____。
(2)材料一中,甲、乙、丙三地____气候显著,其成因主要是____。其中丙地气候具有明显的____性特征。
(3)日本福岛核泄漏对我国影响较小,是因为日本位于我国东部,此季节日本的盛行风为____。
(4)依据材料四分析日本大力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是____。
(5)日本工业区分布的特点是分布在____地区,形成这种分布特征的原因是____。
(6)甲、丙两国首都气候特征的不同点是。
(7)简述丙所在国冬季和夏季降水地域的差别并分析原因
【答案】(1) 亚欧 太平洋 海啸
(2) 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洋
(3)西北季风
(4)日本能源消耗量大,石油自给率低
(5)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能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沿海布局便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
(6)甲首都为温带季风气候,丙首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甲为大陆性季风气候,乙为海洋性季风气候。
(7)差别:丙国冬季西部沿海降水多,东部沿海降水少;夏季东部沿海降水多,西部沿海降水少。原因:丙国中部为山脉,冬季西部沿海为西北季风迎风坡,东部沿海为背风坡;夏季东部沿海为迎风坡,西部沿海为背风坡。
【分析】本大题以日本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板块、影响气候的因素、东亚季风、工业分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1)
通过所学可知,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活跃,多火山喷发和地震灾害;由于日本沿海,地震可能会诱发海啸灾害。
(2)
甲为中国、乙为朝鲜、丙为日本,三地都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季风气候显著,而季风气候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由于日本四面环海,受海洋调节作用强,故该国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
(3)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在3月11日,此时东亚地区仍盛行西北季风,由于日本位于我国东部,此时我国受到核泄漏影响较小。
(4)
据图分析可知,日本石油资源缺乏,而经济高度发达,能源需求量大。核能发电占地面积小、地区适应性强、发电量高,所以要大力发展核电。
(5)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工业区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地区;其原因主要是日本四面环海,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日本由于能源缺乏,且国内市场较小,其工业主要以外向型为主,工业品主要依靠出口,沿海布局也有利于能源和工业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减少运输成本。
(6)
甲为中国,首都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其背靠亚欧大陆,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丙为日本,首都东京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
(7)
日本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其盛行风向为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所以其冬夏降水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冬季,日本海沿岸盛行西北季风,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后,水汽含量增加,日本中部山地对气流的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岸暖流的影响,所以冬季日本海沿岸降水量较大。而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多地形雨,加上日本暖流的增湿作用,所以夏季太平洋沿岸降水较多。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__(填“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图。
(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形成原因是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地盛行____风,B地盛行____风。
(4)北半球夏季,B地盛行____风,形成原因是____。
【答案】(1)1
(2) 亚洲高压 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 副极地低压带
(3) 西北 东北
(4) 西南 夏季随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右偏成西南风
【分析】本题以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能力的额学科素养。
(1)
读等压线分布图可知,亚欧大陆被高压控制,为北半球冬季。由此判断出此图为1月气压分布状况图。
(2)
陆地砂石比热容小于海洋,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A位于亚欧大陆,为亚洲高压。北半球冬季,陆地冷高压将南移的副极地低压切断,使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3)
C地位于亚洲东部,由于位于亚洲高压的东部,冬季盛行西北风;B地位于亚洲南部,由于位于亚洲高压的南部,冬季盛行东北风。
(4)
B地位于亚洲南部,夏季盛行西南风。夏季,赤道低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东南信风偏转形成西南风。
19.(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示意某年某次台风登陆我国华南地区后的移动轨迹及某时刻湖南山区的降水范围。台风登陆后,残余低压在陆地上维持了较长的时间,并给湖南山区带来强降水。
(1)根据环流形势,分析该时段副热带高压带在我国的位置。
(2)甲台风登陆后,残余低压在陆地上维持时间较长,试简述原因。
(3)指出图示时期湖南山区需注意防范的自然灾害。
【答案】(1)台风登陆后向西移动,应位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反映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位置偏北,控制长江流域。
(2)台风登陆时强度较大;西南季风补充水汽和能量;该时节南方温度较高,气流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放热,利于残余低压的维持。
(3)洪水(或暴雨)、泥石流、滑坡等。
【分析】本题以台风登陆后的移动轨迹及带来的降水范围图示为背景材料,考查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气象灾害及带来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1)
读图并结合材料“台风登陆我国华南地区后的移动轨迹及某时刻湖南山区的降水范围”可知,台风登陆后向西移动,由强台风逐渐变为台风和热带低压、残余低压,势力逐渐减弱,说明台风应位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并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没有向北移动,反映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位置偏北,控制长江流域。
(2)
读图可知,台风登陆时为强台风,强度较大,带来的水汽充足;南部受西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和南海带来充足的水汽,给残余低压补充了水汽和能量;副热带高压位置到达长江流域,说明此时为我国的夏秋季节,该时节南方温度较高,气流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放热,利于残余低压的维持。
(3)
读图并结合材料“台风登陆后,残余低压在陆地上维持了较长的时间,并给湖南山区带来强降水”可知,湖南山区降水强度大,加上地势起伏大,容易引发山洪,并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20.(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大陆东部边缘,境内拥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气候凉爽湿润。下图为坦桑尼亚等高线地形图和图中①、②两地的降水量统计图。
(1)分析该国气候凉爽湿润的原因。
(2)与②地相比,简述①地月均降水量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1)地势高,温度低;受来自印度洋湿润气流影响;坦桑尼亚湖泊众多,起了降温增湿的作用。
(2)差异:①地较②地年降水量多。
原因:①地受印度洋暖湿东南信风(偏东风)影响,经过(维多利亚湖)湖面,空气湿度增加;受湖面西侧山地的阻挡,气流抬升显著,多地形雨。
【分析】本题以赤道附近的非洲地区为情境,设置两道小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与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读图可知,赤道穿过坦桑尼亚北部,说明该国纬度低,气温应该高,但由于地处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所以气候凉爽;该国东临面积广阔的印度洋,受来自印度洋信风带的影响,带来了湿润的气流;桑尼亚湖泊众多,湖泊比热容大,气温变化慢,起了降温增湿的作用,所以坦桑尼亚气候凉爽湿润。
(2)
根据图中①、②两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可知,①地较②地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均多,读图可知,①地受来自印度洋东南信风的影响,空气湿度大。东南信风经过面积广阔的维多利亚湖湖面,空气湿度较大,而且受湖西侧山地的阻挡,气流抬升,容易形成地形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