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6.1气象灾害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6.1气象灾害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9 11:03:4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6.1气象灾害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8年12月1日,一股较强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北方多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下表为新疆乌鲁木齐城区11月30日~12月3日的部分天气信息资料。据此完成此次寒潮来袭,乌鲁木齐形成的灾害性天气不包括( )
11月30日 12月1日 12月2日 12月3日
日最高气温 7℃ -4℃ -10℃ -10℃
日最低气温 -3℃ -15℃ -16℃ -16℃
风力 6~7级 5~6级转3~4级 3~4级 <3级
天气 晴转中雪 大雪转中雪 小雪转多云 晴
A.低温 B.大风 C.大雪 D.暴雨
2.(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台风“梅花”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其中心位于13.4°N,136.1°E,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8百帕。读台风“梅花”移动路径及影响范围示意图,完成从26日到29日,对“梅花”的移动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直向东北 B.一直向西北 C.先向东北,后向西北 D.先向西北,后向东北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低温冻害是由于寒潮入使导致连续多日气溫下降,出现暴雪天气,使粮食作物、经济林木等因温度过低而受到损伤以致減产的农业气象灾害。下图与我国部分地区平均每年冻害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区域平均每年冻害( )
A.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B.东南丘陵发生较少
C.内蒙古高原发生较多 D.西南地区没有发生
4.长江下游地区比东北地区平均每年冻害出现的次数多的原因是( )
A.长江下游地区距冬季风源地适
B.长江下游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多
C.东北地区地势更加低平
D.东北地区地形阻挡冷气流深入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自2019年6月6日以来,江南、华南等地持续出现强降雨过程,多地出现洪涝灾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造成此次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是( )
A.持续强降水 B.植被破坏
C.湖泊萎缩 D.修建水库
6.遥感技术在此次洪涝灾害中,可以( )
A.获取被救人员位置 B.统计人员伤亡数量
C.监测洪水淹没范围 D.为救援车辆导航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8年11月16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据图可知( )
A.广州降温幅度最大,说明冷空气自南向北移动
B.北京20日气温回升是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
C.18日冷空气到达上海,市民应适当添加衣物
D.此次天气过程三地均应提前做好供暖保障工作
8.图中三个城市之间温度差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冷空气来源 B.太阳辐射 C.天气状况 D.地势高低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于8月10在浙江温岭登陆,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6级,成为今年以来登陆我国强度最强的台风。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台风多发生在(  )
A.春夏季节 B.夏秋季节
C.冬春季节 D.春秋季节
10.台风带来的危害有(  )
①出行困难 ②洪涝易发
③作物受损 ④降温增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6年夏天受强大的厄尔尼诺影响,天气异常极端,到了中伏7月27日,高温影响范围逐渐扩大,长江中下游多地拉响高温红色预警。其中湖北西北部、湖南中部、浙江西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最高气温达到40 ℃或以上。高温天气对这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受高温影响的地区人口约7亿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高温天气将会影响工业生产,其原因可能有( )
①高温使人身体不适,工作效率低 ②拉闸限电 ③机器易受潮 ④高温带来洪水,厂房被淹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12.在南方受高温煎熬的时段,我国北方很可能出现( )
A.寒冷干燥天气 B.高温多雨天气
C.干热风天气 D.晴朗温暖天气
13.能缓解南方此时高温的天气活动主要是( )
A.台风 B.龙卷风 C.海啸 D.寒潮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洪涝 C.寒潮 D.风暴潮
15.上题中的自然灾害带来的良性影响可能有
A.雪灾、冻害 B.缓解酷暑和旱情
C.农业受损 D.减少病虫害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自然原因。
(2)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17.(2018·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发改委2014年12月1日发布了《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由此,覆盖人口超过5000万的“珠江—西江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珠江为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的总称。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流,其上游又称红水河,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能资源丰富。
材料二:珠江流域示意图。
(1)红水河流域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有 。
(2)《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中提出将重点开发红水河的水能资源,在开发中容易产生的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分别是 、 。红水河的水能资源输往珠江三角洲是西电东送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试分析红水河水能资源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 。
(3)洪涝一直是威胁珠江三角洲发展的重要灾害,试分析该地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1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表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勒泰地区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处于新疆最北部,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每年春秋季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多发。下表为某年2月10日~13日强寒潮期间阿勒泰地区天气现象及气象要素与最低温度情况。
10日20:00~11日8:00 11日8:00~12日8:00 12日8:00~13日8:00
地点 天气现象 极大风速(m/s) 最低温度(℃) 天气现象 极大风速(m/s) 最低温度(℃) 天气现象 极大风速(m/s) 最低温度(℃)
阿勒泰地区 阴有降水 4.2 -19.1 多云转晴 3.2 -32.8 晴 2.9 -34.5
(1)简述此次强寒潮期间阿勒泰地区天气现象的变化过程。
(2)阐述此次寒潮过境对阿勒泰地区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危害。
1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滞洪区集中分布地区:A是____流域,C是____流域,B、D分别在黄河下游地区和长江的____地区。
(2)A地区滞洪区较为集中的原因是什么?
(3)分析D地区需要划定滞洪区的自然原因。
(4)我国滞洪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说明其原因。
20.(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
(1)我国干旱频次大于30的地区是____________平原、____________平原及____________。
(2)从资源方面看,北方干旱灾害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3)从社会经济方面看,北方干旱灾害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6.1气象灾害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8年12月1日,一股较强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北方多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下表为新疆乌鲁木齐城区11月30日~12月3日的部分天气信息资料。据此完成此次寒潮来袭,乌鲁木齐形成的灾害性天气不包括( )
11月30日 12月1日 12月2日 12月3日
日最高气温 7℃ -4℃ -10℃ -10℃
日最低气温 -3℃ -15℃ -16℃ -16℃
风力 6~7级 5~6级转3~4级 3~4级 <3级
天气 晴转中雪 大雪转中雪 小雪转多云 晴
A.低温 B.大风 C.大雪 D.暴雨
【答案】D
【详解】寒潮带来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是低温、大风和雪灾,ABC不符合题意;寒潮爆发时,多为冬半年,气温低,以降雪为主,其形成的灾害性天气不包括暴雨,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2.(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台风“梅花”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其中心位于13.4°N,136.1°E,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8百帕。读台风“梅花”移动路径及影响范围示意图,完成从26日到29日,对“梅花”的移动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直向东北 B.一直向西北 C.先向东北,后向西北 D.先向西北,后向东北
【答案】D
【详解】由图示可以看出,台风中心移动方向是:26日9时到27日9时向西北移动,27日9时到29日9时,主要向东北移动,故先向西北,后向东北,故选D。
【点睛】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低温冻害是由于寒潮入使导致连续多日气溫下降,出现暴雪天气,使粮食作物、经济林木等因温度过低而受到损伤以致減产的农业气象灾害。下图与我国部分地区平均每年冻害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区域平均每年冻害( )
A.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B.东南丘陵发生较少
C.内蒙古高原发生较多 D.西南地区没有发生
4.长江下游地区比东北地区平均每年冻害出现的次数多的原因是( )
A.长江下游地区距冬季风源地适
B.长江下游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多
C.东北地区地势更加低平
D.东北地区地形阻挡冷气流深入
【答案】3.C 4.B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读图分析能力。
3.读图,图中有三个等值线闭合中心,主要在内蒙古高原、东北地区和东南丘陵地带, 根据数值可以看出,东南丘陵发生冻害次数较多,AB项错误。内蒙古高原分布较多,C项正确。西南地区主要指云贵高原一带,也有低温冻害发生,但次数较少,D项错误。故选C。
4.长江中下游与东北比,纬度较低,距冬季风源地远,A项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在0摄氏度以上,农业生产活动较多,容易遭受低温冻害,B项正确。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更加低平,C项错误。东北地区纬度较高,距冬季风源地较近,虽有地形阻挡冷气流深入,但气温依然较低,农业活动较少,低温冻害较少,D项错误。故选B。
【点睛】冻害是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即作物在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常发生的有越冬作物冻害、果树冻害和经济林木冻害等。冻害对农业威胁很大,如美国的柑橘生产、中国的冬小麦和柑橘生产常因冻害而遭受巨大损失。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自2019年6月6日以来,江南、华南等地持续出现强降雨过程,多地出现洪涝灾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造成此次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是( )
A.持续强降水 B.植被破坏
C.湖泊萎缩 D.修建水库
6.遥感技术在此次洪涝灾害中,可以( )
A.获取被救人员位置 B.统计人员伤亡数量
C.监测洪水淹没范围 D.为救援车辆导航
【答案】5.A 6.C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中的作用。突出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5.结合材料可知,6月6日以来,江南、华南等地持续出现强降雨过程,多地出现洪涝灾害,因此此处洪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持续的强降水过程造成的,A正确;植被破坏、湖泊萎缩会导致滞水防洪能力下降,但是不是此次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BC错误;修建水库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因此不是造成此次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D错误。故选:A。
6.获取被救人员的位置,主要依靠GPS,A错误;统计人员伤亡数量,遥感技术无法进行统计,B错误;遥感技术可以进行监测和预报,C正确;为救援车辆导航,可以依赖GPS,D错误。故选:C。
【点睛】GPS(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三维坐标、地理位置、高程、深度、时间、速度、精确、精准等。RS(遥感技术):电磁波特征差异、获取信息、监测、普查、勘探、动态监测、卫星影像等。GIS(地理信息系统):查询、统计、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储存、图层(叠加)、趋势分析、模式分析、模拟模型等。 GIS注意应用对象:GIS不能直接获取信息,信息获取依靠GPS和RS,故通常GIS与GPS或RS联合使用(如GPS和GIS、RS和GIS);GIS单独使用时应该强调只对信息的处理过程。“3S”技术之间的联系可以简单地用下图表示:GPS→定位RS→提供信息源GIS→新信息用户。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8年11月16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据图可知( )
A.广州降温幅度最大,说明冷空气自南向北移动
B.北京20日气温回升是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
C.18日冷空气到达上海,市民应适当添加衣物
D.此次天气过程三地均应提前做好供暖保障工作
8.图中三个城市之间温度差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冷空气来源 B.太阳辐射 C.天气状况 D.地势高低
【答案】7.C 8.B
【分析】本题考查寒潮的影响
7.我国寒潮带来的冷空气自北向南移动,A错。北京20日气温回升是由于冷空气过境后,天气晴朗,接受的太阳辐射多,B错。17~18日,上海降温幅度大,说明冷空气到达上海,市民应注意防寒保暖,C对。广州最低气温在15℃左右,不用供暖,D错。
8.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纬度差异大,接受的太阳辐射不同,从而导致气温的差异,B正确。冷空气来源和地势高低基本相同,AD错误。天气状况对气温的影响幅度较小,C错误。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于8月10在浙江温岭登陆,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6级,成为今年以来登陆我国强度最强的台风。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台风多发生在(  )
A.春夏季节 B.夏秋季节
C.冬春季节 D.春秋季节
10.台风带来的危害有(  )
①出行困难 ②洪涝易发
③作物受损 ④降温增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9.B 10.A
【解析】9.因为台风是生成于副热带海区的热带气旋,其生成需要有充足热量作为动力,所以影响我国的台风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故B项正确。
10.因为台风登陆时往往伴随大风和暴雨,容易造成①出行困难、②洪涝易发、③作物受损,故A项正确;台风登陆可以缓解干旱和酷热,这是台风的有利之处,故降温增湿不属于台风的危害,故该题选A。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6年夏天受强大的厄尔尼诺影响,天气异常极端,到了中伏7月27日,高温影响范围逐渐扩大,长江中下游多地拉响高温红色预警。其中湖北西北部、湖南中部、浙江西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最高气温达到40 ℃或以上。高温天气对这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受高温影响的地区人口约7亿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高温天气将会影响工业生产,其原因可能有( )
①高温使人身体不适,工作效率低 ②拉闸限电 ③机器易受潮 ④高温带来洪水,厂房被淹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12.在南方受高温煎熬的时段,我国北方很可能出现( )
A.寒冷干燥天气 B.高温多雨天气
C.干热风天气 D.晴朗温暖天气
13.能缓解南方此时高温的天气活动主要是( )
A.台风 B.龙卷风 C.海啸 D.寒潮
【答案】11.A 12.B 13.A
【解析】11.人体适宜的温度在18℃左右,高温使人体感到不适,工作效率低,①正确。用于防暑降温的水电需求量猛增,造成水电供应紧张,②正确。③机器易受潮、④高温带来洪水、厂房被淹不是主要影响。A正确。故选A。
12.南方受高温煎熬时多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的7~8月份,此时我国雨带移至东北、华北一带,北方很可能出现高温多雨天气,B正确。故选B。
13.台风会带来较多的云雨,云层能削弱太阳辐射,雨水可以降温,均可以缓解南方地区的高温,A正确。故选A。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洪涝 C.寒潮 D.风暴潮
15.上题中的自然灾害带来的良性影响可能有
A.雪灾、冻害 B.缓解酷暑和旱情
C.农业受损 D.减少病虫害
【答案】14.C 15.D
【解析】14.从图中可以看到,该自然灾害的源地是西伯利亚,那么应该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冷锋,对我国造成影响,寒潮是冷锋的一种典型实例,C正确。台风主要是7、8月份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自然灾害,A错误。洪涝是降水多,积水无法及时排除,B错误。风暴潮往往是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D错误。故选C。
15.题目要求选出寒潮带来的良性影响,而雪灾、冻害,农业受损是恶性影响,AC错误,缓解酷暑和旱情是台风带来的良性影响,B错误。寒潮是短时间内气温骤降,会杀死一些病虫,减少病虫害,D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自然原因。
(2)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地势较高,气温低;三面环山,向北开口,冷空气容易堆积。
(2)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遭到破坏。
(3)做好防冻物质准备;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做好预案,加强减灾防灾管理。(答出两点即可)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冻害产生的原因以及危害,考查预防冷冻灾害的主要措施。
【详解】(1)结合当地的地形、地势等自然条件分析回答。据图可知,该地的地形为山地,北方冷空气南下,受地形的影响,冷空气堆积;山地地形,海拔高,气温低,冷冻灾害高发。
(2)冷冻灾害会使农林牧副业遭受损失,主要表现为农业减产,牲畜死亡,农业基础设施的损毁。
(3)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对农作物进行改良,培育与推广耐寒的作物品种;加强天气的监测,提前发布降温的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的管理,相关部门要求当地的农户做好防冻防寒的有效措施。
17.(2018·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发改委2014年12月1日发布了《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由此,覆盖人口超过5000万的“珠江—西江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珠江为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的总称。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流,其上游又称红水河,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能资源丰富。
材料二:珠江流域示意图。
(1)红水河流域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有 。
(2)《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中提出将重点开发红水河的水能资源,在开发中容易产生的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分别是 、 。红水河的水能资源输往珠江三角洲是西电东送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试分析红水河水能资源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 。
(3)洪涝一直是威胁珠江三角洲发展的重要灾害,试分析该地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答案】(1)有色金属原料丰富;水能资源丰富
(2)滑坡或泥石流 水土流失(植被破坏)
①缓解用电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②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3)①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水流不畅;②珠江流域支流水系发达,中上游来水量大;③降水集中在春夏季节,雨量多,时间长;④台风频繁,暴雨强度大
【分析】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分析、西电东送意义及洪灾。
【详解】(1)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依据材料可知红水河流域有色金属原料和水能资源丰富。
(2)我国西南地区降水丰沛,地形起伏明显,因此容易产生的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分别是:滑坡或泥石流和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常规能源不足,影响经济的发展;水能为清洁能源。因此利影响为:①缓解用电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②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3)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主要是考虑来水多,排水难。①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水流不畅;②珠江流域支流水系发达,中上游来水量大;③降水集中在春夏季节,雨量多,时间长;④台风频繁,暴雨强度大。
1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表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勒泰地区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处于新疆最北部,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每年春秋季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多发。下表为某年2月10日~13日强寒潮期间阿勒泰地区天气现象及气象要素与最低温度情况。
10日20:00~11日8:00 11日8:00~12日8:00 12日8:00~13日8:00
地点 天气现象 极大风速(m/s) 最低温度(℃) 天气现象 极大风速(m/s) 最低温度(℃) 天气现象 极大风速(m/s) 最低温度(℃)
阿勒泰地区 阴有降水 4.2 -19.1 多云转晴 3.2 -32.8 晴 2.9 -34.5
(1)简述此次强寒潮期间阿勒泰地区天气现象的变化过程。
(2)阐述此次寒潮过境对阿勒泰地区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危害。
【答案】(1)寒潮侵入初期,风力增大,气温较低,并出现降水天气;中后期,风力减弱,气温继续下降,天气转晴。
(2)该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以牧业为主。寒潮侵入,极易导致该地区出现大风、降温、降雪等恶劣天气;大风和降温可导致牲畜患病;降雪会覆盖牧场,影响牲畜觅食和转移。
【分析】本题以寒潮为材料,涉及气象灾害的影响,考查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
(1)
天气现象主要从风力、气温、天气状况对比分析。寒潮入侵初期,气温迅速下降,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极大风速为4.2米/秒,风力增大,并伴有降水天气。后期,极大风速为3.2米/秒,风力降低;最低温度为-32.8℃,气温继续降低,天气转晴。
(2)
该地区农业以牧业为主,主要从大风、降温、降雪天气对牧业的影响方面分析。寒潮会带来大风、降温和大雪等极端天气,可能会导致牲畜患病。降雪会掩盖牧场,影响牲畜觅食。若雪的厚度太大,可能会影响牲畜转移,使得转移速度降低。
【点睛】
1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滞洪区集中分布地区:A是____流域,C是____流域,B、D分别在黄河下游地区和长江的____地区。
(2)A地区滞洪区较为集中的原因是什么?
(3)分析D地区需要划定滞洪区的自然原因。
(4)我国滞洪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说明其原因。
【答案】(1) 海河 淮河 中游
(2)自然原因:7、8月份降水集中,多暴雨,海河水系呈扇形,加之泥沙多,淤积严重,导致下游排水不畅;地势平坦,极易出现洪涝灾害。
社会原因:这里人口稠密,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
(3)长江三峡以下的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泥沙淤积,形成“悬河”,堤坝容易垮塌。
(4)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且地势平坦,水流较缓,泥沙淤积严重,极易产生洪涝灾害;西部地区人口稀少,河谷较深,不易发生洪灾。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洪灾的分布,考查气候、地形、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等相关地理要素知识的应用。
(1)
A地区为海河流域,C是淮河流域,BD分别是黄河下游和长江的中游荆江河段。
(2)
自然原因:海河流域降水集中,流域内支流多,汇水量大,水系呈扇形,加快水流的汇聚,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极易形成洪灾。
社会原因:流域内城市和人口众多,城市内涝现象突出,主要为平原区,工业和农业发达,易出现洪灾。
(3)
D地区为长江三峡以下的荆江河段,因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水流不畅,堤坝容易垮塌,容易形成洪灾。
(4)
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地势平坦,水流较缓,加上泥沙淤积严重,极易造成洪涝灾害。西部地区降水少,城市、人口稀少,河谷较深,水流速度快,不易形成洪灾。
【点睛】
20.(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
(1)我国干旱频次大于30的地区是____________平原、____________平原及____________。
(2)从资源方面看,北方干旱灾害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3)从社会经济方面看,北方干旱灾害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 华北 长江中下游 东南沿海
(2)北方水资源数量少、耕地多、水土资源不匹配、供需矛盾突出。
(3)①北方耕地复种指数增加,灌溉面积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增加;②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受春旱威胁的农田面积扩大;③北方地区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生活和工农业用水量大。
【分析】本题以旱灾发生的频次为材料,涉及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分布,考查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1)
对照图例仔细读图可以看出干旱频次大于30 的地区为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沿海。
(2)
旱灾产生的原因可以从水资源不足和耕地资源面积大分析。北方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水资源供给不足。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水资源不足,发生旱灾。
(3)
社会经济涉及农业和工业等。北方地区工业发达,人口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大,灌溉水源需求量大。华北地区冬小麦面积大,春季气温升高,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