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6.1气象灾害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6.1气象灾害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9 11:17:2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6.1气象灾害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我国受寒潮影响的范围很大,从北到南,常常会影响几个甚至十几个省(区),而且伴随寒潮常有多种并发灾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属于寒潮危害的有( )
①城市洪涝②电信、电力中断③春季冻伤幼苗④冬季影响东北冬小麦越冬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2.预防寒潮的重要工作是( )
A.随时做好防寒准备 B.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
C.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时及时回港 D.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Ⅱ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4 6月 B.6 7月 C.6 8月 D.5 8月
4.如果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可能产生的灾害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北皆涝 D.南涝北旱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9年8月10日,超强台风“利奇马”在浙江温岭市沿海登录,随后其纵穿浙江、江苏两省并移入黄海海面,又于8月11日20时50分许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沿海再次登陆。台风“利奇马”过境后,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37.2亿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台风多发生在( )
A.春夏季节 B.夏秋季节 C.冬春季节 D.春秋季节
6.台风带来的危害有( )
①出行困难②洪涝易发③作物受损④降温增湿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华北海河某支流流域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不属于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 )
A.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
C.水库较多 D.支流众多
8.若图示区域雨季7-8月正常时间出现,则下列有关该区域洪涝灾害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淹没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B.淹没耕地,造成冬小麦减产或绝收
C.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
D.冲毁供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
(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副热带海面上的气旋性环流,下图是某年3月9日至3月21日某热带气旋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当该热带气旋位于①东侧时,①地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0.如果该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到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以上后,其中心控制②地时,则②地的大气垂直运动和天气状况分别为( )
A.气流上升、阴雨 B.气流上升、晴朗
C.气流下沉、阴雨 D.气流下沉、晴朗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20年7月22日哈尔滨部分地区出现内涝,导致通行受阻并有车辆被淹没,城市河道水位也迅速上涨,出现了严重的城市内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导致哈尔滨城市内涝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地势起伏大,集水快 B.建筑物密集,下渗少
C.降水时间长,强度大 D.河网密集,汇水量大
12.应对城市内涝,哈尔滨市可采取的措施是( )
A.采取科技手段减少降水量 B.重新布局城市功能区
C.对城市进行整体搬迁 D.加强海绵城市建设
13.(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的条件下,水体保持充足供应的蒸发量。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地降水量、可能蒸发量逐月变化。读图,完成7月对该地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
A.洪涝 B.伏旱 C.台风 D.梅雨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20年夏天,因气候异常降水激增,各地多发洪水。某地省道线遭遇10年罕见洪水,路基被冲(见图乙)。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乙中的灾害容易发生在图甲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5.强降水天气过后,图示地区需重点防范( )
A.暴雨、泥石流 B.地震、滑坡 C.地震、泥石流 D.滑坡、泥石流
二、综合题
16.(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图甲)和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放大图(图乙),回答问题。
(1)描述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17.(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我国地域辽阔,地域自然环境差异大,致灾因素分布不均,导致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类型的灾害发生。下面是“影响我国的两种自然灾害入侵路径图”,根据你所学知识并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甲和乙表示寒潮的是_______ 。
(2)寒潮多发的季节是________,丙、丁两地降温幅度大的是________。
(3)简述寒潮发生的原因。
(4)寒潮的发生与_______天气系统有关。寒潮过境时带来的天气主要有________。
(5)寒潮天气不仅能造成危害,也有许多益处,请简要说明。
18.(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19.(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2月初,持续的强降雨使得法国西北部洪水泛滥,导致多个城市被洪水淹没,数千个家庭断水断电。下图为法国部分区域图。
(1)根据材料,从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的角度分析本次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2)说出图示区域河流下游防御洪涝灾害的措施。
20.(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2)简析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6.1气象灾害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我国受寒潮影响的范围很大,从北到南,常常会影响几个甚至十几个省(区),而且伴随寒潮常有多种并发灾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属于寒潮危害的有( )
①城市洪涝②电信、电力中断③春季冻伤幼苗④冬季影响东北冬小麦越冬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2.预防寒潮的重要工作是( )
A.随时做好防寒准备 B.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
C.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时及时回港 D.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
【答案】1.A 2.B
【解析】1.寒潮会带来剧烈的降温,伴有大风天气,可能会带来降雪;城市洪涝一般和夏季的强降雨有关,寒潮带来的降雪一般不会带来洪涝灾害,①错误;寒潮带来的大雪和大风使通信和电力中断,②正确;春季北方作物萌发,寒潮带来的低温冻害可能会冻伤幼苗,影响作物的生长,③正确;我国东北地区种植的是春小麦,④错误。由上述可知,②③组合正确,故选A。
2.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有助于当地政府和居民提前做好准备,安全度过寒潮期,B项正确;目前的天气预报能够准确预报寒潮的发生、发展、行进路径,且寒潮主要发生在中高纬地区的深秋至早春时节,没有必要随时做好防寒准备,A错误;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时及时回港,不是预防寒潮的重要工作,为了预防寒潮带来的危害,在海上的船只应在寒潮来临前,提前回港,故C项错误;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并不是单纯为了预防寒潮而进行的,D项错误。故选B。
【点睛】寒潮带来的不利影响: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风雪天气。由寒潮引发的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交通、电力、航海、以及人们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寒潮和强冷空气通常带来的大风、降温天气,是中国冬半年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大风对沿海地区威胁很大。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Ⅱ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4 6月 B.6 7月 C.6 8月 D.5 8月
4.如果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可能产生的灾害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北皆涝 D.南涝北旱
【答案】3.B 4.D
【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雨带在Ⅲ地区的时间约为4-5月,在Ⅰ地区的时间约为7-8月,可以推断,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Ⅱ地区的时间大致是6-7月,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与夏季风的进退及夏季风的强弱有很大关系。正常年份,7月以后雨带应位于华北、东北地区。如果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说明夏季风的势力弱,雨带移动速度慢,在南方地区停留的时间较长,易引发洪涝灾害,北方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易引发干旱,我国东部地区可能出现南涝北旱,故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基本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亚洲高压的冷干气流相遇形成的锋面雨,受二者实力强弱的影响,推动者锋面雨带南北移动。我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为:大致四、五月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登陆,我国的雨季开始;六到七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七到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形成“伏旱”天气;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9年8月10日,超强台风“利奇马”在浙江温岭市沿海登录,随后其纵穿浙江、江苏两省并移入黄海海面,又于8月11日20时50分许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沿海再次登陆。台风“利奇马”过境后,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37.2亿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台风多发生在( )
A.春夏季节 B.夏秋季节 C.冬春季节 D.春秋季节
6.台风带来的危害有( )
①出行困难②洪涝易发③作物受损④降温增湿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5.B 6.C
【解析】5.由所学知识可知,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影响我国的台风多发生在夏秋两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台风登陆会带来狂风暴雨,使出行困难,洪涝灾害发生,农田长时间积水导致作物受损,①②③正确,C正确;降温增湿不属于危害,④错误,ABD错误。故选C。
【点睛】台风带来的危害:狂风、暴雨、风暴潮。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华北海河某支流流域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不属于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 )
A.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
C.水库较多 D.支流众多
8.若图示区域雨季7-8月正常时间出现,则下列有关该区域洪涝灾害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淹没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B.淹没耕地,造成冬小麦减产或绝收
C.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
D.冲毁供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
【答案】7.C 8.B
【分析】7.观察图中信息,该河流属于海河流域,其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图中显示支流众多,上游来水量大,故AB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水库对洪涝灾害具有调节作用,若水库较多,可调节河流径流,不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故C错误,符合题意。答案选C。
8.图示区域属于华北地区,华北地区的雨季正常出现时间为7、8月份,此时区域内降水集中,洪涝灾害易淹没村庄,从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水量较大,可能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冲毁供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故ACD正确,不符合题意;7、8月份该区域种植的冬小麦早已收割完毕,故不会造成冬小麦减产或绝收,故B符合题意。答案选B。
【点睛】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河流水系特征、(支流特点、湖泊的多少)江河的流量季节变化、植被分布。(气候、地形、水系、植被)。
(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副热带海面上的气旋性环流,下图是某年3月9日至3月21日某热带气旋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当该热带气旋位于①东侧时,①地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0.如果该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到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以上后,其中心控制②地时,则②地的大气垂直运动和天气状况分别为( )
A.气流上升、阴雨 B.气流上升、晴朗
C.气流下沉、阴雨 D.气流下沉、晴朗
【答案】9.D 10.D
【分析】9.图中纬度向南增加,是南半球;南半球气旋水平方向气流是顺时针辐合。热带气旋位于①东侧,即①处于热带气旋西侧,吹西南风。故选D。
10.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以上,为台风;台风中心是台风眼,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故选D。
【点睛】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即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中尺度或天气尺度的暖性气旋。可见于西太平洋及其临近海域(台风)、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飓风)以及印度洋和南太平洋。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20年7月22日哈尔滨部分地区出现内涝,导致通行受阻并有车辆被淹没,城市河道水位也迅速上涨,出现了严重的城市内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导致哈尔滨城市内涝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地势起伏大,集水快 B.建筑物密集,下渗少
C.降水时间长,强度大 D.河网密集,汇水量大
12.应对城市内涝,哈尔滨市可采取的措施是( )
A.采取科技手段减少降水量 B.重新布局城市功能区
C.对城市进行整体搬迁 D.加强海绵城市建设
【答案】11.C 12.D
【分析】11.由所学知识可知,哈尔滨城市出现内涝主要原因是一是暴雨,二是城市化对地表径流汇集过程的影响;暴雨降水时间长,强度大,降水量较大,易出现内涝,C正确;哈尔滨城市位于东北平原,地势低平,排水较慢,易造成内涝,A错误。建筑物密集,下渗少也是造成内涝的重要原因,但不是自然原因,B错误。哈尔滨城市内河流少,不易排水,且内涝与河流多少的关系相对较小,D错误。故选C。
12.由所学知识可知,应对城市内涝,加强下渗,建设海绵城市是切实可行的,D正确。采用科技手段减少降水量 、重新布局城市功能区、对城市进行整体搬迁的做法不现实,ABC错误。故选D。
【点睛】城市内涝主要原因是一是暴雨,二是城市化对地表径流汇集过程的影响。
13.(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的条件下,水体保持充足供应的蒸发量。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地降水量、可能蒸发量逐月变化。读图,完成7月对该地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
A.洪涝 B.伏旱 C.台风 D.梅雨
【答案】B
【详解】图示地区5、6月降水较多,7月份降水较少,且可能蒸发量较大,结合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特点可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份可能出现伏旱,影响农业生产,B正确。洪涝、台风降水量大,且台风带来大量降水,缓解此时的旱灾,不符合题意,AC错误。梅雨主要发生在每年5、6月份,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B。
【点睛】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20年夏天,因气候异常降水激增,各地多发洪水。某地省道线遭遇10年罕见洪水,路基被冲(见图乙)。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乙中的灾害容易发生在图甲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5.强降水天气过后,图示地区需重点防范( )
A.暴雨、泥石流 B.地震、滑坡 C.地震、泥石流 D.滑坡、泥石流
【答案】14.C 15.D
【分析】14.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山谷地带,公路两侧是山地,③处凸高为低,故图中③为山谷地形,C正确;②处凸低为高,为山脊,①④为山麓地带。故选C。
15.强降水天气润滑土壤易引发滑坡,与山谷中松散堆积物混合易形成泥石流,D正确;强降水天气就是暴雨,A项表述错误;地震由内力作用引起,B、C错误。故选B。
【点睛】山洪多发生在山谷地区。
二、综合题
16.(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图甲)和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放大图(图乙),回答问题。
(1)描述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答案】(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自乌兰巴托至南昌一线向左右(东北与西南)两侧递减。
(2)原因: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使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
【分析】本题考查寒潮的分布及影响。考查读图和信息提取能力。难度较低。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寒潮出现次数西北多,东南少,大致从西北向东南递减,并由乌兰巴托至南昌一线向东北与西南两侧递减。
(2)P区域受山地阻挡,寒潮南下在山地北侧堆积,容易形成冻害;北侧地势较高,气温低,使冻害频繁。
【点睛】
17.(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我国地域辽阔,地域自然环境差异大,致灾因素分布不均,导致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类型的灾害发生。下面是“影响我国的两种自然灾害入侵路径图”,根据你所学知识并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甲和乙表示寒潮的是_______ 。
(2)寒潮多发的季节是________,丙、丁两地降温幅度大的是________。
(3)简述寒潮发生的原因。
(4)寒潮的发生与_______天气系统有关。寒潮过境时带来的天气主要有________。
(5)寒潮天气不仅能造成危害,也有许多益处,请简要说明。
【答案】(1)甲
(2)冬、春;丙
(3)高纬度地区因为接受太阳热量少,气温低;干冷空气堆积形成密度大的冷气团;冷空气堆积到一定程度,当强冷空气从高纬向低纬移动时,就形成了寒潮。
(4)冷锋;降温、大风、雨雪
(5)有助于地表热量的交换;风调雨顺的保证;天然杀虫剂,保证农作物过冬;带来风力资源。
【分析】本题以我国的两种自然灾害入侵路径图为背景,考查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据图可知,甲箭头从北方吹来,起源于距离蒙古—西伯利亚,说明是寒潮;乙发源于西北太平洋,主要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台风。
(2)我国每年的冬春季节,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多出现寒潮天气;丙地距离风源地较近,受寒潮影响较大。
(3)考查寒潮形成的原因。在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小,接受的太阳热量较少,气温较低;气温低,干冷空气下沉堆积形成密度较大的冷气团;冷空气堆积到一定的程度,受气压梯度力影响,强冷空气从高纬度向低纬度移动,气温下降,出现生命财产的损失,形成了寒潮天气。
(4)考查主要的天气系统。寒潮的发生与冷锋天气有关,寒潮过境时带来的天气主要有降温、大风、雨雪。
(5)考查寒潮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寒潮出现时,有助于地表热量的交换;寒潮会带来降温天气,冻死一部分害虫,保证风调雨顺;大风天气,有助于风力风电,产生风能资源。
【点睛】寒潮的影响有利有弊,要辩证看待。
18.(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答案】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分析】该题考查防治洪灾的措施。
【详解】结合材料和图示可知该地四周高,泄洪能力不足;由于河网密布,雨季会导致大量水体汇集,且不易排出,滞洪不足,因此工程措施的建设,扩大河道泄洪量、风流、疏导和拦蓄洪水功能,以减轻洪水灾害。防洪非工程措施,主要从洪水预报、洪水警报、洪泛区管理、洪水保险、河道清障(或河道管理)、超标准洪水防御措施等方面以减轻洪灾损失。
19.(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2月初,持续的强降雨使得法国西北部洪水泛滥,导致多个城市被洪水淹没,数千个家庭断水断电。下图为法国部分区域图。
(1)根据材料,从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的角度分析本次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2)说出图示区域河流下游防御洪涝灾害的措施。
【答案】(1)降水强度大、历时长,洪水来量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水系稠密。
(2)疏浚河道;加固堤防;加强雨情和水情监测预报;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分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灾害类型及成因,主要防御措施。
【详解】(1)根据材料,持续强降雨,说明降水强度大、历时长,洪水来量大。根据图例,图示区西北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水系稠密。所以洪涝灾害严重。
(2)河流下游防御洪涝灾害的措施主要围绕着排水、束水和监测以及及时的灾中应急。具体措施有疏浚河道,加固堤防,加强雨情和水情监测预报,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等。
20.(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2)简析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环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
【分析】该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滨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及其产生的自然原因;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详解】(1)从图中观察出:河流水位在6月至9月高于湖泊水位,易发生洪涝灾害。其自然原因主要有: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地势(滨湖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水位高低(湖水和河水此时都处一年中的于高水位)等方面入手即可。
(2)根据所学知识,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加强监测和预报、种植耐涝农作物、开展灾害教宣传育,提高民众减灾防灾意识、退田还湖,提高湖泊的调蓄能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