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的应用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的应用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9 11:21:1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的应用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东北某年8月14日-17日降水量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降水量预报发布后,对其可能带来的灾害,有效的防御措施是( )
A.组织人员转移到华北地区 B.及时检查和清理排水设施
C.开挖和疏浚河道保证畅通 D.提前人工降雨减少降水量
2.绘制降水量预报图所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遥感系统) B.GPS(全球定位系统) C.GIS(地理信息系统) D.BDS(北斗导航系统)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8年8月,欧洲航天局发射了全球首颗用于测量地球低层大气风速和风向的“风神”卫星。下图为该卫星工作原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风神”卫星遥感具有的特点是( )
①探测范围大②受地面条件限制少③高精度、高效率④获取信息量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风神”卫星将有助于( )
A.减缓全球变暖 B.监测地震活动 C.预防暴雨洪涝 D.阻止台风侵袭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日前时间最长的载人航天任务完满结束。灾害性的空间天气会对航天、卫星、通讯、导航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空间天气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20公里以上的空间领域,主要包括日地空间的太阳日冕、行星际、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相比四子王旗着陆场,东风着陆场具备以下优势( )
①邻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救能力强大②面积更大,降落预留空间更大③空气干燥,沙尘天气少,空气能见度高④戈壁荒凉,对环境的破坏更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最可能对卫星导航活动产生干扰的现象是( )
A.太阳辐射增强 B.极光现象 C.太阳风 D.黑子消失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21年第18号台风“圆规”在10月13日15时40分左右登陆海南省琼海市沿海,登陆时强度为台风级,成为2021年以来影响华南的最强台风。下图为台风“圆规”的移动路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台风“圆规”登陆海南岛时,其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
A.海上内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海陆间水汽输送
8.此次台风给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灾害不包括( )
A.风暴潮 B.洪涝 C.海啸 D.泥石流
9.加强监测和预报是减少台风灾害的重要手段,实时监测台风位置及移动路径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精密跟踪技术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的发射,使减灾部门拥有了专门用于减灾工作的遥感卫星,对救灾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技术是(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卫星定位系统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11.“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干旱 C.地震 D.农作物病虫害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自2019年7月澳进入林火季以来,高温天气和干旱是林火肆虐的主要原因。从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新州和维州所在的东南部沿海地区,到塔斯马尼亚、西澳州和北领地区,几乎每个州都有林火在燃烧。截至2020年7月28日,澳大利亚丛林大火或已致30亿动物死亡,至少25人死亡,超过2000间房屋被烧毁。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林业部门要及时了解森林火灾险情,可以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GPS B.数字地球 C.RS D.GIS
13.在救援中,消防调度中心要迅速了解消防员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GPS B.GPRS C.RS D.GIS
14.当地政府在灾后估算经济损失时,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 B.北斗导航 C.RS D.GIS
15.(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联合对外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数据为8848.86米。此次珠峰高程测量是我国对珠峰展开的第四次大规模测绘和科考,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其中高程测量主要依托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遥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二、综合题
16.(2017·浙江·高三专题练习)“3S”技术之间密切相连,它们都为数字地球提供了技术支撑。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S”技术的综合应用
(1)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__和__,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__和__,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____。
(2)图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RS、GPS、GIS不同组合的综合应用,其中重叠部分乙代表GIS与RS技术的组合,丙代表________技术的组合。在图中所示的各个综合应用中任选一种组合,并写出应用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地理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1)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根据图a显示的查询半径,图中以北京为查询中心的地图比例尺为___。根据图中显示的经纬度可知,地图中代表呼和浩特、济南的字母分别是___。
(2)图b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地理信息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⑤和___,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⑥和___,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③和___。
(3)图b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遥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不同组合的综合应用,其中重叠部分乙代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组合,丙代表___的组合。在图b所示的各个综合应用中任选一种组合,并写出应用实例___。
1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11月23日0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第29号台风“天兔”的中心位于我国南沙永暑礁偏北方约120千米的南海海面上,即(10.7°N,112.9°E),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1002百帕,七级风圈半径60~180千米。
材料二台风路径概率预报图。
(1)要监测台风“天兔”的位置,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遥感 B.卫星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2)台湾一艘正行驶在南海上的渔船发出求救信号,台湾海事局调度船只进行营救时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
(3)要完成台风“天兔”未来60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的整个绘制需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有____和____。
1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影响我国的两种气象灾害路径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沿实线路径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_(冬或夏)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主要发源于_________地区。
(2)图中沿虚线路径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多发于_________季节,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_地区。
(3)实时监测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帮助用户在遭遇灾害或面临风险时发出求救信号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
20.(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央气象台2018年7月11日18时发布台风红色预警:第9号台风“灿鸿”(强台风级)的中心已于11日下午4点40分前后在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镇沿海登陆。
(1)要完成台风“灿鸿”未来24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的整个绘制需要采用的信息技术手段有哪些?
(2)7月12日,某渔船在海上遭受十级以上大风袭击后,渔民发出求救信号,浙江海事局营救时运用哪种地理信息技术能够确定渔民的位置?
(3)“灿鸿”在浙江沿海登陆后,分别说出等高线图中甲、乙两地受台风影响易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并根据图中信息说明判断理由。甲地:________,理由________;乙地:________,理由________;
(4)试举出第(1)题所用两项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其他实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的应用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东北某年8月14日-17日降水量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降水量预报发布后,对其可能带来的灾害,有效的防御措施是( )
A.组织人员转移到华北地区 B.及时检查和清理排水设施
C.开挖和疏浚河道保证畅通 D.提前人工降雨减少降水量
2.绘制降水量预报图所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遥感系统) B.GPS(全球定位系统) C.GIS(地理信息系统) D.BDS(北斗导航系统)
【答案】1.B 2.C
【解析】1.组织人员转移到华北地区耗费人力物力,不切实际,A错误。及时检查和清理排水设施是正确的灾前预防,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危害,B正确。开挖和疏浚河道保证畅通成本太高,不符合实际,C错误。人工降雨是增加降水量,D错误。故选B。
2.对各地的降雨量情况进行分析、处理,需要将政区图,降水量图等图层进行叠加。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IS,C正确。RS是拍摄遥感图像,不能进行分析、处理数据信息,A错误。GPS、BDS功能是定位、导航,,BD错误。故选C。
【点睛】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8年8月,欧洲航天局发射了全球首颗用于测量地球低层大气风速和风向的“风神”卫星。下图为该卫星工作原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风神”卫星遥感具有的特点是( )
①探测范围大②受地面条件限制少③高精度、高效率④获取信息量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风神”卫星将有助于( )
A.减缓全球变暖 B.监测地震活动 C.预防暴雨洪涝 D.阻止台风侵袭
【答案】3.A 4.C
【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限制条件少、获取信息量大等特点,①②正确、④错误,A正确,B、D排除;地理信息系统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成本低的优点,③错误,C排除。故选A。
4.根据材料可知,该气象卫星测量地球低层大气风速和风向,主要应用领域为气象预报,能够预防暴雨洪涝,C正确。减缓全球变暖主要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A错误。监测地震是地质活动方面,气象卫星不能监测地震,B错误。阻止台风侵袭,在现阶段人力无法做到,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日前时间最长的载人航天任务完满结束。灾害性的空间天气会对航天、卫星、通讯、导航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空间天气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20公里以上的空间领域,主要包括日地空间的太阳日冕、行星际、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相比四子王旗着陆场,东风着陆场具备以下优势( )
①邻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救能力强大②面积更大,降落预留空间更大③空气干燥,沙尘天气少,空气能见度高④戈壁荒凉,对环境的破坏更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最可能对卫星导航活动产生干扰的现象是( )
A.太阳辐射增强 B.极光现象 C.太阳风 D.黑子消失
【答案】5.B 6.C
【解析】5.东风着陆场靠近甘肃,邻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救能力强大,①符合题意;东风着陆场荒漠面积更大,隆落预留空间更大,②符合题意;东风着陆场沙漠面积大,沙尘天气多,空气的能见度低,③不符合题意;东风着陆场位干戈壁荒漠,对环境的破坏小,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④符合题意。故选B。
6.太阳辐射增强对卫星导航系统影响不大,A错误;极光现象是带电粒子进入地球两级高层大气形成的,与卫星导航活动关系不大,B错误;太阳风会扰乱电离层影响卫星通讯,C正确;黑子主要影响地球的天气和气候,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黑子:会影响气候和天气,影响植物生长和农作物生产②耀斑:干扰电离层,产生磁暴,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电子设备,甚至威胁太空中的宇航器安全;扰乱地球磁场,使得方向失灵。③太阳风:导致高纬地区大气出现电离,产生极光。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21年第18号台风“圆规”在10月13日15时40分左右登陆海南省琼海市沿海,登陆时强度为台风级,成为2021年以来影响华南的最强台风。下图为台风“圆规”的移动路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台风“圆规”登陆海南岛时,其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
A.海上内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海陆间水汽输送
8.此次台风给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灾害不包括( )
A.风暴潮 B.洪涝 C.海啸 D.泥石流
9.加强监测和预报是减少台风灾害的重要手段,实时监测台风位置及移动路径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精密跟踪技术
【答案】7.C 8.C 9.A
【解析】7.台风登陆时从海洋向陆地带来大量水汽,形成大量降水,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流入海洋,故参与的是海陆间循环。故选C。
8.台风登陆给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并可能在沿海地区引起风暴潮,在平原地区引起洪涝,在山区引起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海啸多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的,与台风无关。故选C。
9.不同地物有不同的电磁波特征,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这些电磁波特征,进而判读识别各种地物,可用于实时监测台风的位置及移动路径,A正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导航;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处理、分析、管理地理信息;精密跟踪技术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BCD错误。故选A。
【点睛】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的发射,使减灾部门拥有了专门用于减灾工作的遥感卫星,对救灾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技术是(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卫星定位系统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11.“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干旱 C.地震 D.农作物病虫害
【答案】10.A 11.C
【解析】10.“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技术是遥感技术,其功能主要是通过获取地表物体影像图片对地表物体进行监测,A正确;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及发展趋势的预测,B错误;卫星定位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CD错误。故选A。
11.“环境减灾”卫星通过获取地表物体的影像图片对地表物体进行监测,可以通过气象云图之间监测寒潮,通过观测作物的长势监测干旱和农作物病虫害,但是无法对地震进行直接的监测,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遥感(RS)技术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对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各种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等进行识别、清查、监测、评估)灾害监测(如水旱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进行监测,有助于防灾减灾)、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军事侦察、海上交通、海洋渔业等。
(2)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其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操作简便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探险旅游、航空、测绘、安全防范、军事、电力、通讯、城市管理等部门和领域。
(3)地理信息系统(GIS),GIS能解决包括地物空间分布及地理位置分析、趋势分析、模式分析,以及模拟结果等问题。现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管理、测绘、城乡规划、灾害监测、环境管理、市场分析、宏观决策等许多方面。其中城市管理是应用信息系统最早的领域之一。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自2019年7月澳进入林火季以来,高温天气和干旱是林火肆虐的主要原因。从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新州和维州所在的东南部沿海地区,到塔斯马尼亚、西澳州和北领地区,几乎每个州都有林火在燃烧。截至2020年7月28日,澳大利亚丛林大火或已致30亿动物死亡,至少25人死亡,超过2000间房屋被烧毁。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林业部门要及时了解森林火灾险情,可以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GPS B.数字地球 C.RS D.GIS
13.在救援中,消防调度中心要迅速了解消防员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GPS B.GPRS C.RS D.GIS
14.当地政府在灾后估算经济损失时,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 B.北斗导航 C.RS D.GIS
【答案】12.C 13.A 14.D
【解析】12. 遥感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并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及时了解森林火灾险情,主要利用遥感RS技术,GPS主要用于提供空间定位信息,GIS主要用于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数字地球可使人们快速、直观完整地了解地球,但不能监测局部灾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3.GPS主要用于提供空间定位信息,A正确;GPRS是用于手机通信的一项技术,B错误;及时了解森林火灾险情,主要利用遥感RS技术,但其没有定位功能,C错误;GIS主要用于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D错误。故选A。
14.估算经济损失,需要统计与分析,用到地理信息系统,D正确;GPS、北斗导航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RS主要获取地物信息,ABC错误。故选D。
【点睛】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数字地球是一个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和多维显示的地球虚拟系统。
15.(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联合对外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数据为8848.86米。此次珠峰高程测量是我国对珠峰展开的第四次大规模测绘和科考,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其中高程测量主要依托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遥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答案】A
【详解】由题意可知,该地理信息技术具备测量高度的功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指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定位与导航能力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主要功能是三维定位(经度、纬度、海拔高度),能测量出珠峰高度,A正确。 遥感技术是指从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从而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控测和识别的现代综合技术,主要功能是及时获取信息,B错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管理、分析、表达。不具备测量功能,C错误。数字地球是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将地球及其上的活动和环境的时空变化数据,按地球的坐标加以整理,存入全球分布的计算机中,构成一个全球的数字模型,不具备测量功能,D错误。故选A。
【点睛】
二、综合题
16.(2017·浙江·高三专题练习)“3S”技术之间密切相连,它们都为数字地球提供了技术支撑。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S”技术的综合应用
(1)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__和__,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__和__,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____。
(2)图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RS、GPS、GIS不同组合的综合应用,其中重叠部分乙代表GIS与RS技术的组合,丙代表________技术的组合。在图中所示的各个综合应用中任选一种组合,并写出应用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⑤  ④  ⑥  ②③
(2) GIS与GPS 甲:RS获取矿床露头信息,GIS分析矿产种类,GPS确定矿床露头位置。乙:RS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GIS分析水灾损失。丙:装载GPS接收机的运钞车传送位置到监测中心,GIS监测运钞车是否偏离预定线路。丁:RS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并可判断火势蔓延方向,GPS获取火场精确位置,引导消防队员及时、准确到达灭火地点。
【分析】本题考查“3S”技术及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1)
RS技术可获取地物的影像资料, GPS具有定位、导航功能,GIS能够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图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RS、GPS、GIS不同组合的综合应用,可结合“3S”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领域分析作答;①、⑤表示RS提供的可获取的是地理事物的影像信息;GPS具有定位、导航功能,④、⑥是GPS技术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②③是GIS对地理数据的分析、处理,可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
(2)
结合“3S”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领域分析作答,丙是GIS与GPS两个圈的交叠部分,是GIS与GPS的组合;甲代表的是3S组合应用,可举出勘探、观测和定位、导航以及分析、预测、规划管理三大方面的实例;乙是GIS与RS技术的组合应用,应举出涉及勘探、观测和分析、预测、规划管理两方面的实例;丙是GIS与GPS组合应用,举出定位、导航和分析、预测、规划管理两方面实例;丁是RS与GPS组合应用举出勘探、观测和定位、导航两方面实例。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地理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1)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根据图a显示的查询半径,图中以北京为查询中心的地图比例尺为___。根据图中显示的经纬度可知,地图中代表呼和浩特、济南的字母分别是___。
(2)图b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地理信息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⑤和___,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⑥和___,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③和___。
(3)图b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遥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不同组合的综合应用,其中重叠部分乙代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组合,丙代表___的组合。在图b所示的各个综合应用中任选一种组合,并写出应用实例___。
【答案】(1) 1∶50 000 000 A、D
(2) ① ④ ②
(3) 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甲:遥感获取矿床露头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矿产种类,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确定矿床露头位置;乙:遥感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水灾损失;丙:装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接收器的运钞车发送信息到监测中心,地理信息系统监测运钞车是否偏离预定线路;丁:遥感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并可判断火势蔓延方向,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获取火场精确位置,引导消防队员及时、准确到达灭火地点。
【分析】本题以“3S”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应用为切入点,考查了对“3S”技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的理解。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
根据图中的注记(半径500km,图上距离是1cm)可计算出比例尺的数值为1∶50000000。 根据城市经纬度位置及与北京的相对位置判断各字母所代表的城市名称,A代表呼和浩特、B代表太原、C代表天津、D代表济南。
(2)
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⑤和①,由RS提供。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⑥和④,由GPS提供。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②,由GIS提供。
(3)
图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RS、GPS、GIS不同组合综合应用,其中甲代表“3S”技术的组合,在探矿、采矿方面的应用,RS获取矿床露头信息,GIS分析矿产种类,GPS确定矿床露头位置。乙代表GIS与RS技术的组合,在监测洪涝灾害中的应用 ,通过RS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GIS分析水灾损失。丙代表GIS与GPS技术的组合。在运钞车监测过程中,装载GPS接收器的运钞车发送信息到监测中心,通过GIS监测运钞车是否偏离预定线路。丁是RS与GPS组合,在火灾救援中,利用RS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并可判断火势蔓延方向。通过GPS获取火场精确位置,引导消防队员及时、准确到达灭火地点。
1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11月23日0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第29号台风“天兔”的中心位于我国南沙永暑礁偏北方约120千米的南海海面上,即(10.7°N,112.9°E),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1002百帕,七级风圈半径60~180千米。
材料二台风路径概率预报图。
(1)要监测台风“天兔”的位置,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遥感 B.卫星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2)台湾一艘正行驶在南海上的渔船发出求救信号,台湾海事局调度船只进行营救时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
(3)要完成台风“天兔”未来60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的整个绘制需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有____和____。
【答案】(1)A
(2)卫星定位系统
(3)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分析】本题以台风相关图文为材料,涉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1)
遥感主要用于通过遥感影像获取信息,主要用于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地理信息系统主要运用计算机系统对获取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分析。卫星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导航。数字地球是信息化的地球,是地球的虚拟对照体。要监测台风“天兔”的位置,应利用遥感获取影像资料,因此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遥感,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不具备监测功能,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
卫星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导航。当渔船发出求救信号,台湾海事局调度船只进行营救时需要运用卫星定位系统来进行导航并实施营救。
(3)
要完成台风“天兔”未来60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的整个绘制,需要利用遥感获取影像资料,之后运用计算机系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分析,因此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有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1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影响我国的两种气象灾害路径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沿实线路径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_(冬或夏)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主要发源于_________地区。
(2)图中沿虚线路径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多发于_________季节,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_地区。
(3)实时监测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帮助用户在遭遇灾害或面临风险时发出求救信号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
【答案】(1) 寒潮 冬 蒙古、西伯利亚
(2) 台风 夏秋 东南沿海
(3) 遥感技术(或RS)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或GPS)
【分析】本题以我国的两种气象灾害路径图为试题背景,涉及了我国的两种气象灾害路径、发生时间及发生地区,3S技术的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1)
读图可知,图中沿实线路径主要来自纬度更高的内陆地区,是寒冷空气的入侵,表示的气象灾害是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其源地位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2)
读图可知,图中沿虚线路径的气象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表示的气象灾害是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多发于夏秋季节。
(3)
由所学知识可知,遥感技术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主要是监测功能;所以实时监测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R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是导航和定位;所以帮助用户在遭遇灾害或面临风险时发出求救信号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或GPS或GNSS),以便让用户快速得到救援。
20.(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央气象台2018年7月11日18时发布台风红色预警:第9号台风“灿鸿”(强台风级)的中心已于11日下午4点40分前后在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镇沿海登陆。
(1)要完成台风“灿鸿”未来24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的整个绘制需要采用的信息技术手段有哪些?
(2)7月12日,某渔船在海上遭受十级以上大风袭击后,渔民发出求救信号,浙江海事局营救时运用哪种地理信息技术能够确定渔民的位置?
(3)“灿鸿”在浙江沿海登陆后,分别说出等高线图中甲、乙两地受台风影响易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并根据图中信息说明判断理由。甲地:________,理由________;乙地:________,理由________;
(4)试举出第(1)题所用两项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其他实例。
【答案】(1)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
(3) 滑坡 位于山坡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陡),易发生滑坡 洪涝 位于河流入海口处,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4)如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水灾损失,并为防灾救助提供决策支持等。
【分析】本题以台风相关图文为材料,涉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台风登陆带来的自然灾害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1)
首先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台风在之前不同时段的影响范围,然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出未来24小时台风移动路径。
(2)
海事局营救时需要明确遇袭渔船的位置信息,可以利用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也可以利用美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
(3)
甲地位于山坡处,等高线分布密集,表明坡度较大,受降水影响,易发生滑坡。乙地位于河流入海口处,等高线分布稀疏,表明地势低平,水流速度慢,而台风登陆短时间内会带来大量降水,排水不畅,会发生洪涝灾害。
(4)
利用遥感技术,通过遥感图片,可以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变化情况,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分析水灾带来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并能够为防灾救助提供决策支持等。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