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同单元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同单元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9 11:29:5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同单元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8·全国·高三单元测试)读某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河段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3.在M处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美化环境
4.(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局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区域性陆地升降与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为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据此,回答黄浦江沿岸地区易受内涝威胁,主要因为( )
①降雨较多,蒸发量小②河网密度小,河道较狭窄③地势低平,流速缓慢④受台风影响,易发生暴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广义的环境问题,既包括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包括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发生机制,一般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环境问题主要由自然原因引起的是( )
A.地方病 B.土壤次生盐碱化
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D.公害病
6.下列各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中,可能主要由人为原因诱发的是( )
①地震、泥石流 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 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 ④火山爆发、台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
A.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B.环境问题主要在部分国家,尚未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C.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很强,不必将环境问题看得过分严重
D.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为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感强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震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9.下列关于震后自救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
②先救老人、小孩,后救其他人
③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一直要大声呼救,以寻求援救
④先救近,后救远,先易后难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有“东海鱼仓”“海鲜之都”和“千岛之城”之称的舟山市,由于岛屿星罗棋布,一直以来交通制约了其海鲜的外运。2021年8月23日,一架无人机从舟山定海象山岗装载20千克海鲜特产跨海直飞上海金山,为海岛低空智慧物流运输打开了新的大门。完成下面小题。
10.无人机能够精准地往返于海鲜产地和消费市场,其主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NSS C.GIS D.VR
11.与传统物流配送相比,舟山选择无人机配送海鲜的主要优势( )
①灵活性更好②受天气影响小③运量更大④速度更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目前,我国已经建成“数字中国”的地理空间框架,“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大大提升了国土监管能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对土地资源“天上看,网上管”,分别运用的现代地理技术是( )
A.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
13.数字地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下列不属于数字地球范畴的是( )
A.远程医疗 B.网络购物 C.电视会议 D.扑克游戏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回答下列小题。
14.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15.对1985年与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7月份以来洪涝灾害造成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24省(区、市)2027.2万人次受灾,23人死亡失踪,176.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2万间房屋倒塌,8.9万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207.5千公顷,其中绝收380.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91.8亿元。
(1)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2)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长江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对当地径流的影响。
(3)简述遥感技术在洪灾监测方面具有的优势。
17.(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读以下材料和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示意图,回答问题。
材料: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为5.0公里。
(1)地震波分纵波和横波,图中字母表示地震波横波曲线的是___,其传播特点是_________。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深度大约是________处。
(2)图中字母M、N线表示的是________,其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M、N之间的圈层叫做________。
(3)此次云南地震的震源位于右图中的________界面以上,所属的圈层是_____,其主要由_________组成。
18.(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1年4月18日22时14分,台湾花莲县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福建沿海震感明显。
材料二:台湾岛地形示意图。
(1)简述台湾岛地震频繁发生的原因。
(2)在同一次地震中,台湾岛的西部往往比东部灾情严重,请分析原因。
19.(2019·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南地区指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三省一市,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产区。从西南主要的气象灾害分布来看,该地区干旱占主导地位,粮食因旱灾减产占总产量的4.7%以上,干旱灾害的影响比其他任何自然灾害都要大。
(1)分析影响西南地区80年代以来成灾面积变化的原因。
(2)针对西南地区旱灾,请你为当地农耕业发展提出至少三种相应的对策措施。
20.(2018·全国·高二单元测试)山东航运公司“好客山东”号飞机于15:00由青岛飞往台北,两岸“三通”梦圆。台湾旅游资源丰富,“三通”的实现极大地促进了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的热潮。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为了提高旅游观赏质量,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临行前,应通过查看有关资料对景观加以了解。对有关资料了解可通过(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理网络与虚拟技术
(2)请说说需要从该系统中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同单元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8·全国·高三单元测试)读某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河段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3.在M处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美化环境
【答案】1.C 2.D 3.C
【分析】1.由图可知,c处坡度大,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适合修建大坝,C正确;abd三处坡度平缓,不适合建大坝,ABD错误。故选C。
2.根据河流干流及支流分布,结合海拔分布可知,河流流向从a到d,d处位于河流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故最易发生洪涝灾害,D正确;abc海拔较高,不易发生洪涝灾害,ABC错误。故选D。
3.由图可知,M处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故在该流域植树造林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正确;森林在干旱地区有防风固沙的功能,题中无法判断,A错误;调节气候不是主要功能,B错误;美化环境的功能主要是城市绿化带,D错误。故选C。
【点睛】不同区域森林生态功能不同:
河流中上游是水土保持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农牧交错带主要是防风固沙。
沿海地区,保护海岸。
城市绿化带,吸烟除尘,净化空气,降低噪音。
4.(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局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区域性陆地升降与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为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据此,回答黄浦江沿岸地区易受内涝威胁,主要因为( )
①降雨较多,蒸发量小②河网密度小,河道较狭窄③地势低平,流速缓慢④受台风影响,易发生暴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黄浦江沿岸地区纬度较低,蒸发量大,①错误;据图可看出,黄浦江沿岸地区河网密度小,②错误;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排水不畅,③正确;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多暴雨,④正确。D项的③④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广义的环境问题,既包括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包括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发生机制,一般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环境问题主要由自然原因引起的是( )
A.地方病 B.土壤次生盐碱化
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D.公害病
6.下列各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中,可能主要由人为原因诱发的是( )
①地震、泥石流 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 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 ④火山爆发、台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
A.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B.环境问题主要在部分国家,尚未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C.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很强,不必将环境问题看得过分严重
D.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为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答案】5.A 6.B 7.A
【解析】5.地方病是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需要的化学元素,人们长期饮用这种水,或食用这类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农产品而产生的,主要是自然因素引起;而公害病是工业排放的有害物质(如汞、镉等),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引起,属于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和次生盐碱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以后者为主。A正确,故选A。
6.地震、泥石流主要是自然原因导致的地质灾害;火山爆发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台风是气象灾害,它们都是自然灾害。水土流失、地面塌陷的成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森林火灾主要由人为因素造成。②③正确,故选B。
7.环境问题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其中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是由自然现象造成的,次生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A正确。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B错误。环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超过一定的限度会形成环境的污染。C错误。环境问题有人为也有自然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分析和环境污染的成因,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地震、海啸、滑坡、泥石流、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火山喷发等。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或由于人为的因素,环境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响。)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现象。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感强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震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9.下列关于震后自救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
②先救老人、小孩,后救其他人
③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一直要大声呼救,以寻求援救
④先救近,后救远,先易后难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8.D 9.B
【分析】8.不同场合避震方法不同,在行驶的汽车内,抓牢扶手避免摔倒或碰伤,A不符合题意。在室外,避开危险物或高大建筑物,B不符合题意。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C不符合题意。地震时不能乘坐电梯,因为地震时如果停电,电梯会将人关在里面,地震时的振动会令一部分开关接触不良,致使电梯故障;楼体的振动,变形,倒塌会使电梯发生变形。在高层建筑内,要等主震过后,快速撤离到室外空旷地方,D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9.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①正确。不应有区别,应根据就近原则施救,②错误。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不要大声呼救,以保存能量,等待救援,③错误。先救近,后救远,先易后难,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B。
【点睛】地震时如何自救:1.在室内时,高楼中,无法快速到户外时,应该充分利用室内三角空间。在避险时尽量下蹲或俯倒式,使自己的身体缩小到最小,用物品保护头部胸部及面部,身体紧贴承重墙,双手抓住牢固的物体。2.远离可能坠落的物体,如书柜、衣柜,以及吊灯下方,可以用枕头或其他防护物护住头部。远离窗户,因为玻璃可能会被震碎。3.在晃动停止时,首先打开房门,留出逃生通道,确认户外安全后,迅速的离开房间,跑到户外去,不要乘坐电梯,走楼梯。一旦停电,被困电梯,无法逃生。4.找到空旷的空地,远离建筑群、大树、路灯和电线电缆,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上下;高烟囱、水塔下,避开危险地带。5.地震时就近选择坚固的地方躲避,地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轻装前行,如果是冬天、晚上,顺手抓一件外套,避免在室外受冻。6.地震后还会有余震,在不确定安全的情况下,不要贸然回到室内,找到当地政府安置的避难场所,找到组织,不要单独行动。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有“东海鱼仓”“海鲜之都”和“千岛之城”之称的舟山市,由于岛屿星罗棋布,一直以来交通制约了其海鲜的外运。2021年8月23日,一架无人机从舟山定海象山岗装载20千克海鲜特产跨海直飞上海金山,为海岛低空智慧物流运输打开了新的大门。完成下面小题。
10.无人机能够精准地往返于海鲜产地和消费市场,其主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NSS C.GIS D.VR
11.与传统物流配送相比,舟山选择无人机配送海鲜的主要优势( )
①灵活性更好②受天气影响小③运量更大④速度更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0.B 11.D
【解析】10.精准往返,并且按照路线行驶,可以导航控制无人机准确无误的到达,这属于GNSS的应用,其可以定位与导航,B正确,RS为遥感,GIS为地理信息系统,VR指虚拟现实,不能实现导航,ACD错误。故选B。。
11.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没有阻挡,可以保证快捷和新鲜送达;但是如果遇到恶劣天气,无人机可能会被损坏;由于无人机本身机身较小,运输量不大但是很灵活,速度快,可以即运即走;①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GNSS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4大卫星导航系统供应商,包括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目前,我国已经建成“数字中国”的地理空间框架,“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大大提升了国土监管能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对土地资源“天上看,网上管”,分别运用的现代地理技术是( )
A.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
13.数字地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下列不属于数字地球范畴的是( )
A.远程医疗 B.网络购物 C.电视会议 D.扑克游戏
【答案】12.A 13.D
【解析】12.对土地资源进行“天上看”,即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网上管”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处理信息,合理管理利用土地资源。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A对;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数字地球“就是数字化的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它是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将地球及其上的活动和环境的时空变化数据,按地球的坐标加以整理,存入全球分布的计算机中,构成一个全球的数字模型,没有大规模开展应用,对土地资源监管作用不大, BCD错误,该题选A。
13.“数字地球”就是数字化的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它是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将地球及其上的活动和环境的时空变化数据,按地球的坐标加以整理,存入全球分布的计算机中,构成一个全球的数字模型,在高速网络上进行快速流通,这样就可以使人们快速、直观完整地了解我们所在的这颗星球。远程医疗、网络购物、电视会议都应用了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属于数字地球的范畴,ABC错;扑克游戏是一种程序游戏,不属于数字地球的范畴,D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理信息技术的辨别:(1)“点”与“面”判断GPS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2)“想”与“看”区分RS、GIS,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回答下列小题。
14.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15.对1985年与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答案】14.A 15.C
【分析】此题考查地理信息处理系统。
14.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计算人口流动和集聚情况,为商业网点选址提供依据。故选A。
15.对1985年与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可以分析城市形态的变化,可以了解到城市地域结构变化过程,C对。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还需要分析人口流动数据,洪涝灾害和城市降水不属于土地利用,A、B、D错。故选C。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7月份以来洪涝灾害造成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24省(区、市)2027.2万人次受灾,23人死亡失踪,176.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2万间房屋倒塌,8.9万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207.5千公顷,其中绝收380.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91.8亿元。
(1)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2)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长江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对当地径流的影响。
(3)简述遥感技术在洪灾监测方面具有的优势。
【答案】(1)长江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长江中下游地势低平,易造成排水不畅。
(2)长江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导致植被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大。
(3)探测范围大,获取洪灾信息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分析】本题考查长江洪灾的成因,考查对知识的调用能力。
【详解】(1)自然因素主要有: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河流流量大;中游河道弯曲,水流不畅;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主要从地表径流、下渗环节分析。长江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导致植被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大。
(3)遥感技术可感知即时的地面信息,速度快、获取范围广,且不受地面的条件限制。
【点睛】
17.(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读以下材料和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示意图,回答问题。
材料: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为5.0公里。
(1)地震波分纵波和横波,图中字母表示地震波横波曲线的是___,其传播特点是_________。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深度大约是________处。
(2)图中字母M、N线表示的是________,其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M、N之间的圈层叫做________。
(3)此次云南地震的震源位于右图中的________界面以上,所属的圈层是_____,其主要由_________组成。
【答案】 B 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 2900千米 不连续面 古登堡界面 莫霍界面 地幔 N界面以上 地壳 岩石
【详解】(1)读图,图中字母表示地震波横波曲线的是B。其传播特点是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深度大约是2900千米。
(2)图中字母M、N线表示的是不连续面,M是古登堡界面,N是莫霍界面。M、N之间的圈层叫做地幔 。
(3)此次云南地震的震源深度约5.0千米,陆地上的地壳厚度平均17千米,所以震源位于右图中的N界面以上,所属的圈层是地壳 。主要是由 岩石组成的。
【点睛】
18.(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1年4月18日22时14分,台湾花莲县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福建沿海震感明显。
材料二:台湾岛地形示意图。
(1)简述台湾岛地震频繁发生的原因。
(2)在同一次地震中,台湾岛的西部往往比东部灾情严重,请分析原因。
【答案】(1)位于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
(2)因为西部是台西平原,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市众多;而东部为紧邻海洋的山脉,人口城市分布少,经济相对落后。
【分析】本题以台湾岛地形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台湾岛地震频发及西部往往比东部灾情严重的原因,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台湾岛及其附近海域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因此地震频发。
(2)在同一次自然灾害中,也就是说致灾因子的强度是相同的,那么决定灾情大小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防灾抗灾的投入,防灾抗灾投入因处在同一行政范围内,差别也不大,因此应主要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因素分析,从地形图可知,台湾岛的西部是平原地形,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活动规模大,而东部多为山地,平原面积小,人口、城市分布少,经济落后,所以在同一次灾害中灾情小于西部。
19.(2019·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南地区指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三省一市,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产区。从西南主要的气象灾害分布来看,该地区干旱占主导地位,粮食因旱灾减产占总产量的4.7%以上,干旱灾害的影响比其他任何自然灾害都要大。
(1)分析影响西南地区80年代以来成灾面积变化的原因。
(2)针对西南地区旱灾,请你为当地农耕业发展提出至少三种相应的对策措施。
【答案】(1) 80年代以来西南地区降水减少,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加剧了干旱;同时农耕业发展导致种植业面积变大,受灾面积也相应变大。
(2)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减少农业用水需求)提高科技水平,研发相应耐旱的作物品种(或调整农作物生产结构,种植耐旱作物);③(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修建、完善农口水利基础设施;④(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进行农产品深加工。
【分析】本题考查旱灾的成因和农业应对旱灾的措施。
【详解】(1)读图分析西南地区80年代以来成灾面积变大,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自然原因可从图中分析:降水减少,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加剧了干旱;人为原因主要是农耕业发展导致种植业面积变大。
(2)应对旱灾,农业发展可以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科技水平,研发相应耐旱的作物品种;修建、完善农口水利基础设施等措施。
20.(2018·全国·高二单元测试)山东航运公司“好客山东”号飞机于15:00由青岛飞往台北,两岸“三通”梦圆。台湾旅游资源丰富,“三通”的实现极大地促进了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的热潮。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为了提高旅游观赏质量,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临行前,应通过查看有关资料对景观加以了解。对有关资料了解可通过(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理网络与虚拟技术
(2)请说说需要从该系统中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
【答案】(1)D
(2)①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合理的旅游路线;②景观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③旅馆、饭店、门票等方面的信息。 
【分析】本题以设计旅游出行为材料,涉及地理信息技术、设计旅游活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为了提高旅游观赏质量,旅游临行前,一般要通过查看有关资料对景观加以了解。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是三大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在日常应用时可能因缺少相应的设备,使用不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虚拟技术的开发,通过网上电子地图、影像照片、景区介绍、景区3D游览等海量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地对景观加以了解,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故选D。
(2)
要了解主要景区、景点的位置、分布、之间的距离、交通方式等,以确定合理的旅游路线和旅游日程。了解景区景点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提高旅游的效率,增强旅游的感受。查阅旅馆、饭店、门票等方面的信息,提前预定房间,合理安排支出花费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