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课件(16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课件(16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8 20:09:54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
我们都失败了!
如此重任,还是交给我们吧,孙悟空会帮我们的!
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组织联军侵华。
结合教材32-33页的内容,完成以下内容。
1.兴起时间:
2.兴起地点:
3.兴起原因: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4.斗争方式:
毁教堂、拆铁道、断电线等
5.口 号:
扶清灭洋
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
义和团,起山东,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玉皇大帝、孙悟空、杨二郎、刘备……都是我们的神!
①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②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意志,
但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③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义和团
如何评价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
你认为清朝统治者对“义和团”的态度又会是怎样的呢?
剿灭→招抚
八国联军
结合教材33-34页的内容,完成以下内容。
1900年5月底,英、俄等国调遣 300余人,进驻 。
6月, 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 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并在 一带阻击敌人。 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
军队
北京使馆

西摩尔
廊坊
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
结合教材33-34页的内容,完成以下内容。
6月,各国联合舰队攻占 炮台,扩大侵略战争。6月17日大沽炮台失陷。
大沽
听说,你们要我还政给光绪?
我要向全世界宣战
戊戌政变后,我被囚禁了/(ㄒoㄒ)/~~
八国联军
结合教材33-34页的内容,完成以下内容。
在北京,义和团和清军围攻 教堂和 使馆区。
给我打!
西什库
东郊民巷
7月,在 保卫战中, 壮烈殉国。7月中旬,天津失陷。
天津
聂士成
8月14日,联军攻陷 。
北京
不好意思,我先躲一躲!
八国联军
得找人背个锅!
清朝统治者对“义和团”的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剿灭→招抚
→剿杀
联军的兄弟们,帮我剿杀一下这群乱贼!
义和团
我们也失败了!/(ㄒoㄒ)/~~

=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

  北京街头尸积如山。一位西方记者写道:“一队法国士兵将一群拳匪、兵丁、平民相与掺杂的中国人逼进城内的一死巷内,用机枪扫射约10到15分钟,直到不留一人。”
  “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而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之后呢?
炮火下燃烧的北京城
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民
美军抢劫的白银
法国抢来的耕牛
而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之后呢?
八国联军编队开进紫禁城
各国公使、商人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
《辛丑条约》
内容 危害
经济
政治
军事
外交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
加剧了人民负担
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作担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丧失军事自主权
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
便于列强侵略中国
《辛丑条约》
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签定后,列强承认慈禧太后执政合法,慈禧携光绪皇帝回到北京。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课堂总结】
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
八国联军侵华
直接
根 本
维护和扩大侵略权益
战败
《辛丑条约》
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失 败
民族危机加剧
【知识回顾】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义和团
义和团的崇拜对象很乱,包括洪钧老祖、玉皇大帝、杨二郎、孙悟空、刘备等,都是他们所能知道的戏曲小说中的人物,也没什么教规。
慈禧为什么“招抚”义和团?
戊戌政变前夕,谭嗣同要求袁世凯起兵包围颐和园,袁世凯做不到又不敢隐瞒,向慈禧报告了此事。慈禧因此对光绪恨之入骨,先囚禁,马上就想废掉他。列强不高兴了,他们希望中国通过改革走上文明之路,年轻的皇帝没做错什么,怎么就关起来了?慈禧放风说:帝病重,求名医。英国公使马上推荐医生入宫诊治,医生说皇帝没病。慈禧又想出个办法,先以光绪的名义立皇太子,然后再废掉光绪。列强照会总理衙门,说:如果皇帝被废,国际影响不良,不会有好结果。地方权重的总督也反对,康、梁同党则制造谣言,说各国将出兵干预。慈禧已掌实权近40年,从来说一不二、朝中大臣被整治得服服帖帖。而戊戌政变之后,有外国人援救,抓不到康有为:欲废光绪、公使干涉,洋人事事存心作对。从戊戌年到庚子年(1898-1900)期间、慈禧对洋人的恶感与日俱增。义和团的行为不时引起各国抗议,而她周围的守旧官僚却极力赞扬义和团忠勇可嘉,得到神助。义和团与慈禧都有仇洋反教的心理,都称西方人是“洋鬼子”。义和团刀枪不人的神功被不断放大,“扶清灭洋”的口号传到宫内,这些都增强了慈禧借助义和团解心头之恨的决心。主要原因是义和团势力强大,通过“招抚”从内部缓解对清朝统治者的威胁,并在战事紧急时欲借力抵抗联军等。
1900年下半年的事变经过
6月上旬,义和团成群结队涌入北京城,守城清军没有阻止。同时,外国官兵400余人,携带当时最先进的机关炮进人使馆区,也没遇到阻拦。义和团在北京城里到处设坛,高悬“奉旨义和团练”、“助清灭洋,替天行道”的旗帜。这时,八国联军2000多人携带重武器,乘火车进京。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侵略军走走停停,到廊坊无法再进,返回天津。
6月中旬,北京更加混乱。负责卫戍的甘军和虎神营都自称义和团。八国联军再次增兵,17日夺取了大沽炮台。这时,清政府必须作出是战是和的正式决定。从6月16日到19日慈禧连续4次召开御前会议,主战与主和两派大臣激烈辩论。慈禧听信了洋人要太后交出权力的传言,不惜孤注一掷。6月21日,慈禧公布“宣战诏书”,正式向各国开战。一国同时向多国宣战,古今中外,仅此一例。宣战后,清廷命令清军与义和团一同攻打使馆。
6月下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之后,进入天津。联军6000人与清2军1万余人、义和团2万人激战多日,聂士成战死。7月14日,天津陷落。
7月3日,慈禧向俄、英、日发出乞和国书,列强无意停战。天津失守后,16日,清廷又致函英国公使,表示保护使馆安全。17日,再向法、德、美三国发出求和国书。各国置之不理,联军再次增兵。
8月4日,八国联军经过半个月的补充准备后,开始进攻北京。14日攻破北京城。15日慈禧化装成村妇,携光绪仓皇出逃,令李鸿章由广东北上,收拾残局。
9月,李鸿章到达天津,与各方接触。列强提出谈判的先决条件是惩办支持义和团的祸首,有上百官员被处死、流放、罢免。
《辛丑条约》的签订
条约规定使馆驻军,虽然《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有悖国际公约,但因清军围攻使馆,所以不得不接受,这样使馆就变为军事占领区了。北京至海通道的炮台全部拆毁,至山海关的陆路不许中国驻军,外国军队可以驻扎,其实就是北京不设防。国家的首都被控制,哪还有什么主权!赔款数字4. 5亿两,当时估计中国人口就是这些,每人赔1两,含有侮辱性。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北京国库银已被抢劫一空。联军为将紫禁城、颐和园和北京城的宝物运到天津装船运走,忙了一个多月。闹义和团的各省还要赔付教堂、教民的损失,抚恤死伤。赔款分39年偿清(到1940年),还要加年息。此后清政府基本只能保留田赋收入,其他所有税收尽归赔款,每年保证支付2500余万两。李鸿章等地方大员极力为慈禧开脱,各国没有追究她的责任。
1902年2月3日的《泰晤士报)报道了慈禧接见各国驻京公使夫人的情景:“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她浑身颤抖,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这个细节充分说明了慈禧的心理变化:她完全屈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