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学案(时空坐标+知识梳理+重难突破+模拟测试)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两课时)
(一) 学 生 版
【时空坐标 】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思想理论准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指导思想:《解放思想,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内容: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 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3)意义:①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②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点拨】粉碎“四人帮”后,华国锋继续坚持“左”倾错误,提出“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拓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三个转变1.工作重心上: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经济体制上: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对外关系上: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2.平反冤假错案①“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也恢复了名誉。②改正了错划 分子的案件。③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将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④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二、改革开放的进程 1.改革:改革经济体制(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①背景:人民公社的弊端②形式:实行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③作用:到1983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点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下的变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方式的一次伟大变革,而不是所有制的变革,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是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而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 的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点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1956-1978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1978-1992年实行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管理体制;1992年以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1992年,中共 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整体思路推进 改革。【点拨】南方谈话确认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从而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制度属性的思想束缚。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经济体制,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归纳】“一、二、三、四”归纳经济体制改革一个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个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三个关键点:小岗村突破、“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4)四个转变: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发展。2.开放: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1)表现:①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 、珠海、汕头、 设立经济特区。②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③建立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④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为“引进了”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⑤2001年12月,中国加入 ,更深层的进入全球化进程。(2)特点: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点拨】“全方位”,就是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宽领域”,就是不仅在经济领域,也涉及金融、保险、邮电通信等服务贸易以及环保、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放”。3.改革开放的成就(1)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2)中共中央提出“又快又好的发展”方针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3)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进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 的第二大经济体。【归纳】“一、二、三、四”归纳对外开放一个特征:渐进性。(2)二个趋势:从封闭到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3)三个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4)四个步骤:“打开窗口”(建立经济特区)→“连点成线”(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全面开放”(开放内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WTO)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构想(1)形成: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 ”的伟大构想。(2)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题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 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点拨】“一国两制”并不是说“两制”都是主体,“一国两制” 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指两种制度并存,但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2.祖国统一(1)香港、澳门回归过程①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中国政府先后同英国和葡萄牙政府签署了中英、中葡联合声明。② 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③ 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点拨】“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并不是完全自治,例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外交和国防就是有中央政府管理的。“一国两制”首先在香港得以成功实践,但“一国两制”最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2)海峡两岸关系发展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② 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在香港会晤,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重要共识。即“ ”。③1993年4月,两岸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④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国家分裂法”。⑤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反对“台独”交换意见。【点拨】香港、澳门的成功回归,既是“一国两制”政策的成功运用,更是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和国际地位提高的结果。正确的统一政策,不断提高的综合国力,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推动,决定了台湾与大陆的统一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图解】建国以来的发展之路【释义】“两个凡是”“两个凡是”是指“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的实质是“左”的错误的继续发展。【图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转折【图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拓展】经济体制改革(1)必要性: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弊端,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2)根本目的:解放生产力(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5)内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6)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释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来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拓展】两种经济体制的不同【释义】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各级政府批准成立的科技工业园区,是依托于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和开放环境,依靠科技和经济实力,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通过实行税收和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软硬环境的局部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A7%91%E6%8A%80%E6%88%90%E6%9E%9C%E8%BD%AC%E5%8C%96"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9%AB%98%E6%96%B0%E6%8A%80%E6%9C%AF%E4%BA%A7%E4%B8%9A%E5%BC%80%E5%8F%91%E5%8C%BA / _blank )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促进科研、教育和生产结合的综合性基地。【拓展】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三个节拍(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2)1992年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3)2001年祖国加入世贸组织。【辨析】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经济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的“特”指特殊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即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图解】一国两制的内涵与特点【拓展】香港问题的由来(1)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2)1860年,英国又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3)1898年,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英国强租新界,租期为99年。【拓展】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接管香港防务1997年6月30日午夜,中英双方在今中环军营举行防务交接仪式。7月1日零时,祖国国旗在军营升起,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正式接管香港防务。【拓展】澳门问题的由来1553年,葡萄牙人以“借地晾晒水浸货物”为借口,向明朝官员行贿获准在澳门半岛暂时居住。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政府签订了《中葡北京条约》,规定“由祖国坚准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强占澳门。【拓展】新时期两岸关系趋向缓和的原因(1)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结束分裂状态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2)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及成功实践产生的积极影响。(3)大陆和台湾在经济上具有互补性,发展两岸关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4)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两岸关系的缓和与交流。【辨析】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祖国内政,台湾和大陆同属祖国的一部分,因此按照“一国两制”方针,统一后台湾可以保留军队。港澳问题则是历史遗留问题,涉及国际关系,因此回归后祖国派驻军队,表明对其恢复行使主权。
【重难突破】
重点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1)积极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我国农村旧的经营管理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第一,就全国来说,农业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是手工劳动,因此不适合大规模的经营,而将经营的单位划小到家庭,同这种手工劳动的生产水平相适应。第二,原来那种大规模经营下的集体劳动对每个人的劳动数量、质量很难准确统计,因而必然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而以家庭为经济单位可克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第三,农业生产的劳动对象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A%B3%E5%8A%A8%E5%AF%B9%E8%B1%A1"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AE%B6%E5%BA%AD%E8%81%94%E4%BA%A7%E6%89%BF%E5%8C%85%E8%B4%A3%E4%BB%BB%E5%88%B6 / _blank )是动物、植物等生命体,劳动对象的这种特性要求劳动者有更强的责任心,以家庭为经营单位有助于这种要求的实现。所以,家庭联产承包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AE%B6%E5%BA%AD%E8%81%94%E4%BA%A7%E6%89%BF%E5%8C%85"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AE%B6%E5%BA%AD%E8%81%94%E4%BA%A7%E6%89%BF%E5%8C%85%E8%B4%A3%E4%BB%BB%E5%88%B6 / _blank )责任制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以蓬勃发展。解放了我国农村的生产力,开创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
(2)消极影响:第一,家庭分散经营,经营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第二,农民不能自由处置土地,限制了农民的择业自由。第三,农村基础设施难以建设,农业生产长期高成本。第四,家庭小块田地分散经营,不利于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第五,家庭小块田地分散经营,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成本。第六,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制度缺乏规范化的法律保障,制约了农民通过经营土地提高收入的能力。第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典例1[山东潍坊2022三模]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有领导、有步骤地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同时按乡建立乡党委;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村委会统管村级生产建设工作。这一举措适应了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B.地方对简政放权的要求
C.基层群众民主自治的需求 D.乡镇企业发展的需求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要求有领导、有步骤地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同时按乡建立乡党委;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村委会统管村级生产建设工作。”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展开,改革农村中的政治体制,实行政企分开,A项正确;材料不是简政放权,排除B项;材料与基层群众民主自治的信息不符,排除C项;农村改革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重点2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开辟了道路,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激发了活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转变。
创新了理论,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转变。
创新了制度,实现了由高度集权向民主法制的历史转变。
解放了思想,实现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转变。
扩大了外交,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历史转变。
第七,调整了战略,实现了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向科学发展方式的历史转变。
典例2[浙江金丽衢十二校2022二联]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由此可见,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是
A.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完善发展
C.多种所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D.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改革的标志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可知,现代企业制度强调所有制的转变,即多种所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C项正确;A项指的是经济特区,排除A项;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是针对农业,排除B项;1984年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从农业向国有企业改革转变的标志,排除D项。
重点3 全面认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基本内涵
①一个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这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前提。
②两种制度。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两岸实现统一后,台湾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③高度自治。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它不同于中国其他一般省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它拥有对台湾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可以有自己的军队,但没有外交权。
(2)特点
①时代性:“一国两制”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大背景下提出的。
②创新性:“一国两制”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内只允许一种社会制度及其相应政权组织形式存在的观点,实现了一个国家内部两种制度的和平共处。
③科学性:“一国两制”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理论,已成功解决了港澳问题,并将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发挥指导作用。
④原则性:“一国两制”坚持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
⑤示范性:“一国两制”构想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树立了典范,同时也为世界上和平处理国家、地区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提供了借鉴。
⑥开放性和包容性:“一国两制”构想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包容于一个统一的国家内,并且两种制度和谐共荣,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3)评价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据中国的历史、现实状况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针。
(4)认识
①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统一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②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和平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既符合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与现实,也符合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任何特别行政区都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④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与“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典例3[河北邯郸2022二模]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一个环节为众多儿童手举和平鸽样式的灯组成一个心形图案。在图案即将完成时右下角出现一个“迷路”的孩子,在另外一个孩子的带领下最终完成了整个图案。而在“迷路”的孩子回归图案时,众多孩子都对“迷路”的孩子翘首以待。这反映了
A.海峡两岸关系正在逐渐解冻 B.一国两制构想获得广泛认同
C.海峡两岸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D.提出了“一个中国”的理念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的统一大业。通过材料和图片可以看出众多儿童组成心形图案,一个孩子带领一个“迷路”的孩子回归,预示着祖国的统一的期盼,C项正确;海峡两岸关系逐渐解冻是80年代以来,排除A项;“广泛认同”绝对化,排除B项;提出了“一个中国”的理念是80年代提出的,排除D项。
【模拟测试】
1.[青海西宁2022二模]1977年,人民大会堂迎来了久违的(停顿了16年之久的)全国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1977-1979年召开的全国工业会议、全国科学大会、全国劳模大会上,成百上千的先进企业、先进集体、先进科技工作者劳动模范受到表彰。这一史实
A.具有拨乱反正的时代特色 B.开启了改革开放新征程
C.吹响了“科教兴国”号角 D.侣导了艰苦奋斗新风尚
2.[浙江杭州2022模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政治建设的新时期。如图所示讲话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讲话”发表的那一年
A.全国上下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中共中央发出文件首次突破“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
C.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给予更多的自主权
D.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
3.[云教金榜N 1联考2022冲刺]下图为风阳县小岗村18位村民签订的包产到户契约,据此契约责任书,可以推知
A.小岗村最早尝试农业包产责任制 B.农村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出现松动
C.民间书面契约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D.原有农村经济体制依然占主导地位
4.[天津河东2022二模]1984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文件指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以上政策的实质
A.有助于稳定农民的土地承包关系
B.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
C.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说明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5.[山东济宁2022三模]198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并发出通知,决定将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强调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的重要意义,要求对乡镇企业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必要的支持。实施上述政策旨在
A.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活力 D.建立多元化的所有制形式
6.[江西南昌2022三模]观察以下三幅图,三幅图可以说明新中国农村土地改革中( )
A.农民积极性的变化 B.改革实质的变化
C.土地经营权的变化 D.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7.[山东德州2022三模]1981年10月国务院批转《关于实行工业企业经济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国家对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在分配方面可以采取利润留成、盈亏包干和以税代利自负盈亏种经济责任制形式。这一规定的实施
A.加强了中央政府监管力度 B.优化了国企所有制结构
C.推动了企业管理方式转型 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8.[广东广州2022三模]如图为著名雕塑家潘鹤于1983年为深圳特区创作的城市雕塑《开荒牛》,这一组城市雕塑如今已经成为深圳的城市文化精神。该雕塑的创作
A.反映了城市体制改革的开始 B.是为了纪念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
C.体现了特区开拓创新的精神 D.促进了文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9.[山东潍坊2022三模]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有领导、有步骤地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同时按乡建立乡党委;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村委会统管村级生产建设工作。这一举措适应了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B.地方对简政放权的要求
C.基层群众民主自治的需求 D.乡镇企业发展的需求
10.[江苏盐城2022调研]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的传统观念,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论断
A.确立了国企改革的现代企业发展模式 B.利于经济体制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
C.推动了对外开放战略进入新的阶段 D.受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挫折的影响
11.[湖南衡阳2022三模]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由此可知,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基于
A.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B.人民公社体制被打破
C.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D.农民蕴藏着巨大创造力
12.[江苏扬州2022调研(B)]如表为1978-2017年扬州市产业占比情况,表中数据表明
A.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 B.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呈现持续增长
C.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城市化进程 D.农业为主的产业格局未发生变化
13.[福建德化2022适应考]1992年6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有步骤地把企业推向市场。1992年8月2日,有关国家部委修改了“八五”计划,普遍把原计划的经济发展目标加以提前。国家出台这些举措主要是由于
A.浦东的开发开放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南方谈话的推动 D.城市国营企业改革全面推行
14.[江苏淮安2022模拟]1990年中国政府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策。1993年,国务院决定对芜湖、九江、武汉、岳阳、重庆五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同年还决定开放西安等11个内陆省会城市,把沿边省份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和石家庄作为开放城市。这表明中国
A.形成立体化开放格局 B.全面融入世界经济
C.实施“走出去”战略 D.坚持对外开放路线
15.[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二联]如表为1981-1995年中国出口产品统计(百分比),出口产品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81-1995年中国出口产品统计(百分比)
项目 工业产品 初级产品
1981年 53.4% 46.6%
1995年 85.6% 14.4%
A.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 D.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展
16.[广东广州2022模拟]全要素生产率(TFP)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技术升级、管理模式改进、质量提高等综合功能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指标,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如图是我国1953-1998年的TFP增长率图,对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A.经济总体增速趋于稳定 B.政局稳定决定了经济的发展
C.改革开放举措成效初显 D.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发展
【模拟测试】答案与解析
1.【答案】A
【详解】1977年正值拨乱反正时期,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的重新召开体现了拨乱反正的时代特色,A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排除B项;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艰苦奋斗无关,排除D项。
2.【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同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首次突破“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B项正确;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发生在1978年,排除A项;1979年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给予更多的自主权,排除C项;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是在1981年,排除D项。
3.【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当时的背景看,小岗村的实践与当时国家农业农村政策不符,农村主要以人民公社为主,D项正确;农业包产责任制在“文化大革命”前在部分地区已经有过尝试,且材料看不出最早,排除A项;政社合一是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调整,且调整最早是1980年的四川广汉向阳公社,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
4.【答案】B
【详解】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文件指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可得出该政策是在原来的家庭隧道承包责任制基础上进一步延长承包年限,是进一步改革的体现,B项正确;A项是表象,排除A项;C项也只是表现,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产业结构,排除D项。
5.【答案】C
【详解】根据“决定将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强调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的重要意义,要求对乡镇企业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必要的支持。”可得出中央制定政策,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的活力,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乡镇企业,排除AB项;所有制仍然是公有,排除D项。
6.【答案】C
【详解】由材料“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安徽小岗村尝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权分置”可知分别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改革开放时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时期的土地流转政策,都是关于土地生产关系的变革,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经营权的发展变化,C项正确;三次变革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改革只是调整了生产关系,改变了土地的经营方式,不是实质上的变革,排除B项;改革并未改变土地所有制,依然是土地国有制,排除D项。
7.【答案】C
【详解】根据“国家对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在分配方面可以采取利润留成、盈亏包干和以税代利自负盈亏种经济责任制形式”可知这一规定是扩大了企业经营生产的自主权,从而推动了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型,而非加强中央政府的监管,C项正确,排除A项;这一规定实在扩大企业自主权,推动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型,而非优化所有制结构,排除B项;此时还没有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D项。
8.【答案】C
【详解】依据材料“1983年为深圳特区创作的城市雕塑《开荒牛》”可以看出特区的开拓创新精神,C项正确;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排除A项;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文艺,排除D项。
9.【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要求有领导、有步骤地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同时按乡建立乡党委;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村委会统管村级生产建设工作。”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展开,改革农村中的政治体制,实行政企分开,A项正确;材料不是简政放权,排除B项;材料与基层群众民主自治的信息不符,排除C项;农村改革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10.【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的传统观念,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可知,材料反映了党关于经济建设的理论指导思想的突破,这为改革进一步深入准备了条件,B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于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此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展开,排除C项;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1.【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可以看出,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基于农村改革的稳定进行,也就是改革开放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C项正确;城市化进程是后期城市改革之后的事情,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基于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没有体现人民公社体制被打破,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基于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没有体现农民蕴藏着巨大创造力,排除D项。
12.【答案】A
【详解】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第三产业呈现上涨趋势,第二产业呈现平稳下降趋势,第一产业呈现下降趋势,表明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A项正确;“持续增长”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城市化进程,排除C项;“未发生变化”表述错误,排除D项。
13.【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初邓小平进行南方谈话,区分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进一步推进改革深入发展,因此国家对企业进行深化改革主要和南方谈话有关,C项正确;浦东开发开放属于对外开放措施,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比材料提到的时间晚,不能成为国家出台这些举措的原因,排除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排除D项。
14.【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这体现了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路线,D项正确;材料内容不属于立体化开放格局,排除A项;材料主旨与融入世界经济、“走出去”战略无关,排除B、C项。
15.【答案】C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1995年我国工业产品出口所占的比重与1981年相比较有了大幅度提高,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反映出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不断的提高,这是由于我国大力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鼓励工业产品出口,C是最主要的原因,C项正确;AD选项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AD项;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于2008年,排除B项。
16.【答案】C
【详解】改革开放前,我国TFP增长率波动较大,起伏不定;改革开放后,TFP增长率相对平稳,这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各项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效果,C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看出经济增速,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后,政局基本稳定,排除B项;在1992年之前,我国尚未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观念,排除D项。
(二)教 师 版
【时空坐标 】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思想理论准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内容: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3)意义:①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②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点拨】粉碎“四人帮”后,华国锋继续坚持“左”倾错误,提出“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拓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三个转变1.工作重心上: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经济体制上: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对外关系上: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2.平反冤假错案①“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也恢复了名誉。②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③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将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④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二、改革开放的进程 1.改革:改革经济体制(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①背景:人民公社的弊端②形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③作用:到1983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点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下的变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方式的一次伟大变革,而不是所有制的变革,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是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而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的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点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1956-1978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1978-1992年实行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管理体制;1992年以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整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点拨】南方谈话确认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从而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制度属性的思想束缚。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经济体制,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归纳】“一、二、三、四”归纳经济体制改革一个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个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三个关键点:小岗村突破、“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4)四个转变: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发展。2.开放: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1)表现:①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②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③建立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④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为“引进了”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⑤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更深层的进入全球化进程。(2)特点: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点拨】“全方位”,就是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宽领域”,就是不仅在经济领域,也涉及金融、保险、邮电通信等服务贸易以及环保、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放”。3.改革开放的成就(1)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2)中共中央提出“又快又好的发展”方针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3)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进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归纳】“一、二、三、四”归纳对外开放一个特征:渐进性。(2)二个趋势:从封闭到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3)三个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4)四个步骤:“打开窗口”(建立经济特区)→“连点成线”(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全面开放”(开放内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WTO)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构想(1)形成: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题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点拨】“一国两制”并不是说“两制”都是主体,“一国两制” 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指两种制度并存,但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2.祖国统一(1)香港、澳门回归过程①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中国政府先后同英国和葡萄牙政府签署了中英、中葡联合声明。②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③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点拨】“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并不是完全自治,例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外交和国防就是有中央政府管理的。“一国两制”首先在香港得以成功实践,但“一国两制”最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2)海峡两岸关系发展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② 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在香港会晤,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③1993年4月,两岸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④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国家分裂法”。⑤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反对“台独”交换意见。【点拨】香港、澳门的成功回归,既是“一国两制”政策的成功运用,更是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和国际地位提高的结果。正确的统一政策,不断提高的综合国力,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推动,决定了台湾与大陆的统一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图解】建国以来的发展之路【释义】“两个凡是”“两个凡是”是指“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的实质是“左”的错误的继续发展。【图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转折【图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拓展】经济体制改革(1)必要性: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弊端,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2)根本目的:解放生产力(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5)内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6)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释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来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拓展】两种经济体制的不同【释义】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各级政府批准成立的科技工业园区,是依托于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和开放环境,依靠科技和经济实力,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通过实行税收和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软硬环境的局部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A7%91%E6%8A%80%E6%88%90%E6%9E%9C%E8%BD%AC%E5%8C%96"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9%AB%98%E6%96%B0%E6%8A%80%E6%9C%AF%E4%BA%A7%E4%B8%9A%E5%BC%80%E5%8F%91%E5%8C%BA / _blank )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促进科研、教育和生产结合的综合性基地。【拓展】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三个节拍(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2)1992年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3)2001年祖国加入世贸组织。【辨析】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经济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的“特”指特殊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即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图解】一国两制的内涵与特点【拓展】香港问题的由来(1)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2)1860年,英国又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3)1898年,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英国强租新界,租期为99年。【拓展】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接管香港防务1997年6月30日午夜,中英双方在今中环军营举行防务交接仪式。7月1日零时,祖国国旗在军营升起,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正式接管香港防务。【拓展】澳门问题的由来1553年,葡萄牙人以“借地晾晒水浸货物”为借口,向明朝官员行贿获准在澳门半岛暂时居住。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政府签订了《中葡北京条约》,规定“由祖国坚准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强占澳门。【拓展】新时期两岸关系趋向缓和的原因(1)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结束分裂状态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2)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及成功实践产生的积极影响。(3)大陆和台湾在经济上具有互补性,发展两岸关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4)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两岸关系的缓和与交流。【辨析】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祖国内政,台湾和大陆同属祖国的一部分,因此按照“一国两制”方针,统一后台湾可以保留军队。港澳问题则是历史遗留问题,涉及国际关系,因此回归后祖国派驻军队,表明对其恢复行使主权。
【重难突破】
重点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1)积极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我国农村旧的经营管理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第一,就全国来说,农业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是手工劳动,因此不适合大规模的经营,而将经营的单位划小到家庭,同这种手工劳动的生产水平相适应。第二,原来那种大规模经营下的集体劳动对每个人的劳动数量、质量很难准确统计,因而必然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而以家庭为经济单位可克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第三,农业生产的劳动对象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A%B3%E5%8A%A8%E5%AF%B9%E8%B1%A1"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AE%B6%E5%BA%AD%E8%81%94%E4%BA%A7%E6%89%BF%E5%8C%85%E8%B4%A3%E4%BB%BB%E5%88%B6 / _blank )是动物、植物等生命体,劳动对象的这种特性要求劳动者有更强的责任心,以家庭为经营单位有助于这种要求的实现。所以,家庭联产承包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AE%B6%E5%BA%AD%E8%81%94%E4%BA%A7%E6%89%BF%E5%8C%85"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AE%B6%E5%BA%AD%E8%81%94%E4%BA%A7%E6%89%BF%E5%8C%85%E8%B4%A3%E4%BB%BB%E5%88%B6 / _blank )责任制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以蓬勃发展。解放了我国农村的生产力,开创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
(2)消极影响:第一,家庭分散经营,经营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第二,农民不能自由处置土地,限制了农民的择业自由。第三,农村基础设施难以建设,农业生产长期高成本。第四,家庭小块田地分散经营,不利于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第五,家庭小块田地分散经营,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成本。第六,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制度缺乏规范化的法律保障,制约了农民通过经营土地提高收入的能力。第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典例1[山东潍坊2022三模]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有领导、有步骤地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同时按乡建立乡党委;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村委会统管村级生产建设工作。这一举措适应了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B.地方对简政放权的要求
C.基层群众民主自治的需求 D.乡镇企业发展的需求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要求有领导、有步骤地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同时按乡建立乡党委;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村委会统管村级生产建设工作。”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展开,改革农村中的政治体制,实行政企分开,A项正确;材料不是简政放权,排除B项;材料与基层群众民主自治的信息不符,排除C项;农村改革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重点2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开辟了道路,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激发了活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转变。
创新了理论,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转变。
创新了制度,实现了由高度集权向民主法制的历史转变。
解放了思想,实现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转变。
扩大了外交,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历史转变。
第七,调整了战略,实现了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向科学发展方式的历史转变。
典例2[浙江金丽衢十二校2022二联]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由此可见,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是
A.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完善发展
C.多种所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D.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改革的标志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可知,现代企业制度强调所有制的转变,即多种所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C项正确;A项指的是经济特区,排除A项;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是针对农业,排除B项;1984年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从农业向国有企业改革转变的标志,排除D项。
重点3 全面认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基本内涵
①一个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这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前提。
②两种制度。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两岸实现统一后,台湾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③高度自治。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它不同于中国其他一般省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它拥有对台湾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可以有自己的军队,但没有外交权。
(2)特点
①时代性:“一国两制”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大背景下提出的。
②创新性:“一国两制”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内只允许一种社会制度及其相应政权组织形式存在的观点,实现了一个国家内部两种制度的和平共处。
③科学性:“一国两制”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理论,已成功解决了港澳问题,并将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发挥指导作用。
④原则性:“一国两制”坚持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
⑤示范性:“一国两制”构想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树立了典范,同时也为世界上和平处理国家、地区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提供了借鉴。
⑥开放性和包容性:“一国两制”构想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包容于一个统一的国家内,并且两种制度和谐共荣,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3)评价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据中国的历史、现实状况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针。
(4)认识
①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统一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②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和平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既符合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与现实,也符合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任何特别行政区都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④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与“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典例3[河北邯郸2022二模]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一个环节为众多儿童手举和平鸽样式的灯组成一个心形图案。在图案即将完成时右下角出现一个“迷路”的孩子,在另外一个孩子的带领下最终完成了整个图案。而在“迷路”的孩子回归图案时,众多孩子都对“迷路”的孩子翘首以待。这反映了
A.海峡两岸关系正在逐渐解冻 B.一国两制构想获得广泛认同
C.海峡两岸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D.提出了“一个中国”的理念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的统一大业。通过材料和图片可以看出众多儿童组成心形图案,一个孩子带领一个“迷路”的孩子回归,预示着祖国的统一的期盼,C项正确;海峡两岸关系逐渐解冻是80年代以来,排除A项;“广泛认同”绝对化,排除B项;提出了“一个中国”的理念是80年代提出的,排除D项。
【模拟测试】
1.[青海西宁2022二模]1977年,人民大会堂迎来了久违的(停顿了16年之久的)全国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1977-1979年召开的全国工业会议、全国科学大会、全国劳模大会上,成百上千的先进企业、先进集体、先进科技工作者劳动模范受到表彰。这一史实
A.具有拨乱反正的时代特色 B.开启了改革开放新征程
C.吹响了“科教兴国”号角 D.侣导了艰苦奋斗新风尚
【答案】A
【详解】1977年正值拨乱反正时期,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的重新召开体现了拨乱反正的时代特色,A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排除B项;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艰苦奋斗无关,排除D项。
2.[浙江杭州2022模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政治建设的新时期。如图所示讲话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讲话”发表的那一年
A.全国上下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中共中央发出文件首次突破“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
C.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给予更多的自主权
D.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同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首次突破“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B项正确;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发生在1978年,排除A项;1979年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给予更多的自主权,排除C项;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是在1981年,排除D项。
3.[云教金榜N 1联考2022冲刺]下图为风阳县小岗村18位村民签订的包产到户契约,据此契约责任书,可以推知
A.小岗村最早尝试农业包产责任制 B.农村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出现松动
C.民间书面契约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D.原有农村经济体制依然占主导地位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当时的背景看,小岗村的实践与当时国家农业农村政策不符,农村主要以人民公社为主,D项正确;农业包产责任制在“文化大革命”前在部分地区已经有过尝试,且材料看不出最早,排除A项;政社合一是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调整,且调整最早是1980年的四川广汉向阳公社,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
4.[天津河东2022二模]1984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文件指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以上政策的实质
A.有助于稳定农民的土地承包关系
B.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
C.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说明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答案】B
【详解】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文件指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可得出该政策是在原来的家庭隧道承包责任制基础上进一步延长承包年限,是进一步改革的体现,B项正确;A项是表象,排除A项;C项也只是表现,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产业结构,排除D项。
5.[山东济宁2022三模]198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并发出通知,决定将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强调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的重要意义,要求对乡镇企业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必要的支持。实施上述政策旨在
A.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活力 D.建立多元化的所有制形式
【答案】C
【详解】根据“决定将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强调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的重要意义,要求对乡镇企业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必要的支持。”可得出中央制定政策,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的活力,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乡镇企业,排除AB项;所有制仍然是公有,排除D项。
6.[江西南昌2022三模]观察以下三幅图,三幅图可以说明新中国农村土地改革中( )
A.农民积极性的变化 B.改革实质的变化
C.土地经营权的变化 D.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答案】C
【详解】由材料“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安徽小岗村尝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权分置”可知分别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改革开放时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时期的土地流转政策,都是关于土地生产关系的变革,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经营权的发展变化,C项正确;三次变革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改革只是调整了生产关系,改变了土地的经营方式,不是实质上的变革,排除B项;改革并未改变土地所有制,依然是土地国有制,排除D项。
7.[山东德州2022三模]1981年10月国务院批转《关于实行工业企业经济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国家对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在分配方面可以采取利润留成、盈亏包干和以税代利自负盈亏种经济责任制形式。这一规定的实施
A.加强了中央政府监管力度 B.优化了国企所有制结构
C.推动了企业管理方式转型 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答案】C
【详解】根据“国家对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在分配方面可以采取利润留成、盈亏包干和以税代利自负盈亏种经济责任制形式”可知这一规定是扩大了企业经营生产的自主权,从而推动了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型,而非加强中央政府的监管,C项正确,排除A项;这一规定实在扩大企业自主权,推动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型,而非优化所有制结构,排除B项;此时还没有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D项。
8.[广东广州2022三模]如图为著名雕塑家潘鹤于1983年为深圳特区创作的城市雕塑《开荒牛》,这一组城市雕塑如今已经成为深圳的城市文化精神。该雕塑的创作
A.反映了城市体制改革的开始 B.是为了纪念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
C.体现了特区开拓创新的精神 D.促进了文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答案】C
【详解】依据材料“1983年为深圳特区创作的城市雕塑《开荒牛》”可以看出特区的开拓创新精神,C项正确;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排除A项;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文艺,排除D项。
9.[山东潍坊2022三模]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有领导、有步骤地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同时按乡建立乡党委;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村委会统管村级生产建设工作。这一举措适应了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B.地方对简政放权的要求
C.基层群众民主自治的需求 D.乡镇企业发展的需求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要求有领导、有步骤地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同时按乡建立乡党委;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村委会统管村级生产建设工作。”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展开,改革农村中的政治体制,实行政企分开,A项正确;材料不是简政放权,排除B项;材料与基层群众民主自治的信息不符,排除C项;农村改革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10.[江苏盐城2022调研]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的传统观念,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论断
A.确立了国企改革的现代企业发展模式 B.利于经济体制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
C.推动了对外开放战略进入新的阶段 D.受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挫折的影响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的传统观念,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可知,材料反映了党关于经济建设的理论指导思想的突破,这为改革进一步深入准备了条件,B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于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此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展开,排除C项;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1.[湖南衡阳2022三模]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由此可知,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基于
A.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B.人民公社体制被打破
C.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D.农民蕴藏着巨大创造力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可以看出,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基于农村改革的稳定进行,也就是改革开放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C项正确;城市化进程是后期城市改革之后的事情,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基于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没有体现人民公社体制被打破,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基于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没有体现农民蕴藏着巨大创造力,排除D项。
12.[江苏扬州2022调研(B)]如表为1978-2017年扬州市产业占比情况,表中数据表明
A.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 B.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呈现持续增长
C.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城市化进程 D.农业为主的产业格局未发生变化
【答案】A
【详解】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第三产业呈现上涨趋势,第二产业呈现平稳下降趋势,第一产业呈现下降趋势,表明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A项正确;“持续增长”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城市化进程,排除C项;“未发生变化”表述错误,排除D项。
13.[福建德化2022适应考]1992年6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有步骤地把企业推向市场。1992年8月2日,有关国家部委修改了“八五”计划,普遍把原计划的经济发展目标加以提前。国家出台这些举措主要是由于
A.浦东的开发开放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南方谈话的推动 D.城市国营企业改革全面推行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初邓小平进行南方谈话,区分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进一步推进改革深入发展,因此国家对企业进行深化改革主要和南方谈话有关,C项正确;浦东开发开放属于对外开放措施,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比材料提到的时间晚,不能成为国家出台这些举措的原因,排除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排除D项。
14.[江苏淮安2022模拟]1990年中国政府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策。1993年,国务院决定对芜湖、九江、武汉、岳阳、重庆五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同年还决定开放西安等11个内陆省会城市,把沿边省份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和石家庄作为开放城市。这表明中国
A.形成立体化开放格局 B.全面融入世界经济
C.实施“走出去”战略 D.坚持对外开放路线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这体现了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路线,D项正确;材料内容不属于立体化开放格局,排除A项;材料主旨与融入世界经济、“走出去”战略无关,排除B、C项。
15.[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二联]如表为1981-1995年中国出口产品统计(百分比),出口产品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81-1995年中国出口产品统计(百分比)
项目 工业产品 初级产品
1981年 53.4% 46.6%
1995年 85.6% 14.4%
A.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 D.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展
【答案】C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1995年我国工业产品出口所占的比重与1981年相比较有了大幅度提高,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反映出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不断的提高,这是由于我国大力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鼓励工业产品出口,C是最主要的原因,C项正确;AD选项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AD项;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于2008年,排除B项。
16.[广东广州2022模拟]全要素生产率(TFP)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技术升级、管理模式改进、质量提高等综合功能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指标,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如图是我国1953-1998年的TFP增长率图,对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A.经济总体增速趋于稳定 B.政局稳定决定了经济的发展
C.改革开放举措成效初显 D.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发展
【答案】C
【详解】改革开放前,我国TFP增长率波动较大,起伏不定;改革开放后,TFP增长率相对平稳,这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各项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效果,C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看出经济增速,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后,政局基本稳定,排除B项;在1992年之前,我国尚未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观念,排除D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