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神秘的面纱
英俊的王子
动人的故事
朝觐的人群
神秘的面纱
朝觐的人群
英俊的王子
动人的故事
信仰的力量
宏伟的建筑
说一说:这些图片与哪一文明有关?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课标:通过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阿拉伯半岛
欧洲
非洲
亚洲
里
海
地
中
海
黑海
红
海
波
斯
湾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地处红海和波斯湾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六七世纪阿拉伯半岛的情况?
(2)部落相互仇杀;
(1)落后的游牧生活;
(3)多神崇拜
阿拉伯人民的渴望是?
建立统一的国家
阻碍统一最大的因素是?
多神崇拜
如何扫除这种阻碍?
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背景:
2、创立
7世纪初
穆罕默德(先知)
《古兰经》
独尊安拉
① 时间
③ 创立者
⑤ 经典
⑥ 教义
阿拉伯半岛
② 地点
④ 教徒
穆斯林(顺从者)
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约570-632)出生于麦加城,幼年丧失父母,12岁随叔父的商队来往于巴勒斯坦和叙利亚,见多识广,25岁与麦加富孀结婚。此后,他潜心思考社会与人生问题,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意为“和平”和“顺从”,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林”
3、传播过程
① 610年
麦加
传教
政教合一的
阿拉伯国家的雏形
② 622年
徙居麦地那
建立
穆斯林公社
③ 630年
占领
麦加
④ 632年
穆罕默德
去世
半岛基本统一
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4、穆罕默德的贡献:创立并传播伊斯兰教;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知识拓展
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地:麦加、麦地那、耶路萨冷
麦加被誉为“诸城之母”
耶路撒冷老城圆顶清真寺
麦地那的库巴清真寺
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开斋节、宰牲节、圣纪
开斋节:伊斯兰教回历九月全月斋戒结束时, 10月1日举行的庆祝开斋仪式。开斋即结束封斋,具体日期为斋月最后一天寻看新月(月牙),见月的次日即行开斋。
宰牲节:又称“古尔邦节”。每年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这是麦加朝圣的最后一天,庆祝活动以宰牲为主要内容。
圣纪:每年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以纪念穆罕默德的诞生。
名称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道教
时间
创立者
发源地
教义
经典
节日
世界三大宗教与中国道教
1世纪
耶稣
《道德经》
修身养性、
炼制丹药
中国
张陵
东汉
《古兰经》
独尊安拉
阿拉伯半岛(麦加)
穆罕默德
7世纪初
众生平等、
忍耐服从
佛经
释迦牟尼
BC6世纪
巴勒斯坦
忍受苦难,死后升入天堂
《圣经》
古印度
圣诞节、
复活节
开斋节、
古尔邦节
浴佛节
叙利亚
麦地那
巴格达
波
斯
印度河
埃及
北非
西班牙
吞叙利亚
西临法兰克王国
灭波斯
吞埃及
北抵北非
征服印度西北部
1、扩张
①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直抵中国唐朝边境,控制中亚大部分地区
②在西线,阿拉伯人攻克埃及,横扫北非。
③在西南欧洲的战场上,占领了西班牙,法兰克王国军队阻止了其进一步扩张。
直抵唐朝
二:阿拉伯帝国
3、影响: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2、帝国的形成:
时间:8世纪中期
版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阿拉伯
帝国
伊斯兰教
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振兴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进一步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相互促进
二:阿拉伯帝国
从9世纪中叶起,阿拉伯帝国内讧不已。北非、西班牙等地的分裂势カ,以及近200年之久的十字军东征,消耗了帝国的实カ。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4、帝国的灭亡:
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帝国灭亡
蒙古铁骑:“杀气腾腾,连闪电也不敢向前迈步,霹雳不敢高声布道。”一个游牧民族起家的帝国被另一个游牧民族灭掉了——
二:阿拉伯帝国
材料一:哈里发,是政治、军事和宗教的最高首领,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国家政权机构在哈里发以下设各部大臣,辅佐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地方行政方面,全国分为 9 省(后来改为 55省),行省总督称艾米尔,由哈里发任命,掌全省军政大权,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另有税务官掌全省税收,直接对哈里发负责。
根据材料,阿拉伯帝国建立了怎样的统治制度?其实质是怎样的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存在的隐患。
哈里发中央集权
政教合一
地方割据
帝国内讧
帝国的灭亡的原因?
阿拉伯帝国的历史演进
6世纪末
分裂
622年
国家雏形
穆斯林公社
穆罕默德逝世时
基本统一
7世纪
积极扩张
八世纪
1258年
九世纪中叶
大帝国
开始衰落
蒙古灭之
610
创立伊斯兰教
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有利于阿拉伯文化的形成和传播,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传播。
1、成就:
阿拉伯数字、代数学
《医学集成》、《医典》
《天方夜谭》
① 数学
② 医学
③ 文学
三:阿拉伯文化
伊本·西那《医典》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
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材料一: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阿拉伯谚语
材料二: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官于一体。首席大翻译的酬劳是和其译著重量相等的黄金
材料三:位于五海三洲之地的阿拉伯民族,在统一了半岛的政权后,开始吸收大量的外来文化。
2、繁荣的原因:
① 统治者重视文化
② 吸收、消化外来文化
三:阿拉伯文化
除了阿拉伯数字,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阿拉伯人,现代的欧洲文明就根本不会出现……
——英国学者罗伯特·布雷福特
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恩格斯则在《德国农民战争》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3、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什么贡献
穆罕默德创
立伊斯兰教
宗教思想:独尊安拉
时间:7世纪
经典:《古兰经》
圣城:麦加
促进
阿拉伯半岛统一
阿拉伯帝国
时间:8世纪中期
特点:政教合一
地域:横跨亚欧非
促进
阿拉伯文化
成就:数学、医学、文学《天方夜谭》
评价:沟通东西方;卓越贡献
阿拉伯帝国
推动传播
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前334年-前323年)
罗马帝国(前27年—395年)
拜占庭帝国(395年—1453年)
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