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24 司马光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
司马光
你知道这是谁吗?
新知导入
司马光
姓司马( 复姓) (1019—1086),名光,字君实,号迂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由他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记载了我国自东周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史料考证翔实,文辞通畅,千余年来,为历代史学家所称道。
新知导入
文言文就是古人写的文章,它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在古代,人们写的文章和现在不一样,他们往往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来写文章。这种文章语言简练,读起来很有韵味。比如问一个人“吃饭了吗?”,可以问
“饭否?”,这里的“饭”名词作动词
用,意思为“吃饭”。《司马光》就是
一篇很有意思的文言文。
认识文言文
新知导入
跟着范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新知讲解
跌
持
你能根据形旁并结合图片猜一猜“跌”和“持”的意思吗?
表演“跌”和“持”的动作。
新知讲解
司
弃
跌
皆
持
捡石头
司
登
跌
众
弃
持
我会写
庭
tínɡ
sī
dēnɡ
diē
zhònɡ
qì
chí
新知讲解
给下列字组词:
司( )
庭( )
登( )
众( )
弃( )
持( )
皆( )
跌( )
司机
庭院
登山
众人
放弃
支持
跌倒
皆大欢喜
新知讲解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半包围
先外后内,“广”要写得舒展,第三笔是竖撇,稍长。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可稍超出第二笔横。
tínɡ
庭
广
书写指导
新知讲解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上下
上宽下窄。上边部分横撇、捺舒展,左低右高,右上的两撇短而平行。
登
癶
dēnɡ
书写指导
新知讲解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左右
左窄右宽。右边“寺”注意横画有长有短,横画之间的距离相等。
持
扌
chí
书写指导
新知讲解
众
书写指导
第二个“人”捺变点。
甲骨文
金文
异体字
楷书
众:多也。 ——《说文解字》
新知讲解
群儿戏于庭
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做游戏。
做游戏。
新知讲解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一个孩子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
口小肚大的陶器。
淹没,沉下去。
新知讲解
瓮
缸
收口
敞口
新知讲解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全,都。
放弃,扔掉。
其他的小孩子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着石头把瓮砸破。
打,敲打。
新知讲解
水迸,儿得活
水流出来了,小孩得救了。
涌出。
新知讲解
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做游戏,一个孩子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其他的小孩子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着石头把瓮砸破,水流出来了,小孩得救了。
借助注释讲故事:
再读课文,在文中圈出表示人物的词语。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你们知道这些词语分别指的是谁吗?
新知讲解
课文通过其他小孩和司马光行为上的对比,表现了司马光什么样的品质?
遇事沉着冷静
肯动脑筋
新知讲解
在危急的情况下,我们只有冷静下来,理智地分析现实情况,积极思考解决的办法,才能够摆脱困境。
从《司马光》的故事里,你学到了什么?
新知讲解
这篇文言文通过写 的故事,刻画了司马光 的形象和 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聪明机智、沉着冷静
司马光砸瓮救人
爱护同伴
课堂小结
群儿戏于庭。
戏: 于: 庭: 。
译文:
游戏
一、先解释红字的意思,再解释句子的意思。
在
庭院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游戏。
课堂练习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皆: 光: 迸: 。
译文:
全,都
司马光
涌出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连哭带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瓮砸去,“砰!”水瓮破了,瓮里的水涌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课堂练习
光持石击瓮破之
示例:我学到了遇到危急情况要沉着冷静,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
二、司马光用什么办法救了小伙伴?用原文回答。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课堂练习
三、在危险面前不要慌,我们都是“司马光”。
假如你在广场看到有人持刀行凶,你要这样做:
首先要沉着,要大声向旁人寻求帮助,拨打110报警;不要激怒歹徒,注意寻找掩体躲避,同时大声呼叫,以提醒更多的人及时避险。
课堂练习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冷静机智
光持石击瓮破之
儿得活
板书设计
1.掌握生字词,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古文讲给爸爸妈妈听。
作业布置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