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27 一个粗瓷大碗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新知导入
粗瓷大碗
赵一曼 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就义。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比较识字
陈列 一阵风
陈
从阜(阝)从东
表示日出东方后山坡土丘陈列眼前。
会意字
阵
会意字
从阜(阝)从车
表示在土山或险要处排列战车。
新知讲解
梁
粱
高粱
房梁
新知讲解
“加一加”“减一减”
慢-忄=( )
曼
耳+关=( )
屯+页=( )
联
顿
曼妙
联军
一顿饭
新知讲解
探查摸清对方有关情况
侦察
结合词语识字
新知讲解
还
他还在学习。
他去图书馆还书。
多音字
新知讲解
陈列
识字游戏
赵一曼
联军
搪瓷缸
归还
高粱
一顿饭
侦察
陈列
赵一曼
联军
搪瓷缸
归还
高粱
一顿饭
侦察
新知讲解
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这样一个普通的碗为什么要放到军事博物馆里?
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感人之处在哪里呢?
新知讲解
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读一读上面的句子,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赵一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碗用。
通讯员“送碗”的急切心情
新知讲解
赵一曼为什么要求通讯员把碗还回去?她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呢?
赵一曼以为通讯员找来的碗是从别的同志那里拿来的,所以要求他送回去。
赵一曼可能在想:“这个碗一定是通讯员从别的同志那里拿来的,如今生活条件这么艰苦,有的同志连吃饭的碗都没有,我怎么能拿别人的碗来吃饭呢?一定要把碗还给战友。”
新知讲解
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读句子,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赵一曼已经多日未曾吃过饱饭了。
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
当时“日子非常艰苦”。
新知讲解
赵一曼为什么趁人不注意时把饭倒进锅里,只盛了半碗野菜粥呢?
赵一曼明白:粮食都是乡亲们冒着生命危险送到部队里来的,能送来一点儿粮食不容易。运来的粮食不够吃,所以部队的日子非常艰苦,因为同志们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把粮食留给伤病员吃,他们更需要营养。所以,赵一曼把高粱米饭倒进了锅里,只盛了半碗野菜粥,这个事例生动地表现了赵一曼关心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新知讲解
赵一曼用的粗瓷大碗是真的“丢”了吗?什么时候她的碗才不会再“丢”呢?
赵一曼的碗并不是真的“丢”了,而是送给了七班的战士们,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只有部队里人人都有了碗,赵一曼的碗才不会再“丢”,因为她心里只装着他人,只想着他人。
新知讲解
赵一曼把自己吃饭的搪瓷缸子送给了一个新战士;通讯员找来一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却要求他送回去;吃饭时,通讯员给她盛了一碗高粱米饭,她却悄悄换成半碗野菜粥,把米饭留给战士们吃;后来,赵一曼又把粗瓷大碗送给了七班当菜盆。这些情节都让我感动。
新知讲解
课堂小结
本文围绕一个____________的来历,讲述了_________烈士的感人故事。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她关心________胜于关心_______,与战士们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了赵一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粗瓷大碗
赵一曼
战士
自己
同甘共苦,坚持抗日
课堂练习
一、老兵讲故事。
如果你是那个小通讯员或者炊事员老李,现在你已经成为了一个老兵。请你用自己的语言,选择一个片段,向现在的人们讲一讲赵一曼的故事吧。
课堂练习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赵一曼叫小通讯员把这个粗瓷大碗“从哪里拿来的”,“还到哪里去”,是因为她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里可以看出赵一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碗是通讯员从老百姓那拿来的
重视纪律,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课堂练习
1. 这篇文章的叙述方式是( )。
A. 顺叙 B.倒叙 C. 插叙
2.“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
这么‘丢’ 啊!”这句话的语气是( )
A.责备 B.惋惜 C.无可奈何 D.敬佩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
B
C
板书设计
一个粗瓷大碗
博物馆:感人的故事
战斗刚刚结束:碗的来历
关爱战士
同甘共苦
不搞特殊
开饭了:与战士们吃同样的饭菜
后来:碗成了七班的菜盆
第二天:碗消失了
作业布置
你还知道哪些抗日英雄的故事?课后搜集相关资料与同学们分享。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