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训练
基础巩固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常绿阔叶林分布的地区四季分明
B.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
C.热带雨林分布在高温多雨的地区
D.草原植物大多适应半干旱气候
2.世界上往往把下列哪项作为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环境质量的标准?( )
A.自然资源的保护情况 B.“三废”的处理情况
C.人均绿地占有量 D.是否有《环境保护法》
3.我国为了加快西部的经济建设,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但同时又提出西部开发要生态先行,这样做的原因是( )
A.西部生态环境缺水、干旱、植被覆盖率低
B.西部交通不方便
C.西部的经济建设缺少资金
D.西部的环境污染严重,必须先利用绿色植物来治理
4.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及“退耕还草”是重要内容,采取这几项措施的首要目的是( )
A.开发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或草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能力提升
5.(学科综合题)根据植被的特点,选出对应的植被类型。
(1)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 )
(2)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 )
(3)气候较为干旱,植物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 )
(4)分布在气候比较炎热、湿润的地区,植物以常绿阔叶树为主。( )
A.草原 B.热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6.(压轴题)阅读短文后,根据短文回答问题。
我国西辽河冲积平原上的科尔沁沙漠,以前曾有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20世纪以来,人们大面积毁林、垦草、过度放牧,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经过干旱风沙活动,草原便急速退化成沙漠。因此,有人把科尔沁沙地称作“人造沙漠”。
近年来,我国北方每年都会连续出现多次大范围、高强度的沙尘暴天气。其出现的时间之早、频度之高、范围和强度之大为50年来所罕见,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有关研究和统计表明,近50年来,沙尘暴频发与土地沙漠化扩展的步伐是一致的,见下表:
年代(20世纪)
50至60年代
70至80年代
90年代以后
1 560
2 100
2 460
每年平均沙尘暴次数/次
7
14
23
(1)把科尔沁沙地称作“人造沙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沙尘暴频发与土地沙漠化扩展的步伐是一致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我国首都北京也频遭沙尘暴的袭击。“沙尘暴”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防治沙尘暴,你有什么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草原气候半干旱;热带雨林高温多雨;常绿阔叶林地区炎热、湿润;针叶林地区夏季温凉、冬季严寒;落叶阔叶林分布的地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
2答案:C
3答案:A 解析:西部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环境问题,土地沙化严重,缺水干旱,不改善生态环境,就无法真正搞好西部的开发。
4答案:D 解析:我国西部地区面临着干旱、缺水、土地沙化严重的问题,开发西部首要的任务就是改善生态环境,而绿色植物是改善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所以开发西部的战略中,把“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列为重要措施。
5答案:答案:(1)B (2)D (3)A (4)C
解析:热带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气候比较炎热、湿润的地区,植物以常绿阔叶树为主。草原气候较为干旱,植物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
6答案:(1)人们大面积毁林、垦草、过度放牧,使植被遭到人为破坏 (2)从文中附表可以看出,随着土地沙化面积的扩展,沙尘暴越来越频繁 (3)本题为开发性试题。只要是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均可,如营造防护林,人工种草,减少放牧量,改放牧为圈养牲畜等
解析:分析图表题要注意仔细阅读,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