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3.2.1 种子的萌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3.2.1 种子的萌发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0-21 09:3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1.知道种子萌发需要完整、有活力的胚,需要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等环境条件。
2.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运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教学重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活动中,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教学课件、课前学生自己准备的萌发好的绿豆。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种子植物,那种子植物产生的种子是怎样从种子变化成整个植株的呢?其中种子里面的胚芽、胚轴和胚根又是怎样变化成整个植株的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 种子萌发的条件
1.多媒体出示教材P88“想一想,议一议”,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思考:为什么要在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提示:清明前后,气温正在逐步回升,而且雨水也随着温度的回升而增多,适于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教师过渡:我们总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那在什么季节、什么条件下才适合播种呢?种子的萌发又需要哪些条件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提出问题:什么样的环境下种子才能萌发?
(2)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______________?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鼓励学生作出假设,设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对多种假设进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
(3)制订实验计划。
(4)分析实验现象:
①几号瓶的种子萌发?
②其他瓶为什么不萌发?
③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5)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应当选取什么样的种子进行实验?为什么要选取40粒种子而不是4粒种子?
②如果事先已经知道2号瓶中的条件是最适合种子萌发的,本实验设置2号瓶是否还有必要?为什么?
③1号瓶和3号瓶各检验一种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这是一组对照实验吗?
提示:①应当选用活的、完整的、不在休眠期的种子。实验分四组,每组10粒,避免偶然性。②有必要,2号是对照组,分别与1、3、4号形成对照。③不是。1和3不能形成对照,因为存在两个变量,不符合单因素变量的原则。
(6)得出实验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教师指导分析:2号瓶种子萌发,其他没有萌发,因为1号缺少水分,3号温度太低,4号缺少空气,2号条件都具备,因此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3.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教师过渡:是不是所有种子在外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就一定会萌发呢?
多媒体展示:炒熟的花生、大米、被虫咬过的种子,提出问题:它们为什么不能萌发?
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提示:炒熟的花生胚已死,大米、被虫咬过的种子胚不完整。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刚收获的大豆播种下去不能萌发的原因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没有渡过休眠期。种子的休眠:有些植物的种子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睡眠”才能萌发,这种现象叫做种子的休眠。(种子经过休眠就可以躲过严冬,繁衍后代。这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探究二 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萌发的过程
观察课前准备好萌发的绿豆,播放豆芽萌发的过程视频。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2内容,尝试完成以下问题:
(1)种子萌发的过程是怎样的?
(2)先长出胚根还是胚芽?
(3)胚根、胚芽和胚轴分别发育成什么器官?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种子的萌发过程:①吸收水分;②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③胚根→根;胚轴伸长;胚芽→茎和叶。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教师出示图片并提出问题:我们在生活中发现,不是所有满足条件的种子都能发芽,总有一些种子是不发芽的,那么如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2~94内容,分小组尝试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叫抽样检测?
(2)为什么用100粒种子?
(3)为什么重复检测1~2次?
(4)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用四五粒种子可以吗?为什么?用一麻袋种子可以吗?为什么?
(5)测定种子发芽率精心挑选部分种子可以吗?为什么?如何选取种子?
(6)测定种子发芽率要给种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如何提供?
(7)怎样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及时进行纠正补充。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带领学生一起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种子的萌发
见课件
本节课中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一个多变量的探究实验,对于初中生来说,难度过大,要使学生在课堂时间内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就必须细分知识难点,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这些难点知识。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可以重新调整教材顺序,课前先组织学生完成“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探究活动,课上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进而学习种子萌发的过程。这样调整授课效果可能会更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