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联考参考答案
生物
1.A【解析】构成ATP,核酸的元素是C、H,O、N、P,
过题干信息并不能判断是唯一因素,D错误。故
蛋白质中必有C、H、O、N,因此这几种物质共有的元
选B。
素是C、H,ON,A正确:细胞内结合水越多,细胞抵
5,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水稻温敏雄性不育的
抗干早和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就越强,B错误;叶
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决定的,A正确;据图1可知,
绿体中的色素一般只吸收可见光中的能量,不吸收
野生型、温敏雄性不有水稻在22℃和30℃条件下Os
红外光和紫外光的能量,C错误:神经元的细胞膜上
蛋白相对表达量相同,因此温度不影响Os基因的表
存在与K+、Na+转运有关的通道蛋白,但膜上与
达,温敏雄性不育水稻的)s基因发生突变后,产生
K+、Na主动运输有关的是Na一K+泵,属于载体
的Os蛋白含量明显增加了,因此Os基因发生突变
蛋白,D错误。故选A。
的效果是使Os蛋白的表达量增加,B正确:结合图1
2D【解析】衰老细胞会因水分诚少使细胞萎缩,但细
和2可知Os蛋白越多,E基因转录水平越低,因此
胞核的体积会增大,A错误:衰老细胞内多种酶的活
Os蛋白具有抑制E基因转录的作用,且在30℃的条
性都会降低,新陈代谢速率减慢,但不是所有酶的活
件下,E基因转录水平更低,因此30℃时该抑制作用会
性都降低,B错误;老年人因毛囊中的黑色素细胞衰
增强,C错误:水稻不有系在有种操作上的优势是作为
老,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诚少,而出现
母本可省去去雄的工作,D正确。故选C。
发,C错误:uPAR在人体大多数细胞中呈低表达或
6.C【解析】马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
不表达,但在衰老细胞中都高度表达可能与基因的
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A正确:马在进化过程中腿增
甲基化水平相关,因为基因的甲基化是调控基因表
长而脚趾数减少的性状更利于马在草原上奔跑,
达的一种途径,D正确。故选D。
B正确:马种群产生了控制牙齿高冠性状的基因是
3.B【解析】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成熟植物
不定向变异的结果,而马生活环境的改变只是起到了
细胞,进行实验会出现图示变化,A错误:表皮细跑
环境的选择作用,C错误:各种不定向且随机的变异
先经a~c处理再经清水处理后,原生质体体积相等
为马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D正确。故选C。
与细胞壁有关,B正确;b中的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
7,D【解析】“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用到
离的自动复原,因此b可能代表KNO,溶液、尿素溶
的5N和“N是两种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噬
液等,细胞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KNO:,但是以
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到的S和2P都具有放射
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尿素,因此不一定与细胞主动
性,A错误;若用被5S和2P同时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吸收某些物质有关,C错误;d的渗透压高于b和c,
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
细胞处于d中会因过度失水而死亡,因此经d处理
DNA中均有放射性,最终在检测放射性时,会发现
后的细胞不能选择性地吸收物质,D错误。故选B。
在沉淀和上清液中均有放射性,因此无法证明遗传
4.B【解析】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
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B错误;用含2P的培养液
组成,A错误:如果细胞的腺苷酸全部为ATP时能
培养噬菌体,由于噬菌体不能增殖,因此不会带上放
荷为1,能荷达到最大值,此时ATP合成反应受
射性,因此最终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均不会检测到
ATP本身抑制,因此ATP合成反应受抑制,B正确:
放射性,C错误:搅拌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
当ATP/AMP比率很低时能荷低,ATP利用反应
体与菌体分阁,离心可以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
会受抑制,ATP合成反应会被促进,C错误;能荷是
的噬菌体,在该实验操作中,离心前未进行搅拌,无
细胞中ATP合成反应和利用反应的调节因素,但通
法让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菌体分离,因此
·生物答案(第1页,共5页)·生物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5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
的
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细胞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TP、核酸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是C、H、O、N
B.细胞内自由水越多,细胞抵抗干旱和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就越强
C.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可吸收红外光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ATP中的能量
D.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存在与K+、Na+主动运输有关的通道蛋白
2.衰老是细胞老化的一个标志,并导致了许多疾病。尿激酶型血浆素激活剂受体(uPAR)是衰老
细胞具有的特异性膜蛋白,uPAR在人体大多数细胞中呈低表达或不表达,然而uPAR在衰老细
胞中都有高度表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衰老细胞会因水分减少使细胞萎缩,细胞核也会发生皱缩
B.衰老细胞内各种酶的活性都会降低,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C,老年人因毛囊中的黑色素细胞衰老,酪氨酸酶缺失而出现白发
D.uPAR在衰老细胞中都高度表达可能与基因的甲基化水平相关
3.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时间1时先用四种溶液(~d)分别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时间2时再
用清水处理,观察并记录视野中某个细胞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原生质体:细胞壁
以内各种结构的总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进行上述实验,原生质体体积不
会出现图示变化
B.表皮细胞先经a~c处理再经清水处理后,原生质体体积相等与
细胞壁有关
Cb中的细胞用清水处理前就已复原,一定与细胞主动吸收某些
2实验时间
物质有关
D,d的渗透压应该高于b和c,经d处理后细胞仍能选择性地吸收物质
4.一个细胞中ATP+ADP+AMP的腺苷酸库是恒定的。ATP有两个特殊的化学键,ADP只有一
甘
个,AMP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腺苷酸激酶可使这些腺苷酸之间发生可逆反应,保持这些腺
生物试题第1页(共8页)
[ATP]+1/2[ADP]
的平衡。能荷就是系统中可利用的能量的度量,能荷=AT入P·通过
馈抑制,活细胞的能荷一般稳定在0.75~0.95。反馈抑制之所以能维持细胞能荷平衡,是因为
ATP合成反应受AMP促进,受ATP本身抑制:而ATP利用反应则受AMP抑制,受ATP本身
促进。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脱氧核糖组成
B.如果细胞的腺苷酸全部为ATP时能荷为1,ATP合成反应受抑制
C.当ATP/AMP比率很低时能荷低,ATP利用反应加快
D.能荷是细胞中ATP合成反应和利用反应的唯一调节因素
5.水稻温雄性不育系在高温(30℃)下雄性不育,低温(22℃)下可有,科学家对高温导致水稻雄性
不育的机制进行了探究。水稻中E蛋白能促逃花粉发有,水稻温敏雄性不育系中发现Os基因
发生突变。研究者检测了两种水稻品系中Os蛋白的表达量(图1)及E基因的转录量(图2),下
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口野生型口温敏雄性不有系
1.5
1.0
1.0
摇
0.04
0.0
22℃
30℃
22℃
30℃
图1
图2
A.水稻温敏雄性不育的性状不仅由基因决定,也与环境条件有关
B.温度不影响Os基因的表达,Os基因发生突变的效果是Os蛋白的表达量增加
C.Os蛋白具有促进E基因转录的作用,且在30℃的条件下,该作用会增强
D.水稻不育系在育种操作上的优势是作为母本可省去去雄的工作
6.马进化的趋势是体型由小变大,腿增长而脚趾数减少,牙齿由低冠变成高冠,食性从食用森林中
的嫩叶变成食草。下列关于马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马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B.马在进化过程中腿增长而脚趾数减少的性状更利于马在草原上奔跑
C.马生活环境的改变使马种群产生了控制牙齿高冠性状的基因
D.各种不定向且随机的变异为马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7.某实验小组以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做了下列实验:
实验一:经2P培养液培养过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南→搅拌、离心→放射性检测:
实验二: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放射性检测;
实验三: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放射性检测。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与“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都川到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B.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为简化实验流程,可用同时被S和2P标记的噬菌体侵
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C.实验一的结果是沉淀物中有很高的放射性,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低
D.实验二和三的结果相同,均在沉淀物中检测到很高的放射性,上清液中儿乎无放射性
生物试题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