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课件(1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课件(1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8 21:59:05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我大清王朝呢?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广东香山一个农民家庭
身份: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临时大总统
结合教材38页的内容,完成以下内容。
姓名:
出生地:
教育经历:
偶像:
孙文、孙逸仙、孙中山
教会学校、香港医学院
洪秀全
新身份:“反清英雄第一人”
孙中山其人
孙眉:幼年家境贫苦,1871年出国赴檀香山做工,后来在茂宜岛垦荒,经营农牧业兼营商业,后成为当地首富,被称为“茂宜岛王”。
14岁,我就和我母亲投奔我哥去了。
“医国”
“医人”
孙中山其人
怎么救国呢?
改良or改革
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忙!不见。
怎么革命呢?
壮大力量
兴中会
1894年11月, 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 ”的宗旨,号召“驱除 ,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孙中山
振兴中华
鞑虏
其实,我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壮大力量
陆皓东
广州起义
“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
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
青天白日旗
开始流亡生活。
壮大力量
章炳麟
陈天华
因革命流亡日本,1903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后被捕。
邹容
1905年,效法屈原投江殉国,以死唤醒同胞,年仅30岁。
发表反清言论被捕,
病死狱中,年仅20岁。
兴中会
资产阶级思想迅速传播
推 翻 清 政 府 统 治 ,
建 立 民 主 共 和 制 度。
壮大力量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力量分散;
没有统一的领导;
壮大力量
中国同盟会
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
年8月,孙中山联合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 成立了 ,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 ,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 为同盟会总理。
1905
东京
中国同盟会
民国
孙中山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
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有国民选组产生。
解决土地问题,摆脱贫困。
壮大力量
三民主义
我的指导思想。
我们即将付诸实践!孙中山
中国革命之父孙逸仙(1866-1925 年),1866 年 11 月 12 日出生于广州附近香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孙的长兄(孙眉)15 岁时便前往檀香山(美国)治业,生意颇为兴隆,后成为当地首富,被称为“茂宜岛王”。孙文本人 6 岁入学,至 12 岁便完成启蒙教育并读完四书五经。由于家境贫寒,他并未能接受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教育。孙中山生于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的第二年,年幼时,他便常听人讲述起义军的故事,暗地里渴望成为“洪秀全第二”。
檀香山与香港的影响
1879 年,孙与母亲前往檀香山,与兄长相聚。他第一次目睹了轮船的神奇,看到了繁华优裕的生活,以及檀香山公平的税收。他进入圣公会教士所办的意奥兰尼学校读书。后来,1883 年从奥阿湖书院(Oahu College)毕业,那年他 17 岁。由于兄长担心孙中山会皈依基督教,故未遂其在美完成学业的雄心。于是他回到香港,就读拔萃书院,并用了近一年时间来提高英语水平。此后,他转入皇仁书院,并在那里受洗入教。他于 1885 年结婚, 在赴檀香山作短暂旅行之后,返回中国,恰好得以目睹中国在对法国的战争中的败绩。由于对清廷的衰败极度厌恶,他开始形成推翻这个王朝的理念。
广州起义:
1895年,孙中山回到香港,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开展筹款、联络会党和军队,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陆皓东亲手绘制青天白日旗,作为起义旗帜,为掩护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在狱中遭受严刑逼供,宁死不屈,当庭奋笔疾书,“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1895年11月7日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7岁)孙中山后来称誉他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第一人"。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清政府通缉,被香港当局驱逐出境。从此,他断发改装,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驱除鞑虏 ,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鞑:满族人。虏:北方人。合众政府:(美利坚合众共和国)深受美国的影响。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癌症在北京逝世。逝世前夕签署的遗嘱,包括《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三个文件。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