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5.5 病毒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5.5 病毒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0-11 17:2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章 病毒
学习目标 1.描述病毒的种类 2.描述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3.列举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核心素养 认同病毒可以变害为利的观念
教学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病毒的结构特征;病毒的繁殖特点。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图片、病毒的结构模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2020年的春节吗?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这场疫情的罪魁祸首是谁?
学生回答:病毒。
教师导入:那么,病毒对我们人类来说是否只能引起疾病呢?除此之外,它还有其他作用吗?有哪些结构特征?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与病毒相关的知识吧!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  病毒的种类
1.教师讲述: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病毒是如何发现的。(出示课件,展示病毒被发现的有关资料。)
资料 在用电子显微镜证实病毒以前,巴斯德在研究狂犬病的时候,在人体内没有发现可能引起这种病的生物,他认为一定是这种病的病菌太小,所以无法看到,后来证实他的推测是正确的。1892年,俄国的细菌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时,为了抓住引起这种病的病菌,他用连最小的细菌也不能通过的过滤器来过滤液汁,因为这种病菌通过了过滤器,所以他当时认为是过滤器出现了问题使病菌通过了。
1897年,荷兰的细菌学家贝杰林克重复了伊万诺夫斯基的实验得到了同样的结果,于是他断定这是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能通过过滤器,因此他把这种病原体称为“滤过性病毒”。
直到1935年,美国的生物化学家斯坦利从烟草的提取液汁中获得了病毒的结晶,才证实了病毒的存在。
2.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形态的病毒结构。
教师讲述:病毒是一种个体非常微小的生物,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几十万倍才能观察到它。那么,病毒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吧。
学生结合图片,回答:球形、杆形、蝌蚪形。
3.教师提问:病毒是如何生活的呢?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教师讲述: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探究二 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1.多媒体出示病毒结构示意图(也可展示病毒结构模型),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回答:病毒的结构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结构非常简单,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的。
教师进一步提问:病毒的结构与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结构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播放病毒生命活动及增殖过程的视频,进一步解释病毒的生命活动及增殖过程。(可借助噬菌体的增殖进行分析,有利于让同学们对细菌有新的认识)
教师提问:结合视频,说说病毒是怎样进行繁殖的。
学生观看视频,讨论交流后回答。
提示: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教师讲述:新生成的病毒可以感染其他活细胞。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毒便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3.教师补充:病毒的繁殖过程可以分为吸附、侵入、复制与合成、释放四步。①吸附。噬菌体以它的尾部末端高度特异性地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位点,如细胞壁、鞭毛或纤毛。②侵入。③复制与合成。指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外壳的复制。噬菌体DNA进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宿主的代谢改变,宿主细胞内的核酸不能按自身的遗传特性复制和合成蛋白质,而由噬菌体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控制,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及酶等复制核酸,进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装配合成新的噬菌体。④释放。噬菌体粒子成熟后,噬菌体的水解酶水解宿主细胞而使宿主细胞裂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
探究三 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播放有关禽流感、疫苗的图片和相关视频。
教师提问:病毒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同学们搜集了很多与病毒有关的资料,让我们来交流分享一下吧。
学生互相交流,回答:病毒可以引起疾病,危及
人体健康;可以根据病毒生产疫苗,如甲流疫苗;可以利用噬菌体治疗细菌性疾病。
三、小结
到目前为止,同学们是否应该改变一下对病毒的认识呢?病毒干的并不都是坏事。目前,科学家们把病毒应用于一种新技术——基因疗法。而基因疗法可能成为某一些病症的克星。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进一步了解、研究有关病毒的内容,让病毒多为我们人类作贡献。
病毒
见课件
本节课问题比较简单,大部分在教材上可以直接找出答案,所以学生较易进入课堂状态。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起点低、坡度小、多层次,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由识记、理解、应用等较低层次引向分析、综合、评价等较高层次。播放发现病毒、病毒的生活和繁殖、禽流感、疫苗等视频或图片等,能够再现或模拟病毒的真实状况,增大了教学信息容量,凸显直观性好、参与性强的特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