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8 21:5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 辛亥革命
新课导入
鸦片战争战败
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
甲午中日战争战败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败
1840年
1842年
1901年
1856年
1860年
1894年
1895年
1898年
1900年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道路行不通。
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改良道路也行不通。
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局势
面对日益腐朽的清王朝统治,如何才能自强?
推翻清朝
通过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对于辛亥革命的结果是成败并存,一分为二的分析。由于阶级的局限性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学习目标
整合辛亥革命前后革命志士的奋斗,培养时空观念,理解辛亥革命的爆发不是偶然性。
通过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史实,用史料解读辛亥革命的评价与认知。
重难点: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的概念
19世纪末
1911年10月10日
1912年3月
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广义: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906年萍浏醴起义
1907年安庆、绍兴起义
1910年广州起义
1907年广西起义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起义 时间 领导人 影响 结果
萍浏醴起义
安庆、绍兴起义
广西起义 (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 (广州起义)
1906年冬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
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起义,同盟会名声大振
1907年夏
徐锡麟、秋瑾
失败
失败
1907年
孙中山、黄兴
失败
1910年
孙中山、黄兴、赵声
①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②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准备了条件。
萍浏醴起义
刘道一
(1884—1906)
蔡绍南
(1865—1910)
萍浏醴起义示意图
浏阳
萍乡
醴陵
湖南
江西
半壁东西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孙中山赋诗深切哀悼
3万人
刘道一在狱中面对严刑拷打,怒斥道:“士可杀不可辱,死即死耳!”他在狱中写下诗句:“天地方兴三字狱,但期吾道不终孤。舍身此日吾何惜,救世中天志已虚。”
安庆、绍兴起义
徐锡麟
麟囚于枷,至市,剜[wān]其肉,剐[guǎ]其体肤,剖心斩首而死。
——《清史稿》
女革命家、鉴湖女侠:秋瑾
1906年,秋瑾在大通学堂对革命青年进行军事训练,秘密进行起义的筹备工作。起义计划完全泄露后,她决心做中国妇女界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留在大通学堂与清军作殊死战斗。因寡不敌众,不幸被捕。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起义失败后后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花岗起义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林觉民《与妻书》
柔情与铁血:千古家国情
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武昌起义
领导
主力
过程
文学社、共进会、同盟会
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10月9日
起义计划泄露
10月10日
起义爆发
新军工程营起义
夺取军械库
迎炮兵入城
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进攻总督衙门
占领全城
10月11日
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武汉三镇
用手枪逼出来的都督
为何前面几次起义都失败了,而武昌起义却能取得成功?
  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最后都失败了。但是,每次起义都使清王朝的统治受到打击。革命党人那种以满腔热血为革命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志,激起更多的人投入反清的斗争。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武昌首义胜利,一方面是因为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湖北、武汉地区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各阶层人民反抗斗争迅猛发展,为首义成功提供了客观基础;另一方面,也是湖北武汉地区革命党人长期进行艰苦、扎实的宣传、组织和发动工作,为首义成功准备了主观条件。
——摘编自章开沅、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史下》
①革命志士的奋斗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进一步高涨,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更快到来。
②革命党人深入新军传播革命思想,使新军中的很多人不满清朝统治,倾向革命。
③清政府的压榨使得人民反抗怒潮不断高涨,为起义成功奠定群众基础。
二、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有学者认为:“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漂橹、尸横遍野……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迭。”
清帝退位诏书
政治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注意: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封建帝制,而非封建制度!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思想文化
剪辫子 禁止缠足
③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材料:1916年元旦,袁世凯在新华宫受百官朝贺……袁世凯在众叛亲离的窘境中,被迫于3月22日取消帝制,次日废除“洪宪”年号。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1912年——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④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
大生纱厂
发昌机器厂
继昌隆缫丝厂
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阿Q正传》
清末立宪 皇族内阁
8个满人;1个蒙人;4个汉人
独立的省份很多是由
旧军阀、资产阶级主导
革命存在隐患,潜伏着危机
作为清朝的旧官僚,却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人的高阶领袖,这反映了革命党人的什么问题?
①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不彻底性。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不过修剪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颗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芽的。 ——胡适
②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课堂小结
辛亥革命
革命志士的奋斗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广西起义
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历史意义
政治:
思想文化:
经济:
推翻了……,宣告……;开创了……
促进了……
谋划起义→起义泄露→首先起义
→三镇胜利→各省相应
推动了……,打开了……
局限性:
软弱性、妥协性、不彻底性
课堂巩固
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下列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终结了中国封建制度
C.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D.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是指辛亥革命(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
D
课堂巩固
3.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 )
A.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
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
C.革命党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4.辛亥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里程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③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④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