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共27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共27张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8 22:0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战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以共产党为主导
敌后战场指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深入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一般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所形成的有一定军事控制范围地区。
太原会战



淞沪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一、平型关大捷(正面战场——太原会战)
天 津
北平
大同
平型关
1、背景: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开进。
平型关遗址
平型关地形
 
  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率领下,正确地运用伏击战术,以劣势装备一举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1000余人及其大批军用物资。
  
平型关大捷 时间
地点
部队
结果
影响
1937年9月
山西东北平型关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林彪率领八路军一 一五师
将日军全部歼灭(1000多人)
林彪
2、概 况
一、平型关大捷(正面战场——太原会战的一部分)
抗战初期,国民党内部流传着一些思想:
抗日战争已经持续了10个月,在这十个月内,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和徐州等城市相继沦陷,我们中国的军队根本无法抵挡日本的进攻,我们中国可能要亡国了。
敌人的战力已经在这段时间消耗殆尽,我们可以集中兵力出动,迅速的把日本军队打跑!
“亡国论”
“速胜论”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
时间
目的
观点
意义
1938年
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战论”的错误观点。
①中国不会速胜,也不会亡国;
②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阐明了中共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建立抗日根据地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先后建立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建立抗日根据地
毛泽东在延安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2、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巩固措施
军事上
政治上
经济上
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不得安宁。
特点: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冀中
地区
地道
战示
意图
2、发展——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2、发展——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地道战
麻雀战
水上游击战
破袭战
特点: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
地雷战
  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的阵地。
政治上:
经济上: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
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
2、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经济上: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军事上:
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问题思考: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上: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囚笼政策:
三光政策:
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并配以封锁墙、封锁沟。
烧光、杀光、抢光
1.原 因(背景)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蚕食。
三、百团大战
囚笼政策:
三光政策:
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并配以封锁墙、封锁沟。
烧光、杀光、抢光
2、目的:
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三、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时间
地点
指挥
主要目标
1940年下半年
华北
彭德怀组织一百多个团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彭德怀
八路军副总指挥
3、概况:
三、百团大战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800多次 4万多人 2000多公里
近3000个
5、影响:
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战役。
4、战果:
三、百团大战
日军对根据地进行“扫荡”并放火烧毁村庄
  由于日寇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加上严重自然灾害等原因,1941~1942年,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局面。根据地面积缩小,八路军、新四军数量减少,物资供应十分困难,一些地区军民甚至以野菜、树皮充饥。
日军遭受打击后,立即组织重兵对八路军及抗日根据地实施报复性“扫荡”,八路军随即转入反“扫荡”作战。
拓展延伸:如何正确看待敌后战场的抗战?
①中国抗日游击战争牵制并消耗了日军,创造了全民参战的奇迹。
②不仅对坚定国民党的抗战信心,配合正面战场作战起了重大的作用,而且对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陕甘宁延安
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大捷
抗日根据地
百团大战
时间:1937年9月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建立民主政权
领导人:林彪
重要意义: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时间:1940年下半年
领导人:彭德怀
重要意义: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课堂小结
战略防御阶段
战略相持阶段
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敌后战场
1937.9 太原会战之平型关大捷
1938.3 徐州会战之台儿庄战役
1938.6-10 武汉会战
1938 毛泽东《论持久战》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941.12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4 豫湘桂战役
1940下半年 百团大战
课堂小结: 第20、21课. 正面/敌后战场的抗战
正面、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构成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