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八上数学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3.1.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情景导入
知识精讲
典例解析
针对练习
达标检测
小结梳理
1.理解并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重点)
2.会用尺规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3.能够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一、轴对称图形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二、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三、垂直平分线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l⊥AB,垂足为O,且AO=BO,则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观察演示,动手操作:仔细观察折纸过程,回答问题.
OP_________AB,PA____PB.
垂直平分
=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如图,直线l⊥AB,垂足为C,AC=CB,点P在l上.求证PA=PB.
证明:∵ l ⊥AB
∴ ∠PCA=∠PCB=90°
又∵ AC=BC,PC=PC
∴ △PCA≌△PCB (SAS)
∴ PA=PB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几何符号语言:
∵ PC⊥AB,PC平分AB
∴ PA=PB
如图,用一根木棒和一根弹性均匀的橡皮筋,做一个简易的“弓”,“箭”通过木棒中央的孔射出去,怎样才能保持射出去的箭的方向与木棒垂直呢?为什么?
如果PA=PB,那么点P是否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呢?
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如图,线段AB,PA=PB. 求证: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证法1:过点P作线段AB的垂线PC.
∴ ∠PCA=∠PCB=90°
又∵ PA=PB,PC=PC
∴ Rt△PAC≌Rt△PBC (HL)
∴ AC=BC
∴ PC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 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如图,线段AB,PA=PB. 求证: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证法2:取AB的中点C,过P,C作直线.
∴ AC=BC
又∵ PA=PB,PC=PC
∴ △PAC≌△PBC (SSS)
∴ ∠PCA=∠PCB=180°÷2=90°
即 PC⊥AB
∴ PC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 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几何符号语言:
∵ PA=PB
∴ 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从上面两个结论可以看出: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l 上的点与点A、B的距离都相等;反过来,与A、B的距离相等的点都在直线 l 上,所以直线 l 可以看成与两点A、B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例1.尺规作图: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
已知:如图,直线AB和AB外一点C. 求作:AB的垂线,使它经过点C.
作法:(1)任意取一点K,使点K和点C在AB两旁.
(2)以点C为圆心,CK长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D和E.
(3)分别以点D和点E为圆心,大于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F.
(4)作直线CF.
则:直线CF就是所求作的垂线
∵ CD=CE,FD=FE
∴ C、F都在DE的垂直平分线上
∴ CF垂直平分DE
∴ CF⊥AB
例1.尺规作图: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
已知:如图,直线AB和AB外一点C. 求作:AB的垂线,使它经过点C.
想一想,为什么直线CF就是所求作的垂线?
例2.如图,在△ABC中,AB=AC=20cm,DE垂直平分AB,垂足为E,交AC于D,若△DBC的周长为35cm,则BC的长为( )
A.5 cm B.10 cm C.15 cm D.17.5 cm
C
【分析】∵△DBC的周长为BC+BD+CD=35 cm,又∵DE垂直平分AB,∴AD=BD,
故BC+AD+CD=35 cm.
∵AC=AD+DC=20 cm,
∴BC=35-20=15(cm).故选C.
【点睛】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实现线段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求出未知线段的长.
1.如图①所示,直线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点P为直线CD上的一点,且PA=5,则线段PB的长为( )
A.6 B.5 C.4 D.3
2.如图②所示,在△ABC中,BC=8cm,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边AC于点E, △BCE的周长等于18cm,则AC的长是 .
B
10cm
例3.如图,在△ABC中,AB,A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E,F,垂足分别为M,N,若△ABC周长为18cm,且AB:BC:CA=2:4:3,求△AEF的周长.
解:ME,NF分别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AE=BE,AF=CF
∴C△AEF=AE+EF+AF=BE+EF+CF=BC
设AB=2x,则BC=4x,CA=3x
则2x+4x+3x=18
解得x=2
∴BC=8cm 即△AEF的周长为8cm.
例4.已知:如图,点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A,ED⊥OB,垂足分别为C,D,连接CD.
求证: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
证明:∵OE平分∠AOB,EC⊥OA,ED⊥OB,
∴DE=CE
又∵OE=OE,
∴Rt△OED≌Rt△OEC.
∴DO=CO.
∴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
例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接AE、BE,BE⊥A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1)FC=AD;(2)AB=BC+AD.
【分析】(1)根据AD∥BC可知∠ADC=∠ECF,再根据E是CD的中点可得出△ADE≌△F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
(2)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B=BF,再结合(1)即可解答.
例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接AE、BE,BE⊥A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1)FC=AD;(2)AB=BC+AD.
证明:(1)∵AD∥BC,
∴∠ADC=∠ECF.
∵E是CD的中点,
∴DE=EC.
又∵∠AED=∠CEF,
∴△ADE≌△FCE,
∴FC=AD.
例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接AE、BE,BE⊥A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1)FC=AD;(2)AB=BC+AD.
(2)∵△ADE≌△FCE,
∴AE=EF,AD=CF.
∵BE⊥AE,
∴BE是线段AF的垂直平分线,
∴AB=BF=BC+CF.
∵AD=CF,∴AB=BC+AD.
1.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连接MN,交BC于点D,交AB于点E,连接AD.若△ABC的周长等于17,△ADC的周长为9,那么线段AE的长等于( )
A.3 B.3.5 C.4 D.8
C
2.如图,△ABC中,∠C=90°,ED垂直平分AB,若AC=12,EC=5,且△ACE的周长为30,则BE的长为( )
A.5 B.10 C.12 D.13
C
3.如图,在Rt△ABC中,∠B=90°,ED是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BC于点E.已知∠C=7∠BAE,则∠C的度数为( )
A.41° B.42° C.43° D.44°
B
4.如图,的角平分线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过点作,,垂足交的延长线于点,交于点,若,,则的周长为( ).
A.32 B.34 C.22 D.16
A
5.如图,点P为∠AOB内一点,分别作出P点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结P1P2交OA于M,交OB于N,若线段P1P2的长为12 cm,则△PMN的周长为_____cm.
12
6.如图,在△ABC中,AB=9,BC=7,AC=4,直线m是△ABC中BC边的垂直平分线,P是直线上的一动点,△APC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
13
7.如图,为外一点,为的垂直平分线,分别过点作,,垂足分别为点,,且.
(1)求证:为的角平分线;
(2)探究,,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
(1)证明:连接CD,BD,如图所示:
为的垂直平分线,
,
,
,
在和中,
,
≌,
7.如图,为外一点,为的垂直平分线,分别过点作,,垂足分别为点,,且.
(1)求证:为的角平分线;
(2)探究,,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
,
在和中,
,
≌,
,
为的角平分线;
7.如图,为外一点,为的垂直平分线,分别过点作,,垂足分别为点,,且.
(1)求证:为的角平分线;
(2)探究,,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
(2)解:,理由如下:
≌,
,
又,
,
即,
.
线段的垂直平分的性质和判定
性质
到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内容
判定
内容
作用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作用
见垂直平分线,得线段相等
判断一个点是否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