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海陆的变迁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海陆的变迁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9 21:0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海陆变迁
第二节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学习目标
2022新课程标准
1.从海变陆和陆变海两个方面,举出地球表面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的例子。
2.在地图上指出六大板块的划分,知道板块的交界地带是地壳的比较活跃地带。
3.知道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它们是板块运动的例证。
4.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
沧 海 桑 田
time brings great changes to the world
图中这个“S”形的大洋是__________
大西洋
魏格纳
德国科学家
,你发现了什么?
非洲
南美洲
魏格纳
大陆漂移说的创立者
德国地质学家、气象学家
为了进一步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魏格纳前往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岛探险考察,在他50岁生日那天不幸遇难。
大陆漂移说
太平洋在变小,大西洋在变大
沧海桑田
运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理现象:
阅读下图,并依据大陆漂移说,对图中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沧海桑田
请你阅读P37到38页课文及活动题,通过认识海陆变迁的实例,分析这种变迁的原因。
沧海桑田
海陆变迁 例证一:
喜马拉雅山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原因:地壳变动(自然原因)
沧海桑田
原因:海平面升降
地壳变动
海陆变迁 例证二: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自然原因)
沧海桑田
原因:人类活动(人为原因)
海陆变迁 例证三:
荷兰通过围海大坝,填海造陆获得全国1/3的土地。
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对海陆变迁的作用只是局部的和小规模的,并且人类活动必须顺应自然过程,遵循自然规律。
2
板块的运动
Plate movement
板块运动
20世纪60年代,在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
板块运动
全球分为______大板块和___________个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若干个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板块与板块的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__。
稳定
活跃
板块运动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因此,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请你读图,找出:
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地区,并加以概括。
板块运动
环太平洋
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世界著名火山地震带
板块运动
读图观察相邻板块的运动方向,推测不同的运动方向,在地表会产生什么结果?
碰撞挤压
形成山脉
板块运动
读下图,找出因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的山脉(山系)。
板块运动
读图观察相邻板块的运动方向,推测不同的运动方向,在地表会产生什么结果?
碰撞挤压
形成山脉
张裂
形成裂谷或海洋
板块运动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
1.读图,分析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
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有人语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地带,不断扩张。
板块运动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
2.读图,分析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缩小?
现代测量表明,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有人语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不断缩小。
板块运动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
3.读图,分析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科学家考察表明,这里在几千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形成山脉。
板块运动
板块运动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
4.读图,分析东非大裂谷为什么不断加宽?
据美国宇宙飞船测量,大裂谷每年以几毫米到几十毫米的速度加宽。有科学家预言,如果按这样的速度继续,2亿年后,它将撕裂成一个新的大洲。
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地带,不断加宽。

Try testing

检测
典例剖析
(2022·北京·中考真题)图为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2021年6月—2022年5月,7级及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 )
A.非洲东部 B.南美洲中部 C.太平洋沿岸 D.大西洋西岸
2.图中地震点位的分布特征
及原因是( )
A.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活跃
B.板块内部地壳活动活跃
C.大洋边缘,地壳比较稳定
D.大陆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C
A
典例剖析
1.由图可知,2021年6月—2022年5月,7级及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环太平洋沿海,C正确。非洲东部、 南美洲中部、 大西洋西岸地震较少,ABD错误。故选C。

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典例剖析
(2022·山东烟台·中考真题)2022年5月4日,“巅峰使命”珠峰科考队在海拔8830米处成功架设全球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自动气象站运行所需的能源最有可能来自( )
A.水能 B.地热能 C.太阳能 D.生物能
4.科考队在珠峰附近海拔5800米处,发现了距今1500万年前的某种植物叶片化石,现在这种植物不可能分布在海拔这样高的地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地壳发生了变动 B.气候变暖了
C.海平面上升了 D.人类活动影响
C
A
典例剖析
3.该地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降水少,大气能见度高,所以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自动气象站运行所需的能源最有可能来自太阳能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这说明了这里曾经海拔较低,气候较为温暖,适合植物生长,而后山脉隆起,故此处发生了地壳的变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典例剖析
5.(2022·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下列选项中,能够造成海陆变迁的是( )
A.植树种草 B.地壳变动 C.退耕还林 D.乱砍滥伐
6.(2022·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结合图,找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A.①大洋是面积最大的大洋
B.②、③大洲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C.④国家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D.⑤山脉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形成的
B
D
典例剖析
5.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6.由图可知,①是大西洋,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A错误;②大洲是北美洲,③大洲是南美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B错误;④是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C错误;⑤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形成的,D正确,故选D。
典例剖析
7.(2022·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海底火山猛烈爆发,引发的海啸波及整个太平洋沿岸。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加处在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汤加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C.①地处于板块张裂拉伸地带
D.②海域未来可能形成新大洋
B
典例剖析
读图可得,汤加处在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A错误;汤加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B正确;①处位于板块与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C错误;②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D错误。故选B。
典例剖析
(2022·吉林长春·中考真题)2022年5月15日,我国青藏科考使用“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平台进行大气观测。浮空艇的艇体材料由我国自主研发,具有重大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意义。图左为“部分板块分布图”,图右为“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于(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发生张裂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发生张裂
9.我国能够自主研发“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的艇体材料,主要得益于我国( )
A.地理位置优越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矿产资源丰富 D.劳动力资源丰富
B
B
典例剖析
8.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形成的,受板块挤压的影响,山脉还在不断升高,与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无关,故ABD错误、C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9.我国能够自主研发“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的艇体材料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得益于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和劳动力丰富关系小,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典例剖析
10.(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提出大陆漂移说的科学家是( )
A.麦哲伦 B.哥白尼 C.魏格纳 D.加加林
C
【解析】麦哲伦是首次证实了地球是球体;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世界上最早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他是在看到南美洲大陆与非洲大陆非常吻合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加加林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也是第一个从太空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典例剖析
25.(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②代表______板块。
(2)在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______。(填序号)
(3)板块①与板块⑤碰撞挤压形成了世界上最高大的__________________山脉。
(4)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______处,
此处地壳比较______(填“稳定”/“活跃”),
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地震带是______。
美洲

喜马拉雅
交界
活跃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典例剖析
1)
读图,根据世界六大板块的分布可知,图中①是亚欧板块,②是美洲板块,③是太平洋板块,④是南极洲板块,⑤是印度洋板块,⑥是非洲版块。
(2)
读图可知,在六大板块中,③是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
(3)
根据板块学说的观点,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碰撞挤压会形成山脉,板块张裂会形成裂谷或海洋。读图可知,①亚欧板块和⑤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了世界上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4)
板块学说认为,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地震带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即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巩固训练
(2022·福建·龙岩初级中学模拟预测)卡帕多西亚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上。这里曾经火山爆发频繁,大量火山灰冷却、沉积变成质地松软的岩石,人们在这些岩石上挖洞穴作房屋。下图为世界板块局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卡帕多西亚曾经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它位于( )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处
B.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处
C.亚欧、非洲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处
12.人们在岩石上挖洞居住主要是因为( )
A.就地取材,冬暖夏凉
B.造型美观,艺术价值高
C.地形崎岖,依山而建
D.炎热多雨,便于排水
C
A
巩固训练
(2022·江苏泰州·模拟预测)2020年5月24日晚,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阿贡火山再次喷发,火山灰蔓延至周边地区。此次喷发共持续了4分30秒,喷出大量石块和岩浆,这是阿贡火山5月以来第3次喷发。读“板块运动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读图,以下搭配正确的是( )
A.甲—太平洋 B.乙—大西洋
C.丙—亚洲 D.丁—南极洲
14.关于阿贡火山经常性爆发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B.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D.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C
A
巩固训练
(2022·山东菏泽·二模)下图是20世纪死亡千人以上的灾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北美洲西海岸沿岸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位于(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
C.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 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
16.根据板块运动的规律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西洋的面积在不断扩大
②地中海将会消失
③亚洲板块和欧洲板块拉伸张裂形成了红海
④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张烈
拉伸形成的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C
C
巩固训练
17.(2022·湖北·鄂州市鄂城区教学研究室模拟预测)图所示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由图可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
A.阿拉伯半岛会变成海洋
B.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C.地中海的面积将来会扩大
D.红海的面积不断缩小
B
巩固训练
(2022·湖南永州·模拟预测)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并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与论证,找到了大陆漂移的证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哪一现象不能作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
A.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吻合
B.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有海牛、鸵鸟等相同的生物
C.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岩层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D.人们在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炭
19.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排序正确
的是( )
A.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B.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C.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D.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C
B
巩固训练
20.(2022·黑龙江牡丹江·一模)下列现象能说明海陆在不断变迁的是( )
A.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 B.枯水季节,河水出现断流
C.我国东海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C
21. (2022·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教研培训中心二模)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脉,
每年吸引大量的滑雪爱好者前来,是滑雪者的圣地。有人说,这片滑雪圣地是板块运动的馈赠,它位于( )
A.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
B.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
C.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边界
D.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拉伸边界
B
巩固训练
(2022·吉林长春·一模)2022年3月16日,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7.3级地震。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板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根据板块运动方向,未来可能形成大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4.福岛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该地位于( )
A.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B.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C.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D.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