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5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5分,共50分)
1.(广西桂林)下列应用中,利用了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 )
A.工业上用空气制氧气
B.用氧气气焊金属
C.氧气供潜水员呼吸
D.用氧气炼钢
2.(四川巴中)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巴中城市空气状况有了明显变化,但测得目前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是PM2.5。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
①地面建筑产生大量粉尘 ②沙尘暴天气增多③太阳能热水 ④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 ⑤燃烧天然气 ⑥燃煤取暖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③④⑤⑥
3. (湖南郴州)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利用氦气可制作霓虹灯
B.食品包装中充人氮气用来防腐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D.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饼干变软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
A.氢气+氧气水
B.碳酸钙氧化钙十二氧化碳
C.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
D.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5.(广西玉林,改编)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B.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基本相同
C.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6.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
A.冰水混合物 B.氮气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 D.臭氧(O3)
7.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探究石蜡燃烧后有无二氧化碳生成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8.实验室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氧气,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
A.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用纸槽装入试管中
B.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然后加热,立即收集氧气
C.待集气瓶充满氧气,盖好玻璃片后,再移出水面
D.收集完成后,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9.(湖南衡阳,改编)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雾
10.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有关物质的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关系图与该反应事实相吻合的是 ( )
二、填空简答题(共22分)
11. (6分)写出有关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判断其所属的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
(1)铁在氧气中燃烧: ( )。
(2)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 ( )。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 )。
12. (7分)将一种白色粉末A和一种黑色固体B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热,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取淡黄色粉末D点燃放入气体C中,会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试回答:
(1)A、B、C、D、E各是什么物质
A ,B ,C ,
D 。E 。
(2)黑色粉末B在A的分解反应中起 作用,是这个反应的 。
13.(9分)(重庆A卷,改编)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黄。硫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
(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氯酸钾、二氧化锰混合做火柴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然后是硫燃烧.该过程中氯酸钾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制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氯酸钾、二氧化锰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A.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二氧化锰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三、实验探究题(共28分)
14.(12分)(浙江绍兴,改编)某校学生进行氧气制取与性质检验的实验。
(1)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
(2)实验中,用装有一定量水的集气瓶进行排水法收集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体积分数的最低值是多少呢 进一步展开探究。
第一组实验:5只容积均为100 mI.的集气瓶,分别装入一定体积的水,再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伸入5只集气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以相同方法完成第二组实验,两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下表。(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第一组 第二组
集气瓶编号 A B C D E A B C D E
集气前装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mL 10 20 30 40 50 31 33 35 37 39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 微亮 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很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复燃
①第一组实验D瓶,集气结束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②经计算,第二组实验C瓶的氧气体积分数为48.65%。由此得出“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体积分数的最低值只能是48.65%”的结论。对此结论和过程进行评价: 。
15. (16分)(江苏南京,改编)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下图)。
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填序号)。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
C.生成的物质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下图所示),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按体积计)常常远低于21%。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行猜想】(1)装置漏气;
(2) ,装置内氧气有剩余;
……
【实验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当燃烧过程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实验探究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铁生锈是铁的缓慢氧化,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按体积计)为19.13%。
【交流与反思】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及原因: 。
【实验探究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8 min后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 烧杯内蒸馏水 烧杯内剩余蒸馏水
131 mL 90.0 mL 63.6 mL
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按体积计)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结论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 (填物质名称)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
【拓展延伸】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若将【实验探究1】所用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请判断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 。
单元综合检测
1.A 2.C 3.C 4.C 5.C 6.C 7.C 8.B 9.A
10.C 解析:氧气需要加热一段时间才会产生,一开始氧气的质量为0,当反应完成后质量不再增加,为一个定值,A图像不符合反应事实;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B图像不符合反应事实;开始加热时氯酸钾不分解,质量不变,继续加热,氯酸钾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在不断地减小,当反应结束时质量为0,C图像符合反应事实;开始时,反应没有进行,氯化钾质量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氯化钾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完成后质量为一个定值,D图像不符合反应事实。
11.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化合反应
(2)过氧化氢水十氧气 分解反应
(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分解反应
12.(1)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硫 二氧化硫
(2)催化 催化剂
13.(1)硫+氧气二氧化硫
(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B
14.(1)AE
(2)①52.6 ②该结论不严格;应在集气瓶内水的体积为33~35 mL之间再增加多组精确度更高的实验,使结果更接近准确值
解析:(1)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固液不加热型装置,故发生装置选A,氧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但此题中C装置有误,故只能选用E装置。
(2)①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收集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瓶中空气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第一组实验D瓶,集气结束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40%+60%×21%=52.6%。
②该结论不严格,由题表可知,当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35 mL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33 mL时,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应在集气瓶內水的体积为33~35 mL之间再增加多组精确度更高的实验,使结果更接近准确值。
15.【经典赏析】BCD
【实验回顾】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进行猜想】红磷的量不足
【交流与反思】铁的缓慢氧化使装置内的氧气消耗得更彻底,实验结果更准确
【实验探究2】20.2%
【结论与反思】铁粉、炭粉、氯化钠和蒸馏水
【拓展延伸】不能,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只有约0.03%,铜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耗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