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小学科学期末复习课件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期末综合
教科版科学 五年级上册
实验探究题复习
复习目标
1.了解对光的已有认知;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反射光源的光进入眼睛,使我们看到物体。
2.地球内部运动和外力作用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地貌的原因。
3.燃香、水流在一定情况下匀速变化,单摆具有等时性。这些具有期性运动特点的事物可以用来计时。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用感官观察空气的透明度,观察食品是否新鲜、有无受到污染,考察居室空气的污染情况,观察运动时骨骼和肌肉的变化等。
5.观察光通过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物体,以及烟雾的实验,加深光传播方式的理解,并与影子的成因建立联系。
6.培养学生科学的统计、记录、测量、计算的能力。如统计自己一昼夜中排出水量的多少,计算食物中的能量及含水量等活动,测运动前后每分钟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7.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间断地循环。
8.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主要依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良。
复习重点:
复习难点:
1.观察一束光通过小孔的实验,初步建立光直线传播的概念。
2.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间断地循环。
3.能区分和控制实验中的可变因素。
4.学习建立模型。如制作人体消化器官、想象和画出食物消化的路径。
1.应用光的反射特点制作潜望镜,激发对光更深层次的研究兴趣。
2.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3.会设计、制作和改良“水钟”“摆钟”等简易计时器。
4.设计自己的锻炼计划,制定一些检测锻炼效果的项耳和方法。
复习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作业本等。
复习课时
第二课时
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
1.物质检验要熟记:
2.探究目标要明确:
3.方案设计要排干扰:
4.操作用量要写明:
5.现象结论要对应。
1.在家里,小明利用电灯和白墙给爷爷奶奶表演手影(如图)。
(1)小明的手在产生影子的过程中的作用是充当( )。
A光源 B.遮挡物 C.光屏
(2)下列叙述中的“影”与产生手影的原理不一样的是( )。
A.立竿见影 B形影不离 C湖光倒影
B
C
2.如图,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
(1)枯井时,青蛙通过井口能观察到的范围是( )(填选项),因为( )。
(2)盛满水时,青蛙通过井口能观察到的范围是( )(填选项),因为( )。
B
C
光沿直线传播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会发生偏折
3.汽车反光镜可以帮助司机观察车辆周围的情况,对交通安全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题目。
(1)反光镜是运用了( )的科学原理。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2)为了能观察到更大的范围,反光镜一般选用( )。
A.凹面 B.平面镜 C.凸面镜
(3)你能画出光在遇到汽车反光镜时的路线图吗
B
C
4.如图所示的两架敌机,一架是实际飞机,另一架是在潜水艇上观察到的该飞机的像。
(1)实际飞机是( ),潜水艇上观察到的是( )。
A.偏上方的飞机 B.偏下方的飞机
(2)请在图中画出飞机实际进入潜水艇观察口时的光路图。
(3)实际的飞机和看到的位置不同,是因为(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4)这时候天空中出现了彩虹,我们可以看到的颜色有
( )。
B
A
B
红、橙、黄、绿、蓝、靛、紫
5.在河流的上游,山上的岩石都布满了裂缝。这些岩石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发生着变化。其中,渗入岩石裂缝的水在冬季会造成岩石裂缝变大。
(1)由于受到水、空气或生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称为( )。
风化
(2)小金想验证流水对岩石变化的影响。他将几块岩石放在有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摇晃。
①关于“为什么要剧烈摇晃塑料瓶”下面解释合理的是( )。
A.主要是为于模拟自然界中正在发生的地震
B.主要是为了让瓶中的水像江河那样流动起来
C.主要是为了让瓶中的岩石能够撞击到塑料瓶壁
②请你描述塑料瓶中的岩石和水在实验结束时分别出现的变化。
(合理即可)
岩石的变化:( )。
水的变化:( )。
B
岩石碎裂,出现较多碎屑,小石子变得圆滑了,
清水变浑浊了
6.某实验小组想研究土地有无植被覆盖对侵蚀的影响。他们在喷水壶里倒了200毫升水,然后在塑料盆底一侧挖几个洞,铺上石子,倒入土壤,做成3种土壤样本。
(1)下列选项中,( )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2)材料选好了,接下来就是分别拿两个量杯放在土壤样本的下面接雨
水。实验小组同学看到的现象是( )。
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
B
在乙下面接的“雨水”更加浑浊。
无植物覆盖的土壤受到的侵蚀更加严重。
7、材料题。
经过28位两院院士、上千名科研人员历时3年的科考活动,我国水土
流失最新现状基本摸清: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92万平方千米,亟待治理的面积近200万平方千米,全国现有水土流失严重县646个,其中
82.04%处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科考报告指出,当前水土流失突出表现为四大危害:导致土地退化,毁
坏耕地;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削弱
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对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1)当前水土流失带来哪些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防止水士流失,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 (写四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导致江河湖车淤积,加剧洪涝灾害;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对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①植树造林,封山育林。②退耕还林、退耕还草。③打坝淤地,修建水库,兴修水利。④缓坡上修建梯田。⑤加强灾害预器。
8.如图所示为摆绳长度相同的两个摆A和B。
(1)A和B的摆动快慢__________(填“相同”“不同”或“不清楚”)。
(2)你认为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如果要使摆A和B在相同条件下摆动速度一样的话,可以通过减少______的摆长或增加________的摆长来实现。
不同
摆长不同
A
B
9.某小组研究用水计时。
(1)他们利用装置一进行测量发现:受水容器中的水积聚到50毫升时,需要5分钟。那么,受水容器中的水从50毫升积聚到受水容器100毫升可能需要( )。
A.4分钟 B.5分钟 C.6分钟
(2)他们将装置一改装成装置二再测量,发现装受水容器中的水积聚到50毫升时需要5分钟。那么受水容器中的水从50毫升积聚到100毫升,可能需要( )。
A.4分钟 B.5分钟 C.6分钟
(3)和装置一不同的是装置二通过控制( )来控制水流速度。
A泄水容器中水位高低 B漏水孔大小 C.受水容器大小
C
B
A
10.科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并展开了研究以下是他们的15秒内摆摆动次数记录表。
15秒内摆摆动次数记录表
摆 摆长 摆幅大小 摆锤质量 3次实验数据(单位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①号摆 40厘米 40° 30克 14 15 14
②号摆 40厘米 20° 30克 14 14 ( )
③号摆 40厘米 40° 60克 14 14 15
④号摆 20厘米 20° 30克 20 26 20
(1)①号摆和②号摆研究的是:摆的摆动快慢与_________的关系,在这个实验中应该保持不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号摆和③号摆研究的是_____________对摆摆动快慢的影响。分析
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记录员粗心,上表漏填了②号摆的第3次实验数据仔细分析,
你认为括号中漏填的数据有可能是__________。
摆幅大小
摆绳长度
摆锤质量
摆锤质量
相同条件下,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没有关系。
14
(4)细心的小奇发现了一个异常数据,你发现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写明“几号摆第几次”)的数据是错的。
(5)____号摆和_______号摆研究的是摆长与摆摆动快慢的关系,根据
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要让④号摆15秒摆动10次,摆绳长度应该在( )。
A.10厘米 B.20~30厘米之间 C40厘米以上
④号摆第2次
②
④
相同条件下,摆长越长,摆摆长越短,摆摆动得越快。
C
11.“囊萤映雪”描述了两个家贫而又刻苦读书的人的故事。其中的“囊萤”是指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捉一些萤火虫来照明读书;“映雪”是指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月亮的光亮来读书。
(1)在“囊萤映雪”中,属于光源的是( )。
A.萤火虫 B.月亮 C.雪
A
(2)“映雪”这个故事中,孙康主要利用的是( )现象。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3)类似的故事还有“凿壁偷光”,讲述的是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利用邻居家的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匡衡利用的是(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B
C
12.探索:认识地球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在图上填写地球内部结构的名称。 地壳的运动 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________________。 地球结构的模型 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圈层结构,________逐层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地壳
地幔
地核
弯曲形成褶皱
地壳
地幔
地核
由内而外
13.光的传播
(1)光是怎样传播的 小明为了验证自己对光的传播路线的猜想,把3张同一位置打孔的卡纸和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屏)排成整齐的一列,纸之间间隔10厘米,第一次用手电筒照射,使光进入小孔,第二次,把第二张卡纸向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照射。
一样
①要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卡纸中小孔高度必须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在图1中用箭头分别画出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中光前进的路线。
③这个实验说明光是以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
直线
(2)用手电筒照射镜子,当光碰到镜面后改变了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
(3)请在图2中用箭头画出改变后的光的传播路线。
(4)图3中表示在一个盒子中,竖着一本书,书的右侧有一个小球,请想办法用多面镜子(用图“—”表示)改变激光手电的光路,使光线照亮小球“○”。并画出光的路线图。
光的反射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