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学习 目标 1.知道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及历史意义。 2.识记海、陆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其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 3.掌握中央政府开始对西域实行管辖的时间、机构及意义。 4.认识张骞、班超等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
课前导学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概念(广义):汉代人把今天甘肃 、 以西,也就是现在 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概况:
项目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出发时间 公元前 年 公元前119年
目的 联络 夹击匈奴 联络乌孙夹击匈奴;加强汉朝与西域的联系
意义 使汉朝了解到 的具体情况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1)形成: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丝绸之路”形成。
(2)路线:从 出发穿过 ,经 到 、 ,再到 。
(3)汉朝时交流概况:汉朝的 、 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 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 、 、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4)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 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与 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海上丝绸之路:
(1)开辟时间:汉武帝时期。
(2)航线: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 ,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 和 (今斯里兰卡)。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 ,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 ”。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的设置:
(1)设置:公元前 年,西汉朝廷设置 ,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都护府设在乌垒城。
(2)设置意义:标志着西域 ,其管辖范围包括今 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2.班超经营西域:
(1)背景: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中断。
(2)概况:东汉明帝时,派 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他在西域期间,还派 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 的路线。
课堂助学
观察课本第69页《丝绸之路示意图》,思考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关系。西汉时,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里?这条商路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商品是什么?你知道我们今天所吃的水果中有哪些是通过这条商路传入的吗?(任举两例)
关系: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起点:长安。最具代表性的商品:丝绸。水果:葡萄、石榴等。
1.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汉武帝时期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秦汉时期文化的发展以及以丝绸为代表的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产品对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2.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使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例题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着来自其他古代文明的文化因素,并将其融入自身的文明体系之中。这些其他文明的文化因素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这说明丝绸之路( )
A.促进了文明交融 B.发展了远航技术
C.促进了经济交流 D.是由张骞开辟的
【思路点拨】本题侧重历史解释的考查。根据材料“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不断地吸收着来自其他古代文明的文化因素,并将其融入自身的文明体系之中。这些其他文明……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对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例题2】下图为西汉时期的形势图,据图可知当时西汉( )
A.与周边少数民族战乱频繁
B.都城长安的交通贯通全国
C.将西域纳入中央政权管辖
D.实行“推恩令”削弱地方势力
【思路点拨】本题为地图题,解答此类题目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审设问。本题是要根据地图判断当时西汉的形势。第二步,读地图和图例,提取重要信息。本题的地图为西汉时期的形势图,里面的重要信息为西域都护的设置。第三步,联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达标检测
1.(2022 成都)西汉时期,一名普通的郎官满怀坚定信念,忍受大漠的孤寂、落日的苍凉,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历经13年完成了“凿空”的壮举。这位郎官是( )
A.张骞 B.班超
C.玄奘 D.鉴真
2.(跨学科 地理)如果我们沿着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重走丝绸之路,我们应该从哪个城市出发( )
A.西安 B.兰州
C.北京 D.洛阳
3.(跨学科 艺术)在今山东、山西、江苏、四川等地发掘的汉墓中,西域骆驼的形象在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摇钱树、铜镜、铜器装饰上随处可见。这反映出当时内地与西域( )
A.商品买卖发达 B.文化交融密切
C.人员往来频繁 D.丧葬文化相同
4.(跨学科 生物)“不是张骞通西域,安能佳种自西来?”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梨、杏等去了西域,又驮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等来到中原。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
A.巩固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C.促进了物种交流 D.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
5.西域都护统管着50多个国家,各国王侯官吏皆佩汉印,以确认为汉朝官员。由此可见,该机构的设置有利于( )
A.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 B.瓦解地方豪强势力
C.加强中央对西域的管辖 D.开辟陆上丝绸之路
素能提升
1.(跨学科 艺术)西晋《古今注 音乐篇》记载:“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长安),惟得摩诃兜勒(马其顿)一曲。”据此可知( )
A.张骞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B.汉朝以武力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C.中国与马其顿的交流始于西晋 D.文明互鉴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
2.《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中写道:“丝绸之路……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 )
A.使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促进了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
C.促进了西域地区经济发展 D.使中国与欧洲有了直接往来
3.(2022 泸州)(侧重史料实证)如图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该作品( )
A.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频繁
B.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
C.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具有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
4.(跨学科 地理)某同学在复习秦汉王朝开疆拓土、奠定中国大一统格局的历史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疆域示意图。其中在西北方向的空白方框内应该填写的汉代管理机构是( )
A.刺史
B.丞相
C.西域都护
D.御史大夫
5.随着“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大幕的正式开启,人们对丝绸之路的历史更加关注。下表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 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
C 西域的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 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
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6.(历史解释、史料价值、史论结合、表达与论述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史记 大宛列传》
材料二 开凿于初唐的莫高窟第323窟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城,寻访金人的来历。
——沙武田《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
材料三 秦汉历史中的一些重要词汇:
秦半两钱;蒙恬;汉承秦制;郡县制;西域都护;盐铁官营;张骞;凿空;刺史;五铢钱;大秦;霍去病;甘英;“文景之治”;“推恩令”;丝绸之路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认为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有何不同?
材料一认为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材料二认为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寻访金人的来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哪则材料更可信?请说明理由。
可信度:材料一更可信。理由:因为材料一更接近张骞所生活的时代,作为历史依据的可信度更高。
(3)请从材料三中任选三个关联密切的词语,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