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梅花魂》备课资源汇编(课件+朗读+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梅花魂》备课资源汇编(课件+朗读+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0-27 14:06:01

文档简介

《梅花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芳、漂泊、唯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魂,是什么意思?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质疑:梅花的精神是什么?为什么以此为题等等)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一遍,画出生字新词。
  2、想想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
  3、学习生字新词:
    分外、抹静、低头折节等字的读音,“幽”的笔顺,“衰”与“哀”的区别。
 三、再读课文,体会内容
  1、接读课文,正音。
  2、思考:
    从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你体会出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品读课文,体味感情
  第一件事:
  外祖父教我念唐诗宋词,常会落下冰凉的泪珠。
  1、外祖父为什么而要落泪?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读古诗,谈看法。
  第二件事:
  因我弄脏墨梅图,外祖父发脾气。
  1、生质疑。
  2、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谈自己体会: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静……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外祖父的哪两件事,你的感受是?(外祖父思念祖国和家乡;非常喜爱墨梅图。)思念祖国和家乡与喜爱墨梅图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品读课文,体味感情
  1、默读课文。
  2、第三件事:
    我们将要回国,外祖父竟像小孩一样呜呜地哭起来。
     哭什么?
  3、第四件事:
    把心爱的墨梅图赠送给我(13段):
   ⑴ 我弄脏墨梅图,外祖父为什么发脾气,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静?这些原因都在这里。
   ⑵ 梅花与中国人有什么相同之处,找出相应的句子:
     (梅花魂来比喻我们的“民族魂”。)
   ⑶ 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是指什么?
   ⑷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你都知道哪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物?
   ⑸ 感情朗读第13段,积累语言。
  4、第四件事:
    临行时,送我梅花手绢。
   ⑴ 手绢上锈的仅仅是梅花吗?
   ⑵ 你从哪里看出外祖父强烈的想回国,这个细节动作在文中反复的出现了三次?
 三、领悟表达方法
  1、齐读首尾段落,体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2、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什么表达出来的:
    通过具体的事例,抓住人物的细节表现出来的。

《梅花魂》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讲课之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都知道哪些中国有名的花?”
    生:有秋天开的菊花。
    生:有牡丹。
    生:我还知道中国十大名花排第一位的是傲霜斗雪的梅花。
    师:梅花确实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2、根据以前的学习,还有你对梅花的了解,能说说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吗?
    生:梅花只有冬天才开放,说明它非常坚强。
    师:是啊,“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多么坚强的梅花。
    生:梅花还特别纯洁,它象征着高尚的节操。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我是从《墨梅》这首诗中知道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过渡:
    是啊,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写梅花,有多少画家画梅花,又有多少歌曲唱梅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和梅花有关的小故事。
    点评:课前导入亲切自然,激发同学们想了解梅花的兴趣,同时也为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作铺垫。 
  4、板书课题:
    梅花魂,学生齐读课题。
  5、谈话:
    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点评:“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探索,自己去了解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发现欲望。
    生:梅花有灵魂吗?
    生:梅花的灵魂是什么?
    师: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读课文。全班同学只有一个同学没有读完)
    师:做事情要有始有终,老师很欣赏你能够坚持着把课文读完。
    点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2、学生开火车读课文:
    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
    (在读的过程中,有学生出现错误。)
    师:看来把课文读正确还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需要我们细心地盯准每一个字。希望同学再细心一些好吗?
三、抓住重点品读课文
  1、课文我们已经读了两遍了,现在你都想说些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华侨老人非常想回家,回到祖国去。
    生:我感受到了外祖父的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生: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
    师:老师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也被老华侨的那种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深深地打动了。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仔细的读书,透过文章的词语、句子、段落,也能走进老华侨的内心,感受他的那种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的眷恋。大家可以边读边勾画、标注,然后再小组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相机指导朗读。
    点评:课文读得很透彻,学生们交流汇报学习情况的过程,也是一个成果分享的过程。 
   ⑴ 生:我从“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体会到外公非常的思念祖国。因为当读到这些思念家乡的唐诗宋词,外公就流下眼泪,可见他是多么的思念祖国。
     师:是啊,此时的外公就是一片从树上落下来的叶子,他多么想落叶归根哪!我们在读这句时应该怎么读?
 
     生:语速应该慢一点。
     生:语气要深沉一些。
     师:那就让我们试着读出外公的伤感。
     (学生试读、个人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华侨老人不能回国的伤感。
   ⑵ 生:我从“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体会到外公非常的喜欢梅花。
     师: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生:我是从“轻轻刮去污迹”和“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两处外公的动作体会到的。因为外公很喜欢墨梅图才会如此的小心。
     师:我们在读这句的时候应该怎样来读?
     生:要读的非常轻。
     师:那就让我们来试着读出外公的这种小心。
     (学生试读、个人读有些不到位)
     师:这位外公动作还不够轻,再轻一些。
     (学生再读)
     师:从外公的动作我们能体会到他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你还能从其他方面感受到吗?
     生:“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句训斥妈妈的话,可以看出外公非常生气,可见他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
     师:那就让我们把外公的气愤表达出来。
     (学生试读、个人读。在学生读得不到位的情况下老师范读,学生再读。)
     点评:教师真诚地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看到了学生的进步。 
   ⑶ 过渡:
     外公如此的喜欢这幅墨梅图,它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呢?
   ⑷ 多媒体放映墨梅图:
     师:这就是那幅外公喜爱的墨梅图,大家可以看出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学生仔细观察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外公为什么如此的喜欢它?因为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它象征着什么?
     生:因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师:从这段话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了外公对我的教导和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师:我们就用朗读把外公对梅花的这种喜爱之情表现出来。
     (学生试读并进行评价)
     师:老师也想来表达一下外公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老师朗读,学生评价,学生和老师比赛读。)
     点评: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始终是学习中的一员。 
     师:在我们中国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多少“有品格,有灵魂,有气节”的人物。此时,你想到了谁?
     生:我想到了刘胡兰,她宁死也不说出共产党员的名单,被敌人砸死在了铡刀之下。
     师:这就是像梅花一样,不肯低头折节的刘胡兰。
     生:谭嗣同为了变法,宁可去死也不向慈禧太后低头。
     师:这些英雄人物就像梅花一样顶天立地。即使是在幸福生活的今天,当“非典”突然袭来时,白衣战士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东南亚发生巨大海啸,我们的医疗队员为灾区人民医治伤病。他们不就是这朵朵梅花吗?让我们一起赞梅花,赞英雄。齐读这一段。
     (学生齐读课文)
   ⑸ 现在,你能回答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了吗?
     生: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精神──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师:这就是激励我们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民族魂。
     (教师板书:民族魂)
   ⑹ 过渡:
     载着无尽思念的船儿越飘越远,此刻我们仿佛听到了这位华侨老人发自内心的呼唤:祖国母亲,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我要回来!相信此时此刻,我们的心都被一种真情深深的震撼着,震撼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呢?
     生:是华侨老人的爱国心。
     (教师板书:爱国心)
四、布置作业
  女儿走了,莺儿也走了,孤独的华侨老人独自一人留在了异国他乡。请你展开想象,以“每当我看到这幅墨梅图,仿佛……”为开头,续写课文。
《梅花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芳、漂泊、唯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魂,是什么意思?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质疑:梅花的精神是什么?为什么以此为题等等)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一遍,画出生字新词。
  2、想想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
  3、学习生字新词:
    分外、抹静、低头折节等字的读音,“幽”的笔顺,“衰”与“哀”的区别。
 三、再读课文,体会内容
  1、接读课文,正音。
  2、思考:
    从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你体会出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品读课文,体味感情
  第一件事:
  外祖父教我念唐诗宋词,常会落下冰凉的泪珠。
  1、外祖父为什么而要落泪?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读古诗,谈看法。
  第二件事:
  因我弄脏墨梅图,外祖父发脾气。
  1、生质疑。
  2、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谈自己体会: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静……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外祖父的哪两件事,你的感受是?(外祖父思念祖国和家乡;非常喜爱墨梅图。)思念祖国和家乡与喜爱墨梅图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品读课文,体味感情
  1、默读课文。
  2、第三件事:
    我们将要回国,外祖父竟像小孩一样呜呜地哭起来。
     哭什么?
  3、第四件事:
    把心爱的墨梅图赠送给我(13段):
   ⑴ 我弄脏墨梅图,外祖父为什么发脾气,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静?这些原因都在这里。
   ⑵ 梅花与中国人有什么相同之处,找出相应的句子:
     (梅花魂来比喻我们的“民族魂”。)
   ⑶ 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是指什么?
   ⑷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你都知道哪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物?
   ⑸ 感情朗读第13段,积累语言。
  4、第四件事:
    临行时,送我梅花手绢。
   ⑴ 手绢上锈的仅仅是梅花吗?
   ⑵ 你从哪里看出外祖父强烈的想回国,这个细节动作在文中反复的出现了三次?
 三、领悟表达方法
  1、齐读首尾段落,体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2、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什么表达出来的:
    通过具体的事例,抓住人物的细节表现出来的。

《梅花魂》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讲课之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都知道哪些中国有名的花?”
    生:有秋天开的菊花。
    生:有牡丹。
    生:我还知道中国十大名花排第一位的是傲霜斗雪的梅花。
    师:梅花确实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2、根据以前的学习,还有你对梅花的了解,能说说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吗?
    生:梅花只有冬天才开放,说明它非常坚强。
    师:是啊,“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多么坚强的梅花。
    生:梅花还特别纯洁,它象征着高尚的节操。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我是从《墨梅》这首诗中知道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过渡:
    是啊,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写梅花,有多少画家画梅花,又有多少歌曲唱梅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和梅花有关的小故事。
    点评:课前导入亲切自然,激发同学们想了解梅花的兴趣,同时也为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作铺垫。 
  4、板书课题:
    梅花魂,学生齐读课题。
  5、谈话:
    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点评:“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探索,自己去了解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发现欲望。
    生:梅花有灵魂吗?
    生:梅花的灵魂是什么?
    师: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读课文。全班同学只有一个同学没有读完)
    师:做事情要有始有终,老师很欣赏你能够坚持着把课文读完。
    点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2、学生开火车读课文:
    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
    (在读的过程中,有学生出现错误。)
    师:看来把课文读正确还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需要我们细心地盯准每一个字。希望同学再细心一些好吗?
三、抓住重点品读课文
  1、课文我们已经读了两遍了,现在你都想说些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华侨老人非常想回家,回到祖国去。
    生:我感受到了外祖父的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生: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
    师:老师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也被老华侨的那种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深深地打动了。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仔细的读书,透过文章的词语、句子、段落,也能走进老华侨的内心,感受他的那种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的眷恋。大家可以边读边勾画、标注,然后再小组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相机指导朗读。
    点评:课文读得很透彻,学生们交流汇报学习情况的过程,也是一个成果分享的过程。 
   ⑴ 生:我从“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体会到外公非常的思念祖国。因为当读到这些思念家乡的唐诗宋词,外公就流下眼泪,可见他是多么的思念祖国。
     师:是啊,此时的外公就是一片从树上落下来的叶子,他多么想落叶归根哪!我们在读这句时应该怎么读?
 
     生:语速应该慢一点。
     生:语气要深沉一些。
     师:那就让我们试着读出外公的伤感。
     (学生试读、个人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华侨老人不能回国的伤感。
   ⑵ 生:我从“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体会到外公非常的喜欢梅花。
     师: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生:我是从“轻轻刮去污迹”和“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两处外公的动作体会到的。因为外公很喜欢墨梅图才会如此的小心。
     师:我们在读这句的时候应该怎样来读?
     生:要读的非常轻。
     师:那就让我们来试着读出外公的这种小心。
     (学生试读、个人读有些不到位)
     师:这位外公动作还不够轻,再轻一些。
     (学生再读)
     师:从外公的动作我们能体会到他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你还能从其他方面感受到吗?
     生:“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句训斥妈妈的话,可以看出外公非常生气,可见他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
     师:那就让我们把外公的气愤表达出来。
     (学生试读、个人读。在学生读得不到位的情况下老师范读,学生再读。)
     点评:教师真诚地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看到了学生的进步。 
   ⑶ 过渡:
     外公如此的喜欢这幅墨梅图,它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呢?
   ⑷ 多媒体放映墨梅图:
     师:这就是那幅外公喜爱的墨梅图,大家可以看出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学生仔细观察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外公为什么如此的喜欢它?因为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它象征着什么?
     生:因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师:从这段话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了外公对我的教导和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师:我们就用朗读把外公对梅花的这种喜爱之情表现出来。
     (学生试读并进行评价)
     师:老师也想来表达一下外公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老师朗读,学生评价,学生和老师比赛读。)
     点评: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始终是学习中的一员。 
     师:在我们中国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多少“有品格,有灵魂,有气节”的人物。此时,你想到了谁?
     生:我想到了刘胡兰,她宁死也不说出共产党员的名单,被敌人砸死在了铡刀之下。
     师:这就是像梅花一样,不肯低头折节的刘胡兰。
     生:谭嗣同为了变法,宁可去死也不向慈禧太后低头。
     师:这些英雄人物就像梅花一样顶天立地。即使是在幸福生活的今天,当“非典”突然袭来时,白衣战士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东南亚发生巨大海啸,我们的医疗队员为灾区人民医治伤病。他们不就是这朵朵梅花吗?让我们一起赞梅花,赞英雄。齐读这一段。
     (学生齐读课文)
   ⑸ 现在,你能回答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了吗?
     生: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精神──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师:这就是激励我们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民族魂。
     (教师板书:民族魂)
   ⑹ 过渡:
     载着无尽思念的船儿越飘越远,此刻我们仿佛听到了这位华侨老人发自内心的呼唤:祖国母亲,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我要回来!相信此时此刻,我们的心都被一种真情深深的震撼着,震撼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呢?
     生:是华侨老人的爱国心。
     (教师板书:爱国心)
四、布置作业
  女儿走了,莺儿也走了,孤独的华侨老人独自一人留在了异国他乡。请你展开想象,以“每当我看到这幅墨梅图,仿佛……”为开头,续写课文。
《梅花魂》课堂练习
自主复习
在我国古代,春兰,夏荷,秋菊,冬梅被人们称为花中“四君子”。梅花又和青松、翠竹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学完课文,你知道外公为什么这么喜欢梅花了吗?再认真读读课文,想想文章是如何表现外公的思乡之情的。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梳( ) 撩( ) 玷( ) 详( )
流( ) 燎( ) 沾( ) 样( )
琉( ) 潦( ) 贴( ) 洋( )
选字填空。
竟 竞 境
1)想不到外祖父( )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
2)智力( )赛使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起来了。
3)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 )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4)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 )凉飕飕的。
5)保护环( ),人人有责。
4.句段推敲
1) “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是又害怕又奇怪。”
我害怕,是因为
我奇怪,是因为
2)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的。
这两句话前后对比,更说明了

《梅花魂》课堂练习
自主复习
在我国古代,春兰,夏荷,秋菊,冬梅被人们称为花中“四君子”。梅花又和青松、翠竹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学完课文,你知道外公为什么这么喜欢梅花了吗?再认真读读课文,想想文章是如何表现外公的思乡之情的。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梳( ) 撩( ) 玷( ) 详( )
流( ) 燎( ) 沾( ) 样( )
琉( ) 潦( ) 贴( ) 洋( )
选字填空。
竟 竞 境
1)想不到外祖父( )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
2)智力( )赛使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起来了。
3)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 )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4)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 )凉飕飕的。
5)保护环( ),人人有责。
4.句段推敲
1) “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是又害怕又奇怪。”
我害怕,是因为
我奇怪,是因为
2)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的。
这两句话前后对比,更说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