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因为本课教材讲述中国历史开始了第一个大一统时期。这一时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段历史太过久远学生想要准确把握,就需要视频、图片、史实加强知识外延。故此,我用多媒体课件对本段历史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争取全方位把这段历史真实的展示给学生,期待良好的课堂效果。下面,我从七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过渡语:教材是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教材地位:
进入秦汉,中国历史开始了第一个大一统时期。这一时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一公元220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秦朝虽短暂,但是秦始皇确定的制度和许多举措,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秦朝统治“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势力最强的国家,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基础。秦国用10年时间灭了东方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形成了完备的官僚机构;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中央牢牢控制地方。为了巩固统一,秦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2.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部分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内容是密联系的,共同围绕秦统一中国这一主题。秦灭六国,完成了初步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都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战国以来的战争,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各国的人民渴望统一。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和军事力量超过了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赢政即位后,采取两方面的施:搜罗任用外来人才,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从公元前230一公元前221年,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统一的秦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的局面,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秦灭六国只是军事上的统一,采用什么样的政体制巩固统一,是其面临的首要问题。秦王嬴政吸取历史教训,废除分封制,防止诸侯割据,创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他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废分封设立郡县,所有官员均由帝直接任免。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只是政治上巩固了统一,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还极为不便,影响到国家政治统一的巩固。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下令以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得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有利于各地文化的交往、交融与发展。秦始皇还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通行全国。这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同时,秦朝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度量衡制度的统一和车轨统一、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开发那里的经济;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的进扰。这些指施,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也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二、说学情
过渡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对学情有所把握。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配音、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学生能够分组讨论并通过一些资料深入理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过程与方法:
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概念。
五、说教学方法
1.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进行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对本节课的参与。
2.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史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讨论法: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听、看、议,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小组讨论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概念。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语:接下来,我会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部分。
环节一:【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视频《秦王扫六合》并展示李白在《古风》一诗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师:同学们,这首诗描写的主人公是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
生:描写的主人公是秦王,“扫六合”指的是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师:对!正是这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秦王赢政,演了这扬“扫六合”的恢宏历史。秦是如何灭掉六国的?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又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兴趣,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秦王赢政即位时,具备实现统一的客观条件。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秦的统一
1、秦灭六国的过程
多媒体显示:战国初期七国的形势图,并一步步引导学生说出七国的地理方位。并让学生分析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了最强大的国家,为灭六国准备了条件。
师:秦国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六国的使命呢?
生1:秦国由于商变法,经济、军事得到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生2:秦国有一些雄心勃勃的国王,特别是赢政。
生3:秦国有贤人辅佐,如李斯、吕不韦等。
生4:秦国计谋正确,远交近攻,六国不团结,结果被各个击破。学生能说到这点应大加赞扬老师可强调团结的重要性,渗透德育)
生5:秦统一六国,顺应了民心,人民渴望统一
学生能想到这点,学生说完后,老师可点评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老师归纳秦国能够完成统一的原因。
一是客观上的需要:人们经过长年的成乱,已经厌恶战、和平。突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是实际上的可.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增强了国力,已经具备完成统一的实力。
多媒体显示秦灭六国的过程,用动画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归纳秦统一的时间、人物、都城。
(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2)人物:赢政
(3)都城:咸阳
多媒体显示:秦始王的画像。引导学生描述画像,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秦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2、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多媒体显示:(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2)、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设计意图:用图片更加形象可感,了解秦灭六国,背景、过程、意义。 秦灭六国的背景,也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师可结合教材中的《问题思考》和《相关史事》分析。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的混乱局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从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很快进入情境,参与课堂。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秦统一初期可能会出现哪些不利于稳定与发展的因素呢?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学生回答:文字不统一、货币不统一、思想不稳定……
首先来看看在政治的措施
1.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显示多媒体图表:皇帝——丞相——郡守——县令
通过多媒体,用动画形式演示秦朝的各项权利是怎样一步步集中到中央,集中到皇帝手里面的。使得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学生表演,展示才华
师: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灭六国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怎样做才能够巩固统一呢?仿效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明智之举?请大家观看小品《朝会》,看看秦王赢政是怎么做的。 (学生表演历史小品《朝会》)
旁白:秦王统一六国以后的一天,召集群臣商议治国之事
秦王:寡人自起兵以来,南征北战,东打西杀,一统天下,建立了千秋基业,今与大家商量国君该如何称呼。
李斯(满脸堆笑):大王的丰功伟绩,亘古未有,即使三皇五帝也不能与大王相比。
秦王(眼前一亮):妙哉,那就称“皇帝”吧,寡人就是始皇帝,子孙后代,代代相曲烦国传,以至千世万世。寡人自称“朕”,朕要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职。
一大臣:大王,哦……不(轻拍自己的嘴巴),皇上。这三个官职具体负责什么?秦始皇:李爱卿,你来替朕给大家解释解释。
李斯:丞相主管全国的行政事务,太尉总领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群臣恍然大悟)
王绾:皇上,地方上该如何处理?现在诸侯刚刚消灭,特别是燕、楚、齐三国离咸阳很远,不在那里封几个王不行,请皇上把几位皇子封到那里去。
李斯(匆忙接过话来):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时候,封了不少诸侯,到后来像冤家一样互相残杀,周天子也无法禁止,可见分封的办法不好,不如沿用我们的郡县制。
秦始皇:好,正合朕意,从此废除分封,设立郡县。退朝。
师:通过观看小品,同学们能说出秦朝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吗?请同学们根据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内容制作一幅简要的示意图。
教师总结: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赢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引导学生看图片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课堂参与度。教师通过直观的手段,多媒体投影图片、实物等,指导学生识读课文中的图片,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创建的原因包括两部分:一是秦统一后,原先各自为政的政治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二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和巩固统一。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拓展,在不增加学生记忆负担的情况下,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以此加强学生对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同学们思考,如果货币、文字、度量衡不统一,可能会带来那些不便?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可在巡视过程中适时点投,本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与分析表述能力。)
生1: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的不统一,使人们生活不方便,如购物、旅游、住宿,吃饭,到一个地方要换不同的货币,又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2: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的货币换算很烦琐。度量衡的不一致,经商往往容易亏本,加剧了商人的经营风险,从而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生3:不利于国家税收的征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
生4: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等。
生5:我想作为秦始皇,应该统一六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如果人们使用同一种货币和文字,就不会有烦琐的货币换算问题了,也不会出现写的“马”字别人不认识的情况了。现在欧洲欧元区就统一使用欧元。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当年秦始皇就是这样做的。
师:统一后的文字、货币、度量衡,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课件显示统一后的文字字体:小篆;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及度量衡相关信息。)
组织学生讨论: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有什么作用?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承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经济、文化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多媒体显示:七国所沿用的货币。
让学生明白这了经济上所采取的统一货币措施。让学生分析统一货币的所起到的作用。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为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师总结:文字的统一,解决了原先六国文字异形的状况,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它还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发展,后世各种文体都溯源于秦。
秦朝的圆形方孔钱,我国历代依照它的样式铸造通行,用了2000多年。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方便了经济交流。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便利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军事上——开发南疆和北筑长城
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越族地区的开发
重点介绍灵渠(出示相关图片,见媒体资料)。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秦长城的修建
他又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万里长城”让学生体会修长城的艰巨,明白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产生民族自豪感。
秦的疆域
多媒体显示秦朝疆域图,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设计一幅以地理图标为形式的疆域图。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合作探究】
我国幅员辽,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那么,文字上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统治地方的方式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文字的统一,便于国家政令的发布和贯彻执行,有利于政治上巩固统一;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文字的统一,便于各地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总之,文字的统一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2.目前祖国未完成的统一大业是什么?谈谈你对统一大业的认识?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引导学生看图片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课堂参与度。教师通过直观的手段,多媒体投影图片、视频资料、实物等,指导学生识读课文中的图片,通过图片和讲授,创设合理情境,适当拓展,使情感自然生成。适当拓展,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合作探究。
2.知识拓展
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在陕西西安临潼东边的骊山北麓,有一座巨大的陵冢,这就是秦始皇陵。据史书记载,骊山陵墓里面修建了恢宏的地下宫殿,藏有无数奇珍异宝。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陵墓东侧1500米秦始皇陵的陵冢处发现了巨大的陪葬坑,里面有众多的兵马俑。在三座大型兵马俑葬坑里,埋葬着约8000件陶制武士俑,还有上万件兵器,100余辆木制战车。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考古成就之一。
环节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篇章。他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设计意图: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由教师归纳总结。秦朝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七、说板书设计
第9课秦统一中国
秦灭六国
1,统一六国的原因
2.时间:公元前230一公元前221年
3,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1年)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
皇帝 最高统治者
丞相太尉 御夫大夫中央政府
郡(守) 县(令或长) 地方政府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经济文化上: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2.军事上
(1)夺取河套和修筑长城
(2)统一南方,修筑灵渠
四、秦朝的疆域
长城一带陇西 东海 南海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体现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知识点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