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后训练(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4份,含答案点拨)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年秋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后训练(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4份,含答案点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10-28 09:23:38

文档简介

课后训练
基础巩固
1.下列叙述中,有关天气的是(  )。
A.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B.昆明四季如春
C.北京春季多风沙,秋季凉爽 D.华北地区气温将下降,并有霜冻
2.下列天气状况与人们的户外活动对应妥当的是(  )。
A.沙尘漫天——在操场打篮球 B.台风将至——捕鱼船队起航
C.久雨初晴——带儿童日光浴 D.雷雨大风——在大树下避雨
3.下列词语中,描述气候现象的是(  )。
A.风和日丽 B.终年严寒
C.寒风骤雨,电闪雷鸣 D.寒风刺骨
4.下列对卫星云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色代表云区,白色程度越浓,代表降水量越大
B.绿色表示陆地
C.黄色表示沙尘暴,颜色越浓,沙尘暴可能越大
D.蓝色表示海洋
5.中新社北京2013年1月19日电 受大雾影响,长深高速、沪昆高速、大广高速、济广高速、福银高速、沪蓉高速等高速因能见度太低陆续封闭。此事说明(  )。
A.天气影响生产 B.天气影响交通
C.天气影响学习 D.天气影响战争
6.我国在每天的天气预报中,也对大气进行环境监测,每天发布空气质量预报,主要评价的标准是(  )。
A.空气的含氧量 B.空气的含沙量
C.空气污染指数 D.空气的能见度
能力提升
7.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进行的活动,比较妥当的是(  )。
8.大家约好明天去郊游,可天气怎样呢?小明同学说他刚看过电视,他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图形,请你说出天气状况(  )。
A.阴转小雨,西北风四级 B.多云转晴,东南风六级
C.晴转阴,东北风四级 D.阴转晴,西南风四级
9.今天“降水概率100%,温度3~8 ℃”是说(  )。
A.今天肯定有雨,气温可能是3 ℃,也有可能是零下8 ℃
B.今天100%没有雨,气温是3 ℃和零下8 ℃的平均值即零下2.5 ℃
C.今天100%有雨,最高气温是零下8 ℃,最低气温是3 ℃
D.今天一定有雨,且最低温度是3 ℃,最高温度是8 ℃
10.读“城市天气预报图”,完成下列问题。
(1)晴转多云的城市是________。
(2)晴转降雨的城市是________。
(3)多云转晴的城市是________。
(4)香港的天气是________。
(5)台北的天气是________。
(6)A海区风力为________级,风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B海区风力为________,风向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是经常变化的;而气候是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是相对稳定的。A、B、C三项都是描述气候的。
2.C 解析:A项沙尘漫天打篮球,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害;B项台风将至,不利于出海捕鱼;C项久雨初晴带儿童日光浴,有利于儿童增强抵抗疾病能力;D项雷雨大风应避开高大树木,以免遭受雷击,故C项正确。
3.B 解析:天气具有短时间、多变的特点。风和日丽,寒风骤雨,电闪雷鸣以及寒风刺骨都是对短时间内天气状况的描述,终年严寒是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4.A 解析: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沙尘暴在卫星云图上用黄色表示,颜色越浓,沙尘暴可能越大。
5. B 解析:此题考查对天气的实际应用能力。从题目要求可知“长深高速、沪昆高速、大广高速、济广高速、福银高速、沪蓉高速等高速因能见度太低陆续封闭”,主要与交通有关,所以答案为B项。
6.C 解析: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类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类健康有害。
7.D 解析:这是一道生活常识题,变相地考查了天气符号,台风天气不适合出海捕鱼;强沙尘暴天气不适合跳绳;霜冻天气不适合插秧;晴朗的天气打篮球是合适的。
8.D 解析:本题考查简易天气符号的识记。做题时注意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的判断,在杆上任找一点确定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即可判读风向,如“”判断风向为西南风。
9.D 解析:天气预报一般都预报一天当中的最高温、最低温、风向、风力和降水情况。A项对气温的预报不规范。B项对降水预报错误,100%的降水概率应该是肯定有雨,平均气温的计算方式错误。C项对于最高温和最低温的预报错误。
10.答案:(1)合肥 (2)海口 (3)厦门 (4)多云转降雨 (6)多云 (7)六 东南 (8)八 南
解析:要熟记各种天气符号,掌握风向和风力的判断。风杆上的横道叫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风级的表示方法是:一道风尾,风力是2级,两道风尾,风力是4级,小旗表示8级风。
课后训练
基础巩固
1.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某市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B.某学校冬季和夏季使用不同的作息时间
C.某学校正午旗杆的影长夏季比冬季短
D.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
2.北京的小朋友贝贝家住一楼,他发现同是中午时分,隆冬时节,大半院子被前面的楼房遮住了阳光;盛夏时节,整个院子都洒满了阳光。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地球是一个椭球体 B.地球的自转
C.地球的公转 D.地球上有五带的划分
3.下列节日中,我国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A.元旦1月1日 B.劳动节5月1日
C.儿童节6月1日 D.国庆节10月1日
读图,完成第4~5题。
4.当地球运行到甲处时,日期大约在(  )。
A.6月22日前后 B.9月23日前后
C.3月21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5.此时太阳直射在(  )。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北极圈 D.赤道
6.四季变化最明显的地区是(  )。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南寒带
7.下列气候现象,主要是受海陆因素影响的是(  )。
A.我国新疆地区降水少 B.两极地区终年寒冷干燥
C.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 D.台湾山脉东侧降水丰富
读下图,完成第8~9题。
8.图中A、B、C、D四处中降水最多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9.在A地测得气温为16 ℃,若只考虑地形因素,则C地的气温应该是(  )。
A.4 ℃ B.2 ℃ C.0 ℃ D.-2 ℃
10.2012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当前两极地区的冰层正在不断变薄,其原因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两极地区降水减少
C.两极地区陆地增厚 D.两极地区风速增大
能力提升
11.读下图判断,甲、乙、丙三地的年平均气温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12.关于地球上五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带地区太阳总是直射
B.温带地区太阳总是斜射
C.北寒带地区有极昼无极夜现象
D.南寒带地区无极昼但有极夜现象
13.下列语句是反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的是(  )。
①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③莫恋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 ④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虚线名称: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五带的划分,A处属于________带,位于________线之间,________(有、无)阳光直射现象。B处属________带,位于________线和________圈之间。
15.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按季节这一天属于北半球的________季。
(2)此时太阳直射到________线上,是北半球的________(冬至或夏至),日期在________前后。
(3)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
(4)图中A、B、C、D、E五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_。
(5)图中有极夜现象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
1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用箭头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2)你的生日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此时地球运行到轨道中的________段,太阳直射在________半球,直射点继续向________移动。北半球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________。
(3)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他爸爸笑着回答说:“我比你还了不起,我已经绕着比地球大得多的太阳转了60圈了,我还准备再转二三十圈呢!”你认为宇航员爸爸的话是真的吗?你知道宇航员爸爸的年龄吗?判断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
1.D 解析:前三个选项是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导致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所产生的,与地球公转相关;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2.C 解析:隆冬时节太阳直射南半球,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小,前面的楼房遮住了阳光;盛夏时节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大。这些现象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3.C 解析:我国位于北半球,每年的6月22日(夏至日)前后白昼时间最长,而儿童节6月1日距离夏至日最近。
4.C 5.D 解析: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节气是春分,时间是3月21日前后。
6.B 解析:热带地区终年炎热,寒带地区严寒,四季都不分明;温带地区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7.A 解析:我国新疆深居内陆,再加上地形阻挡,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少;赤道地区多雨,两极地区少雨,主要是受纬度因素影响;台湾山脉东侧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
8.B 9.D 解析:图示为地形雨示意图,水平运动的暖湿气流,遇到山地阻挡,在迎风坡B处形成丰沛的降水。图中C处比A处海拔高3 000米,根据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所以C地比A地气温低约18 ℃。因此,C地气温是16 ℃-18 ℃=-2 ℃。
10.A 解析: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变暖,导致两极地区的部分冰川融化,冰层不断变薄。
11.B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纬度高于66.5°,乙地纬度低于23.5°,丙地纬度在23.5°~66.5°之间,纬度越低,年平均气温越高。
12.B 解析:太阳直射点只是一条线,而热带地区是一个面积区域;寒带地区总是有极昼极夜现象。
13.D 解析:“莫恋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说的是南方已是春天,桃花开放,而北方仍是冬天,梅花盛开,这是由纬度差异导致气候不同,排除③。
14.答案:(1)北回归线 南极圈
(2)热 南北回归 有 北温 北回归 北极
解析:由图可知,①线度数是23.5°N,是北回归线;②线度数是66.5°S,是南极圈;A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附近),属于热带;B处在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属于北温带。
15.答案:(1)冬
(2)南回归 冬至 12月22日
(3)昼短夜长
(4)D
(5)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
解析:读图可看出,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正值冬至,大约是每年的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点是D点,位于北极圈上,正处在极夜的边界上。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是极夜地区。E点在南极圈上,以南地区有极昼现象。
16.答案:(1)
(2)略。
(3)是真的。宇航员的爸爸60岁了,因为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
解析:第(1)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方向,自转、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第(2)题,考查不同时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昼夜长短情况。结合自己的生日,联系实际生活,增强趣味性。第(3)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周期,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
课后训练
基础巩固
1.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是(  )。
A.气温和光照 B.降水和风力
C.气温和降水 D.气温和风力
2.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
A.中午12时 B.上午10时
C.午后2时 D.午后4时
3.某地气温年较差是指(  )。
A.某地一年中最高气温值与最低气温值之差
B.某地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C.某地7月的月平均气温和1月的月平均气温之差
D.某地夏季的平均气温与冬季的平均气温之差
4.“早穿皮袄,午披纱”反映的是(  )。
A.某地的气温日较差大 B.某地的气温月较差大
C.某地的气温年较差大 D.某地的气温年际变化大
5.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  )。
A.地势低平 B.平原面积广阔
C.海洋广阔 D.受太阳光热均匀
6.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温的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C.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D.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
7.通常我们所说的某地的年降水量是指(  )。
A.某地一天的降水量 B.某地一月的降水量
C.某地一年的降水量 D.某地多年的年平均降水量
8.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  )。
A.漏斗 B.储水瓶
C.雨量器 D.盛水器
9.读下图,表达正确的一组是(  )。
A.①地形雨 ②对流雨 ③锋面雨 B.①对流雨 ②锋面雨 ③地形雨
C.①锋面雨 ②地形雨 ③对流雨 D.①对流雨 ②地形雨 ③锋面雨
10.有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十分充沛,内陆地区降水一定十分稀少
B.世界各地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C.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西岸降水多
D.一般而言,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能力提升
11.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的地区是(  )。
A.高山上 B.高原地区
C.沿海地区 D.内陆地区
12.读“某地气温曲线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气温年较差大约是20 ℃ B.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
C.该地位于北半球 D.该地位于南半球
13.读“等温线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
A.表示的是北半球1月等温线的分布
B.表示的是北半球7月等温线的分布
C.表示的是南半球1月等温线的分布
D.表示的是南半球7月等温线的分布
14.下图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甲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乙 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1)读图甲,由A、C气温比较可知,纬度越高,气温越________,由A、B气温比较可知,同纬度海陆气温________;夏季A、B相比,________气温高,由D、E两地的比较可知,地势越高,气温越________。
(2)读图乙,由L、M比较可知,________地区降水多,________地区降水少。由G、F比较可知,________(纬线)附近,大陆西岸或内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由H、K、I三地比较可知,中纬度________降水多,________降水少。
(3)年平均气温在20 ℃以上的地区绝大部分位于________(纬线)之间,最炎热的大洲是________洲;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________(纬线)附近,最湿润的大洲是________。
(4)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气温和降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
2.C 解析: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B 解析:气温年较差是指某地一年内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4.A 解析:早穿皮袄,说明早晨气温低,午披纱,说明中午气温高。“早穿皮袄,午披纱”反映了一天中气温变化大,即气温日较差大。
5.C 解析:由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所以在海陆交汇处等温线就会发生变化。北半球海洋和陆地交错分布,所以等温线比较弯曲;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明显,等温线比较平直。
66.D 解析: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虽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表面和陆地表面温度也不相同。
7.D 解析:通常我们所说的某地的年降水量并不是指某一年的降水量,而是指某地区多年的年平均降水量。
8.C 解析: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9.D 解析:①图表示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形成降水,属对流雨;②湿润空气遇山地被迫抬升、降温,水汽凝结致雨,属地形雨;③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致雨,属锋面雨。
10.D 解析:此题考查了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是一个无图考图的判断题。世界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是“三多三少”。即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回归线两侧的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
11.C 解析: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冬暖夏凉,气温日变化及年变化都较小。
12.D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最高气温约是25 ℃,最低气温约是-5 ℃,因此气温年较差约为30 ℃;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该地气温曲线下凹,7月气温最低,为南半球。
13.C 解析:①根据等温线的数值变化判断南、北半球,图中等温线数值越向北越大,说明纬度是越向北越小,应该是南半球。②图中陆地部分的等温线向南凸出,南半球越向南纬度越高,因此陆地部分气温高于海洋部分,因此是夏季。③南半球的夏季是1月份。
14.C 解析:此题考查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分布情况,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弄清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③地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降水最多;①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属于夏季多雨;②地位于非洲北部,因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影响,降水很少,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④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洋远,降水较少。
15.答案:(1)低 不同 B地 低
(2)赤道 两极 回归线 沿海 内陆
(3)南、北回归线 非 赤道 南美洲
(4)陆地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
解析:本题旨在通过气温分布图和降水分布图的阅读,考查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第(1)题,从气温分布图中等温线上的数值可推断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D处是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第(2)题,从降水分布图中的图例上可看出M的降水量比L多,F的降水量比G多,H、I的降水量比K多。第(3)题,可从气温分布图中等温线上的数值和从降水分布图中的图例上进行判断。第(4)题,海洋集中分布于南半球,南半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明显,所以等温线比较平直。
课后训练
基础巩固
1.号称“地球之肺”的大片森林分布于下列哪个气候区?(  )
A.热带雨林 B.热带沙漠
C.热带草原 D.热带季风
2.某地一年到头都很热,却很少下雨,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3.热带沙漠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
A.南美洲 B.亚洲 C.欧洲 D.非洲
4.生长着稀树高草,生活着斑马、长颈鹿等典型动物的景观属于(  )。
A.热带雨林景观 B.热带沙漠景观
C.热带草原景观 D.热带季风景观
5.下列三大洲的轮廓图中加点地区的气候类型均为(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6.下列具有明显的“雨热同期”特征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7.在地球上,纬度30°~40°地区的大陆西岸,分布着一种特殊的气候,受这种气候的影响,许多树木的叶子都变小了,表面形成了“蜡质层”,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这种气候是(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8.下列气候类型中,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的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9.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气候类型是(  )。
A.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B.苔原气候
C.冰原气候 D.高山高原气候
10.我国第一大高原——青藏高原,属于哪种气候?(  )
A.温带大陆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山高原气候
能力提升
11.下列对图中气候类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
B.乙——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降水稀少
C.丙——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我国的山东半岛
D.丁——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
12.读“亚欧大陆图”,判断下列气候类型从A→B→C→D的组合正确的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13.读“气温曲线、降水柱状月分配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气温最低的月份是________月,气温最高的月份是________月,说明该地位于________(南、北)半球。
(2)该地降水最多的月是________月,降水多的季节是________季。
(3)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极地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4.读“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7月气温高的是______地,年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__地。
(2)甲地的气温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降水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判断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3)乙地最高气温在____月,最低气温在____月,乙地的降水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乙地位于____(南、北)半球,气候类型为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特点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某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五名同学,在进行亚欧大陆气候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请发挥你的智慧,积极参与他们的研究。
图甲
图乙
问题探究:
(1)贝贝发现地处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A、B、C三地气候变化有以下规律:由A到B到C,气温年较差逐渐加大,而年降水量却呈现出递减趋势。请你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2)玲玲发现一奇特现象,E地区虽然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处同一个纬度,但两地气温在同一季节却出现了20 ℃以上的温差。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小明需要了解济南市的气温和降水情况,你认为图乙中______图能帮助小明解决这一问题。请你尝试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描述济南的气候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伟登录网站查阅资料时,一则意大利冬季发生洪水灾害的报道引起了他的注意,你认为这一报道可信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图,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B地最热月是______月,最冷月是______月。
(2)根据图中的气温变化规律,说出A、B、C地各位于哪一地区(寒带、热带、温带)。
A:______,B:______,C:______。
(3)请你判断,说明B地位于________(南、北)半球,并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17.某学校组织野外登山探险(如下图)。计划攀登丙山峰和丁山峰,然后乘船离开。下面是登山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1)登上丙山峰后,一队员仰望高高的山峰说:“真高哇!”请问:丁山峰海拔________米,相对丙山峰的高度为________米。
(2)如果海岸边气温为20 ℃,那么丁处的气温是________ ℃。
(3)登山队员沿甲坡下到海边,可是有件事他们迷惑不解:在乙坡时天气非常晴朗,很少有云雾,而到了甲坡云雾大,而且遇上了一场大雨,不过还好,这边森林比乙坡茂密,没有什么危险。请问:乙坡天气晴朗,而甲坡有大雨是偶然吗?甲坡森林为什么比乙坡茂密呢?

参考答案
1.A 解析:巴西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号称“地球之肺”,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
2.B 解析:终年高温说明是热带,降水很少说明属于沙漠气候区。
3.D 解析:非洲和南美洲热带的面积最大,其中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大,亚洲热带范围小;欧洲没有热带气候。
4.C 解析:斑马、长颈鹿等是热带草原所特有的典型动物。
5.B 解析:从三个大洲的轮廓图中加点地区的位置看出,都位于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西岸,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故选项B符合题意。
6.C 解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高温期和多雨期都在夏季。另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也属于“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
7.A 解析: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因夏季炎热干燥,许多树木的叶子都较小,表面多为“蜡质层”,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8.A 解析:大陆内部缺乏水汽输入,降水少,气温变化剧烈,是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热带大陆的东岸。
10.B 解析: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为苔原气候。
11.D 解析: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属于高山高原气候,以垂直变化显著为重要特色。
12.A 解析:甲图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为地中海气候,因在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而得名;乙图冬暖夏凉,降水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丙图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丁图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13.B 解析:由图可知,A点和B点位于大陆西岸,C点位于大陆内部,D点位于大陆东岸;A点的纬度大致在40°~60°之间,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B点大致在30°~40°之间,属于地中海气候;C点在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D点在40°~60°之间,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14.答案:(1)7 1 南
(2)6 冬
(3)D
解析:读气温曲线、降水柱状月分配图可判断出气温最低月份是7月份,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整合全图可看出气温和降水搭配欠佳。低温时正是多雨期,高温时正是少雨期,属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15.答案:(1)甲 甲
(2)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降水集中于夏季 C
(3)1 8 终年降水稀少 南 冰原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气候资料图的阅读、分析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甲地7月份的气温最高,甲地的年降水量远多于乙地。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甲地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1月和12月气温在0 ℃以下。甲地降水夏季多,冬季少。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符合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乙地最高气温在1月,最低气温在8月,可判断为南半球,其降水特点是全年降水稀少。乙地最高气温为-30 ℃,所以应是冰原气候。
16.答案:(1)由A到B到C距海洋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气候由海洋性过渡到大陆性。
(2)E地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3)③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可信 意大利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解析: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A、B、C三地,由A到B到C距海洋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气候由海洋性过渡到大陆性,气温年较差逐渐加大,而年降水量却呈现出递减趋势。E地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比长江中下游平原高4 000多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济南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从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来看,③图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17.答案:(1)7 1 (2)热带 温带 寒带 (3)北 7月最热,1月最冷。
解析:根据气温可判定某地所在半球和温度带:最热月在7月,最冷月在1月,位于北半球陆地;反之在南半球。全年高温,各月气温>15 ℃,位于热带;最冷月在0~-10 ℃间,在温带;最热月≤5 ℃,在寒带。
18.答案:(1)2 000 1 000
(2)8
(3)不是。甲坡处于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
解析: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植被茂密;背风坡降水少,植被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