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 9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雪梅》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语文 9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雪梅》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9 11:3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题西林壁》《雪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诵读《题西林壁》《雪梅》,背诵并默写古诗。
2.能展开想象古诗中描写的画面,结合注释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3.能结合生活实际,感悟诗句中包含的道理并尝试合理运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想象诗中的画面,结合注释及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感悟诗中蕴含的道理并能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同学们,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明珠,我们学古诗,背古诗,不仅能丰富文化底蕴,还能获得一些生活的启示,并在生活中得以运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诗,齐读课题——《题西林壁》《雪梅》。

活动一:跟随诗人观庐山
(一)古诗读正确
1.初读正音。出示《题西林壁》,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音。
2.了解诗人。关于作者“苏轼”你知道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补充:苏轼的文学作品代表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去游庐山时诗兴大发,于是就把诗写在了墙壁上。
3.理解诗题。
(1)课件出示“题西林壁“图片,学生结合注释理解“题”。
(2)补充资料了解“西林壁”。
(3)解诗题:结合注释、图片、背景资料我们知道《题西林壁》就是宋代诗人苏轼游览庐山时,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在古代,诗人喜爱游山玩水,看到祖国大好河山,常常诗性大发,于是,山壁上、寺庙的墙壁上,甚至岩洞中都留下了不少优秀的古诗.但是咱们现在提倡文明出行,要时刻注意保护文物,千万不能随便乱涂乱画。
4.再读古诗,多种形式朗读,提醒学生注意节奏和停顿。
(二)观察说明白
1.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说意思。
2.学生汇报,意思大体说清楚。
3.师生探究,质疑问难明所见。
(1)探究:诗中作者从哪些角度对庐山进行了观察?看到了什么?
预设:从正面横着看,看到的是山岭;从侧面看,看到的是山峰。
(2)质疑:可不可以都说是横着看是山,侧面看看到的还是山?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体验“岭”和“峰”的区别。
预设:不行,“岭”和“峰”其实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一边用手势来表示,一边说意思。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不断(伸出手臂缓缓画波浪状)。侧过身来观赏——庐山的山峰高耸入云,直插云霄。(双手或搭成一个尖角,或者做一个手指笔直的动作。)
(3)课件出示“远近高低”不同角度庐山的景色,助力理解 “各不同”。
4.补充资料,感悟角度“各不同”。很多诗人也游览过庐山,他们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出示诗句,师生接读。)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
小结:不同的诗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眼中的庐山之美也各不相同,这就是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5.诵读古诗第一联。让我们把这种“各不同”诵读出来,注意读出“岭”的绵延、“峰”的高耸,“远近高低”要读出起伏。
(三)体会诗中理
1.补充背景,助力理解。
大家知道吗?元丰七年(1084)春末夏初,苏轼畅游庐山十余日,被庐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题西林壁》就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苏轼已经长期细致观察了庐山的景色,为什么还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学生回答“只缘身在此山中”。
2.提出问题,合作探究。怎样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
预设:在飞机上看就能把庐山的全景尽收眼底。用无人机拍摄庐山的全景,就能看到了。
3.结合生活,揭示道理。
苏轼身在庐山之中看不清,坐在飞机上的人们却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呀,只有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才能看清问题,获得正确的认识。诗人用诗句带给我们一个生活的道理,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4.带着理解,配乐诵读。让我们带着对诗文新的理解和启示,配乐再读古诗。
5.梳理过程,总结学法。
结合注释说意思,观察所见悟诗理。
活动二:邀请同伴赏雪梅
同学们,我们要让自己的本领更强,还需要多加练习,巩固方法。接下来就请大家合作学习《雪梅》这首古诗。
1.合作学习。运用刚才的方法,读一读《雪梅》,结合注释说说作者观察到了什么?我们又能从诗句中明白什么道理呢?
2.汇报交流。
(1)观察所见
预设: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文人骚客难以评论高下,只得放下手中笔好好思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2)感悟哲理
作者是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每个人都要有自知之明,用一句成语概括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努力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配乐朗读《雪梅》。这首诗有景、有趣、还有理,值得我们美美诵读。
活动三:实践生活用哲理
两位诗人分别用28个字,既写出了自己所见景象,还告诉我们生活的哲理。
1.回顾哲理,加深记忆。
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我们——
生: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应该全面看,才能看清问题。
师:“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告诉我们——
生: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注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生活实践,运用哲理。
(1)一天,我和同桌闹矛盾,老师要我们找找错误的原因,旁边的同学都指出了我们的问题,可我俩都说自己没有错误,老师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的问题,旁边的同学看得很清楚,你们自己却说不明白,可真是( )。” 【填诗理】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告诉我们“( )”的道理,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 ),才能不断进步。【填诗理】
(3)美术课上,老师让大家画杨桃,有的同学画出的是杨桃本来的样子,有的同学画成了五角星,这可真是( )。【填诗句】
活动四:漫步诗海寻经典
亲爱的同学们,古诗王国中像《题西林壁》《雪梅》这样的哲理诗还有很多,让我们来一起诵读一起感悟吧!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黄金无足色,白壁有微瑕。
——戴复古《寄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请大家课下继续搜集整理这一类古诗,运用今天的方法,背诵积累古诗,试着从古诗中获得更多生活启示和哲理。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