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好课堂·课件】第6课 从盛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24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好课堂·课件】第6课 从盛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24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9 09:2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6课
授课人:XXX
工作单位:XXXXX
从盛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认识隋朝的兴亡和唐代的繁荣、民族交融
认识隋唐灭亡的原因和教训
01
隋朝的兴亡
知识梳理
隋朝兴亡
灭亡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
隋炀帝改革触犯关陇集团的利益
隋初统治根基不稳,社会矛盾激化
表现
广设仓库
兴建洛阳城
开通京杭大运河
过程
建立 时间:581年
国号:隋
都城:长安
统一 时间:589年
标志:灭陈
灭亡 时间:618年
标志:隋炀帝身死江都
思考·解读
如何认识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南到余杭,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控制
评价
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促进运河沿岸城市发展
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民族交融
维护国家统一,巩固中央集权
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推动农民起义
积极
消极
思考·解读
材料一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 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
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 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杜佑《通典·食货典》
材料二 百姓废业,屯集城堡,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犹大充牣,吏皆惧法,莫肯赈救,由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藁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
——《隋书·食货》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与其它朝代的不同?
02
唐朝的繁荣
与民族交融
知识梳理
唐朝的兴衰(618~907年)
唐朝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随后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完成统一。
627~649年
690~705年
712~741年
755~763年
875~907年
贞观之治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尊崇儒学,大兴科举,大办学校。
武周之治
高宗死后,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称“武周之治
开元盛世
选贤任能、整顿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治——全盛时期
安史之乱
安 山与史思明发动叛乱,历时八年,史称“安史之乱”。从此,唐朝由盛转衰。
黄巢起义
875年,黄巢起义爆发,后被镇压。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史称“后梁”。唐朝亡
知识梳理
唐朝的经济
农业的发展
步犁技术的成熟
手工业的发展
陶瓷业的发展
商业的繁荣
知识梳理
唐朝的经济
农业的发展
步犁技术的成熟
手工业的发展
陶瓷业的发展
商业的繁荣
城的发展、市的发展
知识梳理
唐朝的经济
农业的发展
步犁技术的成熟
手工业的发展
陶瓷业的发展
商业的繁荣
城的发展、市的发展
知识梳理
唐朝的民族交融
政策 表现
突厥 军事打击 东突厥、西突厥
设置机构 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回纥 归附 联合唐军灭东突厥后
册封 怀仁可汗
吐蕃 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
会盟 长庆会盟
靺鞨族 册封 渤海郡王
知识梳理
唐朝的民族交融
灵活多样、以和为主
因俗而治、民族平等、开明包容
政策特点
有利于祖国边疆的开发与管理
推动民族融合,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历史意义
在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只有隋唐帝王冒出了“天可汗”的称号,百年内出现了“万国来朝”的局面,阎立本的职贡图可谓神来之笔,不是充满敌意的边远蛮夷而是大国之外的使臣。
——《大唐之国——1400年的记忆遗产》
思考·解读
唐朝盛世形成的原因
隋唐帝国在其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表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不仅达到中国历史上的新高峰,就世界范围来看也称得上最富庶、最文明的国度。
——张帆《辉煌与成熟:隋唐至明中叶的物质文明》
盛世的特征
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国力强盛
思考·解读
唐朝兴盛的原因
社会:经历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稳生活
政治:改革吏治、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经济:注重发展生产,规范赋税徭役制度
军事:对外用兵有节制
文化:大兴文治,兴学重教
民族关系:采用开明宽容的民族政策,边境统一安定,民族间交往密切
03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知识梳理
安史之乱
(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
755年,安禄山与部下史思明发动叛乱,历时8年,史称“安史之乱”
概况
原因
唐玄宗沉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节度使兵力扩大,出现外重内轻局面
中央集权被削弱,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出现边疆危机
严重破坏北方经济,但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影响
知识梳理
安史之乱
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
概念
割据性
政治 拥有自主权,可以自行任免官吏,节度使死后职位传给儿子或部将
经济 拥有财权
军事 拥有强悍的武装,独霸一方
知识梳理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唐朝灭亡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的标志
背景 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
过程 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
影响 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知识梳理
五代十国(907~979年)
大分裂与大融合
时代特征
课堂小结
趋势: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重现—发展—分裂)
隋朝建立
隋朝灭亡唐朝建立
581年
618年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设安西都护府
690年—705年
武周之治、
设北庭都护府
712年
755年
开元
盛世
安史
之乱
875年
黄巢起义
907年
朱温灭唐五代开始
979年
五代十国局面结束
两大盛世: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设立机构、册封首领、 武力征服、和亲、会盟通好
三次动乱:
五种处理民族
关系的方式:
隋末农民起义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课堂训练
江南运河是隋代大运河的最南一段隋炀帝时期全部疏通,地处运河上的常州“在唐称望县,地大人众,政繁务殷”,其出产的细纻、纸张被列为唐代贡品。这表明隋唐时期 ( )
A.经济重心已经实现南移
B.政府工程推动了南北文化交流
C.地理条件决定城市兴衰
D.交通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
课堂训练
唐太宗对于降服或内附的少数民族,奉行“夷狄亦人,以德治之,可使如一家”的开明理念,推行以羁縻府州为主的民族政策,不轻易用兵,且以诚相待。据此分析,羁縻府州政策的推行( )
A.使寒门子弟可以进入统治阶级
B.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创造了稳定环境
C.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D.扩大了唐王朝的国际影响力
课堂训练
据《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安史之乱后,奚与契丹没有再在河北地区制造大规模的侵扰,由于本身利益所在,各藩镇对此地区勤派巡察兵,但不无端寻衅。据此可知 ( )
A.官方史书的记载并不可靠
B.中央的权威受到严重挑战
C.藩镇有助于解决边防问题
D.国家统一有赖于藩镇割据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