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竹节人》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竹节人》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9 10:0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竹节人》阅读理解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我也凑过去,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1.选文写的是老师__________的内容。课文中还有一个关于老师____________的情节。
2.读了选文,你能完成的阅读任务是了解( )
A.竹节人的制作方法 B.玩竹节人的乐趣 C.竹节人的玩法 D.老师的故事
3.选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刻画了一个活脱脱的“老顽童”形象,展示了老师的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内容,梳理竹节人被没收后,“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下课后,看同学们玩竹节人,________——溜到办公室窗户下,没有看到竹节人,_______——看到老师玩竹节人后,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中,不是“我们”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的原因是( )
A.“我们”做的竹节人老师很喜欢,还玩得很专注,这让“我们”感到高兴和满足。
B.“我们”觉得竹节人有了存在的价值,特别开心,就不再怨恨和沮丧了。
C.竹节人肯定是要不回来了,再怨恨和沮丧也没用。
D.“我们”和老师都喜欢玩竹节人,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哪里还有怨恨和沮丧呢?
6.请结合全文,写出下面关于老师的故事的过程。
起因: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捅马蜂窝
冯骥才
爷爷的后院很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一只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蠓虫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 反抗)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好奇心像出笼的鸟一样抵挡不住,驱使我生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愿望,那多有趣!我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偷偷 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了。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地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孤注一掷的战斗机。这复仇者拼死破釜沉舟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强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令人心惊胆寒。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痊愈。
过了些天,我惊恐稍定,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这就是蜇你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那一窝群无家可归的马蜂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那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7.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
8.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破釜沉舟:______________
惊魂稍定:________________
9.在“我”捅马蜂窝的过程,作者的心理不断发生着变化,请依次写出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惊胆寒→吃惊→___________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从“嗵”“沉甸甸”“一团”“腾空而起”能品味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站在一旁,好奇心像出笼的鸟一样抵挡不住,驱使我生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愿望,那多有趣。
(“那”指的是什么?从语言特色、结构方面的作用谈谈你对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为什么会有“罪孽感”压在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②至⑤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玩竹节人 没收竹节人 2.D 3. 动作 神态 童心未泯 4. 沮丧得要命 悻悻然准备离去 心满意足,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5.C 6. “我们”忍不住在课上玩竹节人 老师没收竹节人 老师也玩竹节人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和对故事情节的概括。
从文中“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可以推断出老师没收了竹节人。从文中“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可以看出老师没收竹节人后,却也偷偷玩竹节人的情节。
2.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段),概述“我们”当时迷上了竹节人。第二部分(3-19段),主要描述制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体现“我们”对此的深深着迷,表现了孩子们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与热情。第三部分(20-29段),主要写老师没收了竹节人,却也偷偷在玩竹节人的趣事。
而选文主要刻画了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老师没收竹节人,表现出老师不苟言笑、威严无比的形象。与后文老师玩竹节人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活泼亲切的形象。竹节人受到老师的青睐侧面烘托出这个游戏的有趣,表达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竹节人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故选D。
3.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把握和对词句的理解。
划线句子“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刻画了老师的动作和神态描写,极其细致和逼真。仿佛老师不再是那个严厉的老师,也是一个充满了童趣的“老顽童”,展示了老师的童心未泯。
4.本题考查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先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再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概括。
从“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可看出玩竹节人的开心快乐。“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可直接提炼出第一个空答案:沮丧得要命。“我”到老师窗下找竹节人“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可提炼概括出第二空的答案:悻悻然。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我”和同桌“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可提炼概括出第三个空的答案:心满意足,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5.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从文中可知,因为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老师也在玩竹节人,也喜欢玩竹节人。竹节人受到老师的青睐侧面烘托出这个游戏的有趣,表达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故选项A、B、D正确。竹节人要不回来,但是老师很喜欢“我们”做的竹节人,并且玩得很专注。“我们”觉得竹节人有了它存在的价值,所以“心满意足”地溜了,不会觉得怨恨和沮丧。故本题选C。
6.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能力。
起因指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指经历的过程,结果指在某种情况下发生的结局。解答此题,要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概括。选文说的是老师的故事。主要写“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忍不住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下课后却发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
7.划去:反抗 偷偷 8. 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文中指马蜂不顾一切,拼命地来蛰我。 受惊吓的心情才稍稍平定。文中指:“我”被马蜂吓着了,刚安定一点点。 9. 好奇 兴奋 后悔 10.“我”因好奇而和妹妹去捅马蜂窝,“我”被蛰了,蛰“我”的马蜂死了,“我”心生愧疚。 11. 从“通”“沉甸甸”等词语我品味到了马蜂的重,和马蜂的多,马蜂飞行得快。 “那”指的是捅马蜂窝。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我十分好奇很想捅马蜂窝的心理。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因为是“我”去捅马蜂窝的,然后马蜂才来蛰“我”的,是因为马蜂蛰了“我”它才会死的。 12.奶奶和爷爷捅马蜂窝的态度。两个人相反的意见,激起了我的好奇,引起下文。 13.人应该与一切有生命的事物和睦相处,不要做伤害它们的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