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呼风唤雨的世纪(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唤、技”等11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生字,理解“依赖、呼风唤雨”等词语的意思。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段落,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1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 同学们,当你们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们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们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们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们知道吗?这一切都是科技的功劳,科技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科技发展、生活变化的文章。(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2.请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一想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总体概括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部分(2):指明是科学技术造就了这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三部分(3、4):采用对比和举例的方法,具体阐述20世纪科技发展的新成就。第四部分(5):写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日益美好。4.认读生字新词。(1)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技术 获得 依赖 潜入 百亿 探索 奥秘 船舶方便 物质 哲学 创造 呼风唤雨 腾云驾雾(2)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重点强调:注意:“赖”的声母是“l”,不要读成“n”;“潜”要读作二声,不要读成三声;“索”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另外,注意多音字“便”,在这里读“biàn”,组词为“方便”,它还有一个读音是“pián”,组词为“便宜”。多音字“创”,在这里读“chuàng”,组词为“创造”,它还有一个读音是“chuāng”,组词为“创伤”。(3)展示读:开火车读,分组赛读。5.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唤 纪 技 改 程 超 亿 核 奥 益 联 质哲 任 善读准字音。(2)识记生字。形近字比较:唤—换 技—枝 核—该组词扩展:纪律 纪录 纪念 世纪 军纪利益 公益 益处 益友 精益求精 受益匪浅友善 行善 善良 善举 多谋善断 劝善规过形声字结构特点:比如“唤”,形旁是“口”,表示与嘴巴有关,“奂”是声旁,表示读音。(3)教师重点针对以下几个字进行指导、范写:“纪”,左窄右宽,右边是“己”,不要写成“已”。“亿”,左窄右宽,右边一笔写成,弯钩要圆润。“奥”,上下对正,下面的“大”横要写长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6.积累结构特殊的词语。ABB式的词语:慢吞吞 静悄悄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呼风唤雨 腾云驾雾7.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依赖: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原子核:物质中的原子里最核心的部分。释放时能量很大。归根到底:归结到根本上。腾云驾雾:传说中指乘云雾飞行。出乎意料:超出人们考虑的范围之外。呼风唤雨:比喻能支配大自然或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5分钟)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5分钟)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3.感受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文虽然是一篇科技说明文,却生动形象、文辞斐然。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令文章增色;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使用也使文章变得深入浅出,具体可感。因此在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重点把握本课生字词的基础上,还引导他们多读课文,认真体会文中语句的妙处,并积累下来,学着用于今后的习作之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思考质疑,边读课文边提出问题。2.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学会有针对性提问题。难点:了解科技的神奇,激发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复习旧知巩固字词(9分钟) 1.听写词语,教师随机抽查,并小结指导。世纪 技术 程度 超过 百亿 奥秘 日益 联系物质 哲学 任何 改善 呼风唤雨 腾云驾雾2.指名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本文讲述了20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人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5分钟)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5分钟) 1.指名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出示句子: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教师相机指导,让学生明白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2.指名读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教师提问:这段话说人类在20世纪获得了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发现”和“发明”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联系?你能举例说说吗?(指名学生说说这两个词语的异同。教师可给出20世纪人类取得的成就,启示学生思考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示例:“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二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过渡:20世纪,科技飞速发展,人类能呼风唤雨,有了很多发明创造。那么在这之前呢?人类究竟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3部分,体验一下古时候人们的生活。3.指名读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1)学习第3自然段。出示句子: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引导学生思考:那时候还没有什么?能不能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进行补充?(教师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进而让他们体会没有这些东西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第3自然段中,作者引用了两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的原意是什么?作者引用这两句诗是想说明什么?(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形容大雪纷纷好似梨花开放,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后来经常被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课文中引用这两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过渡:20世纪,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功不可没。现代科技带来了哪些突出的成就?它是如何改变人类的生活的?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一下。(2)学习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从古时候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落后写到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成就,这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明白过去的落后与现在的成就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的,进而引导他们去探究对比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4.指名读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想一想:在新的世纪,科学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指名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学生可适当补充。要使学生认识到畅想不是漫无边际的空想,学生的设想也是基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积累方法指导写作(3分钟) 本文描写准确,条理清楚,语言简洁。作者运用作比较的方法,结合具体的实例,用简短、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科学技术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总结全文延伸拓展(3分钟)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同时也真实地体验了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但科技在带给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是不是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隐患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这次教学,我采用齐读、指名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伙伴的存在;采用自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可以“我”做主;采用学法的指导、小结、迁移,让学生感到:学习原来很简单……这些,都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兴奋的状态,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