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配套练习(文言文部分)
(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
1. 作者是_________ 代政治家、文学家_________题目中的“乐天”,指的是_________ 代诗人_________。
2.从体裁看,这是一首______言________(a.绝句b.律诗)
3.这首诗韵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致押的韵是_______
4.这首诗的“闻笛赋”借用向秀典故,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烂柯人”借用王质的典故,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并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诗。
6.文中那个字与题目的“酬”相扣,请你说说这个字所表现的内涵。
(二)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祖云,父溆,仕历州县令佐,世以儒学称。禹锡贞元九年擢进士第,又登宏辞科。禹锡精于古文,善五言诗,今体文章复多才丽。从事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典记室,尤加礼异。从佑入朝,为监察御史。与吏部郎中韦执谊相善。
贞元末, 王叔文于东宫用事,后辈务进,多附丽之。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顺宗即位,久疾不任政事,禁中文诰,皆出于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问题:
1.解释词义:
世以儒学称 以( ) (2) 又登宏辞科 登( )
(3)尤加礼异 尤( ) (4)为监察御史 为 ( )
(5)皆出于叔文 皆( ) (6)与之图议 图( )
2.翻译句子:
(1)禹锡精于古文,善五言诗,今体文章复多才丽。
(2)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
结合下段文字,说说第一段最后一句表达的意思:
韦执谊(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二王八司马之一。韦执谊出身于京兆韦氏龙门公房,进士及第,早年历任右拾遗、翰林学士、南宫郎、吏部郎中等职,与顺宗宠臣王叔文交好。他在永贞元年(805年)被拜为宰相,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协助王叔文推行永贞革新,宪宗继位后贬为崖州司马。韦执谊最终死于崖州贬所。
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悲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我却觉得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白鹤推开云层直冲云霄,
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
请你翻译这首诗:
2.这首诗歌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2.你喜欢这首诗吗?请说说理由。
(四)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四)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中的“山”“水”比喻__________“仙”“龙”比喻___________
“名”“灵”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解释词语:
谈笑有鸿儒 鸿 : 可以调素琴 素:
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 无案牍之劳形 劳:
作者提到诸葛亮杨雄(子云)目的何在?
最后一句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好处是什么?
此文表现作者什么思想情操?
参考答案(一)1.唐刘禹锡唐白居易(字“乐天”)2.七言律诗
身 人 春 神(韵脚是句末用以押韵的字) en
用来表达对故友(王叔文柳宗元的怀念)/用以表达自己对世事沧桑,暮年回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这句的意思是:沉舟侧边,千帆竞渡;枯萎树前,万木勃发。
(或: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这句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沉舟”“病树”,将朝廷新贵比作“千帆”“万木”,表达出内心感叹身世的愤懑。
但在客观上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这深刻哲理,表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
6.“长” 长(zhǎ ng):振作 (1)回应白居易的关切,振奋精神,不沉沦,是对朋友最好的酬答;(2)诗人自警自励,要振作,(3)是对那些政敌的回应,政敌就是希望自己萎靡不振,但“我”不会让你们得逞。
(二)1.凭、因为 / 考中 / 特别 / 担任 / 都 / 谋划
2.(1)刘禹锡精通古文,擅长五言诗,现在他所做文章数目多,才华也好.
(2)刘禹锡尤其受到王叔文的赏识和奖励,把他当成能当宰相的人物来看待。
3.(1)刘禹锡和韦执谊关系很好(2)刘禹锡和韦执谊是同道中人
(3)他们的命运相同
(三)1.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悲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我却觉得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白鹤推开云层直冲云霄,
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空云霄
2.(1)对比,突出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以小见大,用一只白鹤的动态,表现秋天给自己带来的美的感受,具体而又形象生动,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夸张,“一鹤排云上”便引自己的诗情“到碧霄”,夸张地渲染了自己的高昂激越的诗兴,更好的交代了自己喜爱秋天的原因。
3.喜欢。理由:(如)内容情感方面,这首诗的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表达自己热爱秋天,歌颂秋天的情感,使人们感受到秋天的美好。写法方面,可参照上题回答。效果方面或启示方面,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不仅写出了秋天的盎然生机,更体现出诗人的豁达胸襟和乐观的精神,洋溢着奋发向上的豪情。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豁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读这样的诗,我们也会情绪高涨,乐观进取。
4.秋天的诗有《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渔家傲 塞下秋来》《月夜忆舍弟》《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等。
(四)1.陋室/德/美名传扬 2.这是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3.大 /不加雕饰的 / 弦乐管乐,此指官场上聚会酬宴时助兴的繁杂的音乐(语义同《醉翁亭记》中“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使……劳累(使动用法)
4.用类比的写作手法,用诸葛亮、杨子云的事例来来自况,借以证明“陋室不陋”的观点,寄托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操.
5.引用反问,点明全文,这句话也是点睛之笔,全文的文眼。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圣人之言, 结构上收束全篇,总结全文;内容上说明陋室“不陋”,深化主题;情感上,表现对自己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操的自许;也是对那些势利小人的嘲弄和蔑视。
(详解: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此句出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这里以孔子之言,亦喻自己为“君子”,点明全文,这句话也是点睛之笔,全文的文眼;在文章之末引圣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对居陋处并不在意,是因有圣德,引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从中也可以表达作者对自己的自许)
6.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