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目录
01
能力提升
02
难题突破
03
史料研读
能力提升
1. (2021日照)题1图文字摘自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文中对话反映的主旨是( )
D
时间:1898年初秋。地点:北京裕泰大茶馆。
秦仲义: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
王利发:开工厂?
秦仲义: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
题1图
A. 民生主义 B. 思想解放
C. 外争主权 D. 实业救国
2. 1900年,美、英等国棉纺织公司指责中国企业大生纱厂同日本人合作,导致大生纱厂的棉纺织品销量大幅下降。作为反击,大生纱厂将英、美棉纺织企业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相联系,并呼吁“中国人请用中国纱”,很快扩大了市场。这反映了( )
A. 抵制洋货成为社会共识 B. 民族企业发展畸形
C. 爱国思潮影响商业竞争 D.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C
3. 1903年,郭礼征在镇江筹建大照电灯公司,获江苏抚院批准。次年从国外订购发电机、锅炉等设备陆续进行安装。因绅商居民担心破坏风水,阻挠立杆架线,郭礼征登门协商,历时7个月才架线完工。由此可知( )
A. 晚清政府积极推进洋务运动
B. 近代“实业救国”掀起热潮
C. 中国近代化受制于多重因素
D. 民族工业完全依赖外国资本
C
4. 题4表反映了1900—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投资机器面粉厂的概况。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B
资本类型 1900—1913年 1914—1921年
设厂数 资本额/万元 设厂数 资本额/万元
中国民族资本 58 912.7 98 2 321.3
外国资本 49 1 100.2 25 696.5
题4表
A. 清朝开始鼓励发展民族工业
B. 列强忙于战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洋务运动促使民族工业产生
D. 民族工业彻底打败了列强在华企业
5. 1895年,张謇筹办大生纱厂;1898年,张謇通过两江总督刘坤一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以20 400锭领回,作为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次年春开始生产;1921年,又设立大生副厂,不久出现亏损,资金周转不灵;1935年,第二纺织公司倒闭(大生副厂之一)。大生纱厂的创业历史见证了( )
A. 民族资本发展受阻 B. 官僚资本不断膨胀
C. 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 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C
6. 1862年6月26 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B. 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 物质生活风尚的变化 D. 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
7. 民国初年,北大教授辜鸿铭梳着小辫子走进教室,引得学生哄堂大笑。辜鸿铭平静地说:“鄙人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诸君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学生一片静默。辜鸿铭所说的“心中的辫子”喻指( )
A.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B. 新式教育发展缓慢
C. 民族压迫依然存在 D. 儒家文化影响深远
A
8. (2020眉山)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颁行法令,要求废除满式的官服顶戴,以新礼服代替旧式官服,不分级别高低,凡任职的官员,一概统一着装,民间争相效仿。这说明当时( )
A. 人人享有充分自由 B. 政治影响社会生活
C. 实现社会民主平等 D. 借鉴西方文官制度
B
难题突破
9. 题9图是一位同学制作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国民党官僚资本的扩张增加了动力F1
B. 抗日战争的进行增加了动力F1
C.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减小了阻力F2
D. 国民党发动内战
减小了阻力F2
C
【解析】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压迫,阻碍了其正常发展,国民党官僚资本的扩张增加了阻力F2,排除A选项;抗日战争的进行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从而增加了阻力F2,排除B选项;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减少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F2,C选项符合题意;国民党政府因发动内战需要,加大了对民族工业的盘剥,从而加大了阻力F2,排除D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
10. 煤气灯刚在上海租界出现时,很多人以为这种自来火是“地火”,都不敢赤足行走在煤气公司附近的道路上。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 煤气灯阻碍了人们出行
B. 煤气灯在租界普及率不高
C. 上海租界管理制度严苛
D. 人们对新技术的认识不足
D
11. 一位英国外交官描绘道:“驻在南京的部队,用很特殊的方式来庆祝孙文博士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他们的队伍带着剪刀做武器,对他们遇到的所有仍然蓄着辫的中国人,一律用剪刀剪去辫子。”这说明( )
A. 习俗的变化与政治活动密切相关
B. 辛亥革命对社会习俗影响不大
C. 社会习俗的变化总是带有强制性
D. 英国外交官的描述不符合史实
A
12. 1927年的上海,塌车(人力运货车)与电车并行,轿子与汽车擦“肩”而过,短服革履的剪发女子与拖了长辫子、戴红结帽顶的老少拥拥挤挤地同在人群躜(向前冲)。由此可知,当时的上海( )
A. 传统习俗居于主流 B. 社会习俗新旧并呈
C. 社会生活全盘西化 D. 交通状况混乱无序
B
史料研读
13.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见证了社会变迁,肩负着时代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表(部分)
行业 统计项 1912年 1920年 平均增长率/%
棉纺织业 纱厂纱锭数/枚 509 564 1 598 074 12.1
纱厂布机数/台 2 616 6 675 11.0
机器面粉业 日产能/包 66 470 203 950 17.4
产量/包 1 966 8 316 19.8
卷烟业 资本额/万元 138 1 680 36.7
题13-1表
材料二 在“实业救国”精神的感召下,荣氏兄弟的企业活动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企业规模越做越大,对社会的贡献也随着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增大,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越发强烈。荣德生积极参与地方发展规划,参与和投资地方市政基础建设,1912—1930年,荣德生发起修筑道路里程80余里,建成大小桥梁88座。荣德生认为“人才为事业之始基”,而“人才的造就,端赖学校之培育,故兴学实为建设之本”。1906—1947年,荣氏兄弟先后投资创办各级各类学校10余所,为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孟德会《荣氏家族企业家精神实践及代际传承》
材料三
1936—1938年上海和四川两地企业数量和资本变化情况表(部分)
地域 1936年 1938年
企业数量 资本额/元 企业数量 资本额/元
上海 127 21 303 600 38 16 681 000
四川 4 715 100 22 15 938 200
题13-2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3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发展迅速(或:出现“短暂的春天”)。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任答三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荣氏兄弟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 (3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
积极参与地方发展规划,参与和投资地方市政基础建设;投资创办各级各类学校,为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根据材料三,归纳1936—1938年上海和四川两地企业数量和资本变化情况。(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2分)→侧重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1936—1938年,上海企业数量和资本额呈下降趋势,四川的企业数量和资本额呈上升趋势。抗日战争的爆发,战火波及上海,四川暂时还未受到影响,民族企业和资本转向四川。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