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 五 四 运 动
目录
02
素养目标
04
看图说史
06
随堂练习
07
素养提升
01
课程标准
05
释疑难解
08
拓展阅读
03
知识梳理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时空观念:通过五四运动主力和中心的变化,认识到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史料实证:运用课本中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和胜利等基本史实。
家国情怀: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
知识梳理
巴黎和会
天安门
外争主权
二十一条
总罢课
社会各阶层人士
北洋政府
上海
工人
知识梳理
先进青年知识分子
广大人民群众
反帝反封建
中国共产党成立
思想启蒙运动
看图说史
1.《________________》
(绘画)
2.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热烈欢迎
五四运动
3.___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___纪念章
五四
爱国
1. 正确书写:巴黎和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巴黎和约。
2.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根本原因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3. 五四运动的口号中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释疑难解
4. 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工人是其主力军,并使这场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5.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之所以说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主要指其斗争的坚决性和不妥协性。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 1918年12月,陈独秀指出大战结果是“公理战胜强权”;1919年5月4日,陈独秀发文认为这是“公理不敌强国的时代”,是强权世界,同时他警告中国国民,要掀起“民族自卫主义”。陈独秀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B. 中国外交的失败
C. 工人阶级的爱国热情 D. 十月革命的影响
B
2. “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和民主的光辉旗帜”是学者们对民主革命时期的一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度概括。这场“斗争”应该是指( )
A. 义和团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D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种“民族感情”的集中体现是( )
A. “扶清灭洋”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自强”“求富” D.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
4. 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爱国运动,更是一场在公民责任的旗帜之下,从知识分子到全民动员的社会运动。此观点意在说明五四运动( )
A. 群众基础广泛 B. 工人阶级成为主力
C. 革命旗帜鲜明 D. 深受国际形势影响
A
5.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
A. 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 共产党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 无产阶级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D. 北洋政府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C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生罢课引发政府严厉镇压,商人罢市使政府释放被逮捕的学生,而工人罢工则使曹、章、陆等人被免职,这显示出无产阶级的巨大力量,C选项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最初由学生发起,但后来工人阶级逐渐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排除A选项;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尚未诞生,排除B选项;北洋政府的统治并没有因五四运动而土崩瓦解,排除D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
6. (2021常德)“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揭示五四运动( )
A. 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B. 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
C. 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D.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7. 1919年5月18日,陈独秀发表文章说:“(日本)又要侵害我们的山东,这是我们国民全体的存亡问题,应该发挥民族自卫的精神,无论是学界、政界、商人、劳工、农夫、警察、当兵的、做官的、议员、乞丐、新闻记者,都出来反对日本及亲日派才是。”材料表明五四运动( )
A. 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B. 使青年学生成为运动主力
C. 实现了反帝反封建目标 D. 开始有了坚强的阶级力量
A
8. “五四”发生后的一年里,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诸如《少年中国》《曙光》《新社会》等等,它们“无不言马列”。新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社团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约有三四百个。这表明五四运动后( )
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民主与科学成为时代潮流
C.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D.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D
9. 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
A. 是工人阶级领导的新型运动
B. 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 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D. 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开始与工人阶级接触,做工人运动,表明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D选项符合题意;工人阶级是五四运动的主力军,但并非领导阶级,排除A选项;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排除B选项;题干没有涉及五四运动的性质,排除C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D选项。
10. 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种“姿态”是指五四运动具有( )
A. 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性
B. 反对军阀统治的革命性
C. 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D. 追求救国真理的进步性
C
二、非选择题
11. 近代以来,无数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不懈努力,绘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惟有这次一班青年学生,奋空拳,扬白手,和黑暗势力相斗,受伤的也有,被捕的也有,因伤而死的也有,因志愿未达而急疯的也有。这样的精神不磨灭,真是再造中国的元素……学生牺牲的精神万岁!社会制裁的精神万岁!民族自决的精神万岁!
——罗家伦《“五四运动”的精神》
材料三 五四运动是中华民国开国以来第一件大事。这件事为中国的政治史上,添一个新改革,为中国的社会史上开一个新纪元,为中国的思想史上起一个新变化!
——罗家伦《一年来我们学生运动的成功失败和将来应取的方针》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和作用。(4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全民族参与(或:全民族的行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第一次全面觉醒。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样的精神”是指什么精神?(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中“社会制裁”和“民族自决”的结果。(3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
爱国主义精神。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五四运动“为中国的社会史上开一个新纪元”?(2分)“新纪元”的“新”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素养提升
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取代清朝,建立北洋军阀的统治。在军阀统治下,民众毫无民主权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随着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迫切地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其间,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由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爆发。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根据材料,概括五四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3分)→侧重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觉醒;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拓展阅读
匹夫有责:青年学生的价值选择
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得以觉醒是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的。这首先得益于近代教育的兴起和发展。辛亥革命后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使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国家观念不断增强。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下,教师教导学生要成为国家的希望,因此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自觉肩负起救国的使命。其次在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及
相关组织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使青年学生形成了对新思想更清晰、明确的认识。最后在于五四时期个人主义思潮的风行。
个人主义在西方是以“个人的发展”为宗旨,而中国启蒙中“人的觉醒”是民族复兴运动的组成部分。五四运动时期,以个体本位为价值内核的西方个人主义精神并未被中国启蒙者全盘接收,而是保留了其中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并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平衡。
这种平衡既彰显了现代性的个体价值,又保留了中国文化重群体的价值传统。从这个角度看,五四时期个人主义思潮是中西文化激荡和融合的产物。可以说,青年学生对自由和独立人格的追求进一步促使其救国于危难的责任担当的觉醒。
——摘编自孟祥娟《论五四运动中参与主体觉醒的逻辑理路》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