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明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
相互关系,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给出多种地理景观图和地理实例,让学生学会解决各种地理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表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建立内力和外力辨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教学重点】
1.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以及相应的地貌。
【教学难点】
1.理解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和解释成因。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图表导读法、列表比较法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1、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
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业、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2.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学生活动,P38,图2-40。
(1)风化作用与气候有什么关系?
(2)哪些地区物理风化比较强烈?
(3)哪些地区化学风化比较强烈?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温度越高,湿度越大,风化作用越强。
干燥的环境中,主要以物理风化为主,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湿润的环境中,主要以化学风化作用为主,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学生活动,P38。
风化壳的厚度与哪些条件有关?哪些地区风化壳比较厚?为什么?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热带森林地区温度高,水分多,生物越丰富,风化作用越强的地区风化壳厚度最大。
3.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地表大多数地区受到流水作用的塑造。
学生活动,P41,图2-44,2-45。
(1)从水蚀作用角度解释河流水系的演变。
(2)旋峰峪附近的河谷非常宽浅,径流量小,却充填着大量的河流冲积沙砾石及亚沙土。试对这一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袭夺现象发生后,恶沟的径流量及地貌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老师点评:恶沟河的径流量加大,侵蚀能力加强,河谷会不断变宽变深。
沉积作用:河流流速越大,侵蚀作用越强;河流流速越小,沉积作用越强。
河流流速越大,携带泥沙颗粒粒径越大;河流流速越小,携带泥沙颗粒粒径越小。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冲积扇:河流出山口处,由于地形平坦开阔,水流速度变缓,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
学生活动,P42
三角洲形成的物质条件和动力条件。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当河流入海或入湖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或入湖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或湖水)顶托作用,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
4、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风日多,风力作用强。
风蚀柱:风和风沙流对土壤表面物质及基岩进行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岩石软硬性质不一,较松软的岩石易遭受风力侵蚀,岩性较硬的留下形成风蚀柱。
学生活动,P43
(1)黄土的物质组成和分布特征反映了黄土的成因。列举黄土是风成的证据。
(2)推测黄土墚、黄土峁的形成过程。
(3)根据黄土高原的区域特征,提出治理水土流失的对策措施。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1)该地区地质历史上至少发生过几次地震?判断这几次地震发生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
(2)该地区的地面上,难以找到古地震留下的痕迹。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结合所学知识,议一议,该地区大致经历了怎样的地质演化过程?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
学生活动,P44,图2-47。
(1)在洪水期,为什么都江堰能保证灌区不受洪水威胁?在枯水期,又如何保有足够的水量进入灌区?
(2)为什么都江堰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泥沙通过宝瓶口进入灌区。
(3)为什么都江堰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泥沙通过宝瓶口进入灌区。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受横向环流的作用,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中挟带的泥沙被底流由凹岸带至凸岸。宝瓶口地处弯曲河段凹岸中部,右侧是飞沙堰,入口宽而浅,利于减缓河流流速,使泥沙快速沉积;而左侧是灌区,入口窄而深,河流流速较大,不易发生沉积。
【教学反思】2.2 地表形态的变化2
一、外力作用的表现及塑造地表形态的过程
1.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
2.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流水、风、冰川等。
3.过程:风化侵蚀的产物,经搬运作用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河流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这些物质又在地表沉积下来。
二、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1.含义: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2.类型及作用
类型 作用
物理风化 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
化学风化 伴随着岩石化学成分的改变
生物风化 生物参与下的风化作用,是通过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进行的
三、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1.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作用形式 作用地区 形成地貌
侵蚀切割作用 构造抬升区 青藏高原周边山高谷深、水拍云崖的雄奇景观
沉积作用 构造稳定区或构造沉降区 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2.水蚀作用
类型 含义 对地貌的影响
下切侵蚀 指水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蚀 加深河床或沟床,在山区常形成深切的V形谷
溯源侵蚀 指在河流或沟谷底部地形变陡之处,因流水冲刷作用加剧,受冲刷的部位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的现象 使沟谷或河流的长度不断增加
侧向侵蚀 指受横向环流的作用,凹岸不断受到侵蚀而崩塌后退,形成陡峻的河岸。同时,凸岸堆积,导致河流侧向发展 在山区,河流侧向发展可使河谷不断展宽。在平原地区,河曲不断向下游移动,形成曲流带。河床发生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
3.沉积作用
(1)含义:河流中挟带的泥沙,在流速降低时,会发生机械沉积作用,在河床上沉积下来。
(2)特点:从上游到下游,河流沉积物逐渐变细。
(3)形成地貌:在构造沉降区,河流可形成冲积平原。
[特别提醒] (1)在分析侧蚀时应该分以下两种情况:
①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从地转偏向力上来解释。
②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一般来讲,河流上游为侵蚀地貌,下游为堆积地貌。但是,河流的上游也有堆积地貌,如冲积扇、洪积扇等;河流的下游也有侵蚀地貌,如刚果河河口地势落差大,泥沙不易沉积,就没有堆积成三角洲。
(4)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
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示意图 地貌特点
洪积-冲积平原 由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 由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形成 多为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叉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分布
四、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风蚀作用
(1)含义:指风力对地表岩土的破坏作用。
(2)类型:
①吹蚀作用:指地表的松散沙粒或基岩上的风化产物,在气流作用下被吹扬。
②磨蚀作用:指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在运动过程中,沙粒对地表物体进行撞击和摩擦,或者在岩石裂隙和凹坑内进行旋磨。
(3)对地貌的影响:造成地表物质的损失,使地表遭到破坏,从而形成各种风蚀地貌。
2.风积作用
(1)含义:指风所搬运的沙粒由于条件改变而发生堆积。
(2)对地貌的影响:形成各种形态的沙丘。
1.侵蚀作用与地表形态
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 典型景观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风蚀洼地、沟谷、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
流水冲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沟壑纵横 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
流水溶蚀 形成石林、溶洞及地下暗河、漏斗等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峡湾 高山和高纬度冰川地区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等海蚀地貌 滨海地带
2.沉积作用与地表形态
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 典型景观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沙垄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燥内陆及临近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 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冰川沉积 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
海浪沉积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1)干旱区有风力侵蚀作用,没有流水侵蚀作用。 ( )
(2)“泥沙俱下”是指沉积作用。 ( )
(3)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 )
(4)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往往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 )
(5)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有 ( )
A.河流阶地、大峡谷 B.喀斯特地貌、陡崖
C.河口三角洲、冲积扇 D.角峰、U形冰川谷
[提示] (1)× 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但也有流水侵蚀作用。
(2)× “泥沙俱下”指的是搬运作用。
(3)× 我国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的结果,但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则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4)×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而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5)C [大峡谷、喀斯特地貌多为流水侵蚀地貌;角峰为冰川侵蚀地貌;河口三角洲、冲积扇是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
1.读黄土高原和埃及狮身人面像图片,完成(1)~(2)题。
(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 )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
(2)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 )
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
(1)C (2)B [第(1)题,千万年的流水侵蚀塑造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第(2)题,埃及绝大部分国土地处干旱的沙漠地区,风化和风蚀作用明显。]
结合“凸凹”二字理解凸岸和凹岸
下图把文字和河岸的形状联系起来,便于记忆,也不易混淆。图中m、p处为凸岸,n、o处为凹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