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复习-《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3课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学考复习-《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3课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9 12:2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学考复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
【素养目标】
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
2.体会儒、道思想的不同特点,从不同角度思考其深层底蕴。
3.结合当下的社会文化生活,认识作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4.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领会诸子散文论事说理的不同特点。
复习任务一 基础回访
1.常识:孔子 孟子 庄子 仁政 保民而王
(根据课文注解、晨读素养和教材回扣梳理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2.诵读:背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朗读《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
3.翻译:落实文言知识积累(结合课文注解和晨读素养)
4.课文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写下表
任务与活动
表格1:《侍坐》一文记录了孔子与弟子的谈话,全文结构清晰,分为“问志——述志——评志”三部分。诵读本文疏通文意,填写下表,理解四位弟子的人生志向,明确孔子的态度评价。尽量用原文词句回答。
人物 述志 性格 孔子态度 孔子评志 涉及原文 评志
子路
冉有
曾皙
公西华
参考答案
表格2:《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和齐宣王的一场问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诵读全文,填写下表,思考孟子是如何一步步说服齐宣王,阐发他的政治主张的。
内容 齐宣王 心理 孟子 观点 结论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参考答案
表格3:依据《庖丁解牛》文本,填写下面的表格,梳理文本的内容层次。
解牛场面(表现技艺高超) 动作(舞蹈化):
响声(音乐化):
庖丁谈解牛之道(亦即养生之道) 成功秘诀:
三个境界:
游刃的原因与结果:
紧要处的态度:
成功者的动作神态:
参考答案
复习任务二 问题回顾
《侍坐》: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让弟子们各言其志,在弟子们畅所欲言之后,孔子明确表示赞赏曾皙,说“吾与点也”。对于孔子的赞赏,历来意见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见杨树达《论语疏证》)
②“全文突出了儒家的礼乐治国的理想。”(刘盼遂等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上册第116页)
③“今以《论语》考之,孔子本有行道救世之心,而终不得志,因此他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话和‘欲居九夷’的想法。”(《先秦文学参考资料》第349页)
结合历代评论家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①曾皙的言志与其他人不一样,他没有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自己的志向,而是以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在这充满诗意的理想蓝图中,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家国安宁,人民生活美好,人与自然和谐。这种表述与孔子“大同社会”的最高理想境界相契合,深深打动了孔子,他“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②曾皙所言之志,抒发的是春风沂水的情怀,实际上是人生的一种艺术审美境界,是人际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理想的充分展示和流露。它既符合儒家的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的心态。“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既赞许曾皙所言之志,又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理想境界的向往。
③曾皙言志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表现出孔子具有热爱自然、陶醉自然的乐天态度,“喟然”二字也反映出他对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怅惘。
复习任务二 问题回顾
儒家内部对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和《齐桓晋文之事》展现了儒家对人生价值和理想社会的追求。在儒家内部,孔子(及其弟子)和孟子在社会理想、治国理念两方面各有什么异同?
社会理想 治国理念 相同点 不同点 差异原因
《侍坐》 仁政 礼乐治国
《齐桓晋文之事》 保民而王 行王道 复习任务二 问题回顾
《庖丁解牛》:梁惠王听了庖丁的解牛经历后赞叹道“得养生焉”,那么庖丁的解牛之道与养生之道有什么关系呢?
参考答案:庖丁的“解牛之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即完全顺着牛天然的骨节肌理,在空隙处下刀,绝不勉强硬砍,遵循牛体的结构规律。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养生应顺应自然,不要硬碰困难,避免身心受到损害,如此将养精神,尽享天年。
复习任务二 问题回顾
儒道对比:从课文看儒道两家在处世观念、社会理想、治国理念方面有着怎样的异同?
处世观念 社会理想 治国理念
儒家
道家
共同关注
处世观念 社会理想 治国理念
儒家
道家
共同关注 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人应当如何生活在世界上
出世(无为)
入世(有为)
为国以礼
无为而治
百姓丰衣足食,礼义教化盛行,天下大同
人不为物役,取法自然,天人合一
复习任务二 问题回顾
这三篇文章是儒道两家的代表作品,体现了孔子、孟子和庄子关于“理想社会”和“立身处世”的思想,都具有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填写下面的表格,领会其思想内涵,比较异同,并感受每个人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表达。
观点 观点内涵 观点提出方式 与其他观点的关系 艺术特色 效果
吾与点也
保民而王
依乎天理
复习任务三 作业巩固
1.《教材回扣》
2.《专题集训》
3.镂空练习(根据课文注解和晨读素养校对答案)
图文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