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班别: 姓名: 学号: 评分:
一、基础(40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20分)
(1)请把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默写完整: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2分)
(2)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了比喻修辞,表达了诗人胸襟阔大的诗句是:□□□□□□□,□□□□□□□。 (4分)
(3)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引申意义被后人在许多场合引用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的某种征兆的一句是:□□□□□□□。(2分)
(4)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描写朝暮之景的诗句是:若夫□□□□□□,□□□□□□,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4分)
(5)请把李白的《行路难》默写完整: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8分)
2.按拼音写词语。(4分)
(1)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bǐyí( )的神色。
(2)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liáo dòu( )一个少年的心思。
(3)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yǔ rì jù zēng( )。
(4)不一会儿,暴风雨就 xiē sī dǐ lǐ( )的开始啦。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很多人热衷于用微博记录自己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且乐此不疲。
B.上个月,广州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来到我校,为我校师生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音乐课。
C.九(1)班能在全校首当其冲地获得这次篮球比赛冠军,证明了他们的整体实力很强。
D.关于高中取消文理分科是否合理,教育部广泛征求意见,社会各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用词不当,“增强”改为“增加”)
B.代表们围绕如何防止大蒜、绿豆、玉米等农副产品涨价风蔓延的问题,畅所欲言,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语序不当,把“广泛地”放到“交换”前面)
C.某某中学的学生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意见。(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位置)
D.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去掉“能否”)
5.下列句子中,判别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通过老师的谆谆教导,他有了很多的进步。(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他”)
B.无论小明反复犯错多少次,老师一直都没放弃对他的教育。(这个句子是条件关系的复句)
C.这是踢足球的地方吗?不是,这不是踢足球的地方。(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D.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句中的“坍塌”是动词)
6.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 “中国的脱贫攻坚是21世纪最了不起的故事之一,在联合国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中国对全世界减贫的贡献超过70%,全世界都受益很大。 ”罗伯特·库恩说。
作为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知名中国问题专家,30多年来,库恩一直关注中国的发展。他致力于向世界讲述一个全面、真实的当代中国。2018年,他获颁了中国改革友谊奖章。同时,身为投资人和科学家,库恩还担任主持人和撰稿人,深入中国最贫困的地区,历时2年拍摄了纪录片《中国脱贫攻坚》。这部纪录片在美国PBS公共电视网播放后颇受好评,目前已经获得了中国电视星光奖和美国电视艾美奖的提名。
库恩说,通过拍摄这部脱贫攻坚的纪录片,他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中国的国情,中国政府精准扶贫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有力措施让他感到惊讶。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很多做法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借鉴。
材料二:57岁的贫困户袁军告诉记者,尽管当地种植的马铃薯品质很好,但销售渠道一直不很畅通,价格也不稳定。
(1)请给材料一拟写小标题,不超过20个字。(2分)
。
(2)“金点子”助推脱贫攻坚:给材料二写出一条脱贫攻坚的建议。(2分)
二、阅读(60分) (一)湖心亭看雪(18分)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意思。 (6分)
湖中人鸟声俱绝( ) (2)拥毳衣炉火( )
(3)独往湖心亭看雪( )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文章题目是“湖心亭看雪”,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这多余吗?为什么?(6分)
赵奢劝说平原君(18分)
赵田部厉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使治国赋,国赋太平,民富而府库实。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6分)
A.平原君家不肯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B.赵奢以法治之/不速之客
C.君安得有此富乎/君与家君期日中 D.国赋太平/吾与汝毕力平险
11、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6分)
今 纵 君 家 而 不 奉 公 则 法 削 法 削 则 国 弱 国 弱 则 诸 侯 加 兵 是 无 赵也。
平原君依仗自己的权势想杀掉赵奢,后来为什么被赵奢所折服?(6分)
(三)老师,我出彩了吗 (24分)
①教了十八年的中学,突然面对天性活泼的三年级学生,像是面对一群吵闹的小麻雀,让人束手无策。其实我知道,小孩子嘛,要多鼓励。可这些孩子,我对他们说了无数次“你真棒!”“你真乖!”“你真聪明!”他们夸奖照收,课堂照闹。
②周三值日,我在走廊行走,听着别班孩子的琅琅书声,像泉水敲击细石,清脆、灵动;再看看我们班,沉闷,没有生气。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墙上挂着的学校办学理念:“人人向上,个个出彩”“你就是那片最独特的叶子”……我眼睛一亮,有了。
③第二天上课,我给全班同学分享了“人人向上,个个出彩”的理念。我说:“向上,就是每天都有进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出彩,就是每天都在变化,向好的方向改变。班级是一棵大树,如果你能成为一片出彩的叶子,我就奖励你一本老师的散文诗集《心灵的散章》。”教室里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啪啪啪”,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④效果真的很好,很多同学马上态度就转变了,连平时最调皮的那几个孩子作业也认真了,坐姿也端正了。班级的大树上长出越来越多独特的叶子,《心灵的散章》也在班级里处处唱响。
⑤唯独李东,让我很忧心。他像是一片睡着了的叶子,书不会背,听写仍然错一大片,作业老是不认真,唯一的变化就是坐姿稍微好了一点。
⑥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李东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我正要找你,你却自己送上门来。”我正准备批评他。“老师,我送你一样东西,好吗 ”他的声音低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什么东西 ”我皱起眉头。他的脸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说,“是这个,老师。”我一看,泡泡糖。我正准备告诉他,我不吃糖,他已经轻轻把糖纸撕开,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老师,您吃了吧,您每天上课擦黑板,吸进了很多粉笔灰,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它可以帮您吸收灰尘,对您的肺有好处。”我听了很感动,原本皱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⑦我放下手中的红笔,拉起他的手。“孩子,你怎么知道的 ”“老师,您不是每天安排三分钟的阅读分享吗 我是在书上看到的。”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了,因为李东调皮、不认真,每天三分钟的阅读分享从来没有让他上过台,但他一直在努力跟着,不是吗 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
⑧傍晚在环湖散步,风从湖畔椰树的梢头拂过,椰树手舞足蹈,修长的叶片抖动起来,将树下斑驳的光影抖得支离破碎。光斑破碎再合拢,合拢再破碎,互相追逐着……李东的影子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
⑨六月,骄阳似火。教室里像个蒸笼,闷得透不过气。课堂上,我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地上课,同学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一只小手悄悄地举了起来。“什么事 李东。”“老师,我要上厕所。”“又是他。”同学们叹气道。“好,你去吧。”我不耐烦地说。
⑩同学们正在回答问题。“报告!”“进来!”“呀,怎么端着一杯水,你不是上厕所吗 ”全班同学一下子用惊奇的目光盯着他。
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老师,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给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我看着水杯,热气在空中缘绕,慢慢向上、向上。水汽氤(yīn)氲(yūn),我的眼睛湿润了,同学们看着李东的目光也不觉有了改变。我放下课本,露出赞赏的目光,慎重地接过热水喝了一口。真甜啊!
13.根据文意,把情节补充完整。(6分)
①李东不爱学习-② ③我从没让李东上台分享-④
14、请按要求品析文中语言。(6分)
(1)请从景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划线句子。
请从一语双关的修辞角度赏析第 段中划线句子。
15.结合文中的具体情节对李东的形象进行简要分析。(6分)
16.文章的标题能否改为“一片独特的叶子”,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6分)
三、附加题(10分)
到得松树里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见朴刀插在那里。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李逵心慌,丢了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一团血迹。李逵见了,心里越疑惑,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
李逵心里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特为老娘来,千辛万苦,背到这里,却把来与你吃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搠那两个小虎。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1、请按照“地点+人物+事件”的结构,用一句话概括本段主要内容:(3分)
2、《水浒传》中有另一处打虎情节,你如果知道,就按上题格式写在下面。(3分)
3、李逵本来是想把娘亲接到梁山泊享清福的,没想到反而害死了娘亲!关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感慨?最想说什么?(4分)
第四单元
1.(1)为赋新词强说愁。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山雨欲来风满楼。(4)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5)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鄙夷 撩逗 与日俱增 歇斯底里
3.C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4.A
5.C
6.(1)材料一:纪录片《前线之声:中国脱贫攻坚》获好评 或专家库恩:中国脱贫攻坚让全世界受益
(2)材料二:消费扶贫,开拓扶贫产品网络销售新渠道,通过相关电商平台,促进产销对接,解决扶贫产品难卖的问题。
7. (1)消失 (2)鸟兽的细毛 (3)独自 (4)哪能
8.(1)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点人影罢了。
(2)不要说相公痴情,还有跟相公一样痴情的人。
9.这样写不多余,这是辟出另一境界,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属于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10.C
11.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
12.赵奢的劝说道理深刻,能从公私两个方面来晓之以理。
附翻译:赵奢,本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在收租税的时候,平原君的家人不肯交。赵奢用法律处置(平原君),杀死平原君家中管事人九名。平原君十分恼怒,想杀死赵奢,赵奢便说:“您在赵国是贵公子,如今纵容家人而不奉公守法法纪就会削弱,法纪削弱国家也就衰弱,国家衰弱则各国来犯,赵国便不存在了。您还到哪里找现在的富贵呢!以您尊贵地位,带头奉公守法上下一心,上下一心则国家强大,国家强大则赵家江山稳固,而您作为王族贵戚,难道会被各国轻视吗?”平原君认为赵奢很贤明,便(将赵奢)介绍给赵王。赵王让(他)管理国家赋税,(于是)国家赋税征收顺利,人民富庶并且国库充实。
13.②李东给“我”送糖 ④李东给“我”倒水润喉。
14.(1)示例①: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难以平静的心情。为引出“我”对李东关心这一情节作了铺垫。
示例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细腻地写出了晚风吹拂下树舒展的情态,衬托“我”难平的心绪。
(2)这句话一语双关,表面上说的是水杯里的热气在升腾向上,实质上指李东正在发生变化,暗示他也在不断地成长进步。
15.示例①:从李东给“我”送泡泡糖这个情节,可以看出李东是一个懂得关心他人、尊重师长的好学生。
示例②:从“李东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吗 ’”这个情节可以看出,李东渴望被认可,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
16.示例①:能。以比喻的修辞作为标题,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增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②:不能。因为原题中的“出彩”是小说所要揭示的中心,以“老师,我出彩了吗”作为标题,能揭示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附加题:
1.沂岭李逵杀四虎
2.景阳冈武松打虎
3.李逵经常好心办坏事,做事鲁莽,本文段正是他自己害死了自己的亲娘。李逵的母亲双目失明,年老体衰,丧失了最根本的抵抗能力,李逵不应该冒冒失失地离开母亲,使其失去保护,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