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9 20:3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同步练习
关于《艾青诗选》,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艾青诗歌有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品味。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
B.艾青在长诗《光的赞歌》中,赞美“光”这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C.艾青诗歌用散文的诗行,创造了现代自由体诗的一座高峰。艾青的诗感情真挚、语言朴素、不形式的整齐,也不注重押韵,比以往某些自由体更自由。
D.《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赞美了祖国美好河山,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以下是关于艾青诗歌的相关信息,其中错误的选项为
A.艾青发表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时,第一次使用“艾青”这一笔名。该诗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B.20 世纪 30 年代,艾青的诗歌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这一时期的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诗歌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
C.1978 年以后是艾青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诗人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活泼,诗意变得更警策。
D.擅长绘画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的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艾青诗选》阅读题。
(1) 《艾青诗选》有着丰富的意象,其中“ ”凝聚着诗人对祖国母亲最深沉的爱,凝聚着诗人对于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命运的关注与探索:“ ”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2)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艾青诗选》的《向太阳》中,伤痕累累却依然挺立,“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坚韧不拔、乐观自信的人们。
B.《泰戈尔诗选》收入作者最具代表性的四部诗集,分别是《故事诗》、《吉檀迦利》、《新月集》以及《花园集》。
C.艾青的《太阳的话》全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便于运用对话和呼告的方式来抒发感情,使语气显得更亲切,更容易与读者亲近。
D.《唐诗三百首》中的“凄凄惨惨戚戚”一句体现了作者孤寂悲伤的情绪。
“忧郁”是艾青诗歌的基本内涵和主要色调。艾青在《诗论》中的这句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作品中的“忧郁”。他说:“把忧郁与悲哀看成一种力!把弥漫在广大土地上的渴望、不平、偾懑……集合拢来,浓密如乌云,沉重地移行在地面上……伫望暴风雨来卷带了这一切,扫荡这整个古老的世界吧!”。请从《我爱这土地》《手推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三首诗中任选一首,用简洁的话谈谈你对艾青“忧郁”的理解。
名著阅读。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请你从《艾青诗选》中列举出三首以“土地”为意象的诗歌,并分析其中一首诗里“土地”意象的作用。
名著阅读,完成问题。
(1) 阅读关于《艾青诗选》的思维导图,完成下面两小题。
i 填入如图①②③④处正确的一组诗篇是
A.①《我爱这土地》 ②《煤的对话》 ③《光的赞歌》 ④《礁石》
B.①《煤的对话》 ②《光的赞歌》 ③《我爱这土地》 ④《礁石》
C.①《我爱这土地》 ②《礁石》 ③《煤的对话》 ④《光的赞歌》
D.①《煤的对话》 ②《我爱这土地》 ③《礁石》 ④《光的赞歌》
ii 随着时代的变化,艾青诗歌的风格也有所不同。请借助图中的思维导图,结合下面的两首诗,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究艾青诗歌风格的变化。
河(二) 沿着寒夜的河边 我听见河水哗哗地流着 好像一群喧闹的夜行者 一边行走,一边歌唱 它们在这寒冷的夜晚 从冰层下面 不止地奔向远方…… 一切都已入睡了 但河水依然兴奋地流着 经过广大黑暗的地域 一直奔向黎明 《鱼化石》(节选)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2) 艾青曾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请结合《艾青诗选》中的诗篇,谈谈你的理解。
请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完成问题。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节选自《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 选文作者艾青被称为“ ”的歌手,他的创作主要有 个高峰阶段。
(2) 选文节选自《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回顾这一时期的诗人作品内容及风格,你读到诗人怎样的感情?
判断下列三首诗歌选段中哪一首是艾青的诗作,并请结合艾青诗歌艺术特点联系诗作说明理由。
A 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 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 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 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 人生本来是一个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雪花飘飞的不眠之夜, 把已死去或尚存的亲人珍念, 当茫茫白雪铺下遗忘的世界, 我愿意感情的激流溢于心田; 人生本来是一个严酷的冬天。 B 冬有冬的来意, 寒冷像花, 花有花香,冬有回忆一把。 一条枯枝影,青烟色的瘦细, 在午后的窗前拖过一笔画; 寒里日光淡了,渐斜…… 就是那样地 像待客人说话 我在静沉中默啜着茶。 C 冬天的池沼, 寂寞得像老人的心—— 饱历了人世的辛酸的心; 冬天的池沼, 枯干得像老人的眼—— 被劳苦磨失了光辉的眼; 冬天的池沼, 荒芜得像老人的发—— 像霜草般稀疏而又灰白的发 冬天的池沼, 阴郁得像一个悲哀的老人—— 佝偻在阴郁的天幕下的老人。
9.把握诗歌的意象。
(1) 下面是艾青诗歌中常见的几个意象,请你先从中选择一个,想一想这个意象有什么含义。再从《艾青诗选》中找出含有该意象的两到三首诗歌,分析该意象在诗句中的意蕴。
A.土地
B.光明
C.太阳
我选 。
诗歌:
分析:
(2) 艾青的诗歌中还有哪些你喜欢的意象?请举一例并分析其意蕴。
意象:
诗歌:
诗句:
意蕴:
(3) 《唐诗三百首》中有许多意象,请按照如表中的提示进行梳理,并与同学分享。
意象梳理
意象 意蕴 代表诗句 出处




10.下列选项是与《艾青诗选》相关的内容,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艾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他在 20 世纪 30 年代所写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黎明”。
B.他的长诗《火把》《像太阳》,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除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C.诗人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北方》是他的成名作。
D.艾青擅长绘画,他的诗歌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他的情思通过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简练、凝重地得以体现。
答案
1. 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艾青诗选》中经典诗歌内容熟悉,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把握诗歌的写作风格,才能准确把握语句表述的正确与否。这就要求平时的名著阅读认真细致,准确识记名著内容。
ABC.正确;
D.有误,《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是在: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并非“赞美了祖国美好河山,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故选:D。
2. 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C 项,“诗人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活泼,诗意变得更警策”说法错误,转变后诗风更加深沉,体现一种睿智的哲思。故答案为 C。
3.
(1) 土地;太阳
(2) C
【解析】
(1)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艾青诗选》中,艾青描绘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追求。
(2) A.“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不是选自《向太阳》而是选自《礁石》;B.《故事诗》不是泰戈尔最具代表性的四部诗集之一;D.“凄凄惨惨戚戚”出自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选入的是《宋词三百首》;故选 C。
4. 我爱这土地:书写人民的苦难与抗争,化身为鸟表达自己献身祖国的执着与坚强。手推车:诗人以“手推车”象征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北国人民。展现出的不仅是受凌侮受奴役的土地,更是让读者正视这惨淡的人生。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读过《艾青诗选》文章可以了解到书的情节,得出答案,注重名著的阅读。
5. 示例:《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复活的土地》
在《我爱这土地》一诗中,“土地”象征贫穷落后、多灾多难的祖国。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对人民最深沉的爱。
【解析】题干要求从《艾青诗选》中列举出三首以“土地”为意象的诗歌,并分析其中一首诗里“土地”意象的作用。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具体是考查对《艾青诗选》有关要点内容的概括。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艾青诗歌中的土地情结以及土地在作者诗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艾青堪称“土地的歌者”,“土地”构成了作者诗歌的中心意象。“土地”这一意象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其中聚集着作者对祖国和大地母亲深深的爱,这种感情在这首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可列举《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复活的土地》在《我爱这上地》等诗歌加以分析。
6.
(1) i D
ii 《河(二)》是艾青抗战时期写的一首自由体诗,语言简洁明快,句式长短错落,不求押韵,呈现岀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全诗感情真挚,展现岀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鱼化石》是艾青在 1978 年以后写的一首哲理诗,诗歌自觉追求音乐性,出现了格律化倾向。诗句变得更整齐,注重押韵。与《河(二)》相比,诗情更深沉,诗意更警策。通过鱼化石引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字里行间饱含哲理。
(2) 他所创作的长诗《向太阳》和《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向往光明、争取胜利的美好心愿,以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中华民族所焕发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
【解析】
(1) i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此题考查不同时期艾青诗歌的代表作品。结合课内学过的《我爱这土地》可知,该诗是艾青抗战时期的作品,据此可排除 A、B、C 三项。
补充:①《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 1938 年写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岀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我爱这土地》写于 1938 年 11 月 17 日,发表于同年 12 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 年 10 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岀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②《煤的对话》是近代诗人艾青于 1937 年春创作的一首新诗。这首诗采用通篇对话的方式来展示中华民族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内在精神,表达诗人对祖国深沉而热烈的爱和对祖国再生的强烈愿望,显得新颖而又亲近。这首诗虽短,却耐人寻味,内涵博大,意境深远。1935 年 10 月,诗人走出了孤寂的、黑暗的牢房,来到了苦难重重的大地之上。他回过老家,母亲为他包办了婚姻;他到过常州,在武进女子师范学校教过书,不久又被女校长勒令逐出;又到了上海,在那里过着没有职业没有工作的流浪生活……不管个人的生活多么漂荡不定,多么淸苦,诗人的心却始终关怀着民族的兴亡。这首诗写于 1937 年春天,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艾青作为一个有强烈责任心的诗人,时刻思考该如何以自己的歌唱来唤醒民众,让民众认识到自己的力量而奋起抗争。于是创作了《煤的对话》。③《光的赞歌》写于 1978 年,是诗人艾青的作品,发表于 1979 年 1 月号的《人民文学》上。④《礁石》是现代诗人艾青于 1954 年 7 月创作的一首新诗。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这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亦对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人民以深切的鼓舞。此诗语言凝练,采取烘托、比拟等手法,以冷静客观的描写手法,以旁观者的叙述视角作形象的勾勒,不作意义或感情的阐发,把其中的意韵留给读者去体会,十分富于诗歌美。1954 年 7 月,诗人艾青应智利众议院邀请,出访智利并祝贺智利诗坛泰斗聂鲁达五十诞辰。《礁石》是诗人于 1954 年 7 月 25 日,即这次出访期间所写的。而且,当时值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伊始之际,百事待兴。但中国面临的困难却难以消失,不说那“帝国主义的重重包围”,单就经济建设来看,困难,打击就没有间断过。中国人民在这样一个的新历史时期,与战争时期共同的是最需要精神上的鼓舞。《礁石》正是应时而生,它实实在在地鼓舞了几代中国人。
ii 本题考查对文青诗歌内容与艺木特色的把握。“名著导读”对文青不同时期诗歌的总体特点进行了介绍,可结合诗歌内容与课本介绍综合作答此题。《河》是艾青抗战时期写的一首自由体诗,语言简洁明快,句式长短错落,不求押韵,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全诗感情真挚,展现出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鱼化石》是艾青在 1978 年以后写的首哲理诗,诗歌自觉追求音乐性,出现了格律化倾向。诗句变得更整齐,注重押韵。与《河》相比,诗情更深沉,诗意更警策。通过鱼化石引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字里行间饱含哲理。
(2) 本题考查对诗人及对诗人诗歌特点的赏析。在艾青的一生中,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光的追求。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光,成为他的重要的创作对象。我们纵观他的创作道路,可以清晰地看见,光在他创作中的位置。光,像一道七色的彩虹,在他的诗的山岭上空照耀着……在诗人最初的创作中,光的形象就已经明显地出现,并占有了重要位置。如《当黎明穿上了白衣》、《阳光在远处》等。后来,在监狱中一组力作中,光的形象更清晰地出现过。如《灯》、《黎明》等。而后,光的形明,在诗人的创作中占有了更重要的位置。如《太阳》、《向太阳》、《光把》、《给太阳》《太阳的话》、《黎明的通知》等等。在解放以后的创作中,光的形象同样也在不断地出现……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岀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艾青从对农村劳动人民的热爱和接近他们的要求出发,十多年来,一直向他们呈献着自己最真切的诗情。艾青的诗歌以它紧密结合现实的、富于战斗精神的特点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优良传统,又以精美创新的艺术风格成为新诗发展的重要收获。这里既反映了作者的艺术才能,又铭记下他严肃的、艰苦的艺术实践。在他的诗歌中,饱满的进取精神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带来鲜明。艾青的诗歌具有鲜明深刻的形象,随着诗歌结束,形象也就完成。形象,不仅指人,也包括物,以及思想等的形象化。艾青的诗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划一,但是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一种变化中的统一。
7.
(1) 太阳与火把;两
(2) 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解析】
(1) 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艾青的创作主要由两个高峰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囯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赞扬光明,思考人生。
(2)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鉴赏能力。答题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本题中,全诗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8. C;艾青的诗歌惯用土地意象,表现土地及耕作土地的农民的悲惨生活。C 首诗歌“池沼”属于土地意象群。该诗以老人的形象来比喻冬天的池沼的形象,通过“寂寞”“枯干”“荒芜”写出了池沼的苍凉、悲哀;“饱历了人世的辛酸的心”“被劳苦磨失了光辉的眼”等写出了农民的悲哀。池沼、老人的悲哀正象征着祖国及其上人民饱受磨难。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艺术特色。解答本题,要注意从意象、语言风格分析。联系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手推车》等诗,可知艾青的诗歌擅用土地的表现土地及其上人民的悲惨生活,情感深厚浓郁。而 C 诗四组比喻,都是以老人的形象来比喻冬天的池沼的形象。池沼属于土地的意象,且由“寂寞”“枯干”“荒芜”可知,池沼的形象是苍凉、悲哀的;由“饱历了人世的辛酸的心”“被劳苦磨失了光辉的眼”等可知,“老人”也是悲哀的;两者使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沦陷区苦难的人民,破败不堪的景象,从而体会到诗歌的深刻寓意。A 诗是穆旦的《冬》,B 诗是林徽因的《静坐》,这两首诗表现的都是一种生命哲思。
9.
(1) 【示例】A;
诗歌:《北方》《我爱这土地》;
分析:《北方》中“北方的土地和人民/在渴求着/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一句表明,土地是与人民融为一体的,这一意象凝聚着艾青对于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以及对他们命运的关注与探索。而在《我爱这土地》中,土地是诗人深爱的祖国,这土地正在“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表现出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2) 【示例】意象:黎明;
诗歌:《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诗句: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
意蕴:这两句诗直率、毫无掩饰,表现出诗人对黎明时分田野景色的赞美之情,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光的崇敬和渴望。
(3) 【示例】
意象 意蕴 代表诗句 出处
月 孤独与苍凉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相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柳 惜别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渭城曲》
酒 悠闲愉悦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公挥。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解愁忘忧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
1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