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8.3党费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共7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8.3党费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共7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9 12:5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3张PPT)
第二单元
*党费
课前 自主学习
[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1991),中国电影编剧、作家。山东诸城人。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1952年调到《解放军文艺》编辑部任编辑。1956年至1966年,参加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中国作协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作家班)主任。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灯光》等;1974年与陆柱国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写作背景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粤赣的红军主力奉命北上抗日,留下来坚持斗争的一小支部队,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疯狂“围剿”。为了保存力量,部队暂时转移到山上。这样一来,党和群众失去了联系。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黄新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积极组织群众坚持斗争,并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党费》这篇小说就表现了普通党员与普通军民所历经的英勇斗争、流血牺牲的漫长而艰辛的革命斗争生活。
知识链接
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到“文化大革命”(1966)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
十七年文学呈现的特点是非常鲜明的,这一阶段的作品题材大约有三个:歌颂、回忆、斗争,即歌颂党、领袖、社会主义、人民;回忆战争岁月,回忆苦难年代,回忆过去生活;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旧思想、旧观念作斗争。对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来说,突出点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上。综观十七年文学史,大部分作品中的人物都是英雄。这些英雄大多具有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坚强勇敢的特征。
[基础梳理]
字音识记
(1)围剿(   ) (2)惬意(   )
(3)蓦地(   ) (4)熨帖(    )
(5)黑痣(   ) (6)咂嘴巴(   )
(7)甘蔗(   ) (8)蘸(   )
(9)憋不住(   )
jiǎo
qiè

yù tiē
zhì

zhe
zhàn
biē






词语积累
(1)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2)拐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形容路弯弯曲曲;也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直截了当。
(3)锣鼓喧天:敲锣打鼓的声音响彻天空。形容激烈搏斗或热烈喜庆的景象。
(4)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5)七零八落:形容零散、不整齐的样子。
(6)急中生智:在紧急中想出好的应付办法。
(7)口口声声:形容不止一次地陈说、表白或把某一说法经常挂在口头。
(8)直截了当:(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
(9)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10)赤手空拳:形容两手空空,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东西。
词语辨析
(1)沟通 勾通
①他经常__________土匪来村里骚扰。
②__________是清除误解的途径。
【答案】①勾通 ②沟通
【解析】“沟通”与“勾通”都有“通连”的意思。沟通:使双方能通连,中性词。勾通:指暗中串通,勾结,贬义词。
(2)七零八落 乱七八糟
①大家齐声呐喊,向前冲去,杀得敌人________,大败而奔。
②稿子涂改得________,很多字都看不清楚。
【答案】①七零八落 ②乱七八糟
【解析】“七零八落”与“乱七八糟”都有“纷乱”的意思。七零八落:形容零散、不整齐的样子。乱七八糟:形容混乱,乱糟糟的。“七零八落”偏重于散乱不全,“乱七八糟”着重于局面极端混乱。
课堂 思考探究
[整体感知]
结构图解
主旨探微
《党费》这篇短篇小说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北上抗日为背景,描写了处于白色恐怖下的闽粤赣边区女共产党员黄新为了筹集党费和掩护联络员而壮烈牺牲的动人故事,形象地表现了在革命危难时刻苏区人民对党的热爱和忠诚,热情歌颂了共产党员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
[任务探究]
任务一 理解
1.在《党费》中,“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案】①“我”是故事的亲历者、见证者,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便于情感的抒发,真实可信。②“我”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故事情节以“我”的所见所闻展开,黄新因救“我”而献出生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情节集中紧凑。③“我”是故事的感受者,通过“我”与黄新两次见面的情况,有力地突出了黄新一心向党、忠诚坚贞、勇于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形象,同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小说表现了黄新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①热爱党,忠于党:在极端困难的环境里,她用咸菜来代替银元缴党费,将一颗滚烫的心与党紧紧贴在一起。②机智果敢:当白匪闯进门后,她用话语与敌人巧妙周旋,保护了革命同志。③勇于献身:敌人知道了她的身份,但她毫无畏惧,沉着冷静,义无反顾。
任务二 赏析
3.这篇小说在细节描写上有何特点?
【答案】细节在作品中是刻画人物的有力手段,也是联系情节发展的纽带。黄新低声唱《送郎当红军》,表现了她内心支持革命的决心,从孩子手里夺回腌豆角,留着缴党费的感人细节展示了她对党的赤诚。开头几个妇女择菜叶、“我”吃到咸菜感到很香、黄新给“我”看咸菜、敌人搜捕时由于咸菜而暴露身份后黄新的双关语,这些细节有头有尾地交代了情节,非常真实可信。
4.《党费》这篇小说有哪些艺术特色?
【答案】①构思新颖独特。小说以“党费”为题,看似并不新奇,而小说却把咸菜这种特殊的党费作为贯穿全篇的主线,展开一系列动人的情节,细腻地展现了黄新的性格。②在人物刻画上,作者善于在严峻的考验中表现人物的精神美。黄新思念长征路上亲人时所哼的小调,她在生离死别关头亲吻女儿的动作,她托“我”把孩子带上山时所用的柔和的语调,无不蕴含着她对亲人真挚深厚的情谊。
任务三 探究
5.小说中如果删去有关黄新孩子的内容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不好。原因:①内容方面:小说中写黄新的孩子沾盐水、抓腌豆角,表现了在敌人封锁以后,农村群众生活的困苦。②人物方面:黄新为了缴党费,不给孩子吃咸菜,通过对比映衬,侧面表现了黄新对党的忠诚。③主旨方面:孩子在小说中也有象征意义,让“我”将孩子带上山,意味着党和红军后继有人。
课后 巩固拓展
[随堂小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好书如香茗,芬芳醇厚,意味深长。“好书如知己。”当你和书中的人①________,不禁要如此感叹。仿佛心底埋藏多年的话,作者替你说了出来,清丽典雅,字字生香。好书,从来都是要静静阅读、慢慢欣赏的,而不是在网络上匆匆浏览。因为,网络阅读没有纸质阅读的质感和温度,没有内心的安宁。网络阅读仿佛一个急着赶路的人,步履匆匆,行色慌张。这样的阅读是浏览和观光,是②________。
真正的阅读是灵魂的阅读,留出让自己思考、遐想、回味的空间。(    )每个人自幼要有一颗审视美好的心灵,而如今的人,审视美的能力和意识正在悄悄丧失,而审视丑的好奇和猎奇心却③________。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案】①一见倾心 ②走马观花 ③比比皆是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读书,更能培养一个人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B.一个人的审美观和人生观更能通过读书培养出来。
C.一个人的审美观和人生观也能通过读书培养出来。
D.读书,也能培养一个人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答案】D
【解析】根据上文“真正的阅读是灵魂的阅读”提示,后面论述阅读对人的影响,叙述主体是“读书”,排除B、C;因前后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排除A。
3.对比,是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赏析对比的妙处。
【答案】①对比的手法能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②文中把网络阅读与纸质阅读进行对比,突出了真正的阅读本质是灵魂的静心思考。③文中论述读书的功用时使用对比手法,批判审丑心理的普遍化,态度鲜明,增强了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与“冰立方”“冰之帆”同属①“冰”家族的国家速滑馆②“冰丝带”,其外立面透明的玻璃体上装饰着宛如冰晶的白色花纹,将冬奥体育文化与③“谁持彩练当空舞”的中华之美融为一体。“冰丝带”在奥运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这不仅是目前世界上A ____________________,碳排放趋近于零;还是最先进的制冰技术,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 ℃以内。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其主体建筑的设计灵感源于中国的传统吉祥饰物“如意”。从跳台环形顶端,再到剖面线形和底部看台,与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如意”的S形曲线完美融合,因此,B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独特的悬挑遮阳棚设计采用了中华文化图腾④“龙”的创意,俯瞰下去正如一条游龙盘踞在山脊之上,因此,被称为“雪游龙”。这里承办的雪车雪橇项目是冬奥会中速度最快的项目,被誉为⑤“雪上F1”。它专业性强,危险性高,因此,C____________ ________,最终只有小海坨山南坡的选址符合场地要求。
4.下列对文中五处引号的作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④/②/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⑤/③/②④ D.①④/③/②⑤
【答案】D
【解析】①处的引号表强调;②处的引号表特定称谓;③处的引号表引用;④处的引号表强调;⑤处的引号表特定称谓。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A.最环保的制冰技术 B.被称为“雪如意” C.对场地要求极为严苛(或“对场地要求很高”,或“选址很严格”)
[素材积累]
课内素材
《荷花淀》里的恬静和幽美景象令人陶醉: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明丽清纯,让人心向往之。而萦绕其中的那纯真的人性、一腔的热情更是令人心醉。荷花淀里的人们,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他们在战争中依然向往并享受着和平温馨的生活,里面没有炮火连天,有的只是富有诗情画意的美丽家园,有的只是这一方水土养育的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有多少勇气,他们用自己的真情捍卫着自己的家园,温柔地震荡着我们的心灵。
[适用话题]“家国之爱”“美丽的家乡”“美好的人性”等。
课外素材
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最终胜利了,小两口成了村里第一对好夫妻。群众斗垮了金旺、兴旺兄弟,他们两个都被县里判了15年有期徒刑。村政权进行了大改选。二诸葛和三仙姑两个“神仙”也有了变化。赵树理是在这里讴歌自由恋爱的胜利吗?不是的!他是在讴歌新社会的胜利,讴歌农民的胜利,讴歌反对愚昧、落后、迷信斗争的胜利,讴歌农民反对封建恶霸势力的胜利。小二黑和小芹在争取爱情、与一切落后势力的斗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自觉性、明朗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的信心。
[适用话题]“爱情”“追求自由”“信心”“胜利”“信念塑造未来”等。
[聚焦高考]
小说中的情节结构安排
考点链接
辨析五个W,即谁(who)、什么事(what)、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方(where)、为什么(why)。
懂得情节结构中的对比、悬念、倒叙、插叙、出人意料的结尾等。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设置了悬念。《项链》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厘清线索(明线、暗线)。多数短篇小说都只有一条线索,但也有一部分短篇小说设置了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为了表明群众的愚昧,设置了买药、吃药、谈药、药效这条明线;为了表现辛亥革命,又设置了革命者被杀、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成为闲人的谈资这条暗线;再以两条线的交织来表现当时群众的愚昧、革命者的悲哀。
典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越野滑雪
[美]海明威
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到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停住,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耳朵里满是雪。
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
“你的姿势真美妙,尼克,”他大声叫道,“那搭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绊了一跤。”
“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
“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
“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
“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
尼克超过了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滑,末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
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他一腿下跪,一腿拖随,整个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加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
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们沿路屈膝滑行,进入一片松林。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一搭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他们透过林子,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檐较低的长形房子。走近了,看出窗框漆成绿色,油漆在剥落。
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
客栈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很低。屋内两边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子后面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混浊的新酒。尼克和乔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下。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
“来瓶西昂酒,”尼克说,“行不行? ”
“行啊,”乔治说,“你对酒比我内行。”
姑娘走出去了。
“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的,对吧?”尼克说,“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一回歇下来的时候就会有这么个感觉。”
“嘿,”乔治说,“真是妙不可言。 ”
姑娘拿进酒来又出去了,他们听见她在隔壁房里唱歌。
门开了,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冒水汽。女招待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光抽烟,不作声,脱了帽,有的背靠着墙,有的趴在桌上。屋外,拉运木雪橇的马儿偶尔一仰脖子,铃铛就清脆地叮当作响。
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很合得来。他们知道回去还有一大段路程可滑呢。
“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
“今晚,”乔治回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
“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
“我得上学啊,”乔治说,“哎呀, 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就这么在一起闲逛吗?带上滑雪板,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脉,直奔瓦莱州,穿过恩加丁谷地。”
“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
“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
“是啊。”
他们喝干了剩酒。
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
“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
“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
“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
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
“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
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
(陈良廷译,有删改)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 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答案】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技法攻略
概括情节脉络和情节线索
1.梳理、概括情节题
(1)常见提问方式
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②用简洁的文字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情感脉络)。
③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2)答题模式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尤其不能少“何人”“做何事”。“何事”中有时要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2.分析概括线索题
(1)常见提问方式
①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
②小说的明暗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③小说的另一条线索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答题方法
①找出线索的方法:可以作为小说线索的事物很多,如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物象线索、人物线索、感情线索、事件线索等,有时线索不止一条,还有双线(明暗两条)。一般而言,反复出现的词语(人、物)就是线索,有的标题就是线索,有时线索在开头或结尾交代出来。
②线索的作用:a.从情节的角度回答,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b.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回答,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c.从主题的角度回答,使主题更加丰富。
3.分析概括情节结构特点题
(1)常见提问方式
①小说的构思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②小说在情节设计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③请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2)答题的四个角度
①线索。这是小说情节整体分析首要的思考角度。要看它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特别要注意小说的双线特点,如有的使用明暗双线;有的使用多重线索,如时空线、感情线等。
②叙述视角和方式。叙述视角有两种,一种是有限视角,指用第一人称叙述;一种是无限视角,指用第三人称叙述。分析叙述视角,一般先指出小说是采用了“我”的视角,还是“我”“他”不同视角的交叉,然后再分析。分析叙述方式,主要看小说采用了顺叙、倒叙、插叙、平叙、补叙中的哪一种,然后再分析。
③组织材料的详与略。
④安排情节的技巧,如使用了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拆构法及“欧·亨利笔法”等。
[群文阅读]
导读:无论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红色记忆,还是一座镌刻历史的红色遗迹,都承载着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传统、革命精神,不仅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标定了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尽管时代有异、挑战不同,但如山的理想、如磐的信念,始终是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奋勇前行的动力。
芦花荡(节选)
孙 犁
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孩子们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昨天跑到这里来找队伍,想在苇塘里休息休息,打打针。
老头子很喜欢这两个孩子: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把她们接上船,老头子就叫她们睡一觉,他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到苇塘里,咱们还有大米和鱼吃。”
孩子们在炮火里一直没安静过,神经紧张得很。一点轻微的声音,闭上的眼就又睁开了。现在又是到了这么一个新鲜的地方,有水有船,荡悠悠的,夜晚的风吹得长期发烧的脸也清爽多了,就更睡不着。
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在敌人的炮火里打滚,在高粱地里淋着雨过夜,一晚上不知道要过几条汽车路,爬几道沟。发高烧和打寒噤的时候,孩子们也没停下来。一心想:找队伍去呀,找到队伍就好了!
这是冀中区的女孩子们,大的不过十五,小的才十三。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她们长大成人了。
小女孩子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玩。发烧的手浸在清凉的水里很舒服,她随手就舀了一把泼在脸上,那脸涂着厚厚的泥和汗。她痛痛快快地洗起来,连那短短的头发。大些的轻声吆喝她:
“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干净!”
小女孩子抬起头来,望一望老头子,笑着说:
“洗一洗就精神了!”
老头子说: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小女孩子正在拧着水淋淋的头发,叫了一声。老头子说: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他蹲下去,撑着船往北绕一绕。黄色的光仍然向四下里探照,一下照在水面上,一下又照到远处的树林里去了。
老头子小声说:
“不要说话,要过封锁线了!”
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当小船和那黑乎乎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不动了。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
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大女孩子把小女孩子抱在怀里,倒在船底上,用身子遮盖了她。
子弹吱吱地在她们的船边钻到水里去,有的一见水就爆炸了。
大女孩子负了伤,虽说她没有叫一声也没有哼一声,可是胳膊没有了力量,再也搂不住那个小的,她翻了下去。那小的觉得有一股热热的东西流到自己脸上来,连忙爬起来,把大的抱在自己怀里,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
“她挂花了!”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
“为什么呀?”
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
“我没脸见人。”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她像央告那老头子:
“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小女孩子说: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老头子狠狠地说:
“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选自《孙犁文集》)
【赏析】这篇小说主要刻画了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有爱国抗日的热情和老当益壮的气概,他像青壮年人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自由出没苇塘。他爱憎分明,对同胞、对抗日队伍充满深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他的自信和自尊正包含了一种非常强烈的责任心,他引鬼子入有钩子的水区则表现了他的智勇双全。
军 号
申志远
一支衣衫褴褛的队伍行进在草地上,远远的,一个人走在前头,他的影子在天际线下,是一个小黑点,后面,很远很远的地方,是打着军旗行进的红军。
从茨坪出发,过湘江,一直走到这一眼看不到边的草地,陆青一直都走在这支队伍的前头,他是号手,军号一响,红军战士就要向前冲锋。陆青19岁,曾经是茨坪的一个喇叭匠,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少不了他,老表们都叫他“喇叭青”。那年,镇上闹红军,他跟了私塾的教书先生一起投了红军。
政委问他:“娃子,你会干啥?”“我会吹喇叭。”“吹喇叭?那去当号兵吧!”
政委一句话,喇叭换成军号,从此,陆青成了号兵。
军号是德国造的,铜的,铮亮铮亮的,能照见号兵的脸。一吹,声音特别嘹亮,十里八里都能听见。军号的主人叫阿贵,每天号不离手。阿贵是广东人,读过学堂,从南昌起义开始,一路吹到井冈山。号谱虽然复杂,但对喇叭匠陆青来说不是难事,很快就学会了。
阿贵把军号用一个牛皮套套着,拴了一大块红绸子,时刻带在身边。号兵陆青跟屁虫似的追着阿贵,想着有一天自己成为这军号的主人。
有一天,阿贵说:“喇叭青,我要是牺牲了,你得继续吹,吹到革命胜利……”
陆青回答:“我想要军号,可不想你死,我们要一起吹着军号去见毛委员!”
湘江之役,白匪用了飞机大炮,红军的浮桥被打断,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湘江……号兵阿贵在湘江渡口吹响了冲锋号,一颗炸弹在江边爆炸,号声戛然而止,阿贵的脑袋被弹片削掉了,一团血雾喷过来,鲜血浸透了红绸。血喷了陆青一脸,他拾起军号,用尽平生的气力吹响,他的脸和军号、军旗都融在湘江猩红的血色中,号声呜咽,号声嘹亮……红军在付出巨大的牺牲后,成功突围。
以后,这军号跟了陆青,跟着主力红军,一路走来。
松潘草原的天气,一会儿一变,刚刚是万里晴空,一下子就暴雨如注。陆青行进在草地上,任雨水浇过头顶,他把军号塞进背包,打开背上破旧的油纸雨伞,冒雨前行。雨雾中的陆青感到特别疲惫,他走不动了。雷鸣电闪中,他仿佛看到了阿贵在和他说军号的事……
暴雨过后,草原上弥漫着雨雾,天边还出现了一道彩虹,陆青又饿又乏,放眼回望,军旗变成了一个小点。
前方,是一块绿色的草坪,过了草坪就是一大片灌木丛,陆青喝光水壶中最后一口水,扔掉了被雨打烂的油纸伞,擦了擦军号,整理了一下背包,踏上了绿色的草坪。
一脚下去,陆青感觉自己飞了起来,而后整个身子迅速地沉下去,仿佛大地里伸出一只手在拽他,他挣扎着,越挣扎陷得越深。陆青试图扔掉身上的背包,可是根本摘不下来,就这样,他一点一点被绿色的泥浆包围。时间似乎静止了,他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
陆青半个身子没在沼泽里,他脑子是清醒的,用尽最后的力量,他吹响了军号,号声嘹亮,号声呜咽……
吹号加速了陆青的下沉,很快,淤泥没了他的脖子,陆青想,战友们呢,能听到号声吗?一瞬间,他的眼睛模糊了,他清晰地看到了阿贵,张开双臂从红色的湘江走来,他睁不开眼睛了,但是他觉得自己的脚踏在一块石头上,他用左臂,高高地举起军号,他要让战友们看到军号……
红军队伍走到这里,正是晚霞满天的时候。一望无垠的草地上,只见陆青的手高高地擎起,军号紧握在他的手里,像个路标,红绸子在风中飘舞……
政委和红军战士们向着军号敬了军礼,绕过这片死沼,向远方,向红霞灿烂的地方走去……
(选自《北方文学》2018年第4期,有删改)
【赏析】小说处处围绕“军号”展开故事情节,文章结构紧凑、集中。“军号”是军魂的象征,是主人公的生命所在、精神所系,承载着陆青的顽强精神、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怀,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军号”意味着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前进方向的指引,从阿贵到陆青,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有助于文章主题的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