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张PPT)
第二单元
*为了忘却的记念
课前 自主学习
[资料助读]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南腔北调集》。最初发表于1933年4月1日《现代》第2卷第6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配合其军事“围剿”,疯狂地进行文化“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其御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大肆逮捕、拘禁、秘密杀害革命作家。
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的特务机关“警备司令部”,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鲁迅先生也时刻面临被捕的危险。鲁迅先生没有畏惧反动派的屠刀和淫威,在得知柔石、白莽等“左联”五位青年作家遇难的消息后,发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文章,深刻揭露反动派的罪行。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即1933年2月7日至8日,鲁迅先生怀着无限的悲愤写下这篇纪念文章《为了忘却的记念》。
知识链接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1930年3月在中国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团体,对于团结和组织进步作家批判国民党文化专制政策和推进革命文学运动,起过积极作用。“左联”的旗帜人物是鲁迅。
“左联”五烈士
1931年2月7日,“左联”作家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及尚未加入“左联”的李伟森与其他18位共产党员,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牺牲的这5位年轻作家,史称“左联”五烈士。“左联”五烈士就义后,“左联”即刻发表了抗议和宣言,指斥国民党的暴行,国内外进步力量也声讨这一暴行。
[基础梳理]
字音识记
(1)竦身( ) (2)惴惴( )
(3)艺苑( ) (4)戳穿( )
(5)永诀( ) (6)涅槃( )
(7)挈妇( )
sǒnɡ
zhuì
yuàn
chuō
jué
niè pán
qiè
焰
谄
陷
辑
缉
楫
账
帐
胀
词语积累
(1)素不相识:向来不认识。素,平素,向来。
(2)明珠暗投:比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集团,也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3)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4)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5)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词语辨析
轻率 草率
①凡是在小事上对真理持______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②他做事太________,可不能把重要的工作托付给他。
【答案】①轻率 ②草率
【解析】“轻率”与“草率”都是形容词,形容做事缺乏思考,粗心大意。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常用来形容说话、行动以及对人的态度。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侧重指在过短的时间里草草了事,不细致。
课堂 思考探究
[整体感知]
结构图解
主旨探微
本文通过对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的五位革命烈士的深情追忆,歌颂了他们为革命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抒发了作者无限的悲愤之情,表达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革命一定胜利的坚定信念。
[任务探究]
任务一 理解
1.概述作者同白莽三次相见的情况,并说说作者通过哪些具体生动的材料,表现了白莽形象的什么特点。
【答案】作者通过白莽对《彼得斐传》和诗的翻译及有意曲译、他与鲁迅初次见面后的来信并坦率地表示“很悔和我相见”、刚从狱中释出,热天穿厚棉袍,汗流满面,却毫无愁苦地登门拜访鲁迅,并告知自己是革命者,这三个具体生动的材料,表现了白莽勤奋坦诚、爱憎分明、坚强乐观的革命文学青年的形象。
任务二 赏析
2.文章第一部分第二段中“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这句话的含意应如何理解?
【答案】这句话概括了当时上海报刊对五烈士遇害的四种不同态度:①“不敢”——同情革命者,想刊载以揭露反动派,但怕惹祸。②“不愿”——不想惹是非、担风险,明哲保身。③“不屑”——站在反动立场上,具有轻视的态度,认为革命者流血牺牲不值一提。④“隐约其辞”——只有《文艺新闻》巧妙地透露出一些消息。
3.文章第五部分最后一段中“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有怎样深刻的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夜正长”象征着黑暗统治正严酷,需要用战斗去驱散那浓重的黑暗。“路也正长”象征革命斗争的道路也还漫长,需要不懈地斗争,夺取胜利。“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照应开头,再次强调要摆脱悲哀,化悲痛为力量,砸烂那似人非人的世界。
任务三 探究
4.文章第一部分写白莽后写柔石,第三部分穿插写白莽,第四部分末再提出白莽的译诗,这样布局恰当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观点一:不恰当。这篇文章叙述了五位革命烈士的事迹,如果一一写来,文章条理会更清晰,读者对人物的印象会更完整,作者写起来也更容易。
观点二:恰当。①先由《白莽印象记》引出白莽,非常自然。一次一次记述与白莽的见面,有如“凤头”,俊秀、从容。②再着重写柔石,主体显得饱满充实,有如“猪肚”。③第三部分穿插写白莽,第四部分末再提出白莽的译诗,形同“豹尾”,使白莽一线与柔石一线交织,如行云流水,自由活泼,体现了“凤头”“猪肚”“豹尾”的章法规则。④如果把柔石放在第一部分,则显得头重脚轻;第三部分内容放在第二部分写,则有“无穿插交织,融为一体”之感。
课后 巩固拓展
[随堂小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几场大雨的到来,原来那些________的河流开始变得丰满起来,澎湃起来,欢快起来。水的到来使得那些几乎干涸得________的河流骤然有了活力,有了________的力量,河流就像由一个羸弱的少年突然长成一位健壮的汉子,而且是一位不修边幅的莽撞汉子,带着________的野性横冲直撞。这种成长的过程是短暂的,一场大雨就能改变河流的模样。
你在湿热的天空下沿河道走着,( ),天地昏暗。这时,挺胸直腰在河道生长的边的树儿立即风刮得东歪西倒,几乎要匍匐于地。燕子、蜻蜓乱飞,天也越来越黑,黑得如漆如墨,黑得令人窒息发慌。狂风稍歇,昏暗中大雨瓢泼似的从天而降。
大雨过后,那些树儿在湿漉漉的空气里羞答答地站立在岸边,就像一个个刚刚出浴的女子,应该是满怀惬意表示对河对水的敬意吧。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瘦骨如柴 奄奄一息 汹涌澎湃 狂放不羁
B.病骨支离 奄奄一息 激情四射 放荡不羁
C.瘦骨如柴 命在旦夕 激情四射 狂放不羁
D.病骨支离 命在旦夕 汹涌澎湃 放荡不羁
【答案】A
【解析】病骨支离:形容病中体瘦骨露,衰弱无力。瘦骨如柴:形容十分瘦削的样子。前者侧重病态,后者侧重瘦,由后文的“丰满”可知,应选“瘦骨如柴”,排除B、D。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临近死亡,也比喻事物即将消亡、湮没或毁灭。命在旦夕:早晚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生命垂危,很快会死去。前者强调即将消亡,后者强调时间短,语境将河流拟人化,水几乎干涸,应选“奄奄一息”,排除C。汹涌澎湃:形容声势浩大。激情四射:精神亢奋,充满激情。前者强调声势浩大,后者强调精神状态,语境是形容河流,应选“汹涌澎湃”。狂放不羁:形容性格豪爽,蔑视世俗礼法。放荡不羁:形容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的人。多含贬义。“放荡不羁”含有贬义色彩,应选“狂放不羁”。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生长在河道边挺胸直腰的树儿立即风刮得东歪西倒
B.树儿挺胸直腰地在河道边生长立即被风刮得东歪西倒
C.树儿挺胸直腰地在河道边生长立即风刮得东歪西倒
D.生长在河道边挺胸直腰的树儿立即被风刮得东歪西倒
【答案】D
【解析】A、C项,成分残缺,应在“风”前加“被”,可排除。B项,搭配不当,“挺胸直腰”不能做状语。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猛地遭遇一阵狂风,紧接着是黑云密布
B.一阵狂风猛地吹来,黑云密布紧接着
C.猛地遭遇一阵狂风,黑云密布紧接着
D.一阵狂风猛地吹来,紧接着是黑云密布
【答案】A
【解析】根据括号前面的内容可知,主语为“你”,所以用“猛地遭遇一阵狂风”使前后主语连贯一致,可排除B、D。由后文的“天地昏暗”来看,后面应是“黑云密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日晷(“日”指太阳、“晷”表示影子),是古人发明的一种天文计时仪器,主要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在钟表普及使用之前,日晷曾是古人生活中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这项发明被人类所用达几千年之久,但是日晷也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至1270年意大利和德国出现早期的机械钟,人类才全天候掌握时间。
日晷,如同漫漫长路上的驿站和里程碑,使人类在不知始终的旅途中不再感到迷茫。从此,人类对时间这个不可思议的抽象概念有了具象的认识。换句话说,人类“抓”住了时间,就好像从此可以抓住自己的命运,从被命运主宰的对象变成了命运的主宰。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①根据日影具体的位置 ②不可或缺的计时工具(之一)
③没有太阳时(或:阴雨天和夜里)无法使用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①把日晷比喻为人生长路上的驿站和里程碑,让旅途中的人们不再迷茫,表现了作者对日晷的赞美之情。②形象化的比喻,使表达更加活泼、生动。
[素材积累]
课内素材
鲁迅对爱国青年的不幸牺牲寄托了无限的哀思。他热爱青年,正因为如此,他不愿意他们做无谓的牺牲。鲁迅热烈地爱,也热烈地恨,他对反动势力无比憎恨,痛恨反动政府的凶残和反动文人的无耻,并用犀利的笔进行彻底的揭露和批判,使之显露原形于国人面前;对于有害的事物,对于国民性的痼疾,他的鞭挞不留情面;对于某些不良倾向,他也常义愤溢于言表。
[适用话题]“爱与恨”“爱国”“精神导师”“勇士”等。
课外素材
国民党反动派“禁止书报,通缉作家,封闭书店”,实行疯狂的法西斯血腥统治,但是,一大批革命青年仍在热烈地拥护和发展左翼文艺,积极地进行革命活动。白莽翻译《彼得斐传》,呼唤真正的“自由”;即使两次被捕,仍然敢于为革命事业献身。柔石等人设立朝花社,出版进步刊物,介绍进步文化……1931年1月17日,五位“左联”的革命作家被捕,2月7日被秘密枪杀。
鲁迅先生等“左联”作家特地发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国民党屠杀大批革命作家宣言》,控诉反动派的罪恶暴行,指出这种虐杀手段绝不可能消灭左翼作家文化运动,并坚决表示要继续反对“国民党在末日之前的黑暗的乱舞”。
[适用话题]“奉献”“责任”“中国的脊梁”等。
[聚焦高考]
探究散文标题
考点链接
叙事散文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叙事散文阅读注意事项:一是把握作者情感,梳理事件脉络;二是分析关键信息,辨别选项正误;三是审读题干考点,全面精准作答。
标题含义理解题能快捷、准确地考查学生领悟作品内涵、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类题要求首先明确标题的表面义即字典义,然后弄清标题的语境义及延伸义,而语境义和延伸义一般与文章的主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常考提问方式: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②标题的作用是什么?③为什么以此为标题?换成另一个标题好不好?④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常考两方面的内容:①内涵;②作用。
典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坐在阳光里的父亲
张秀峰
父亲坐在阳光里,安静得像一尊佛。父亲那憨憨的笑融入阳光里,这个冬天便多了几分温暖。我就站在他的对面,看着他脸上的笑,一圈一圈地漾开,直到把沉睡的村庄给笑醒。于是便有了狗吠,有了鸡鸣,有了悠然升起的炊烟。叫醒了村庄,父亲便像完成了使命一般,拐拉着两条腿,一步一摇地回家去。
印象中,父亲一直都这样,冬天的阳光作为背景,演绎每天的安宁与舒缓。几十年就这么过去了,父亲静坐的形象一直都在,醒着的时候在回忆里,睡着的时候在梦里。有时候,连我都觉得茫然,不知道是父亲那美好的形象感动了我,还是我因为感动才有了那臆想中的场景。
村里又一个人老去了,听到这样的消息,我心里非常难过。
消息是村里人传出来的,通过手机,像雪后的风,细溜而阴冷,从耳朵里进去,直通通地就到了心底,揪着心,一把一把地捋,于是,开始还能感觉到那份尖锐的疼,后来就变成了钝钝的痛,感觉有些遥远。
每每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想起他坐在阳光里的情状。心里不由得害怕,害怕哪天的梦里突然空了,我会不会因为遽然失去而崩溃。于是,当风再过来的时候,我就会努力地闭紧双眼,试图将自己用力地摁进梦境中去,那样,我就会守着父亲,看他那憨憨的笑一点点地将眼睛里那淡漠的哀愁稀释掉,换上阳光的亮色。
一年四季,做梦无数,可唯独这样的梦却能够长久。作为主角的父亲和作为背景存在的古老村庄,在日渐迷失的生活当中,成了慰藉我灵魂的唯一鲜活的回忆。想想,是不是觉得很悲哀?
每年的这个时候,父亲早已经忙活开了。我打电话问母亲,果然。
退耕还林后,自家地里的农活并不是很多,于是,父亲便承揽了好多别的工作:栽树的时候就帮着别人栽树;盖房的时候就帮着别人运沙子、运水泥;村里要疏通河道了,要修路了,父亲总是最积极的那一个。六十多岁的人了,依然把自己当作壮劳力。几天前,母亲打电话来,说,村里准备发展棚栽业,父亲明确表示想租赁一个。鉴于父亲年纪大了,我和哥哥都明确地表示反对。为了增强说服力,我特意咨询过好几个大棚种植户,他们的说辞几乎一致,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一句话:这是个细致活儿,对于在外面跑惯了的父亲显然不适合。
然而自以为能够充分说服父亲的理由却被父亲轻易地化解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受了一辈子的苦,还怕吃苦?再苦,又能苦到哪儿去?”
我还能说什么,唯有背着父亲,将眼泪洒进浓重的暗夜里。
村子越来越空,越来越荒凉。大家逃命似的往城里挤,哪怕混得再惨也不愿意再回到这里来,甚至都羞于提及那个曾经承载过他们生命的地方。这种在城市浮华中迷失的人生让我很是震惊,同时也为农村现如今的落寞而倍感难过,然而我却不知道如何去安抚那伤感的村庄。
故乡因为有父母在,那种重重叠叠的疼痛便永远也不会消失。我每次都是流着泪回去,然后又流着泪离开。
父亲,真的是老了。尽管雄心依旧不减当年,然而衰老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对面山坡的地,已然一派杂草丛生的荒凉。
偌大的村庄里,每天能够有炊烟升起的窑洞不足十处。因为人少,蓝天白云衬托下的村庄,荒草离离,孤寂就显得十分隆重。村子下面原本是有河的,现在居然被密密匝匝的芦苇遮挡得严严实实,看不到一点水的影子。原先经常游泳的水塘还在,哪里还有昔日的丰韵呢?干涸如大张的嘴巴,对这一切都哑然失笑。
所幸的是,父亲的田地还在,虽然只是些边边角角、零零星星的沟台地,聊胜于无,有生活的底气在,希望便有所附丽。封山禁牧第一年,父亲第一个响应国家政策,将自家山里的地全部退耕还林。我知道,作为一个称职的农民,父亲对土地有着近乎狂热的疼惜,可是,当他在自身利益与国家需要发生冲突时能够毅然决然地选择后者,仅凭这一点,就足够伟大。
坐在阳光里的父亲,看上去是那么的平和、淡然。此时,他更愿意一个人独处,体味身心彻底放松之后的泰然与安宁。在父亲苍老的意识当中,绝不会因年华纷逝而做白首之叹,反倒可能因尊重生命而超然脱尘。
在我的印象当中,父亲始终都以积极入世的形象而存在。纵使命运多舛,可他从来都没有抱怨过什么,以最大的热情生活着,奋斗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按部就班地在这个叫寺沟门的小村庄里生活了一辈子,从没有想过要离开这里。一直到现在,父亲连同他的村庄,已成为我心头永远拂之不去的牵念——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父亲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根植于我的记忆深处,温暖着我,让我梦魂牵绕。
父亲依旧坐在阳光里,安详得像一尊佛。于是我就想,太多的割裂,无处安放的灵魂,这种隐伏于灵魂深处的伤痕,于我们这个时代而言,到底是福,还是祸呢?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文章为何以《坐在阳光里的父亲》为题?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结构上:“坐在阳光里的父亲”是“我”的精神慰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②形象上:“坐在阳光里的父亲”是父亲的典型形象,始终积极入世,对生活充满热情,给人以希望。③主题上:“坐在阳光里的父亲”包含了作者对父亲的赞美,对生活、生命的尊重,以及对迷失在浮华人生中的人们能重新找回灵魂的美好祝愿等丰富意蕴。(意思对即可)
技法攻略
一、标题作用类
1.标题常见的作用
(1)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
(2)表达作者主观感情和态度。
(3)揭示文章的主旨和哲理。
(4)作为文章的线索和构思思路。
(5)有的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作用,如象征、比喻、一语双关等,对文中的人物和主题有象征作用。
(6)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解题思路
(1)标题含义:表面义、深层义。
(2)标题与修辞手法的关系:运用何种修辞。
(3)标题与文章结构的关系:是否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
(4)标题与内容的关系:是否明确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内容。
(5)标题与主旨情感的关系: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6)标题与人物命运的关系:是否暗示或揭示了人物的命运。
3.答题步骤
(1)明确标题含义:表层义、深层义。
(2)分析文章结构:与开头结尾的照应、文章的线索。
(3)标题与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本身的点题作用,揭示文章的中心内容。
(4)分析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义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思考及兴趣。注意标题本身特点(修辞、特定句式等)。
二、标题含义类
1.一般标题有两层含义
(1)联系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义、常用义。包括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体会深层含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通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思想。
2.答题步骤
第一步,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一般指的是其字典义或常用义。
第二步,体会标题的语境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和象征义等)。
第三步,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探究标题与文章中心的关系。
第四步,提炼整合答案。
3.答题模式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中心思想。
[群文阅读]
导读:面对反动派的屠刀,刘和珍义无反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纪念“三一八”惨案中壮烈殉难的刘和珍,赞扬革命烈士的斗争精神,揭露和鞭挞中外反动派的凶残卑劣,刘和珍的好友石评梅在《京报副刊》发表《痛哭和珍》一文,表达对她的悼念;刘和珍的老师林语堂撰写了《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这也是一曲悼念烈士的悲壮挽歌。
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领导?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待你孝养,等你培植。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挣扎,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予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
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
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有改动)
【赏析】《痛哭和珍》是石评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后连夜写成的,全篇凄婉哀怨,而又蕴含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烘托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使人潸然泪下,接着描写参加追悼会人们的反应以及作者的感受。全文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与逝者的对话。全文感情充沛,表达流畅,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
林语堂
今日是星期日,稍得闲暇,很想拿起笔来,写我这三天内心里的沉痛,但只不知从何说起。因为三天以来,每日总是昏头昏脑的,表面上奔走办公,少有静默之暇,思索一下,暗地里已觉得是我有生以来最哀恸的一种经验。或者一部分是因为我觉得刘杨二女士之死,是在我们最痛恨之敌人手下,是代表我们死的,一部分是因为我暗中已感觉亡国之隐痛,女士为亡国遭难,自秋瑾以来,这回算是第一次;而一部分是因为自我到女师大教书及办事以来,刘女士是我最熟识而最佩服嘉许的学生之一。
三月十八日即她死的早晨八时许,我还接了刘女士的电话,以学生自治会的名义请我准许停课一天,因为她说恐怕开会须十一时才能开成,此后又恐怕还有游行,下午一时大家赶不回来。我知道爱国运动,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素来是最愿意参加的,并非思想茅塞之女界所可比,又此回国民大会,纯为对外,绝无危险,自应照准,还告诉她以后凡有请停课事件,请尽早接洽,以便通知教员,不知道这就是同她说话的末一次了。到下午二时我因要开会到校,一闻耗即刻同许季茀先生到国务院,而进门开棺头一个已是刘女士之尸身,计前后相距不过三数小时。闭目一想,声影犹存,早晨她热心国事的神情犹可涌现吾想象间,但是她已经弃我们而长逝了。
刘女士是全校同学钦佩敬爱的领袖,因为她的为人之和顺,及对于校事之热心,是全校同学异口同声所称赞的。功课上面,是很用功,是很想自求进益的一个人,看见她的笔记的人大都可以赞同,而且关于公益事宜尤其是克己耐苦,能干有为,足称为中国新女子而无愧。我本知她是很有希望的一个人才,但是还不十分知道底细,到许季茀先生对我详述,才知道她是十分精干办事灵敏的女子。上回女师大被章、刘毁残,所以能坚持抵抗,百折不挠而有今日者,实一大部分是刘女士之功,可称为全学革命之领袖。处我们现今昏天黑地,国亡无日,政治社会思想都须根本改造的时期,这种热心有为,能为女权运动领袖的才干,是何等的稀少,何等的宝贵!
记得有一天很冰冷的晚上,到十时,刘女士才独自一人提了一个极大的皮箱来我家里。这是两月前女师大演剧的第二天,是为还借用的衣服来的。因为到各家去分还,所以跑到这里来已经时候很晚而十分疲倦了,但是她还是说“不累”,仍旧满面笑容的谈到前夜演剧的情况,个人的劬劳,好像全不在心上。我方明白女师大之所以能有奋斗到底的成绩,是因为有这种人才。
在我的书桌上,有一本刘女士的英文作文簿,是她死的前一日交来的,一直到现在总是不忍翻开看。今天毅然开看,最后一篇的题目是:
“Social Life in the College”,后记Mar,16,1926,就是她死前两天写的。刘女士总是懊恼自己的英文太差,以前旷课太多,其实一看她的英文倒是很流畅通顺的。这一篇文中有很可以引起我们感叹之语,很可以使我们知道她求学的心切,及上回因受摧残而旷学是如何逼不得已之事。
(选自《剪拂集·大荒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有删改)
【赏析】文中的刘和珍是一个为人和顺、吃苦耐劳、能干有为、热心国事、坚持抗争、临危不惧的学生运动领袖的形象。作者在文中着重提到了刘和珍深夜笑谈和她的英文作文簿,正面表现刘和珍品质的同时,也侧面鞭笞了凶手的残暴。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学生逝世的悲痛和国家失去这样年轻有为的女性领袖的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