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2022·四川资阳·八年级期末)“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这段话反映了张謇
A.赞成商务立国 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主张学习西方教育思想 D.提倡实业救国
2.(2022·四川德阳·八年级期末)一位同学绘制了以下示意图。它反映出
A.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B.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D.彻底改变了中国落后的经济面貌
3.(2022·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校八年级期末)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重商轻农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实业救国
4.(2022·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实业,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之路的清末状元是( )
A.张謇 B.荣氏兄弟 C.卢作孚 D.侯德榜
5.(2022·四川遂宁·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投资
C.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企业 D.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
6.(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1912~1919年,中国新建的民族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以上材料说明( )
A.中国对外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起步较晚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
7.(2022·四川宜宾·八年级期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荣氏兄弟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从材料分析这些企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 B.企业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C.海外华侨归国投资创业 D.列强战争暂时放松侵华
8.(2022·四川广元·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民族工业的萌芽出现在明末清初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出现在抗战期间
C.抗战结束后,民族工业得到迅速的恢复 D.辛亥革命后,国内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的热潮
9.(2022·四川自贡·八年级期末)如表为“一战”前后中国农商部注册公司变化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
时间 公司数量(个) 资本总额(元)
1914年 146 41148205
1920年 272 117434500
A.北洋政府的统治阻碍了经济发展 B.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C.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深 D.抗日救亡运动出现高潮
10.(2022·四川宜宾·八年级期末)下图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
A.发展历程艰难曲折 B.地区之间很不平衡
C.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D.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11.(2022·四川广安·八年级期末)据统计,1865 -1894年,上海有2家造纸厂、11家火柴厂、97家缫丝厂,而贵州省、内蒙古直到1913年还没有一家近代企业。这反映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A.总体水平落后 B.区域发展不平衡 C.受封建压迫严重 D.规模小、技术差
12.(2022·四川眉山·八年级期末)袁世凯为慈禧太后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慈禧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不跪,还坐在慈禧太后的前面。这一事例从本质上说明了( )
A.慈禧太后的盲目自大 B.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C.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D.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13.(2022·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校八年级期末)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既有人身着长袍马褂,也有人西装革履,更多的是旗袍和中山装;街道边既有传统中餐饭馆、酒楼,也可以看到咖啡馆、西餐厅;有人称呼“先生”“女士”,也有人称“老爷”。这些现象表明近代中国
A.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B.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C.西方风俗已成主流 D.社会生活新旧并呈
14.(2022·四川广元·八年级期末)下列场景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不断求新求变的是
A.行握手礼 B.参加科举考试 C.凭布票买衣服 D.乘坐高铁出行
15.(2022·四川资阳·八年级期末)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1915年,赵某夫妇分别穿着中山装和旗袍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B.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C.慈禧太后逃离北京后打电报给李鸿章让其到北京同八国联军谈判
D.洋务运动以来剪辫、易服和停止缠足使我国社会习俗开始有较大改观
16.(2022·四川·雅安中学八年级期末)1912 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 楼之丽芙照像馆。”这实质上反映了()
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 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
C.传统精华悉心保留 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7.(2022·四川遂宁·八年级期末)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中写道:共“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辛亥革命。下列表述中,属于辛亥革命结果的是( )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发生变化④满清王朝统治结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22·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校八年级期末)“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以上社会风俗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
19.(2022·四川广元·八年级期末)20世纪初,大城市中的知识层、涉外人士及官绅层已倾向于西方交往之礼:男子礼为脱帽鞠躬,女子礼仅鞠躬;“先生”“同志”也取代了“老爷”“大人”等称谓。这反映了( )
A.民族风情特色 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形成
C.自由平等风尚 D.封建等级观念彻底废除
20.(2022·四川广元·八年级期末)某导演筹拍电影《1912年北京故事》,力图反映中华民国的新气象。以下场景能够入选的是( )
A.一名男子因为剪掉辫子遭到抓捕 B.人们相见天多行握手鞠躬礼
C.百姓到北京东交民巷县令处申冤 D.进京赶考的学子在读《新青年》
21.(2022·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废除跪拜,代之以鞠躬、握手,取消“老爷”“大人”称谓,代之以“先生”,这体现了( )
A.民主科学的风尚 B.自由平等的社会风尚
C.新旧并呈的文化特征 D.多元发展的社会特征
22.(2022·四川德阳·八年级期末)下侧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反映出
清朝旧习俗 民国新习俗
跪拜礼 鞠躬、握手
“老爷”“大人”称谓 “先生”称呼
A.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B.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C.保守封闭占据主流 D.等级思想根深蒂固
23.(2022·四川自贡·八年级期末)鸦片战争后,西服零星地出现在通商口岸。民国初年,新式服装除了西装,还出现了中西合的中山装和改良的旗袍。这反映了( )
A.民主政治确立 B.纺织技术改进
C.服饰多元化 D.开埠范围扩大
24.(2022·四川遂宁·八年级期末)“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材料反映了( )
A.我国已是世界一流发达国家 B.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人们的时间观念越来越淡薄 D.时钟的制作技术日趋成熟
25.(2022·四川广元·八年级期末)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主要表现为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科学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博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1)19世纪60-70年代洋务派的“实际行动”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1894年农历甲午年,……年逾不惑、踌躇满志的张謇成为全国惊羡的新科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然而他却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出于对国家权利丧失的愤慨,1896年他毅然弃官返乡兴办实业。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2)张骞“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是指什么?他兴办的实业名称是什么?
材料三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3)材料三中“开始学制度”、“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分别是指哪些运动?
(4)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26.(2022·四川凉山·八年级期末)材料一: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材料二:随着外国资本的入侵,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中华民国成立后的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到20世纪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总得来说还是比较落后。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所说是哪场运动?
(2)请说说材料一所述的运动开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场运动的发起人提出的运动目标是什么?
(3)材料二中提及“外国资本的入侵”是从哪个历史事件后开始的?请写出一个这一时期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代表人物。
(4)材料二中提及的中国民族工业“短暂春天”为什么会出现在20世纪初期?
27.(2022·四川·雅安中学八年级期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方式,经过了从“贸易+特权”到“投资+特权”的转变。在侵略中,中国沿海沿江的各通商口岸大都被帝国主义所控制。重要的煤铁矿和棉花烟叶等经济作物,几乎直接和间接被列强控制。外人运输原料还享有内地免税减税等特权。而在工业机器等方面,中国的民族资本企业更是依赖外国进口。
——摘编自庄鸿铸《甲午战争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贸易+特权”、“投资+特权”开始的标志,并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发展中面临哪些不利因素。
材料二 《临时约法》给予资产阶级财产占有和人身安全的自由权利,民族工商业者身份地位有所改变。
南京政府鼓励民间开办银行,为工商业贷款服务;裁撤厘金、苛税;劝用国货、抵制洋货等等。改易服饰的浪潮,给近代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商机,对服装衣帽等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消耗,不仅使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的商品输出,腾出部分中国市场,而且更需要大批的中国轻工业产品输入欧洲。
——摘编自《史学月刊》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张謇的大生集团借助张謇的状元身份以及官府的支持,阻止其他企业或商人进入南通地区,使大生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使企业丧失了竞争能力。而集团管理者多来自官僚阶层,凭经验进行决策,凭行政命令办事,经常出现挪用公款的情况。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大生企业很快败了下来。
——摘编自《大生集团与荣氏集团兴衰成败之道探究》
(3)据材料三,归纳大生集团衰败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张謇指出“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意思是说外国人富民强国的根本原因是工业发达,因此张謇这段话反映了他提倡实业救国。故答案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经济和社会生活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2.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企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始;大生纱厂是19世纪末张謇创办的民族工业;在一战时期,我国的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在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受挫,开始内迁。所以示意图反映的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曲折发展的过程,B项示意图中没有体现;CD项表述错误;A项表述正确,故选A。
3.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实业救国。《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4.A
【解析】状元实业家张謇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A项正确;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是著名企业家,排除BCD项。故选A项。
5.A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中时间和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的情况,可知它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A项正确;表格内容没有体现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投资,排除B项;表格内容没有体现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企业,排除C项;1913年之前清政府已经灭亡,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912~1919年,中国新建的民族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无暇东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故D正确;材料没体现中国对外资本输出扩大且不符合事实,故A错误;近代民族工业起步较晚与题干信息无关,故B错误;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以轻工业发展为主,故C错误。综上故选D。
7.D
【解析】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机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D项正确;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近代民族工业在管理水平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并不是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海外华侨归国投资创业与题干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史实的识记。题目考查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识记,A选项我国民族工业的萌芽出现实在洋务运动中,故错误。B选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故错误。C选项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故错误。D选项是正确的,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二子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的内容中:“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他们认为,‘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发展的概况、原因、影响。
9.B
【解析】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一战期间中国的公司数量和资本总额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说明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B项正确;表格信息不能体现北洋政府的阻碍作用,没有体现西方列强的影响,排除AC项;此时抗日救亡运动还没有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解析】由如图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发展历程的特点是发展历程艰难曲折。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A项正确;图片未显示地区发展、轻重工业分布信息,故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B
【解析】根据材料“1865-1894年,上海有2家造纸厂、11家火柴厂、97家缫丝厂,而贵州省、内蒙古直到1913年还没有一家近代企业。”可得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说明区域发展不平衡,B项正确;总体水平落后,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受封建压迫严重,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规模小、技术差,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解析】根据题干“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可知,这一事件表明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B项正确;题干材料无法说明慈禧太后盲目自大,排除A项;C项与材料内容的主旨相反,并且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在此前已经开始,排除C项;D项与题干“本质上说明”明显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解析】根据材料“既有人身着长袍马褂,也有人西装革履,更多的是旗袍和中山装;街道边既有传统中餐饭馆、酒楼,也可以看到咖啡馆、西餐厅”可知,“长袍马褂”代表的是旧式生活,“西装”代表的是新式生活。““既有人身着长袍马褂,也有人西装革履”说明当时社会生活新旧并呈。故D正确;新式生活的出现说明传统观念开始被打破,故A错误;“长袍马褂”的存在说明还有传统观念的存在,故B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西方风俗已成主流,故排除C项。故选D。
14.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所以A项符合题意;科举制创立于隋朝,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人民买衣服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款式也很单调,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选择乘坐高铁、飞机等方式,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的答案为A。
15.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时期,国民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D项符合题意;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服饰上的变化表现为出现了中山装和旗袍;大众传媒出现了报刊;通讯工具出现了电报和有线电话。排除ABC项。故选D项。
16.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描述的是一个男子剪辫子前还要到照相馆照相留念,说明 其心态新旧杂陈,故 B 项正确;A 项与剪辫子的史实的不符,应排除;长辫子不是传统 精华,故 C 项错误;共和观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故选B。
17.C
【解析】根据材料“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可知,此事件是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通过“剪辫子”等改变了近代人民的社会生活习俗。“皇帝倒了”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翻的反映。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历史事件为新中国的成立。②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18.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剪辫易服,取消不平等的称呼,这是辛亥革命之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的条文规定,故C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器物,不涉及社会习俗,故A不符合题意;义和团又称义和拳、义和团事件、庚子事变,拳匪、拳乱、庚子拳乱等,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不涉及社会风俗的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国民革命,亦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大革命",是指1924年5月至1927年4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这反映了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平等的愿望,故C正确;题干信息没有反映民族风情特色,故A错误;民主共和是指是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与题干信息无关,故B错误;20世纪初,中国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封建等级观念没有彻底废除,故D错误。综上故选C。
20.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B项正确;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陋习的法令,A项排除;北京东郊民巷在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被划为使馆界,不允许中国人居住,排除C项;科举制在1905年被废除,《新青年》创办于1915年,排除D项。故选B项。
21.B
【解析】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B项正确;民主科学的风尚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新旧并呈的文化特征、多元发展的社会特征在题干信息中不能体现,排除CD项。故选B项。
22.A
【解析】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与清朝的旧习俗相比,民国的新习俗更加的平等,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新风尚,A项正确;根据风俗的变化无法体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等级思想根深蒂固,排除BD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保守封闭占据主流,排除C项。故选A项。
23.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法令包括剪发辫,禁缠足,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提倡穿西装和中山装等。因此据题干“鸦片战争后,西服零星地出现在通商口岸。民国初年,新式服装除了西装,还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改良的旗袍”,这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服饰的多元化,C项正确;民主政治确立、纺织技术改进、开埠范围扩大都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24.B
【解析】根据题干“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可以看出,表面上是人们掌握时间的办法的变化,其实质是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B项正确;我国海上发展中国家,“我国已是世界一流发达国家”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人们掌握时间的办法的变化,不是人们的时间观念越来越淡薄,排除C项;手机与“时钟的制作技术日趋成熟”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5.(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后期提出“求富”主张,开办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积极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实业救国;大生纱厂
(3)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4)感悟:①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②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③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④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70年代洋务派的“实际行动”: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比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洋务运动的作用: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由材料二的“然而他却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出于对国家权利丧失的愤慨,1896年他毅然弃官返乡兴办实业。”可知,张骞“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是指实业救国。张骞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这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始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是指新文化运动。
(4)分析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过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我的感悟是: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26.(1)洋务运动
(2)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自强”“求富”
(3)《马关条约》签订(中日甲午战争)张謇
(4)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分析】(1)
运动:根据材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国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可得出,材料一所说是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
(2)
目的: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目标: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3)
事件:根据所学可得出,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人物: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4)
原因: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可以从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角度作答。
27.(1)标志:鸦片战争战败,签订《南京条约》;甲午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因素:列强享有各种侵略特权,交通便利的通商口岸受列强控制,工业原材料受控于外国,没有税收等方面的保护政策,缺乏技术支持。
(2)民族工商业者社会地位的提高;南京政府出台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生活习俗变化提供了机遇;一战的影响。
(3)垄断市场、排斥竞争;经营管理落后;一战后外资重来
【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日甲午战争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中日甲午战争后则变为“投资+特权”。“贸易+特权”开始的标志是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投资+特权”开始的标志是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由材料“在侵略中,中国沿海沿江的各通商口岸大都被帝国主义所控制。重要的煤铁矿和棉花烟叶等经济作物,几乎直接和间接被列强控制。外人运输原料还享有内地免税减税等特权。而在工业机器等方面,中国的民族资本企业更是依赖外国进口。”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不利因素包括列强享有各种侵略特权,交通便利的通商口岸受列强控制,工业原材料受控于外国,没有税收等方面的保护政策,缺乏技术支持。
(2)由材料二“《临时约法》给予资产阶级财产占有和人身安全的自由权利,民族工商业者身份地位有所改变。南京政府鼓励民间开办银行,为工商业贷款服务;裁撤厘金、苛税;劝用国货、抵制洋货等等。改易服饰的浪潮,给近代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商机,对服装衣帽等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消耗,不仅使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的商品输出,腾出部分中国市场,而且更需要大批的中国轻工业产品输入欧洲”可知,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原因包括民族工商业者社会地位的提高;南京政府出台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生活习俗变化提供了机遇;一战的影响。
(3)由材料“张謇的大生集团借助张謇的状元身份以及官府的支持,阻止其他企业或商人进入南通地区,使大生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使企业丧失了竞争能力。而集团管理者多来自官僚阶层,凭经验进行决策,凭行政命令办事,经常出现挪用公款的情况。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大生企业很快败了下来”可知,大生集团衰败的原因包括垄断市场、排斥竞争;经营管理落后;一战后外资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