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下册课件15.1 谏太宗十思疏(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下册课件15.1 谏太宗十思疏(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9 15:1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鹞(yào)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思考: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如何?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劝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
唐太宗李世民。
本意是条陈,即逐条陈说。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解题

太宗

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十思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讽、谏、谤、讥、说”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唐以前“讽”无恶意讽刺意)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
“诽”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魏征
明人王船山曾评论说:“太宗之世,忠直老臣,无有过魏征者。” (《读通鉴论》卷十一)
清代的赵翼在 《廿二史札记》中也说过:“贞观中直谏者, 首推魏征。”
魏征,字玄成。唐初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巨鹿(今属河北)人。少孤贫,曾出家为道人,六易其主,后封郑国公,谥号文贞。以直言敢谏著称,曾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要“视民如水,视君如舟”等名言。
魏征与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一对君臣:魏征敢于直谏,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征“犯上”,所言多被采纳。因此,他们常被称作理想的君臣。
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的局面。
后来,太宗日渐骄奢,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在这一年的3-7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
据说太宗看了这些奏疏,感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表示将从谏改过。
写作背景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用排比句和比喻,从正面说明“积德义”的重要性。
要求,追求
取消句子独立性
(zhǎng):生长
使动,使…牢固
树根
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远方
(jùn):疏通
德行和道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望、求、思:想要
而:前三个是转折连词“却”,第四个是递进连词。
丰厚
最愚笨无知的人
何况
明智,有才能的人
继续运用比喻论证手法,从反面推理,加上一个反问,加强了对“积其德义”的肯定,简洁有力。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主持,掌管
帝位
形作名,重权
天地间
形作名,重位
至高无上的皇权
考虑
形作名,安定的生活,危险的境地
实行
转折连词,同“而”
保持
战胜,克服
水流
福禄。这里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又说定语后置
从反面提出自己的具体观点:居安思危,戒奢以简。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排比句
排比句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重大的
显著
深切忧虑
连词,“却”,表示转折。
的确
能够
表示推断,大概
难道
代词,代指天下
古义“泛指所有帝王”
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连词,表修饰
古义指“放纵情感”
连词,表并列
轻视别人,“物”在此处指“除自己以外的人”
指北方与南方。
古义指“陌路人,陌生人”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督责
代词,代指百姓

通“震”,威吓
连词,表转折
感念,感激
名作状,表面上,在心里
译为“大小”
百姓(心怀怨恨)
深切警惕
疾驶的车辆
难道
轻视
状语后置
苟且
以水和舟的关系比喻民和君的关系,切中要害。
取江山
守江山
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人
既得志 则纵情以傲物
胡越为一体
骨肉为行路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 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名作动,统治
如果
贪图的东西
表目的,来
兴作建筑
使…...安宁
约束
骄傲自满
名作动,居于…之下
以...…为乐
打猎
猎网只布三面
谨慎地把事情做完
堵塞
蒙蔽
考虑到
使…...端正
排斥、罢免
通“毋”
表递进
表结果,导致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这,此
九种德行
有能力的人
好的建议
用尽
竭尽
散播、扩大
献出
忧烦的事情
出游
赤松子、王子乔
教化
管理
役使,劳损
损毁
顺其自然
选拔
十思(由什么→想到什么)
3.念高危
4.惧满溢
5.乐盘游(狩猎)
6.忧懈怠
7.虑雍蔽
8.想谗邪
9.恩所加
10.罚所及
1.见可欲
2.将有作
思知足以自戒
思知止以安人
思谦冲以自牧
思江海下百川
思三驱以为度
思慎始而敬终
思虚心以纳下
思正身以黜恶
思无因喜以谬赏
思无因怒而滥刑
正己
安人
正心
修身
治国
平天下
戒奢侈
戒骄傲
戒纵欲
戒轻人言
戒赏罚不公
细读全文,理清思路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提出问题
(中心观点)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主旨)
为什么思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提出具体做法)
思些什么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总结历史教训)
(以“木”“水”为喻)

宏九德
选拔任用人才
听从善言
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
理想的
政治境界
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
“垂拱而治”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积极地求治,以德化民,而不是消极地以不治为治。
总结“十思”:是不是消极无为?
魏征以善谏著称,为什么他的进谏大都能被唐太宗接纳呢
①尽臣子之责,谦恭诚挚。
他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政治家的敏锐眼光观察时政。更为可贵的是,在进谏时,他言辞恳切,极尽忠诚。他的“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充满对唐太宗自悟的期待;“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语重心长,又切中要害,令人警醒。而他的“十思”之见更是句句坦诚,字字惊心,这怎能不令唐太宗动容?
②显谏臣之智,委婉得体。
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来说理,生动形象,说理透彻。
③魏征遇上了英明的君主唐太宗。
伯乐还需要千里马,作为一代明君,唐太宗励精图治,以国事为重,能容耿介直言的臣子,所以对于魏征的进谏大都能够虚心接受。
思考:《谏太宗十思疏》是否有局限性呢?说说你的理由。
②作者对当时的统治阶级加以劝诫,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并不是为了启迪后人。
魏征毕竟是一个古人,是一个封建社会从乱到治的政治家,自有其历史和阶段的局限性:
①他把一个王朝的盛衰兴亡归之于某一个国君,这是一种唯心史观。他认为统治阶级只要能“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可以长治久安。实际情况当然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