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配套江苏版教材) 第四单元 多彩四季 检测题
(90分钟 100分)
第一部分(共2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8分)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滕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① (形成、凝成、犹如)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漫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② (炙烤、曝晒、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zǎi) 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bó 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旋律( ) ②积蓄(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①主(zǎi) ②磅bó
(3)下列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①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滕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②轻飞漫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①错别字: 订正: ②错别字: 订正: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①②处。(2分)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青奥会议中心建筑群形似太空帆船,这样的设计打破常规,极富创意。
B.“六一”儿童节,孩子们在市民广场上载歌载舞,引得行人驻足观赏。
C.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莫衷一是。
D.经过科技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探索,“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终于出征深海。
3.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因“宁愿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而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等。
B.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地理学家、散文家,所著的《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学著作,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作家,其作品文笔生动、幽默风趣,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D.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代表作有《师说》《黔之驴》等。
4.仿照示例,从“月亮”“雨水”“桥”中任选一个作为对象,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要求符合对象的特点,恰当运用修辞手法。(3分)
[示例]筷子:①一对恩爱夫妻,共同品尝酸甜苦辣。②总是挑挑拣拣,到头来却两手空空。
[仿句]
5.默写。(3分)
(1)天街小雨润如酥, 。
(2)稻花香里说丰年, 。
(3) ,猿鸣三声泪沾裳!
(4)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 ,领着我们上前去。
(5)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 , 。
6.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旅游日记,请指出其在内容安排上的不足之处。(3分)
好不容易等到周末,老师终于带我们出发了。汽车行驶两个多小时后,我们便到达了向往已久的人间仙境——桃花源。我们欢呼雀跃,兴奋不已。一下车,我们就想往里奔,老师连忙叫住我们,说买了门票后才能进入,要我们稍稍休息一下。买好了门票,我们便在一位导游小姐的带领下欢快入场。我们穿过桃树林,观赏了许多古香古色的建筑,浏览了许多石碑石刻,还在山顶饱览了景区全貌,最后来到秦人村,穿越秦人洞,结束了这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这次旅行,我收获不小。我既感受到了大自然景物的优美,也感受到了人文景观的优雅,还感受到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融洽相处的愉快。真是一次难以忘怀的旅行!
7.邀请名家指导,商定讲座安排。(4分)
下面是你与书法家魏先生的一段对话,请根据情景补全。
你:魏先生,您好!下周是我校的“书法活动周”,我们诚挚邀请您下周二给我们开一个讲座。
魏:哎呀,很不巧,下周二我另有活动,能换个时间吗?
你: 。
魏:太好了!那我们下周五下午在你们学校的报告厅见!
第二部分(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11分)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8.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别是:① ,② 、 ,③ 。(4分)
9.选文第①段文字的写作顺序是( )(2分)
A.由上到下,从树上、树间到地上 B.空间顺序
C.地点的转移 D.时间顺序
10.“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中的“闹”换成“叫”,行不行?为什么?(3分)
11.“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体会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二)阅读下面《囚绿记》中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13分)
①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②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漂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③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④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⑤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
⑥可是在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⑦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12.选文以作者对常春藤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行文: 观绿 ,表达了作者对绿的酷爱之情。(2分)
13.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特点?写出其中两点,并举例说明。(4分)
14.选文第⑤段对于“绿”在“我”案前生长,“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请结合选文说说你对“生的欢喜”的理解,并说说“绿”还可以用来象征什么。(4分)
15.选文第⑥段中说“植物是多么固执啊”,从选文中找出表现其“固执”的语句,并分析这样描写表现了常春藤的什么品质。(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11分)
像蒲公英一样生存
李智红
在我的印象中,蒲公英永远属于那种十分普通的小草。许多地方的田野山坡、路边墙角,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
蒲公英的花朵和果实,富有浪漫的诗意。它的花朵呈现出一种纯粹的金黄,花形与菊花一般大小,风韵也不在菊花之下。等到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它便会绽开成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伞托上坠一颗圆锥形的、饱满而丰润的籽粒。微风一吹,它们便像一朵朵降落伞似的,飘飘悠悠随风而去。
我曾对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蒲公英作过仔细观察。我发现那些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虽得以放任地滋长,自由地繁衍,快意地沐浴着酣畅的春风和雨露,但竟然全长得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它们要么猥琐而呆板,要么苍老而枯黄,不能给人以更多值得咀嚼和品味的东西。也曾见识过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开紫色的花,枝叶和花朵都远比野生的肥硕壮实,但又觉得在那绚丽雍容的表象背后,总透着一股掩饰不住的俗气和肤浅,空有华表而缺乏内在的质感。
我先前工作的单位小院,也是随处可见蒲公英的生长,而且越是路边墙角,越是石阶缝隙,生长得就越加旺盛。即使是那些已经浇灌了厚厚的混凝土面的院坝和走道之间,只要有哪怕是一丝丝龟裂的缝隙,它们都能扎根繁衍。单位曾组织我们将院里的蒲公英一次次地当作杂草垃圾铲除,但只要雨水一浇,过不了几天,它们又会滋长出鲜活的嫩芽。纵然把它们连根拔了,到第二年的春天,和风一吹,雨露一润,它们又重新萌发出新枝嫩叶,而且比上一年长得更茁壮,更旺盛。
那些生长在路道和台阶之间的蒲公英,为了避开行人的践踏和伤害,全都卧石而生,伏地而长。为了生存,它们刚一破土,就懂得向大地匍匐,懂得以一种隐忍和有度的伸曲来保护自己。这些生存在极其艰辛困苦甚至几近绝境的不毛之地的蒲公英,首要的课题就是想方设法地存活下来,然后长叶开花,繁衍后代。
在万物芸芸的自然界,蒲公英永远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配角地位。它没有牡丹“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的美艳,没有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喧闹,也没有海棠“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的得宠。但它总是默默而又尽情地开出黄色的小花,结出褐色的瘦果,为自己、为后代绵延生命的血脉。
每当看到这些卑微的蒲公英,我都为它们的生命内涵而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同时,我又惊异于同一类型的生命,处在不同的生存境遇中,它们所呈现的生命状态竟有如此的区别和差异。草木无性亦有性,世人有知亦无知。蒲公英在自己阴翳的心坎上引进阳光,在灰白的生命里添上亮色,而人却制造出桎梏,把自己牢牢地禁锢在狭小的世界里。面对充满诱惑而又浮躁的社会现实,倘若我们在羡慕那花天酒地、一掷千金的富贵生活,沉湎于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平庸日子,哀叹社会不公、自己又怀才不遇时,想想那蒲公英,它会是一帖清热降火的良药,使我们领悟到生命的本质,将心态变得平和一些,心灵变得洁净一点。
(本文有删改)
16.“卑微的蒲公英”具有哪些“生命内涵”?请分点简要分析。(3分)
17.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等到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它便会绽开成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伞托上坠一颗圆锥形的、饱满而丰润的籽粒。
②蒲公英在自己阴翳的心坎上引进阳光,在灰白的生命里添上亮色,而人却制造出桎梏,把自己牢牢地禁锢在狭小的世界里。
18.第3段写“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和“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其作用是什么?(2分)
19.请简要指出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2分)
第三部分(共40分)
20.作文。(40分)
仔细观察周围的某一景物,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赋予景物以象征意义,要有真挚的情感,题目自拟。
七年级语文(上)(配套江苏版教材) 第四单元 多彩四季
检测题 参考答案
1.(1)①lǜ ②xù (2)①宰 ②礴 (3)①滕 腾 ②漫 曼 (4)①凝成 ②烘烤[(1)题考查字音,(2)(3)两个小题考查字形,(1)~(3)题需要在平时加强积累。(4)题要根据课文内容来选择,注意要对课文加强诵读。]
2.C(“莫衷一是”的意思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而前面说“……各地美食,丰富多彩”,是强调美食种类多,不是说对美食的意见多,正是因为该词语的误用造成了前后表意不搭配。)
3.D(《黔之驴》的作者是柳宗元。)
4.示例:雨水:①从天空中欢快地飘落,花草荡漾出陶醉的笑意。②为了洗去大地的尘土,弄得自己污浊满身。(本题答案不唯一。仿写时注意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表达,从三个对象中任选其一,抓住对象的特点,运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即可。)
5.(1)草色遥看近却无 (2)听取蛙声一片 (3)巴东三峡巫峡长 (4)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5)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所填的句子均是课内的句子,属于直接型默写,难度不大。注意不要多字、漏字,不要写错别字。)
6.详略不够得当。文章应该重点记叙在桃花源观赏游玩的过程,描写所见的景物,可作者没有这样写,致使文章重点不突出。(从内容结构上入手分析。)
7.示例:谢谢您!那么下周五下午您有空吗?如果有空,我们就在学校的报告厅等候您,可以吗?(作为邀请方,碰到对方特别是名家不方便时,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对方的具体情况随机应变,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下,提出既能完成任务又适合对方的建议,这样对方会很高兴,并且没有理由拒绝邀请。)
8.①拟人 ②比喻 排比 ③引用(除了抓住各种修辞手法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还要结合句意去把握。)
9.A(抓住文段中的有关词语即可看出,如:树上仿佛已经……,花下成千成百……野花遍地是……)
10.不行。“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内涵要丰富得多。(要从作者对“春”全面深切的感受总结答案,从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角度思考答案。)
11.“卖弄”的原意是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这里贬义词褒用,写出了春天鸟儿鸣叫的美妙婉转,此起彼伏,连续不断。(词语使用的精妙之处,需结合文章的主题和具体内容来分析。体会时,可采用三种方法:一是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替换该词,将形成的新句与原句比较对照,分析优劣及原因,作出判断。二是暂时删除关键词语,对新句、旧句进行比较、分析、判定。三是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如果我们把“卖弄”一词换为“炫耀”,就会发现作者并不是在贬低鸟儿,反而是在写鸟儿的声音清脆悦耳,这里是贬义词褒用。)
12.爱绿 囚绿(我们可把写景与抒情之间的关系作为突破口,结合全文来概括。)
13.①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②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③它是柔弱的,离开了日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④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解答本题,我们先要反复品读文中写绿枝条的句子,然后从中概括出绿枝条的特点。)
14.“生的欢喜”是指对生命成长的喜悦,表达了作者对充满生机的绿的喜爱,对充满活力的生活的向往。“绿”其他的象征意义: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在中国文化中有生命的含义,也是春季的象征。在性格色彩中,绿代表和平、友善、善于倾听、不希望发生冲突的性格。(我们要结合全文的主旨来思考,并要运用发散思维,进一步拓展景物的内在意蕴。)
15.“固执”指“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这样描写表现了常春藤对光明的向往、执着的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解答本题,我们要抓住“固执”一词作深度思考,结合景物的鲜明特点与全文的主旨来回答。)
16.写蒲公英不择地势,历经磨难仍旺盛生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写蒲公英为避开践踏和伤害,卧石而生,伏地而长,表现出隐忍和有度的伸曲的生存智慧;通过与牡丹、桃花、海棠的美艳得宠的对比,表现出蒲公英朴实无华、甘于寂寞的品质。(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文章第3至6段写了不同环境中的蒲公英的特点,第3段写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和被栽培驯化的蒲公英,作者觉得它们俗气、肤浅,缺乏内在的质感。作者赞美的是第4、5段中提到的蒲公英:第4段,生长在单位小院的蒲公英,生命力顽强,愈挫愈茁壮;第5段,生长在路道和台阶之间的蒲公英,“为了避开行人的践踏和伤害,全都卧石而生,伏地而长。为了生存,它们刚一破土,就懂得向大地匍匐,懂得以一种隐忍和有度的伸曲来保护自己”。第6段作者通过对比,体现蒲公英默默无闻、朴实而不张扬的特点。在作者的心目中,蒲公英平凡而伟大,卑微而可敬。)
17.①通过“洁白如雪”“轻盈如羽”“小伞儿”等比喻,从颜色、形态、形状等方面描写出了蒲公英果实的特征,表现其富有诗意般的可爱。②将蒲公英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人自我束缚、胸襟狭窄的心态作对比,引发读者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意思基本符合即可)(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赏析这两个句子。句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蒲公英的果实比作“小伞儿”,生动形象;句②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蒲公英和人进行对比,体现了蒲公英的积极的心态和豁达的胸襟。)
18.(1)与后面写的卑微的蒲公英形成对比,衬托出生长在墙角、缝隙中的蒲公英的生命内涵;(2)用以说明同一种类型的生命,处于不同的生存境遇,会有不同的生命状态。(意思基本符合即可)(作者写“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和“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目的是与后面写的“单位小院里的蒲公英”和“路道和台阶之间的蒲公英”形成对比,反衬后者的坚强不屈的品质和深厚的精神内涵。同时告诉我们环境对人和事物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19.做人要像蒲公英一样,面对充满诱惑和浮躁的社会,平和而又积极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现生命的意义。(意思基本符合即可)(回答本题要结合文章最后一段内容。注意抓住“面对充满诱惑而又浮躁的社会现实”“领悟到生命的本质,将心态变得平和一些,心灵变得洁净一点”等关键语句来理解。)
20.思路点拨:本单元的课文,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只有把握了景物的特征,才能写出有特色的文章。要写好本次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选好观察点,多角度写景。观察景物的方法一般有:定点观景,就是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不固定;动点观景,即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景物,正如苏轼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移步换景,即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同一对象的角度也不断变化。(2)要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感知。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写了红、粉、白各色花之后,用嗅觉感知“花里带着甜味儿”“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还写了听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多么富有生机的春意啊!(3)要用词准确,手法多样。要写好景物,仅仅通过细致观察来抓住景物的特点还不够,发现了景物的特点并不等于能把这些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因此,我们在注意观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的同时,还应注意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要注意炼字炼句,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这样来描绘雪后的美景:“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贴切的比喻,准确的用词,生动地描绘出了景物的特征。
例文:
三月江南雨
窗外,又淅淅沥沥地飘起了小雨。江南的三月,正是多雨的季节。
江南的雨,恰似江南的山水,淡淡的,清清的,柔柔的。当纷纷细雨飘过,整个江南便成了一幅巨大的水墨画,清新淡雅,水汽氤氲,带有一种古典的婉约,美得让人心醉。你看,那细细的雨丝,像牛毛,像花针,密密斜斜,绵绵潇潇,似烟似雾,似幻似梦,为江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整个天地都笼在一片蒙蒙的雨雾里。
雨点敲打着窗棂,发出“沙沙”的声音。一阵阵风吹过,这“沙沙”声便忽远忽近,时强时弱。坐在窗前,聆听着这曲曼妙优美而又变幻无穷的雨的乐章,我想,这个下午,我不会寂寞了。雨渐渐地大了,滴滴答答地打在屋瓦上,叮叮当当,洒下一串串欢快的音符。屋檐上的雨水,如垂下一道道银线,在青石板上溅起一朵朵水花的同时,也奏出了平平仄仄的韵律。
三月的江南雨,虽然不如夏季的暴雨那样浩大密集、气势磅礴,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姿态与灵动。你看,那晶莹的雨滴洒在一簇簇的树叶上,孕育出一片片耀眼的鲜绿;那如针般的细雨落在手心,凉凉的,滑滑的,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沁人心脾。
绵绵细雨,笼罩着江南大地,滋润着万物。我分明看见,无数的生命在这纯净的世界里起舞,在这清新的空气中勃发。可是,她自己的生命却是如此短暂,从天空到大地,便是雨儿们全部的生命旅程!残酷吧?可惜吗?雨儿们说,不,这是责任,也是每滴雨不变的使命!
雨,你这守望的天使,用美丽的翅膀,不,用全部的生命,去滋润整个江南大地上的每一个生灵。雨,三月江南雨,我敬佩你,赞美你!
【点评】作者细致观察,从不同的角度感知和把握三月江南雨的特点,并运用多种写法将其特点刻画得细腻入微、真切动人。不仅如此,作者还从雨中获得了深刻的感悟,赞美了雨的崇高精神。读罢本文,我们既会得到美的享受,又能获得哲理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