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3.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第1课时 等积与行程问题
等积变形和行程问题
学习目标
1. 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等积变形和行程问题.
2. 能分析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
模型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体会数学与
实际生活的联系.
传说,古希腊的一位国王让金匠给他制作了一顶纯金的皇冠,国王怀疑皇冠中掺了白银,于是让阿基米德检验一下,阿基米德苦思冥想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了测量皇冠体积的办法.
情境引入
你知道是什么方法吗?
等积问题
典型例题
【例1】如图,用直径为200 mm的圆柱体钢,锻造一个长、宽、高分别为300 mm,300 mm和90 mm的长方体毛坯,应截取多少毫米长的圆柱体钢(计算时π取3.14,结果精确到l mm)?
200
x
300
90
300
将圆柱体钢锻造成长方体毛坯,
铸造前后什么发生了变化?
什么没有改变?
分析
形状发生了变化
铸造前后的体积没有改变
圆柱体体积=长方体体积
典型例题
【例1】如图,用直径为200 mm的圆柱体钢,锻造一个长、宽、高分别为300 mm,300 mm和90 mm的长方体毛坯,应截取多少毫米长的圆柱体钢(计算时π取3.14,结果精确到l mm)?
解方程,得 x≈258.
解:设应截取的圆柱体钢长为x mm.根据题意,得
答:应截取约258 mm长的圆柱体钢.
200
x
300
90
300
圆柱体体积=长方体体积
典型例题
【例2】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铁路运输再次提速.如果客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增加40 km/h,提速后由合肥到北京1110 km的路程只需行驶10 h.那么,提速前,这趟客车平均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行程问题中常涉及的量有哪些?
分析
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基本关系?
路程
平均速度
时间
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典型例题
【例2】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铁路运输再次提速.如果客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增加40 km/h,提速后由合肥到北京1110 km的路程只需行驶10 h.那么,提速前,这趟客车平均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解:设提速前客车平均每时行驶x km,那么提速后客车平均每时行驶(x+40)km.客车行驶路程1110 km,平均速度是(x+40)km/h,所需时间是10 h.根据题意,得
10(x+40)=1110
解方程,得 x=71.
答:提速前这趟客车的平均速度是71 km/h.
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归纳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审题:弄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等量关系;
设未知数:设直接未知数或设间接未知数,哪种简单用哪种;
列方程: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解方程: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检验并写出答案:检验所得的值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情形,
并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1
2
3
4
5
归纳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过程:
实际
问题
一元一次
方程
一元一次
方程的解
实际问题的答案
解方程
检验解是否符合题意
抽象出
数学模型
ds
1.用直径为4 cm的圆钢(截面为圆形的实心长条钢材)铸造3个直径为2 cm,高为16 cm的圆柱形零件,则需要截取多长的圆钢?
随堂练习
解:设需要截取x cm的圆钢.根据题意,得
π×2 x=3×π×2 ×16.
解方程,得 x=12.
答:需要截取12 cm的圆钢.
随堂练习
2.在铁路线上有A,B两站,它们之间的距离为360 km,一列货车从B站开出,每小时行驶160 km,货车开出30 min后,一列动车从A站开出,每小时行驶240 km,两车同向而行,动车在货车后面,问动车开出后多少小时追上货车?
360 km
货车:160 km/h
动车:240 km/h
货车先行驶30 min的路程
A
B
D
C
相遇处
等量关系: 360km + 货车行驶的路程 = 动车行驶的路程
分析: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可以借助线段示意图.
随堂练习
2.在铁路线上有A,B两站,它们之间的距离为360 km,一列货车从B站开出,每小时行驶160 km,货车开出30 min后,一列动车从A站开出,每小时行驶240 km,两车同向而行,动车在货车后面,问动车开出后多少小时追上货车?
解方程,得
解:动车开出后x小时追上货车.根据题意,得
答:动车开出 h后追上货车.
等量关系: 360km + 货车行驶的路程 = 动车行驶的路程
等积变形和行程问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基本思路:
审题
设未知数
列方程
解方程
检验并写出答案
关键: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实际
问题
一元一次
方程
一元一次
方程的解
实际问题的答案
解方程
检验解是否符合题意
抽象出
数学模型
教科书
第94页 练习
第1、2、3题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