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
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概览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在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推动下,革命思想广为传播,革命团体不断出现,各地革命活动蓬勃发展。民主革命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1911年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的手中。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他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遭到举国反对。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
单元时间轴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目录
看图说史
04
05
07
08
素养提升
03
知识梳理
06
释疑难解
拓展阅读
02
素养目标
01
课程标准
随堂练习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
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孙中山的革命之路。
史料实证:了解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与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关系。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孙中山的革命事迹,感受孙中山百折不挠寻求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大无畏的革命勇气和坚持民主共和的坚定立场。
知识梳理
先行者
清政府
兴中会
振兴中华
辛丑条约
革命思想
革命军
东京
创立民国
孙中山
民报
民族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
看图说史
孙中山
同盟会
邹容
革命军
1. 正确书写:檀香山、驱除鞑虏、章炳麟。
2. 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 “驱除鞑虏”是指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4. 三民主义指“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民族主义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前提),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核心),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未实现)。
释疑难解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 19世纪末建立的兴中会,20世纪初建立的华兴会、光复会,这些革命团体共同的奋斗目标是( )
A. 实现“平均地权”的革命目标
B.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封建统治
C.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 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C
2. 孙中山说:“惨淡经营,已过半载,筹备甚周,声势颇众,本可一击而生绝大之影响。乃因运械不慎,致海关搜获手枪六百余杆,事机乃泄,而吾党健将陆皓东殉焉。此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关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陆皓东是在准备广州起义时被捕牺牲的
B. 此次起义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
C. 此次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立即成立兴中会
D. 此次起义是在中国同盟会的领导下进行的
A
3. 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这体现了他( )
A. 关注民生发展 B. 主张思想自由
C. 主张反清革命 D. 倡导民本思想
C
4. 为了集中革命力量,1905年8月,孙中山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了( )
A. 强学会 B. 华兴会
C. 光复会 D. 中国同盟会
D
5. “庚子与辛丑之交,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它意味着旧式的民族反抗和斗争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民主革命的涛声已经隐约可闻。”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主革命的涛声”的是( )
A. 《资政新篇》的写成 B. 《民报》的发行
C. 《国闻报》的创办 D. 《时局图》的发表
B
6. 下列有关《时务报》和《民报》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都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
B. 都致力于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
C. 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阵地
D. 都是为推翻清政府统治而创办
C
7. 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 )
A. 表达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要求
B. 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C. 是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D. 提出了较彻底的土地纲领
C
8.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 )
A. 表明反对帝国主义的立场
B. 完全肯定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C. 号召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 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D
9. 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主张( )
A. 政治革命,建立民国 B. 土地革命,废除剥削
C. 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D. 民族革命,推翻清朝
A
10. 孙中山指出:“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少,贫者极多……这真是前车可鉴。”针对“前车可鉴”,孙中山提出( )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富强发达,但贫富差距较大,社会矛盾尖锐,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孙中山提出了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以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C选项符合题意;民族主义是要推翻清王朝统治,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不能直接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排除A、B选项;孙中山没有提出民主主义,排除D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
二、非选择题
11.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有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摘编自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仅仅)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
——孙中山考察欧洲心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尝试改变“清代中国”的背景和方法是什么?(4分)→侧重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
(2)材料二阐述了孙中山的什么思想?(2分)其中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考察欧洲的心得。(3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
仅仅使国家富强,民权发达,也不能保证国民生活幸福。民生问题必须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
素养提升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
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进行“政治革命”的目的。(2分)概括孙中山革命主张的特点。(2分)→侧重考查历史解释
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把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结合起来。
拓展阅读
孙中山开放的政治指向
孙中山民权政治构想的一个重大内容是他提出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分立的“五权宪法”, 他参照瑞士的“直接以行民政”的宪法, 提出“国民有选举之权, 有复决之权, 有创制之权, 有罢官之权, 此所谓四大民权也。人民有此四大权也, 乃能任用官吏、役使官吏、驾驭官吏、防范官吏, 始得称为一国之主, 而无愧色也”。
民生主义则是孙中山政治理想的归宿。他认为民生问题“就是人民的生活, 社会的生存, 国民的生计”, 因此它就是社会问题。在辛亥革命前, 民生主义的政治目标是用“平均地权”的办法, 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分化的对立。到1919年, 孙中山经过考察西方各国的丰富阅历, 联系中国社会的当时状况, 对贫富日益悬殊的根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民生主义政治指向提出了“防止少数人之垄断土地、资本二者”。后来更明确表述为“一曰平均地权, 二曰节制资本”。
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是孙中山崇高的革命理想, 也是他现实的政治蓝图, 是发展了的新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多年来在政治斗争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发展政治思想的结晶。
——朱光宝《孙中山:开放的国际化革命先行者》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