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前三单元复习试题(九)(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前三单元复习试题(九)(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9 19:3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前三单元复习试题(九)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分歧(qí) 粗犷(kuàng) 侍弄(shì) 憔悴(qiáo)
B.应和(hè) 收敛(liǎn) 截然(jié) 惭愧(kuì)
C.绽放(zhàn) 贮蓄(chù) 淡雅(yǎ) 惨淡(cǎn)
D.黄晕(yùn) 倜傥(dǎng) 高邈(miǎo) 娇媚(mèi)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_______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④②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南岳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今人赞叹不已。
B.5月1日,东洲公园全新开放,从岛上纵目四望,长提拂柳,碧波荡漾,美不胜收。
C.“朗读者”播出后好评如潮,董卿精美的语言和睿智的思想,让很多观众受益匪浅。
D.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4.【写对联,宣传家乡】
有同学拟写了描绘千岛湖风光的上联“晴好一湖照明镜”,与它对仗可作下联的一项是( )
A.雨奇千岛洗青螺 B.松排山岭万重翠 C.一轮红日染朝霞 D.碧波千顷浮翠岛
5.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瘫痪 告诫 絮叨 樵悴 B.尴尬 诀别 呕吐 荫蔽
C.烫金 警醒 繁闷 枯涸 D.垂打 流转 试探 祷告
二、基础知识综合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xiāng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请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一髻儿______ xiāng上______
(2)请从以上选文中找出分别与下列词语词性相同的一个词。
①看护妇______ ②吹动______
(3)文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其中加点词语“秀气”在语境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7.指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________
②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________
③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________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8.读甲文后,你认为作者________(人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乙文中的诸葛亮称他是“________”。
9.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
10.乙文①②两段回顾了作者人生中重大的三件事,它们分别概括为:(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每空不超过五字)
1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的高尚。
B.第②段中表明出师条件已经具备的语句是“南方已定,兵甲以足”。
C.诸葛亮出师的目标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先帝“临崩寄臣以大事”,所以诸葛亮上表出师就是为了报答先帝的恩情。
12.翻译句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五、现代文阅读
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材料一】
①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②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④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材料二】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土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后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紧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打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3.下列对材料一内容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提到的分歧,指的是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B.材料一中“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责任主要源于“我”是当家人,关键时刻要能有自己的主见。
C.材料一中反复提到菜花、桑树和鱼塘,主要是为了突出“小路有意思”。
D.材料一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
14.下列对材料二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二第②、③两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是插叙 ,其作用是说明“我家”与荷花有很深感情。
B.材料二第④段关于天气的描写为后文写大雨埋下伏笔,烘托心境,渲染气氛。
C.材料二第⑤段“我不敢下阶去”主要是因为“我”十分牵挂雨中的红莲,怕它被那密密的雨点打坏。
D.材料二第⑨段主要采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和深化了主题。
15.简要说说材料中哪些内容体现了母亲是孩子的“荷叶”?
父亲的病
鲁迅
①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病。那时虽然已经很有名,但还不至于阔得这样不耐烦;可是诊金却已经是一元四角。现在的都市上,诊金一次十元并不算奇,可是那时是一元四角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张罗的了;又何况是隔日一次。他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先买药,再寻药引。“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
②据舆论说,神妙就在这地方。先前有一个病人,百药无效;待到遇见了什么叶天士先生,只在旧方上加了一味药引:梧桐叶。只一服,便霍然而愈了。“医者,意也。”其时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气。其先百药不投,今以秋气动之,以气感气,所以……。我虽然并不了然,但也十分佩服,知道凡有灵药,一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求仙的人,甚至于还要拼了性命,跑进深山里去采呢。
③这样有两年,渐渐地熟识,几乎是朋友了。父亲的水肿是逐日利害,将要不能起床;我对于经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渐失了信仰,采办药引似乎再没有先前一般踊跃了。正在这时候,他有一天来诊,问过病状,便极其诚恳地说:“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这里还有一位陈莲河先生,本领比我高。我荐他来看一看,我可以写一封信。可是,病是不要紧的,不过经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
④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欢,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轿。进来时,看见父亲的脸色很异样,和大家谈论,大意是说自己的病大概没有希望的了;他因为看了两年,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难以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医,除他之外,实在也只有一个陈莲河了。明天就请陈莲河。
⑤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⑥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⑦“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像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⑧“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⑨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⑩“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qiān)……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凡国手,都能够起死回生的,我们走过医生的门前,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扁额。现在是让步一点了,连医生自己也说道:“西医长于外科,中医长于内科。”但是S城那时不但没有西医,并且谁也还没有想到天下有所谓西医,因此无论什么,都只能由轩辕岐伯的嫡派门徒包办。轩辕时候是巫医不分的,所以直到现在,他的门徒就还见鬼,而且觉得“舌乃心之灵苗”。这就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冤愆”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他仍旧泰然地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从此我便不再和陈莲河先生周旋,只在街上有时看见他坐在三名轿夫的快轿里飞一般抬过;听说他现在还康健,一面行医,一面还做中医什么学报,正在和只长于外科的西医奋斗哩。
中西的思想确乎有一点不同。听说中国的孝子们,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祸延父母”的时候,就买几斤人参,煎汤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即使半天也好。我的一位教医学的先生却教给我医生的职务道: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但这先生自然是西医。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十月七日。
(有删改)
16.简要概括文中几位“名医”的特点。
17.作者在在冷静的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试从文中找出一例并进行赏析。
18.文章主要写两位“名医”为父亲诊病的经过,为何在文末加入关于衍太太的叙述?
19.现代文学史家王瑶说:“《朝花夕拾》虽然是散文,但它追忆往事,却不忘现实,丝毫没有减少其昂扬斗志,同样是鲁迅用来抨击社会黑暗势力的工具利器。”请你结合《朝花夕拾》的其他篇目谈谈对该评价的理解。
六、作文
20.根据要求作文。
你有自己的偶像吗?是曹操、关羽、李白那样的古代人物,还是毛泽东、鲁迅、钱学森这样的现代名人?是现实生活中的歌星、影星、球星,还是文学影视形象孙悟空、哈利波特、蜘蛛侠?
试围绕“我的偶像”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自身体验,力求真情实感。
②不低于5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级等信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A
4.A
5.B
6.(1) jì 镶
(2) 矮松、树尖,肌肤…… 示例:穿上、看见、露出……
(3) 比拟(拟人) 小巧儿清秀(或:秀美)
7. 反复、拟人; 排比、拟人; 排比、比喻
8. 曹操 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的人 贼 9. 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 10. 三顾茅庐; 临危受命; 临崩寄大事 11.D 12.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而瞧不起我),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13.B 14.D 15.材料一中“我”的母亲不想“我”为难,选择走小路;材料一中“我”的妻子背起胖胖的儿子,慢慢地,稳稳地,孩子在她心里就是整个世界;材料二中母亲唤“我”进屋避雨。(答满2点即可)
16.①医术浅薄,昏庸无能。②喜欢故弄玄虚,花样百出。③以获利为行医目的,贪得无厌。④遇事推诿,毫无责任感。⑤虚荣伪善,谎话连篇。 17.示例一:文中叙说“他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作者以“特别”一词形容这位“名医”,说他用药“与众不同”,但对病人却没有丝毫效果,以反讽手法表达了对庸医害人的愤恨。
示例二:“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作者以反讽的手法,批判庸医们糊弄玄虚的“药引”,鞭辟入里。 18.①表面上“精通礼节”实质却愚昧迷信的衍太太是当时社会的一种代表人物,也是作者批判的对象。
②“衍太太们”构成了“名医”们招摇撞骗的社会背景和条件,正是由于“衍太太们”的愚昧,才滋生出无数的庸医。
③衍太太的行为让我反思我的“错处”,让我认识到了迷信的可恶、可怕。
④衍太太的出现让当时愚昧、封建社会的展示更加全面和深刻,深化了文章中心。 19.示例:《二十四孝图》中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丑恶和残忍。作者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20.范文:
偶像是一种信仰
“偶像”这个词并不陌生。我们现在处于青少年时期,谁没有一个偶像呢?提起偶像,想必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刻着一位让自己崇拜的偶像。
也许你的偶像是光鲜亮丽的歌手,也许你的偶像是充满知识的主持人,也许你的偶像是那些“感动中国”的人物……那我的偶像又是什么呢?
每当下课,总有人在谈论自己的偶像:张杰,谢娜,周杰伦……这些名字总在我的耳边回绕。
在我的班级里,追星的同学太多了。他们追他们的偶像,我则继续崇拜我的阿达·奥古斯塔。他们喜欢偶像,大部分是因为那些偶像有着光鲜靓丽的外表,动人的歌声。
而我,并不太追星。我的内心,一直有着这个巨大贡献的——阿达·奥古斯塔。
我崇拜这个人,并不是因为她的外表,而是因为她的内心。
真实的来说,喜欢这个人的来由,也在于我的理想。她则是我理想的目标,一名伟大的工程师。
阿达·奥古斯塔是世界上第一位程式设计师。这个人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因为她早已去世,也可能是因为你们跟我的目标不一样。
我崇拜她,但她有着不幸的童年。出生后的37天,父母离异,幼年时期,父亲去世。她的童年主要是在祖母呵护下度过的,阿达七岁时祖母也相继去世。我认识的人中,还没有一个像阿达这么不幸的人,我的童年很幸福,但她做出的成就确实我没有办到的。
我承认,我也崇拜当代的明星。但那只是因为他们的外表,那并不是真实的偶像吧。喜欢一个偶像,就要由衷的赞美她,喜欢她的各个方面。而阿达·奥古斯塔,就是我由衷的偶像。我敬佩她,我支持她,这个世界上因她而精彩。
之所以被人称之为“偶像”,是因为他们身上有一种积极让人向上的力量。我们要学习其闪光点,跟他们一起变得更好,这才是追星的真正意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