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前三单元复习试题(二十)(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前三单元复习试题(二十)(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9 19:2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前三单元复习试题(二十)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那是一个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女,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B.援军到了!接机、食宿、防护……等,黄石“走心安排”迎接江苏省援黄石医疗队。
C.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
D.“如果你从疫情一线平安回来,”他对着妻子远去的背影高喊,“我说话算数,一年的家务,我……我全包!”
2.下列加点字注意有误的一项是(  )
A.诱惑(yòu hò) 静谧(mì) 池畦(qí)
B.吝啬(lìn sè) 高邈(miǎo) 淅淅沥(xī lì)
C.粗犷(ɡuǎnɡ) 睫(jié)毛 干涩(sè)
D.莅临(lì lín) 漾(yànɡ)出 咄(duō)咄逼人
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父亲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智者。 ②父子俩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③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等几乎无所不精。
④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徉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景之间。晚上他则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
⑤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就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
⑥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启发我们:一个人的茁壮成长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⑦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说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
A.①⑦⑤②④③⑥ B.①⑦②⑤④③⑥
C.③①⑦⑤④②⑥ D.③①⑦④⑤⑥②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上山赏雪。
B.春华秋实,没有那温暖的春风,又那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收成呢?
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暴怒无常,开始向我求情。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阳光和煦,不冷不热,气候温暖宜人)
B.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的多情,到了冬天还充满春意)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照应前文“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出了山村和雪的神态)
D.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小巧而清秀)
二、基础知识综合
6.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1)画线句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
(2)语段中加点的词中全是名词的一项是( )
A.田野 出嫁 妇人 金黄 B.果实 时候 人们 庄稼
C.动情 铃铛 出门 太阳 D.甚至 静谧 成熟 种子
三、综合性学习
7.综合性学习
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承习俗
(1)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吧,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
(3)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做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四、对比阅读
瑰丽雄奇意境美,雄心逸志壮思飞。请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
观沧海
曹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8.读准字音,是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东临碣石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9.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心花怒放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匠心独运
C.志怪者也 歌以咏志 D.亦若是则已矣 是可忍,孰不可忍
10.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1.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写法 作用
观沧海 借助奇特的 ①___情言志或塑造形象 画线句勾勒出大海②______的壮丽景象,表现诗人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北冥有鱼 描绘出一幅大鲲变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塑造了大鹏③____的形象。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雨天的狂欢
李成
①我的家乡在长江北岸,那里雨水较多,尤其是每年的梅雨季节,常常是连月不开。
②总是下雨,当然令人讨厌,尤其是我们这些顽皮的小孩子喜欢“闹野”,一旦大雨倾盆,遍地泥泞,更不方便出去玩了,天地间阴阴惨惨,人又无所事事,心情自是很郁闷。我把家里的几本文学杂志都翻烂了,没有新的读物进来,那可真是百无聊赖啊!只好趴在窗户上看外面的行人如何撑着旧伞在雨中伶仃而行,或在泥泞里艰难跋涉,甚至一滑一跌,现出种种让人感到滑稽的怪象,也能开心一下,但稍久仍觉枯燥无趣。
③是不是雨天都这样单调苦闷呢?也不是的,也有许多开心的事儿只在雨天才有。比如夏天暴雨如注的当顷,我们会冒雨出去,把奔流的溪水拦起来,用泥巴建一个“水坝”,还用瓦片做个闸门,水蓄积到一定时候提起闸来,看到一片“洪水”喷出老远,自是欢呼雀跃。但最热闹乃至可称为“狂欢”的并不是在夏季,因为夏日村里人常常都很忙,无暇顾及玩乐尤其是集会——而“狂欢”总是需要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才会有的。那么是什么时候呢?是寒冬或春初所谓“春寒料峭”的日子,田间农事已了,而天气已然或仍然寒冷,适合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取暖,欢乐地度过一天时光。
④这样的聚会一般是在村里的某间宽敞的公屋里进行。我们那间公屋是叫作“大厅”的,或许在旧时代正是某个“大户”的厅堂,实际上是聚居在一起的几家的过道,平时搁放一点杂物,一到下雨天,人们不自觉地走来闲谈,一开始或许只是几个妇女来此做针线,接着好热闹的孩子们来这里捉迷藏,追逐打闹,又有几个大人来寻孩子,便站下来袖手而观。于是人越聚越多,以致整个大厅里很快就挨挨挤挤,人群中不时爆发出响亮的笑声,从天井口直冲向云霄——布满雨云的天空。
⑤这时候不知不觉形成这样的局面:许多大人站在一边“观场”,而人丛中随时空出一块地儿便做了“舞台”,孩子们登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那便有点类似杂技表演了,有的做空中翻,咫尺之地,竟能原地接连翻出十几二十个跟斗,最后还能稳稳地站立;有的表演倒立,甚至倒着用手行走;有的几个人或一个人踢毽子,那自己扎的羽毛毽子漫天飞舞,让人眼花缭乱,却总是不会落地。最不济的也想表演跳高或“飞檐走壁”,顺着根柱子爬到高处摸摸屋檐……总之是各尽其能,各施其技,以博得一声喝彩,一阵欢呼,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孩子们便玩得更来劲了,花样也更多,即使玩失败了,或差点出险,人们惊喊一声,接下去再让别人上场就是了……欢声笑语不断,仿佛正在欢度某个盛大的节日。
⑥不知不觉,我们就长成大孩子了。当然不好意思再过分玩闹,不好意思总表演滑稽可笑的动作,但又还不够格跟大人站在一旁观望。我们成了边缘人,很有点无聊了。忽然有一天,有一个大孩子招呼一声:我们换个地方玩吧!便从大厅里抽身出来,往村头上跑。越过村路,就是打谷场,跑进打谷场,斜插过去,就来到东头的几间队屋,这在冬天主要是生产队储藏农具的地方。哦,这是个好地方!
⑦门是简单地锁着的,我们很容易弄开就进去了。里面当然没有人,只有一屋子农具,一间堆得比较满,另两间空地多,正好做了新的游乐场。我们不想把在“大厅”上玩的那些一一搬演,想玩点新鲜的。这时,大孩子看着满地的农具,显然有了主意,便问:这些家伙什谁会使呀?有人说:我们开年就要拿它们种地干活了!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这个扶起一张梨,模拟着插入土地,推着向前;那个拖来禾桶,拿着掉了柄的大扫帚当稻穗在桶沿掼起来;又有人摇起风车,扇出巨风;还有人挥起木锹扬谷,而我则和几个年龄小些的孩子趴到大水车上,踩着脚踏,车起水来……这一切仿佛都从未做过,多有趣呀,队屋里也腾起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⑧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狂欢,可是我们至多也就玩过两三次就不再玩了。因为我们毕竟长大了,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即将正式展开,生活的重担已经在等着我们去挑起,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都要告别童年的一切。冬去春来,伙伴当中就有人再也不去上学了,他们跟从父辈到田野上学做农活,追随的也是与先辈一样的人生。事实上,当初在大厅上参加狂欢“派对”的时候,就有几个大孩子从热闹场上抽身出去,披上雨衣,戴上斗笠,消失在门外雨幕中,帮父辈放水、护苗去了。雨天的狂欢,童年的狂欢,是多么短暂啊。
(有删改)
12.雨天“我们”有哪些“开心的事儿”?请简要概括。
13.你是否同意将选文第②段画线处删去?请说明理由。
14.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1)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一般什么情况下说“果然”?“果然”用在这里,流露出“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
(2)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为什么是“不自觉地”?你如何理解?)
1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中“狂欢”含义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看春
丁立梅
①城里的春天,多半是零碎的,小打小闹着的,不过是人家窗台的一盆花,城边河畔的一排柳。乡下的春天却全然不一样,乡下的春天,是极讲排场的,仿佛听到哪里“哗”一下,成桶成桶的颜料,就花花绿绿泼下来,染得满田满坡皆是。这时的乡村,像油画,是最有看头的。
②于是去乡下看春天。
③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叫新曹的小镇,它有五万亩的油菜地。车子在修得平坦宽敞的乡间道上,一路奔去,奔向那菜花深处。以为就到尽头了,哪知车子一拐,竟又撞上一片菜花地,又铺开一片黄色汪洋,绵绵不绝。同行中一人问:“美吧?”我笑无语,不堪说,只任一双眼睛,掉进那汪洋里。古有女子“对镜帖花黄”,我想这花黄,该是菜花的颜色才对,眉心一点艳,有惊心之感。
④跟一些植物相认,不是初相识,是久别重逢。牛耳朵、刺艾、乳丁草、三叶草……这一些,我多么熟悉!乡下是草们的天堂,草们是羊的天堂。小时养羊,天天提了篮子去挑羊草。却贪玩,在草地里捉蚱蜢,或扣了篮子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等到日落西山了,才想起篮子还是空的呢,野地里,随便找几根草秆,把篮子架空,然后割一把青草,摊上面,看上去,就是满满一篮子翠绿了。回家,在大人面前晃一下,让他们看是满篮子青草呢,趁他们不注意,人已溜到羊圈边,把那把青草扔进去。大人问起,草呢?响亮地回,羊吃了。真是可怜了那些羊,半夜里饿得直叫唤。
⑤不知现在的孩子,玩不玩我们小时玩的游戏了。不知现在的羊,还会不会半夜饿得直叫唤。我看到草地上有一群羊,正悠闲地吃着草,同去的MM惊喜地叫:“羊哦。”同去的老先生神态安详,说:“羊有什么看头?”莞尔。
⑥蚕豆花开了,星星点点,伴在菜花旁,像撒下无数的小眼睛。白萝卜的花,是粉紫的,小蜜蜂们围着它嗡嗡,我好不容易等到一只停在花蕊上,给它拍了一张照。一种叫婆纳头的草,开粉蓝的花,花细小得像米粉。我拉近镜头,拍下那粒粉蓝。再看显示屏上,分明是一朵美得让人心疼的花呵,像乖巧的小女儿。这野地里,到底还藏了多少美?无论卑微与否,它们都认真地绿着,开着花,不辜负春天。我想,这才是活着的真姿态吧。
⑦看见养蜂人,正在路边忙碌。头上裹着头巾,脸上刻着岁月沧桑。这些养蜂人,据说是从闽浙那一带来,他们天南地北地追着花跑,此处花谢了,又将迁徙到他方,去寻找花开。一旦成为养蜂人,四处漂泊将贯穿他们一生,他们幸福吗?我看过商场货架上摆放的蜂蜜,一瓶一瓶,盛满甜蜜芳香,想那里面该有多少花的魂蜂的魄,还有养蜂人的颠沛流离?这世上,很多时候,苦乐自知,好好活着,才是本质。我唯愿这个春天,他们是快乐的。
(选自《阅读与作文》)
16.如果将本文标题改为“赏春”,你觉得如何?
17.请任选一个角度对开头一段略做赏析。
18.第③段中加点的“掉进”一词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19.第⑥段描写的是田地里的野草野花,但作者通过这细微的花草,却看到深刻的人生哲理。试体会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20.文章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父母的爱,像一条河。它恬静,泛着微微涟漪;它清澈,看得见河底的块块卵石。
请以《爱》为题目,记录下生活中充满浓浓亲情的爱的片段吧!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②500字左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B
6.(1) 比喻 拟人
(2)B
7. (1)C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B项两句中,“满地香”与“多喜气”不构成对偶(或短语结构与词性不同)。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而“香”是平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而“气”是仄声。故B项不可以作为对联。
8.①jié; ②tuán。 9.D 10.①(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②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11. 想象; 吞吐日月星辰(吞吐日月、包蕴万千); 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
12.夏天,孩子们拦水建“坝”,提“闸”泄“洪”;寒冬或春初时,“小孩子们在公房给大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大孩子们在队屋拿起农具操练“种地干活”。 13.不同意删去。选文画线处写“我”在家的百无聊赖,其实是在为后文写“许多开心的事儿”作铺垫,为写“狂欢”蓄势。 14.(1)在实际情况与预料的情况相符下说“果然”。这里表明孩子们期待自己的展示能够博得大人们的喝彩欢呼,以及这种愿望实现后的幸福和满足的心理。
(2)“不自觉地”写出了孩子们下意识的本能反应,表现出孩子们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养成的懂事、勤快和准备着挑起生活重担的优秀品质。 15.①无忧无虑的孩子们雨天聚集在“大厅”和队屋,纵情欢乐,好玩的天性得到充分释放;②农闲时的大人们雨天聚集在“大厅”,围观孩子们表演,纵情欢愉,单调沉闷的情绪得到充分释放。
16.不好。因为“看春”几乎不带有感彩,从而能客观地引领读者走进春天,春天美的感受由读者自己得出。若改为“赏春”,一个“赏”字就暗示了读者——春天很美,太直接,有先入为主的嫌疑。 17.“零碎的”与“讲排场的”构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乡下春天最有看头,从而引起下文到乡下看春天的叙述。 18.“汪洋”指的是无边无际的菜花地,句中的“掉进”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陶醉于菜花深处的情景,流露出对无边无际的菜花的喜爱之情。 19.无论卑微与否,细微的花草都认真地绿着,开着花,不辜负春天。言外之意是,人和这些花儿草儿一样,天生平等,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认真地活着,就是美丽的人生。 20.表达了作者对养蜂人的深深祝福之情。
21.爱
我是你过河的桥,我是你乘凉的树,我是你风尘仆仆刹那间歇脚的房屋,只要你如意,只要你心里有爱。
——题记
  夏日的午后,蝉声如织,喝着奶奶泡的蜜茶,彼时正在埋头做作业的我,倍感香甜,舌尖品咂着茶的无尽芬芳,看茶烟氤氲缭绕间,模糊却又清晰的望见家人对我的那份“爱”,往事如茶烟层层浮现于我的眼前……  
  我五岁那年,我跟随着妈妈到别人家拜年。到那里,说着爸妈在家里教我的那些什么“恭喜发财”“身体健康”,我带着孩子的天性进了主人儿子的房间。“哇塞!好多玩具啊!”我随手拿了个玩具起来玩,主人儿子说:“我们一起来玩积木吧!”“好啊,一起玩!”这时,我正要走过去,却看见桌上有三个红包,于是邪恶的念头在我心中滋生了……  
  玩了许久许久,妈妈喊要回家了,我急忙对主人儿子说:“那里有块积木,去拿过来吧!”趁他转身,我连忙拿了个红包塞进我口袋里,又对他说:“拜拜,我们要回去了!你自己玩吧!”就这样,跟随着妈妈走出主人家,心惊胆战的,生怕被发现。  
  回到家里后,妈妈一进门就接到了一个电话,我急忙跑回房间里去。在房里,奶奶正在看着报纸,笑着说道:“乖孙儿,你回来了,让奶奶抱抱!”这时,妈妈“啪”的一声推开门,手里拿着一把棍子,冲着我喊道:“你给我过来,我今天就要打断你的手!让你还偷拿别人东西!”我顿时被吓到了,不敢走过去,奶奶连忙扔开报纸叫道:“怎么啦怎么啦?为什么要打孩子啊!”奶奶挡在我跟前。这时,爸爸也来了,他似乎全都明白了。奶奶还在阻拦着,妈妈拿着棍子却又红润着双眼。奶奶求情道:“他还只是孩子嘛,不用计较那么多了,过去就让它过去吧,以后记住不要就行了嘛!”“妈!爱他,还要会爱他!您这样会害了他的!您这样做,他以后就会不分是非,蒙蔽自我!您这不是爱,而是会祸害他终身的溺爱!”爸爸朝奶奶大吼了一声,奶奶顿时傻了,她也看着我不舍地走开,害怕的我正等着爸爸的挨打。这时,爸爸却抚摸着我的头,意味深长地给我说了一些话,一些对“爱”、对人生异常重要的话……  
  匆匆已过11年,一家人闲坐小院,望庭前花开花落,观天上云卷云舒,那份悠然自得,岂是外人能知……  
  夏日的午后,蝉声如织,有喝着奶奶泡的蜜茶,依然是淳朴香甜的味道,爱,在人生转折中已改变成另一种形式……这种爱,是真正的爱、毫无杂质的爱。爱里,微加了一点葱葱茏茏的小幸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