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全优卷(A卷)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湖北中考真题) 从 1911 年 10 月 到 11 月 下旬, 全国已有湖北、 湖南、 陕西、江西、 山西、 云南、 浙江、 江苏、 贵州、 安徽、 广西、 福建、 广东等一半以上的省份发动起义, 宣布独立, 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各地纷纷宜布独立是响应( )
A.金田起义的爆发 B.北伐战争的进行 C.武昌起义的胜利 D.护国战争的发动
2.孙中山(1866-1925)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清王朝。”孙中山在“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
A.成立兴中会,组织起义 B.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C.开展革命活动,准备武昌起义 D.领导黄花岗起义
3.孙中山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为克服革命团体的弊端,革命派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 )
A.成立兴中会 B.创办中国同盟会 C.发动武昌起义 D.推翻清王朝统治
4.(2021·陕西) 1905 年 8 月 ,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在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民报》, 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 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
A. 变法救国 B. 民主科学 C. 三民主义 D. 扶清灭洋
5.“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C.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强兵富国 D.三民主义开始成为革命指导思想
6.(2021·湖南邵阳市) 梁启超说: “帝制议起, 国人劫于淫威”“云贵首义之中心人物蔡将军者锷”。 材料表明梁启超高度赞扬蔡锷组织护国军, 讨伐( )
A.袁世凯 B.张勋 C.段祺瑞 D.溥仪
7.“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辛亥革命在“破旧”方面的“首创之举”是( )
A.创立了中华民国 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8.有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据此,他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
A.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9.(2021˙南充)它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制度变革,这是武装斗争手段换来的制度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清帝退位诏减少了流血冲突,缩短了革命进程,确有积极作用。材料中的“它”指( )
A.太平天国 B.中华民国 C.南京国民政府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0.(2021年江苏扬州市) 观察下图, 该战争形势图所示的是( )
A. 广州起义 B. 武昌起义 C. 二次革命 D. 护国战争
11.(2021·泰安)下列栏目是某班同学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
A.师夷长技 B.国家统一 C.近代化探索 D.走向共和
12.“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却说是袁世凯。”这副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
A.天京事变 B.戊戌政变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1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里“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话旨在说明( )
A.袁世凯上台违背社会规律 B.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改良更利于社会稳定
14.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在《民国前十年》中说:“袁世凯那台滑稽戏的演出,也是靠个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这个袁兰芳只好唱个独角戏,就卖不了票了。”上述材料反映出袁世凯复辟帝制导致其( )
A.众叛亲离,陷于孤立 B.遭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反对
C.被迫向革命党人屈服 D.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代理人
15.(2021·浙江丽水市) “这次革命并没有达到它所预期的目标。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支配地位没有受到削弱, 在农村没有出现一场社会大变动, 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得到解决。 革命的果实又落到旧势力的代表袁世凯手里”这次革命( )
①未能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②没有完成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③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度的结束 ④结束了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6.(2021·四川遂宁市) 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下图所示关联信息判断, 中间空白框内应填(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7.(2021 年广西河池) 它规定: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无种族、 阶级、 宗教之区别; 人民享有人身、 财产、 考试、 选举及被选举等自由和权利。 这里的“它” 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8.(2021 年辽宁营口) “血钟一鸣, 义旗四起, 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 ” 以下关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终结 B.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C.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19.(2021 年湖北荆州) 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到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 敢把乾坤力挽回”。 这些诗句共同体现了中国近代进步人士强烈的( )
A. 实业救国思想 B. 君主立宪思想 C. 民主共和思想 D. 爱国主义思想
20.(2021 年广西北部湾) 吴玉章在《辛亥革命亲历记》 中提到: “辛亥革命的胜利, 也使五四运动不可避免。 因为人民在经过了这样一次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后, 精神上和思想上获得了相当大的解放……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的革命理论。 ” 以上材料论述的是( )
A. 辛亥革命的背景 B. 辛亥革命的经过 C. 辛亥革命的特点 D. 辛亥革命的影响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1题21分,第22题20分,第23题19分,共60分)
21.(21分)《历史的放大镜—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展》以新的视角揭示了古老帝国在艰难的现代化转型中的蹒珊步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展览用近百幅漫画主要从四个方面展现了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请把下列事件填入材料一中A、B、C三处的相应位置。(写序号即可)(6分)
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②武昌起义 ③推行鞠躬、握手礼
材料二
图一《清政府对内对外的两种面目》 图二(《但闻人语响》原画载于
(原画载于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 1912年《神州日报》)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两幅漫画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分析两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8分)
材料三
该漫画为1912年法文报纸上关于袁世凯剪辨子的报道。该报评论道,“革命的剪刀剪去了袁世凯的辨子,旧中国一去不复返”。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否同意该报的评论。请说明理由。(4分)
(4)漫画被称为历史的放大镜。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3分)
22.(20分)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许多仁人志士不懈努力,不断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即不尽在师夷长技),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革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欧洲国家的富强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这实际上指出了洋务运动的什么局限性?他在给李鸿章的上书中还大力推崇日本,这表达了他当时怎样的救国主张?(6分)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2)材料二表明孙中山的救国主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材料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3)依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有哪些历史贡献?它没有完成民主革命哪些任务?(6分)
材料四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他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来源:2016年11月11日新华社)
(4)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代。你认为孙中山先生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你去学习和发扬?(4分)
23.(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于上海火车站,全国震惊。时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说:“何物狂徒,胆敢毁我共和元勋?”下令通绎凶手。后来,参与行刺的应桂馨到北京,要求幕后指使者兑现“毁宋酬勋”,后者拒不接见,应桂馨离京去津,途中被刺身亡。
(1)材料一中的“宋案”为什么会引起全国震惊?“幕后指使者”是谁?(6分)
材料二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供“二十一条”摘录内容:“一、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并增加通商的权利……二、日本在南满……享有多种经济、军事特权……五、中国警队及工厂由中日合办……六、中国政府聘日本人担任政治、财政、军事顾问……”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针对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袁世凯政府的态度怎样?为什么说“二十一条”是灭亡中国的条约?(4分)
材料三 万户涕泪,一人冠冤,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警死戳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徽文》
(3)材料三中的“民贼”是指谁?(3分)
材料四 下面是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军阀混战后的废墟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军阀割据混战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全优卷(A卷)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湖北中考真题) 从 1911 年 10 月 到 11 月 下旬, 全国已有湖北、 湖南、 陕西、江西、 山西、 云南、 浙江、 江苏、 贵州、 安徽、 广西、 福建、 广东等一半以上的省份发动起义, 宣布独立, 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各地纷纷宜布独立是响应( )
A.金田起义的爆发 B.北伐战争的进行 C.武昌起义的胜利 D.护国战争的发动
【答案】 C
【解析】1911 年 10 月 10 日, 武昌起义爆发, 武昌起义后大多数省份宣布独立, 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故 C 符合题意; 金田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排除 A; 北伐战争主要是打倒列强, 除军阀, 排除 B; 护国战争是 1915 年, 排除 D。 故选 C。
2.孙中山(1866-1925)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清王朝。”孙中山在“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
A.成立兴中会,组织起义 B.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C.开展革命活动,准备武昌起义 D.领导黄花岗起义
【答案】 A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孙中山“28岁那年”是1894年。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11月,孙中山联合爱国华侨,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哒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故选A。
3.孙中山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为克服革命团体的弊端,革命派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 )
A.成立兴中会 B.创办中国同盟会 C.发动武昌起义 D.推翻清王朝统治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等信息可知,为了集中革命力量,革命党人要建立一个全国性领导机构,即成立全国性的政党,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选B。
4.(2021·陕西) 1905 年 8 月 ,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在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民报》, 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 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
A. 变法救国 B. 民主科学 C. 三民主义 D. 扶清灭洋
【答案】 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 1905 年 8 月,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在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民报》, 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 宣传的主要思想是三民主义, 故选 C; A 是戊戌变法思想, 排除; B 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排除; D 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 排除。
5.“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C.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强兵富国 D.三民主义开始成为革命指导思想
【答案】 D
【解析】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孙中山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哒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故选D.
6.(2021·湖南邵阳市) 梁启超说: “帝制议起, 国人劫于淫威”“云贵首义之中心人物蔡将军者锷”。 材料表明梁启超高度赞扬蔡锷组织护国军, 讨伐( )
A.袁世凯 B.张勋 C.段祺瑞 D.溥仪
【答案】 A
【解析】1915 年末, 袁世凯下令以 1916 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准备元旦登基。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 号召维护共和制度。 1915 年底, 蔡锷、 李烈钧、 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护国战争爆发。 1916 年 3 月, 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6 月 在绝望中死去。 护国战争结束。 故 A 符合题意; 张勋曾经复辟帝制, 但不是蔡锷组织护国军讨伐的对象, 排除 B; 段祺瑞和溥仪不是蔡锷组织护国军讨伐的对象, 排除 CD。故选 A。
7.“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辛亥革命在“破旧”方面的“首创之举”是( )
A.创立了中华民国 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答案】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故辛亥革命在“破旧”方面的“首创之举”是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故选B。
8.有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据此,他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
A.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可知,前面说的是民族问题,后面说的是民主问题,这说明辛亥革命的作用是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故选C.
9.(2021˙南充)它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制度变革,这是武装斗争手段换来的制度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清帝退位诏减少了流血冲突,缩短了革命进程,确有积极作用。材料中的“它”指( )
A.太平天国 B.中华民国 C.南京国民政府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领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随后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为此,材料中的“它”指中华民国。故选B。
10.(2021年江苏扬州市) 观察下图, 该战争形势图所示的是( )
A. 广州起义 B. 武昌起义 C. 二次革命 D. 护国战争
【答案】 D
【解析】依据题干示意图中“护国军进军路线”“袁军进军路线”, 可知与护国战争有关, 1915 年,袁世凯公然复辟帝制, 遭到举国反对, 爱国将领蔡锷等人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护国战争爆发, 袁世凯最终被迫于 1916 年宣布取消帝制, 并在众叛亲离中死去, D 正确; 1895 年, 孙中山等人筹划在广州发动起义, 但是迅速归于失败, A 排除; 1911 年武昌起义爆发, 揭开辛亥革命的序幕, 推翻清王朝统治和封建帝制, 成立中华民国, B排除; 1913 年,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了捍卫民主共和, 发动二次革命, 但是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C 排除。 故选 D。
11.(2021·泰安)下列栏目是某班同学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
A.师夷长技 B.国家统一 C.近代化探索 D.走向共和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昌首义、清朝告终、民国建立即中华民国建立,约法颁布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它们都属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向共和过程中的重要史实,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走向共和。故选D.
12.“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却说是袁世凯。”这副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
A.天京事变 B.戊戌政变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答案】C
【解析】据“今年又杀宋教仁……我却说是袁世凯”可知,这副挽联中提及了宋教仁遇刺,这一事件最终引发了二次革命。故选C。
1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里“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话旨在说明( )
A.袁世凯上台违背社会规律 B.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改良更利于社会稳定
【答案】B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袁世凯上台的背景可得出正确的结论。袁世凯当时是清政府的内阁总理大臣,掌握着北洋军队,又有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所以符合材料中说的“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里‘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这个条件;材料中又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可见袁世凯上台是时代的选择,具有必然性,B项是正确的,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在《民国前十年》中说:“袁世凯那台滑稽戏的演出,也是靠个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这个袁兰芳只好唱个独角戏,就卖不了票了。”上述材料反映出袁世凯复辟帝制导致其( )
A.众叛亲离,陷于孤立 B.遭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反对
C.被迫向革命党人屈服 D.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代理人
【答案】A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这个袁兰芳只好唱个独角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复辟帝制导致其众叛亲离,陷于孤立。故选A.
15.(2021·浙江丽水市) “这次革命并没有达到它所预期的目标。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支配地位没有受到削弱, 在农村没有出现一场社会大变动, 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得到解决。 革命的果实又落到旧势力的代表袁世凯手里”这次革命( )
①未能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②没有完成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③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度的结束 ④结束了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 B
【解析】材料是对辛亥革命的描述, 其中辛亥革命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度的结束,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助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但是没有完成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也没有结束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因此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故选 B, ACD 排除。
16.(2021·四川遂宁市) 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下图所示关联信息判断, 中间空白框内应填(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总结,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所以中间空框内应填辛亥革命, C 正确;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与题干内容无关, 排除 ABD。 故选 C。
17.(2021 年广西河池) 它规定: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无种族、 阶级、 宗教之区别; 人民享有人身、 财产、 考试、 选举及被选举等自由和权利。 这里的“它” 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根据“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无种族、 阶级、 宗教之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内容, 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体现了平等、自由的原则, A 符合题意; B 项与材料内容无关, 排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C 排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材料没有涉及, D 排除。 故选 A。
18.(2021 年辽宁营口) “血钟一鸣, 义旗四起, 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 ” 以下关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终结 B.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C.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 2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指导思想是由同盟会纲领发展而来的三民主义, ABD 正确; C 错误, 辛亥革命并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 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故选 C。
19.(2021 年湖北荆州) 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到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 敢把乾坤力挽回”。 这些诗句共同体现了中国近代进步人士强烈的( )
A. 实业救国思想 B. 君主立宪思想 C. 民主共和思想 D. 爱国主义思想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到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 敢把乾坤力挽回”。 这些诗句共同体现了中国近代进步人士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 谭嗣同为维新变法流血牺牲, 秋瑾参加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英勇就义。 故选 D。
20.(2021 年广西北部湾) 吴玉章在《辛亥革命亲历记》 中提到: “辛亥革命的胜利, 也使五四运动不可避免。 因为人民在经过了这样一次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后, 精神上和思想上获得了相当大的解放……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的革命理论。 ” 以上材料论述的是( )
A. 辛亥革命的背景 B. 辛亥革命的经过 C. 辛亥革命的特点 D. 辛亥革命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胜利, 也使五四运动不可避免。 因为人民在经过了这样一次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后, 精神上和思想上获得了相当大的解放……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的革命理论” 论述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材料不是论述的辛亥革命的背景、 经过和特点。 故选 D。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1题21分,第22题20分,第23题19分,共60分)
21.(21分)《历史的放大镜—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展》以新的视角揭示了古老帝国在艰难的现代化转型中的蹒珊步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展览用近百幅漫画主要从四个方面展现了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请把下列事件填入材料一中A、B、C三处的相应位置。(写序号即可)(6分)
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②武昌起义 ③推行鞠躬、握手礼
材料二
图一《清政府对内对外的两种面目》 图二(《但闻人语响》原画载于
(原画载于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 1912年《神州日报》)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两幅漫画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分析两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8分)
材料三
该漫画为1912年法文报纸上关于袁世凯剪辨子的报道。该报评论道,“革命的剪刀剪去了袁世凯的辨子,旧中国一去不复返”。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否同意该报的评论。请说明理由。(4分)
(4)漫画被称为历史的放大镜。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3分)
【答案】
(1)A.②;B①;C.③(2)历史现象:图一反映了清政府对帝国主义卑躬屈膝,对老百姓残酷剥削。图二反映了清帝退位。联系: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国内反清情绪日益高涨,武昌起义后,清政府的统治大势已去,清帝被迫退位。(3)观点:不同意。理由:袁世凯虽然剪去了辨子,但仍实行独裁专制统治和复辟帝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仍未改变。(4)认识:漫画用鲜明的态度,讽刺性的夸张手法反映了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因此它就像一面放大镜,让我们看到更多真实的历史细节。(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仔细观察知识线索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展览用近百幅漫画主要从四个方面展现了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材料一中A革命志士指的是②武昌起义;B中华民国诞生指的是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民国的新气象指的是③推行鞠躬、握手礼,革命志士通过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辛亥革命后,人们剪瓣子,穿新式服装,女子废止缠足,采用新式礼仪和称呼。(2)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图1反映了清政府对帝国主义卑躬,对老百姓残酷到削,图2反映了清帝退位,两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是清改的腐败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国内反清情绪日益亮涨,就是起义后,清政府的统治大势已去,清帝被迫退位。
(3)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不同意该报的评论,因为袁世凯虽然剪去了辫子子,但仍实行独裁专制统治和复牌帝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仍未改变。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漫通用鲜明的态度,讽刺性的夸张反映了历史事件成历史现象,因此它就像一面放大镜,让我们看到更多真实的历史细节。
22.(20分)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许多仁人志士不懈努力,不断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即不尽在师夷长技),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革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欧洲国家的富强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这实际上指出了洋务运动的什么局限性?他在给李鸿章的上书中还大力推崇日本,这表达了他当时怎样的救国主张?(6分)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2)材料二表明孙中山的救国主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材料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3)依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有哪些历史贡献?它没有完成民主革命哪些任务?(6分)
材料四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他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来源:2016年11月11日新华社)
(4)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代。你认为孙中山先生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你去学习和发扬?(4分)
【答案】(1)局限性:单纯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救国主张:维新改革,救亡图存(或: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维新图强)。(2)变化: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或:用暴力推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政权)。(3)贡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任务: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4)精神:热爱祖国、为实现民主共和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为振兴中华民族而自强不息、鞠躬尽痒、死而后已的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任写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欧洲国家的富强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这实际上指出了洋务运动的什么局限性:单纯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材料中“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革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可知救国主张:维新改革,救亡图存;(2)从材料二“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可知孙中山的救国主张从“维新改革,救亡图存”变化为“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第一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即可。任务: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4)此题开放性试题,任写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23.(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于上海火车站,全国震惊。时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说:“何物狂徒,胆敢毁我共和元勋?”下令通绎凶手。后来,参与行刺的应桂馨到北京,要求幕后指使者兑现“毁宋酬勋”,后者拒不接见,应桂馨离京去津,途中被刺身亡。
(1)材料一中的“宋案”为什么会引起全国震惊?“幕后指使者”是谁?(6分)
材料二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供“二十一条”摘录内容:“一、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并增加通商的权利……二、日本在南满……享有多种经济、军事特权……五、中国警队及工厂由中日合办……六、中国政府聘日本人担任政治、财政、军事顾问……”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针对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袁世凯政府的态度怎样?为什么说“二十一条”是灭亡中国的条约?(4分)
材料三 万户涕泪,一人冠冤,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警死戳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徽文》
(3)材料三中的“民贼”是指谁?(3分)
材料四 下面是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军阀混战后的废墟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军阀割据混战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答案】(1)原因:全国人民拥护共和,宋教仁威望很高(或:宋教仁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幕后指使者”:袁世凯。(2)态度:接受了“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原因:“二十一条”严重侵害了中国国家主权。(3)“民贼”:袁世凯。(4)影响:农村劳动力减少,耕地减少,田地荒芜,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兵员军费大幅度增加,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破坏。(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旦败毁我共和元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教仁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主张民主与共和,反对独裁专制,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威望很高,因此宋案引起了全国震惊;指使者:根据材料一“参与行刺的应桂馨到北京,要求幕后指使者兑现毁宋酬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妄图建立独裁统治,派人刺杀了威望很高的宋教仁。(2)第一问根据材料可知,袁世凯的态度是接受了“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第二问,原因:“从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看它是严重侵害了中国国家主权的条约。(3)依据材料“万户涕泪,一人冠冤,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警死戳此民贼,以拯吾民。”可知“民贼”:袁世凯。(4)根据图片内容可以看到,军阀割据局面使耕地大量减少,荒地大量增加,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军阀割据时期陆军人数激增,军费开支巨大,说明当时战事不断,军阀割据局面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故影响:农村劳动力减少,耕地减少,田地荒芜,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兵员军费大幅度增加,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破坏。(意思相近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