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七上语文一、二单元综合测试(二)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晕(yùn) 花苞(bāo) 烘托(hōng) 发髻(jì)
B.静谧(mì) 高邈(miǎo) 莅临(lì) 唱和(hé)
C.粗犷(kuàng) 水藻(zǎo) 娇媚(mèi) 看护(kàn)
D.酝酿(liáng) 干涩(sè) 薄雪(bó) 竦峙(sǒng)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瘫痪 告诫 絮叨 樵悴 B.尴尬 诀别 呕吐 荫蔽
C.烫金 警醒 繁闷 枯涸 D.垂打 流转 试探 祷告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场阔别已久的雨,淅淅沥沥地飘洒下来,虽说伴有些许寒凉,但仍然是最轻柔的乐章。
B.“立春”是每年的第一个节气,“一年之计在于春”,因此,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对“立春”都非常重视。
C.贸易圈内人士认为,特朗普对中国咄咄逼人的举动正在毁掉他达成任何长期贸易协议的机会。
D.春天来了,小芳和哥哥小明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跟着爸爸妈妈去郊游。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 , , , 。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语喧嚣数日或数月 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上 ③犹如春风野草 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那是一个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女,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B.援军到了!接机、食宿、防护……等,黄石“走心安排”迎接江苏省援黄石医疗队。
C.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
D.“如果你从疫情一线平安回来,”他对着妻子远去的背影高喊,“我说话算数,一年的家务,我……我全包!”
6.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朗读者”等节目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是因为它们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造成的。
B.今年一月,杭州火车站自动售票系统正式启用,这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C.随着春天的步伐逐渐临近,使我再也坐不住了,下定决心要去西湖边走一走。
D.进入文澜三个多月了,每日的晨跑,让同学们的体能运动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7.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家长会上,班主任刘老师对家长们说:“刚才王校长的视频讲话全面、深刻,抛砖引玉,请大家畅所欲言,共话家校合作。”
B.老张的儿子中考成绩优异,他欣喜若狂,逢人就说:“令郎还算争气,这次考了全校第三,是他最好的发挥了。”
C.李华与二十年未见的大学同学张梅偶遇,他激动地说:“久违了,老同学!真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你;更没想到二十年过去了,你还是这么年轻。”
D.李勇对前来邀请他吃饭的老王说:“老王,恭喜乔迁!我一定会赏光赴宴的。”
8.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
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
A.③①⑥②⑤④ B.③⑤②⑥①④ C.③⑥①②⑤④ D.③②①⑥⑤④
二、情景默写
9.默写。
(1)春天像小姑娘,__________,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2)曹操《观沧海》中极写大海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壮阔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以大景与小景互相映衬,写出了江面的开阔。
(4)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如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
(5)古诗中,“月”常被诗人用作寄托思念朋友情感的载体。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10.综合性学习。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今天,就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一起去看风景!
(1)请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
①春:_____ ②夏:_____
③秋:_____ ④冬:_____
(2)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一个环节。
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
第二环节: ________
第三环节:唱四季赞歌。
第四环节:四季诗文及常识竞赛。
四、诗歌鉴赏
欣赏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1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简要赏析三、四两句诗。
五、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
(3)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
(4)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
1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5.下面将谢道韫的话和谢朗的话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16.元方对父亲朋友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如果父母不在,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散步》,完成小题。
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7.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8.你打算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朗读下面的句子?其中哪两个词语可以读重音?请说说你的理由。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19.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20.结合选文和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的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选文和“材料”中,两个“儿子”是否都听从了母亲的话?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夏天
汪曾祺
①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②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
③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④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⑤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⑥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⑦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⑧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叶片微似竹叶而较柔软。
⑨“万把钩”即苍耳。因为结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所以孩子叫它“万把钩”。
⑩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长,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奇臭无比,很难除净。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
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蛤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蛤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
蝈蝈,我的家乡叫作“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咕咕咕咕”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
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零零零”……
乘凉。
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了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我们那里夏天都枕藤枕或漆枕),已入梦乡。
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选自《人间草木》,有删改)
21.文章开头两次提到“夏天的早晨真舒服”,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2.第二段的栀子花之言,比较粗俗,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2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至少选择两个角度。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24.有人说:“散落世间的趣味儿,却可以被汪曾祺老先生以神奇的丝线加以串连。他的散文可以说是‘形散神不散’的典范。”请结合文章内容,从“形散神不散”的角度对本文进行赏析。
七、作文
25.按照要求作文。
进入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我们一定会有许多新的感受、见闻和想法。
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围绕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突出一个“新”字;
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5.D
6.B
7.C
8.A
9. (1)花枝招展的 (2)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3)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4)小桥流水人家 (5)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0. (1)①春:万紫千红 ②夏:烈日炎炎 ③秋:天高云淡 ④冬:大雪纷飞 (2)答案示例:走进自然,领略美景。 (3)诵四季诗文。
11.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 12.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
13.(1)俄而:不久,一会儿;(2)因:凭借;(3)去:离开 (4)引:拉 14.(1)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2)您跟我爸爸约定好正午一同出发,您中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15.B 16.聪明睿智、知书明理、落落大方。(2分)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
17.初春,为了让年迈的母亲多走走,我们一家四口一起去散步,可母亲想走大路,儿子想走小路,最后母亲决定顺从孙儿的决定,一家其乐融融的向桑树、菜花、鱼塘走去。 18.我打算带着欣喜的如释重负的情感朗读下面的句子,其中的“总算”“熬”可以读重音,因为重音起强调的作用,这两个词既表现了“我”对母亲的身体状况深深的担忧,也表现了“我”对母亲经受住了冬天的考验,又迎来一个春天的欣喜和庆幸。 19.(1)环境描写(景色描写),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田野美丽而生机勃勃的美景,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美好、幸福的心情和温馨甜蜜的气氛,也表现了生命的美好。
(2)“责任”一词大词小用,表现了“我”面对这个小小选择时的慎重,体现了“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是,他们都听从了母亲的话。材料一中的儿子听话,是因为母亲提出的办法是可行的,而且这样也成全了母亲对孙儿的疼爱;材料二中儿子听话的原因,是他被母亲锲而不舍的努力和深沉的爱打动了,同时也为了成全母亲,让她不那么为难。
21.运用了反复手法,突出了夏天早晨的舒服。第一次,开门见山,直接写出夏天早晨给人带来的舒适感,同时引出下文“令人舒服”的具体内容描写。第二次是为了强调夏天早晨的舒服。(意对即可) 22.是为了突出栀子花“粗粗大大”“碰鼻子香”等极为朴实的特点,使栀子花的形象更生动传神。(意对即可) 23.示例:文白夹杂,有淡淡的幽默;写出剖瓜时的声响和感受,有声音,有动作,有感受,给人丰富的想象,读来饶有兴趣;“连眼睛都是凉的”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凉气四溢的感受,让凉的感觉生动可感,真实可信。 24.示例:本文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表现到了极致。“形散”主要指没有主要人物、主要故事、主要景致。作品首先写夏天早晨的感觉,接着一种接一种谈夏天的事物。作品写这些事物,只是淡淡地谈,写完即止,决不铺张。但看似散漫,实则贯穿全文的是对夏天的一种感受,是对夏天的喜爱之情,体现了“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意对即可)
25.初识新校园
金秋九月,花果飘香,秋爷爷踏着沉稳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由夏入校,天气转凉,九月份,我走进校园,成了一名初一新生。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到了新校园,第一次离开了父母,自己开始独立;第一次离开了父母的叨唠,心里却觉得缺点什么;第一次离开了父母的身边,心里难免有些害怕;第一次洗起了自己的衣物……当然!思家的情感是无法抵抗的,但必须坚持、忍耐,因为我终有一天会展翅翱翔,离开父母的怀抱。
步入新环境,一切从头开始。中学生活与小学相差十万八千里,大不相同。小学生活是无忧无虑的,而初一生活是需要你上心,认真。学习中,上课要认认真真听讲,不开小差,自己自觉地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和任务,学习上要不断复习,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上了新初一,感觉自己长大了,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后悔以前是那么的任性,时常不听父母的话,和父母顶嘴,动不动就随便向他们发脾气,觉得我已经长大了,可以不受父母的管制。却不知道,虽然我已经长大,但在父母眼中,我依旧是个孩子,只不过我们在长大,父母却变老了,我开始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
有了新目标,我要用最快的速度来适应新环境,调整好学习状态,把心放在学习上不让父母和老师失望,因为我已经长大,不再是躲避困难的小学生,我要郑重地向“拦路虎”发出新的挑战。
进入初中,我一定会好好努力,让自己的成绩只会上升不会下降。我不会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努力,是现实与梦想之间的桥梁,只要愿意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