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作文快捷通
七、天光云影共徘徊 —— 怎样写景
【写景概述】
在写人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中,常常会有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一类是专门儿描写时令节气、山川湖海、日月星辰、阴晴雨雪、花草树木以及居住环境、风土人情等,另一类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起到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显示中心的作用。
1.抓住特征,情景交融
景物是客观的,但若不能给“景”自然地烙上“情”印,这样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其实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的,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这就要让景与情有机融合,只有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抓住特征,情景交融。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就是表达主观感受的过程,警示载体情是灵魂。因此,只有做到景与情的有机融合,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感情融入到作品中去,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2.变换角度 “定”“移”结合
人们观察、描写景物往往处在一个“定点”的位置来进行,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景物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即使表现同一事物,立足点、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效果也各不相同。随着观察点的变换,迥然不同的景物就会扑面而来,千姿百态的景象就会呈现在面前。因此,这就需要把定点与移动观察结合起来。何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呢?
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
其次在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和不同的角度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
如作家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由定点到移步换景,即从城内写到城外山村雪后的景色,在不同的观察点,描写了济南冬天不同的特有美景。写城内又从不同角度,即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这样济南美景的整体感就凸现出来了,这就生动形象地再现出冬天济南“温晴”的特点。
3.善于描绘,虚实相映
“实”景即指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也就是能感知到的现实之景。“虚”景即指未出现之景,也就是联想、想象之景。以眼前之景引发联想凸现出已逝之景,未来之景,或引发想象,创造出新景象,并将不同时空领域的景物糅合在一起描写,这就是虚实相生法。虚实结合地描述景物,能使所描之景更形象,能使作品富有立体感,同时达到深远境界。朱自清的《春》一文,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种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
4.更换笔法,动静结合
静景和动景是客观存在的。高山、花草、树木及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往往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聚散的云彩,风雨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和小草等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我们观察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若只写静景,就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绘景才会生动、活泼,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傍晚》的文章,小作者写被晚霞笼罩着的府山顶、树和望海亭,它们是“静”的,而望海亭上空飘动的云彩却是“动”着的,它们“一会儿像人,一会儿像狗,不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匹奔驰着的枣红马,再过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只引颈鸣啼的雄鸡……”小作者把动态和静态结合起来描写,静态美和动态美交相辉映,把晚霞描述得十分可爱。
5.学会取舍,浓淡相宜
学会取舍,浓淡相宜。“浓”就是要浓墨重彩及对景物的某一部分进行精雕细刻,“淡”就是轻描淡写,即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勾画出景物的特征。对于那些与主题或所要表达的情感关系密切的景物,要泼墨泼洒,对于那些与主题有着间接关系的则淡墨勾勒,使之简洁、传神。:朱自清的散文《春》,作者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点,简笔勾勒,传神地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接着浓抹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在描画春风图时,为突出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首先借助触觉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其次,借助嗅觉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最后借助听觉写鸟儿“清脆”、“宛转”的鸣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样,从多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具体生动,美妙感人。
【写景例析】
【优看点:巧用对比。描绘景物】
这里的风景真美
午饭过后,爸爸妈妈带着我去得胜河边寻找秋天。【开篇入题,直接交代写作对象】
一路上,迎面扑来一股浓郁的金色气息。路边的一棵棵槐树,高大而又挺拔,我走近它,仰起头,看到槐树苍劲的树干上布满了纹路,密密麻麻的枝丫上已没有一片树叶,只剩下一串串金黄色豆荚状的果实,一阵微风拂过,不禁发出一阵“沙沙”的声音,像是它们正在彼此诉说着秋天的故事呢!树下小草的草尖儿也变黄了,只剩下根部还隐隐约约透着一丝绿色。草丛中的狗尾巴草兴奋地摇着毛茸茸的脑袋,向我们炫耀它刚染的金发……【拟人手法,写出事物的可爱】
我来到得胜河边,轻轻踏上小木桥,木板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我缓缓地向前走着,凉爽的秋风抚摸着我的脸颊,河水打着皱儿从桥下流过,河面的浮萍不停地被冲散,再合拢。站在小桥中间向远处眺望,得胜河全景一览无余。两岸的野草呈现出一片片金红色,根根直立,风吹草动,这片“草海”竟泛起红色的浪,并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远处的河畔上,一大片芦苇犹如一群婀娜多姿的女子,在风中翩翩起舞。风中,芦花漫天飞舞,如同瑞雪天降,又似天女散花,纷纷扬扬,最后又极其轻柔地在风中隐去……啊,芦苇总是能带给人一种温馨优雅的美感。【拟人化手法生动传神,使人如临其境。】
越过小桥,沿着河岸继续前行,一大片田野展现在我的眼前。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块白菜地,大片金黄中唯一这块新绿特别抢眼。白菜们像一个个小娃娃,扎着一头绿色的小辫儿,神气活现地四处张望。【拟人手法,写出白菜神奇火线的样子,着实可爱】紧挨着菜地的是稻田,稻子成熟了,一个个像是害羞的姑娘,弯着腰,低着头,羞涩地笑着。【拟人手法,写出稻田成熟丰收的样子】那金黄色,是喜悦;那沉甸甸,是丰收。有些稻田已经收割,田里一茬一茬的稻桩整齐地排列着,韵律十足,我仿佛又看到了农民伯伯忙碌的身影。【移步换景写法。随着作者的行踪,景色不断变化】
槐树、小草,小桥、流水,河畔、田园……竟在不经意间勾勒出一幅美妙绝伦的秋日画卷【语言简洁、明了】
是啊,这里的风景真美!【扣题】
【优点评】
本文条理清晰,以游踪为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出了得胜河秋天美丽的景色, 槐树、小草,小桥、流水以及河畔、田园,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写景中注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如:"一大片芦苇犹如一群婀娜多姿的女子,在风中翩翩起舞。风中,芦花漫天飞舞,如同瑞雪天降,又似天女散花,纷纷扬扬,最后又极其轻柔地在风中隐去"等句子,生动传神,使人如临其境。
【经典范文1】
【优看点:虚实、动静结合】
风景这边独好
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无风景。其实不然,家乡再熟悉不过了,我常常独自一人来到郊外,感受家乡秋天的魅力。
漫步在秋天的田野上,举目远眺,只见无数条小溪,好比彩带,把无边无际的田野划成棋盘似的整齐方块。方块里,红一片,黄一片,白一片,整个旷野如同覆盖着一张偌大的彩色地图,地图里填满了农民了希望。
那边,红高粱长势力旺盛!高高的秆子有如屋后的文竹,一个个不甘示弱;长长的叶子有如一根根蓝飘带,炫耀着自己的飘逸;在太阳的照耀下,那挨挨挤挤的红穗子随风微微晃动,如同波荡的海面,招引我们去泛舟。
这边,沉甸甸的稻谷,好似一串串金色的珍珠,低头站立着,你挤着我,我挤着你,拥在一起,连成一片,平坦地向远处蔓延。微风起处,平坦的海面上出现一道波痕,迅速由这头传送到那头。
稻田的另一边是棉田。一朵朵棉花像幸福的老人咧开了嘴儿,雪白的棉花被秋风吹得蓬松松,远远望去,犹如一片银海雪原。
在田野的主干道两侧,一串红在竞相开放,一朵朵小巧玲珑的红花,像一个个小铃铛,仿佛你轻轻一碰,就会叮当作响。往远处看,秋风吹过,一串红好像一片望不到边的火海;就近看,朵朵一串红开在绿枝上,仿佛是许多红衣少女站在钢丝上翩翩起舞。看着看着,让你想起“六·一”节那天同学们穿着红色的小皮鞋在舞台上的情景。
抬头看天,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似乎刚刚被秋雨洗刷,不见一点污垢。偶尔有几朵白云紧贴着蓝天,像是为大幕缀上的几朵白花。微风起时,朵朵白云犹如扬起航的轻舟,慢悠悠地漂浮着,移动着。忽起大风,吹来团团乌云,幻成一匹枣红色大马,它狂奔着,呼啸着,那样桀骜不驯。可是没多久,它就乏力了,默默地站在那儿,好像在沉思,又好像打盹。眨眼工夫,马变成了一条乖巧的小狗,边跑边叫,还不时四处张望,大概是在寻找妈妈吧!
家乡的秋天是美丽的,熟悉的地方有风景!远方的风景,那只是一个遥远的梦,一阵飘忽的风。身边的风景才是实实在在的风景。盲目和不切实际的追求,换来的只是无边的悔恨。拥有的风景不再重现,远方的仙境虚无缥缈。
我爱家乡,我爱家乡的秋天。
风景这边独好!
【优点评】
一.景物要井然有序
观察是写好写景作文的基础,观察必须确立好立足点。没有立足点,罗列景物,文章就会变成景物大拼盘。原文就是这样的一个大拼盘。升格文先写初来到野外所见,再以“那边”“这边”“主干道两侧”“抬头看天”等词语,显示由远及近、由低及高的观察顺序,文章思路清楚,景物井然有序。
二、描写要形神兼备
描绘景物贵在“绘”字,要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觉并用,在“绘”字上大做文章;不但要绘形,还要绘神,做到形神兼备。例如升格文写红高粱,用“不甘示弱”写秆之高,用“炫耀着自己的飘逸”写叶之大,用“招引我们去泛舟”写红穗子幻成的海,不但写出了景物的物质形态,还写出了一种内在的精神,颇有情趣。
三、写景要诸法结合
首先是虚实结合,即通过比喻、想像等手法将将眼前景与心中景联系起来,以增强艺术表现力。如将眼前整齐的方块与心中的棋盘联系起来,将绿枝上的一串红小花与钢丝上翩翩起舞的红衣少女以及六·一儿童节上的情景联系起来。其次是动静结合,如写稻田的平坦,写云的变幻,都从静态写到动态,使景物栩栩如生,生动形象。
四、情景要交融得体
写景文章要情景交融,恰当地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是实现情景交融的重要手段,作者的爱憎常常是通过恰当的比喻、拟人等手法表现出来的。但是,比喻、拟人等手法一定要运用得贴切。用“僵尸”和“俘虏”就不如“你挤着我,我挤着你,拥在一起,连成一片”更能体现一株株稻谷的可爱;对棉花的开裂,用孩子哭闹的嘴来作比,也不如用幸福老人裂开的嘴更能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优看点:.侧面描写,多方烘托】
最美的风景
看黄山,不是看屹立千年的山脉,而是看瞬间升腾的灵魂。
从踏止山脚的第一寸土地起,便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包围。沿途的风景美不胜收,让我心的律动也跟上了群峰心脏的节拍。
山路弯弯,绵延千里,盘曲而上,撩云弄雾。两眼里尽是无边的绿色,这一抹是旧色,那一簇是新绿,丝毫不见杂物废屑。
边看边走边感叹,天都峰的险峻,莲花峰的妩媚,西海诸峰的阶梯状排列,势如刀削的岩壁冷峻峭拔。云雾蒸腾,深吸一口,五脏六腑都浸染通透。不一会儿又是霞光万丈,玉宇澄清,飞鸟鸣叫,空谷传响,重云相逝……
蓦地,一个黑点在莲花峰的山腰上清晰起来。雾散了,清楚了,更清楚了。这是个意外的风景哪。哦,那是个人。
那是个人!转念一想,我愣住了。他想干什么?是个攀岩爱好者吗?不!我吓得后退了一步。他没有安全带,没有安全帽,除了一双白色手套什么都没有!而海拔,近两千米!他到底为何?我不再有心思陶醉山水,整个人被他牵动着。
他慢慢稳稳的上升,像攀援的壁虎,紧贴着岩壁,借助山石和斜生的树枝落脚,每一步都要深思熟虑,每一步都是一种胜利。然而危险寸步不离,我的心为这道沿途上奇异的风景揪得更紧了。
山的上面到底有什么,让他如此义无反顾?顺着他的方向往上看,除了一只白色塑料袋张牙舞爪地挂在树枝上,什么也没有。我浮出一个连自己都觉得荒诞的猜测:他是要去摘那塑料袋?
起风了,他却了步伐,脚下的石块三三两两地滚落山崖。“小心!”他身子一倾,我不由叫出声来,同行的游客也都双手合十驻足观望。只见他死死抓住一根粗壮的枝干,立在凸起的岩壁上,画面瞬间静止。
蓦地,他伸出手,伸向那只塑料袋,快够到了,近了,更近了…… 他,真的是位黄山清洁工,为清除一只塑料袋豁命而来。
生命的绝美只有在打自然的舞台上才能展现,自然的灿烂也只有生命的热情才能发现并为之感动。 生命的旅途中,有所停顿,有所沉吟,才会发现沿途的风景别样美丽。天地为证,山的高度就是生命的高度!沿途的风景他最美。
【优点评】
1.紧扣风景,以景衬人。文章以“看黄山,不是看屹立千年的山脉,而是看瞬间升腾的灵魂”开篇,然后用三段文章对黄山美景进行精心的描写,用来衬托黄山清洁工的灵魂之美,以突出“瞬间升腾的灵魂”。
2.侧面描写,多方烘托。为了表现清洁工“升腾的灵魂”,除直接描写人物的举动外,还运用侧面描写,从多方面加以烘托,如山势高俊危险,我的为之紧张的心理活动,同行的游客也都双手合十驻足观望。
3.句式多变,语言优美。如文章三四段写黄山风景之美,多用四字句,整齐有韵律感。第五段写发现清洁工,“雾散了,清楚了,更清楚了”,句子短促有力。第六段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有感叹句,有设问句,有陈述句,几种句式交替使用,颇有美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