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作文快捷通 五、肌理细腻骨肉匀 —— 怎样写人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 作文快捷通 五、肌理细腻骨肉匀 —— 怎样写人 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9 18:1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作文快捷通
五、肌理细腻骨肉匀 —— 怎样写人
【写人概述】
1.写人容易立人难
写“人”一撇一捺,简简单单,写不好歪歪扭扭,可以从头再来。立人不容易,人”字这两笔,内涵丰富,哲理深邃,想写好更难,需要从多方面来展示,人物形象才能立体丰满。
写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人物性格平板,个性不够鲜明突出,笔下的人物往往站不起来。如何将人物写活,如何让人物形象具有力体感。
在不同场景中写人。人是社会的人,人物性格、品质与个性,只有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才能得以多方面的呈现与展示。因此,写人要注意将人物置身于不同的生活场景,让读者看到多面的立体的人。
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人物,如同摄影师,可以选择不同的距离、背景与角度给人物摄像,写人也应该有不同的“拍摄”方位与角度。
2.典型事件个性扬
调动生活中的积累,选用最能表达中心的素材。即使一些看起来平淡的事情,换个角度思考,或者以小见大深入挖掘,也能成为典型材料。
个性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他人的特质,表现于外就是其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由于生活经历、性格禀赋等不同,即便同一种美好人性,在不同人身上也会有不同的体现。只有写出个性,人物才可能鲜活生动,在读者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想要让人物个性鲜明,必须注意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要选准人物,第二要选择事件,第三要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
以事(镜头、片段、过程)显人,写平面人物或立体形象,运用集中强调的艺术手段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
运用描写技法,凸显人物个性:(1)写好外貌,以形传神;(2)写好语言,言如其人;(3)写好行动,形神兼备; (4)写好心理,倾诉心声;(5)渲染环境,烘托人物;(6)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3.巧用对比。
任何事物,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出高低、大小、好坏、多少。人也是如此,通过对比可以反映出先进和落后、高尚与卑贱,优秀和不良。
对比写人法有两种。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对比,说明这个人的变化。另一种是一个人和另一个比,歌颂其中一个人或使另一个人受到教育。
采用对比法写人时,要注意突出主要人的主要问题,做到主次分明,切不可喧宾夺主。其次,对比时要合情合理,不能采取故意拨或贬低的方法,把好的捧上天,把差的贬入使人不可信,此外要注意前后照应。
【写人例析】
【优看点:典型事件个性扬】
我的语文老师
我的语文老师叫李兵,他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开篇点题,并点出人物特点——幽默风趣。)
大家只要看他一眼,也许就再也忘不掉他了。这可都归功于他那张变幻莫测的脸。明明刚才还是哭丧着脸,转瞬之间或仅一秒就一脸笑容了。(表情也体现人的特点。划线句运用对比手法。)
有一次,上课5分钟了,老师都没有来,但我们教室里却书声琅琅。原来,李老师想出了一个妙招,让我们养成时刻学习的好习惯。(应该写出妙招是甚,是否与“书声琅琅”有关系,是否与老师迟到有关系。)
忽然,教室门开了,一位文质彬彬的戴眼镜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文质彬彬”“戴眼镜”抓住了特点。)这就是李老师。他扶了扶眼镜,把同学们扫视了一遍,乐呵呵地说:“背得很好!这节课,让老师带领你们朗读课文。”(运用动作、语言描写,“乐呵呵”其实是写神态,似乎与人物特点也有关系。)不久,那枯燥无味的课文变成了一句句富有情调的歌词,宛转悠扬,而且还少不了他那如诗如画的表情。(比喻,写出了李老师的朗读水平高,表达对老师的喜欢。“如诗如画”来形容表情比较奇特。)到高兴的地方,他满脸笑容还手舞足蹈,可到了悲伤之处,他双眼紧闭,眉头紧锁。(对比,写出老师朗读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有时候他故意做着很夸张的表情与动作来告诉我们恰当的比喻有多么重要。(此处,若能举些具体的例子,会更具体,也有助于突出人物的特点。)刚开始一周,每当此时,我们都忍不住会哈哈大笑起来。(侧面描写,突出人物“幽默风趣”的特点。)后来,我们终于明白这只是老师让我们把知识铭记于心的办法。再后来,我们也经常学老师的样子,使朗读更动听。(“后来”“再后来”很有层次,有递进之意。)
有时候,我在想,他的脑子里是不是只有一堆乱糟糟的词语、句子呢?哦,不,是井然有序的。(此处,设问,意在强调老师的学识。不足较明显,应扣住特点“幽默风趣”来举举例子。“乱糟糟”一词具有幽默感。)
这就是我幽默风趣,富有学问的——李老师。(结尾呼应开头,再次点题,突出人物特点“幽默风趣”。“富有学问”在文中没有很好地用事情表现出来,显得空。破折号用的好,既放缓了行文节奏,又有突出强调之意。)
【优点评】
事件典型,个性张扬
一、选取几个典型事件,抓住了人物特点“幽默风趣”,运用多种方法,展示了人物的特点。
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首尾圆合,美好。开头总写人物特点,中间展写人物特点,结尾再总写人物特点。
三、细节描写较为精彩。如,第一处:李老师进教室后的动作、语言;第二处:李老师带领朗读时的情态。
【经典范文】
【优看点:侧面描写展示人物】
晒晒我们班的牛人
“牛人”,就是非常厉害、牛气冲天的人。
咱们班就有一位“牛人”,他的气势如牛、体态如牛。他总是雄赳赳气昂昂地仰起脸,好似雄壮的公牛展示着自己傲人光滑的牛角;那鼓鼓的腹部仿佛有着气吞山河之势,将美味与知识一并吞入腹中;臃肿肥硕的双手捻着毛笔,在半空中比划着,简直宛若书圣在世,将书法家王羲之的气质复刻得淋漓尽致。
“牛人”,书法很牛。
只见他手里握着的狼毫浸在黝黑的墨池里,一秒,两秒……突然,毫无征兆地大笔一挥!玉碟里的墨汁猛地溅起几滴墨滴,顺着半空中划过一道优雅的弧线,美得简直令人措手不及,美得令人浮想联翩,好似杨玉环在起舞时挥出的一丝黑色缎带,又好似仙人从天泼下的圣水,更像是敏捷的墨龙在茫茫天涯中自由翱翔……
雄健洒脱的四个大字跃然纸上——下一秒,一阵惊呼贯穿教室,响彻楼道。
“大地回春,妙啊!”
“我写一百个字都美不过这四字的百亿分之一啊!”
“兄弟,你非常牛!”
“不至于不至于,我真没写好,这捺、撇折……”
众人赞他是“书圣在世”,他谦虚地摇头,说:“没这回事。”
牛人在座位上检查着刚刚完成的作品,时而远观,时而近赏。嘴里一遍一遍地念叨着这四个字,又觉得光嘴上念还不够,于是又在心里默念了一遍又一遍,好像恨不得把这几个字拆开来,仔仔细细地、不厌其烦地念着一遍又一遍………
牛人果真是牛人,虽然在同学的眼中他已经是无法仰及的高度,但他依旧精益求精,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老师也十分欣赏他。
记得有一次书法课,老师将他的作品当范本展示在白板上。顿时,班上一下子沸腾起来,呼声乍起,轰鸣般的赞叹声与鼓掌声作为背景音乐。小小的充满墨香味儿的教室作为神圣的颁奖台,他的作品则在百叶窗缝隙中透出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半透明的宣纸与手里的狼毫好像金灿灿的奖杯。他骄傲地仰起头,像一头打了胜仗的公牛自信大步地走上讲台,领回自己的作品和“奖杯”。
问这牛人是谁?他就是我们班的“书法家”——小法同学。赢得本次书法比赛奖杯,真是我们班的骄傲!
【优评点】
侧面描写展示形象
我们班的这位“牛人”不仅体态“如牛”,书写的作品也很牛。作者用细腻的笔法描述“牛人”书写时的模样,将书写时的洒脱、娴熟描绘得十分形象。再巧妙地用侧面描写,通过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展现了书法作品受到了大家的赞赏,凸显这位牛人真牛。此外,这位牛人身上还有着精益求精、谦虚谨慎的可贵品质,当之无愧是位牛人!
【优看点:细节描写】
最美的身影
当新型冠状病毒又一次肆虐了整个长春市的时候,我妈妈成为了那众多逆行者中的一员,带着一腔热血与全家的牵挂,冲到了防疫的第一线。
妈妈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她认真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守护着防疫的第一道防线。“舍小家,为大家”不再是课本里的文字,那是妈妈用她最美的身影来诠释的涵义。
还记得三八节,我和爸爸早早为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打算给她一个惊喜,但那天却迟迟不见妈妈的身影。等来的是她简短的电话:“我加班啦,忙去啦!”电话就挂断了。
从那天起我很难在家里见到妈妈的身影。她回来,我已睡下;我起床,她已上班。但是,我知道,她离我不远,她就在小区的社区工作呢,这让我有了很大的安慰。
妈妈应该就站在最前沿。我看到有那么多像妈妈一样的身影在忙碌,起早贪黑,走街串巷,爬楼入户,开展摸排;扫码、测温、检查登记。路口、小区门口,到处都能看到她们的身影。她们还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为居家隔离的人们上门送水、送菜、送米。为了方便管理,她们在没有统一辨识的防护服外面穿上了红马甲,戴上了红袖章。当大家都在家进行居家隔离时,社区工作者们全员上岗,坚守着岗位。
我下课的时候就站在窗口眺望。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哪个是妈妈呢?那个是吗?也许吧。好像又不是,好像比妈妈高,那个是吧?我不断地猜测着,期盼着。可是,一个又一个臃肿的防护服走过,我找不到那个爱穿裙子和高跟鞋的妈妈啦。
我想去给站着的送把椅子,我想给推车送货的助把力,我想给拿着棉签做核酸的送点水,我还想到楼道里去给消杀的擦擦汗……每个“大白”的身影闪过的时候,我都既兴奋又难过。
一次下楼做核酸检测的时候,我终于找到了那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
妈妈,我的妈妈,这还是我第一次看见妈妈穿着防护服的样子呢,那一刻我觉得妈妈是最美的,心头涌动的是自豪,我真想对身边的人说:“看,那是我妈妈!我妈妈厉害吧?”
但我没有。我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妈妈,怕她忙碌的身影消失。妈妈突然看见了我,她却没有和我说话,而后退一步,向我摆摆手,就走了,把一个背影留给我,我的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强忍着眼泪。
那晚,我没有睡,等着妈妈回家。我知道,她要检查完最后一项工作,贴完最后一个“一米线”标志,才能回家。
夜已深,妈妈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她艰难地脱下鞋子,两只脚早已浮肿,却顾不得处理,一头扎在床上深深睡去。没有跟我拥抱,没有道晚安,就连我的作业她都没问问,那是她平常的“口头禅”啊。
望着她疲惫的身影,我默默地为她关灯,关门。转身时,我望见了桌子上的三八节礼物,还没有
【优点评】
细节描写
小作者从社区工作人员的孩子的视角刻画了冲在防疫一线平民英雄的形象,让读者了解到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孩子的担心、心疼和自豪;妈妈的牵挂、坚毅和辛苦,自然且生动地表达出来,这真实真诚的亲情让人动容。“三八节”礼物前后呼应,更从细节之处巧妙地展现他们夜以继日的繁忙。
【优看点:正侧结合展示人物形象】
这样的人让我敬佩
那一树鹅白色的槐花,一嘟噜一嘟噜的,从高处泼洒下来。那个让我敬佩的人,依然在被树枝遮蔽的小小槐花饼店忙碌着。
她穿着肥大的红色布围裙,看起来年龄并不大,可那双皱裂而粗糙的手却让她失去了在这个年龄段应有的模样。
槐花一片片在空中旋转着,落在她的头上、肩上。她热得满脸通红,却顾不上用手擦拭。
排队的人很多,等了许久才轮到我。一走近,槐花独有的清香混着热气扑面而来。她熟练的把槐花饼翻了个遍,装好后仰着头递给我,眼睛里含着笑。我伸手接过,准备付钱。身上大大小小的口袋被我摸了个遍,却始终没有发现钱包的踪影。细汗布满了我的额头,身后的人们都在不停探头向前探望。我尴尬地朝女人笑了笑,准备开口道歉,把槐花饼递回女人。女人却突然看着我笑了,扶住我把槐花饼递给她的手,轻柔的声音伴着风拂过我的心弦:“不要紧,钱等下次再给吧!”女人的笑格外美好,一股温暖流淌起来。
回家路上,遇到邻居张奶奶。她见我手中提着槐花饼,就立刻向我夸赞卖槐花饼女人的好。原来,张奶奶家的小孙子很喜欢吃槐花饼。每次小孙子放学回家路过那儿,便馋得不走,趴在门边看。这时女人就总会送给他槐花饼吃。阳光铺散下来,一如槐花的香气弥漫,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等我回去送钱时,太阳已渐渐落到山顶,女人准备收摊回去了。她用尼龙绳把东西满满当当地收拾到一个破旧的三轮车上,缠绕成圈,骑上车开始返航。她向前弓着腰,踩一下脚蹬就探一下身子,像在对着前方无形的圣人作揖。路上很挤,车子几次因道路上过多的车而被迫停下,女人并不恼,总先让着其他人。每当风扫过时,车子就颤巍巍地摇晃几下。我知道,是她没有了力气?是辛辣的汗水模糊了双眼,分了她的神?好在女人继续把住车把,歪歪扭扭地向前走,像一个黑点消失在路的远方。
我站在原地,又闻到槐花的香。抬头望着那一树槐花。那盛开的槐花,被黄昏的暖光渲染上橘黄的颜色,团团簇簇,像洁白的风铃随风舞动,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人们总陶醉于花的美,而忘了花的香,乃至于深藏于其中的勃勃的生命力。其实,这片片槐香是值得敬佩的,他们就是这个城市的灵魂!它平凡在它的渺小,却盛开在它的朴实中。
花如此,人亦如此。女人的乐观常驻在我心中。我敬佩你,“贫穷并不可怕,平凡并不卑微”,是你灿烂的笑脸和蹬车的身影教会我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只要有一颗乐观、善良的心,再平淡的日子也能有滋有味。
那一树让我敬佩的槐花啊,高举着鹅白色的信念,一嘟噜一嘟噜的从高处泼洒下来。在那个花开的季节,那个让我敬佩的人啊,让我遇到了乐观和善良的灵魂。
【优点评】
文章通过记叙槐花饼店女人放心赊欠给“我”饼,并插叙她免费给邻居张奶奶小孙子槐花饼的故事,突出了“贫穷并不可怕,平凡并不卑微”的主题,赞美了女人的乐观、善良,表达了作者对女人的敬佩之情。
文章抓住两个典型事件,通过对女人的正面描写突出其勤劳、朴实、乐观,通过侧面描写突出其善良。特别是文章倒数第二段,由花到人,升华文章主题,凸显人物的精神:我敬佩你,“贫穷并不可怕,平凡并不卑微”,是你灿烂的笑脸和蹬车的身影教会我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只要有一颗乐观、善良的心,再平淡的日子也能有滋有味。文章最后首尾呼应,言有尽意无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